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巴黎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带一本书去巴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2-5
ISBN:9787108017079
作者:林达
页数:287页

章节摘录

  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1840年底,在拿破仑去世19年之后,那百万孤魂野鬼依然游荡在昔日战场,他们也许还是一些老人梦中流着眼泪去伸手触摸的孩子。可是,对于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法国人,他们已经是被抹去的历史尘土。而伟人,却因传奇而再生。已经到了拿破仑“荣归故里”的时候了。  迎回拿破仑的法国当政者,是路易·菲力普国王。他的当政,是另一场被称为“七月革命”的武装夺权的结果,当然,这还不是法国的最后一场革命。雄壮的凯旋门刚刚完工几年,香榭丽舍大道挤满了迎接拿破仑的巴黎人。送葬的队伍是声势浩大的,而对于拿破仑的大军,他是孤身返乡。当他在灵柩中独自穿过凯旋门,耳边响起“皇帝万岁”的呼喊时,不知拿破仑是否想到,这个凯旋门,原本是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场上,留给士兵们的一个虚幻荣光的许诺。  拿破仑的灵柩,走的就是我们今天走过的这条路线,只是两边的景色和今天完全不同。香榭丽舍当然还远没有那么摩登,大宫小宫是60年后的1900年才建造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桥,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才建造起来。这座桥是以俄国的皇帝命名的,这位沙皇曾经亲自赶来,为大桥安放了奠基石。他的爷爷就是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败给了拿破仑的亚历山大一世。时过境迁,俄国和法国已经结盟,大桥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他所建立的这个俄法联盟的。  拿破仑被安葬在荣军院的穹顶教堂,今天,这里是又一个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去看一眼的地方。这是墓葬设计的经典作品,确实非常值得一看。按说它也是地宫墓葬的形式,可是,设计师显然巧妙地打破了传统的构造,在安放棺木的位置,打通了地面与地宫的楼层阻隔。拿破仑墓不再给人以阴冷的感觉,肃穆的沉淀和光荣的上升,都以法国人特有的艺术方式,完美地得到了表达和兼顾。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的45年之后,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个作家的葬礼,他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全法国举国致哀。也许,这是从大革命以来,法国人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  雨果笔下的大革命,是矛盾的,显然可以从中看到雨果的心灵挣扎。在《九三年》里,他列举着旧制度的残酷和不公正,列举着大革命对旧制度的改变,也列举着同时发生的大革命的恐怖和残忍。这一切都集中地、典型化地堆积在一起,似乎使人们无所适从。但是在法国,这是无数人看到的事实,这是无数学者列举过的事实。这似乎是作为文学家的雨果,也没有能力解决的悖论。然而,是雨果,第一次把善和人性作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放在了法国人面前。  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  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送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变化。  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仓,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

内容概要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书籍目录

一 带一