槟榔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业 > 槟榔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811179279
页数:181页

章节摘录

  (5)生物学特性。每年发生3~6代,世代重叠。椰心叶甲的发育历期取食受寄主植物的影响,同时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均在11℃以上;在常温下,卵期4~6天,幼虫期30~40天,预蛹期3天,蛹期6天,成虫期可达236天。高温对椰心叶甲各虫态发育不利,室内饲养椰心叶甲在32℃时,成虫与卵均不能成活。干旱有利于此虫的发生,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此虫虽发生但并不造成危害。不同寄主植物对成虫产卵前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产卵前期在6天以上,每雌虫可产卵约100多粒。卵产于未展开心叶的虫道内,单个或3~5个一纵列黏着于叶面。成虫对光具有负趋性,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以日飞行400m左右,在近距离内扩散,但较慢;飞行时间一般在早晚,白天多缓慢爬行。幼虫同样对光敏感,成虫和幼虫多从叶稍上部向下危害,最终成虫和幼虫多集中在羽叶柄处。老熟幼虫化蛹于取食后的干叶片间。由于椰心叶甲成虫期远长于幼虫期,因此椰心叶甲成虫比幼虫危害更重。强风有利于椰心叶甲成虫的扩散。另外,交通工具和寄主苗木调运也是椰心叶甲扩散的主要途径。海南的椰心叶甲在2005年以前主要分布在椰树中,在槟榔园中少发现,2005年9月“达维”台风过后不久,在海南琼海市、屯昌县和琼中县的槟榔园中均发现槟榔遭受椰心叶甲危害,见彩图4-44。  (6)危害及症状。成虫和幼虫在未展开心叶中沿叶脉平行取食表皮薄壁组织,在叶上留下与叶脉平行、褐色至灰褐色的狭长条纹,严重时条纹连接成褐色坏死条斑,叶尖干枯,整叶坏死。每株槟榔树上最多可有上百头成虫和幼虫危害。4~5年生幼树或长势较弱的寄主植株容易感染椰心叶甲。植株受害后期表现部分枯萎和褐色顶冠,造成树势减弱后植株死亡。  (7)防治。  ①检疫防治。新疫情发现后,要严密封锁疫区,禁止一切棕榈科植物的调运,包括有疫情的县内、县与县之间和省际之间的调运;禁止从疫区国家和地区进口棕榈科植物成株、种苗、果实及切叶材。  在新疫点发生初期,可对发生的疫树剪去受害部位的感染心叶,集中烧毁,对疫点附近的棕榈植物进行喷施或滴灌化学农药于棕榈植物心部,以防止周边的槟榔或其他棕榈植物感染椰心叶甲,形成新的疫点。  ②化学防治。对于幼树和矮树,可悬挂椰甲清药包于未展开的心叶部位;也可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或滴灌植株心叶。高效氯氰菊酯、功夫菊酯、辛硫磷、敌百虫均可有效杀死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致死率在90%以上。另外,如果从疫区调运棕榈植物种苗或苗木,可以在熏蒸室内对植株用溴甲烷熏蒸2h,熏蒸浓度为20 g/m3,可以杀死椰心叶甲各虫态。  ③生物防治。椰心叶甲卵寄生蜂有Hispidophila(Haeckeliana)brontispae Ferriere,分布在印尼爪哇,在田间对椰心叶甲卵寄生率达15%;Ooencyrtus podontiae Gahan分布在印尼爪哇,对椰心叶甲卵有10%的寄生率;Trichogrammatoidea nana Zehntner,分布在印尼爪哇,可以寄生椰心叶甲和其他椰子害虫的卵,曾被成功引进到斐济、巴布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  椰心叶甲幼虫和蛹寄生蜂有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ek被引进到萨摩亚、瑙鲁、泰国和马尔代夫、越南。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ere对蛹有60%~90%的寄生率,对幼虫有10%的寄生率,被认为是控制椰心叶甲最有效的天敌。Chrysonotomyia sp.分布在萨摩亚,该蜂可以有效降低椰心叶甲种群密度,对4龄幼虫有70%的寄生率。  昆虫病原菌有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捕食性天敌有垫跗螋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黄獠蚁Oecophdla smaragdi,蚂蚁、树蛙和壁虎等。另外还有一些尚未鉴定的寄生菌和病毒。  我国对椰心叶甲生物防治工作首先在台湾开始的,早在1983年11月份,台湾从关岛引进椰心叶甲啮小蜂,在高雄和屏东释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大陆地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越南引进椰甲截脉姬小蜂和从台湾省引进椰心叶甲啮小蜂,在2004年10月份和2005年3月份获批在大田释放,椰心叶甲寄生蜂可随气流飞行50 m左右,向上高度15 m以上,年扩散4~5 km;经过4年来的野外释放椰心叶甲两种寄生蜂,目前海南大部分市县椰心叶甲危害程度减弱,槟榔、椰子等棕榈植物长势良好,在部分地区达到对椰心叶甲的可持续控制。  释放椰心叶甲寄生蜂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指形管放蜂法,每管里面有椰心叶甲寄生蜂成蜂400~1000头,指形管用黑色塑料膜包好,斜向上45。角插在受害棕榈植株叶腋处,打开棉花塞,成蜂会自动飞出寻找寄主,每30m释放2000头左右,每月2次,释放4~5次便可显著降低椰心叶甲幼虫密度;另外一种是放蜂器放蜂法,将放蜂器上铁丝和线上涂抹凡士林以防蚂蚁捕食寄生蜂,放蜂器中放椰心叶甲僵蛹或僵虫10头左右,悬挂在槟榔园中,寄生蜂羽化后会自动飞出寻找寄主。目前在海南后一种方式比较普及。另外,李朝绪和张振华等还研究了垫跗螋对椰心叶甲的控制能力,发现垫跗螋成虫每天可捕食椰心叶甲4龄幼虫6~9头,可明显降低椰心叶甲幼虫虫口密度,因而值得在防治椰心叶甲过程中对其保护和利用。至于椰心叶甲的寄生性真菌,目前在海南和广东发现的是绿僵菌,可以感染椰心叶甲幼虫、蛹和成虫,在田间对椰心叶甲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防治效果易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干扰。  ……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槟榔概况  第一节 槟榔的文化内涵    一、槟榔的咀嚼文化    二、槟榔的地方礼仪文化    三、与槟榔相关的其他文化  第二节 槟榔及其研究概况    一、槟榔的名称    二、槟榔的分布和起源    三、槟榔的主要用途    四、槟榔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槟榔的形态特征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第四节 胚胎学研究    一、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二、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    三、胚乳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    四、胚胎的发育  第五节 分类学研究    一、槟榔属种类    二、槟榔属的分类简史    三、Blatter分类方法    四、其他归类方法    五、近缘种属    六、槟榔属种的现状  第六节 细胞遗传学研究    一、概述    二、细胞遗传学研究第二章 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培育  第一节 种质资源研究  一、印度槟榔种质资源    二、中国种质资源    三、其他国家种质资源  第二节 选育种研究    一、栽培品种类型    二、选择育种  第三节 杂交育种    一、杂交制种流程    二、杂交制种应用  第四节 槟榔组织培养研究    一、槟榔的特点及其组织培养的意义    二、槟榔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三、槟榔胚培养的基本程序    四、槟榔胚快繁技术体系建立的基本程序    五、槟榔茎尖培养再生体系建立    六、影响槟榔胚组织培养的因素    七、槟榔组织培养的应用第三章 槟榔栽培技术 第一节 槟榔栽培史   一、世界槟榔栽培史   二、东南亚的槟榔栽培史   三、我国槟榔栽培史   四、海南历史上的槟榔生产 第二节 生态环境对槟榔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光照    二、气温和坡向    三、海拔    四、降雨量和相对湿度    五、土壤与肥力    六、风 第三节 槟榔育苗技术   一、选种   二、催芽   三、育苗   四、小苗管理和分级 第四节 栽培管理技术   一、槟榔园地建设   二、槟榔园地管理 第五节 槟榔园高效种养模式   一、问种……第四章 槟榔病虫害及其防治第五章 槟榔综合加工技术第六章 中国槟榔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为了满足我国槟榔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组织长期从事槟榔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共同编写了《槟榔》一书。《槟榔》注重基础,加强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编写过程中注意槟榔产业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生产经验的介绍,使读者能够系统地掌握槟榔产业各环节的原理和技术。

图书封面


 槟榔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不是那么的具体
  •     大本内容全!价格实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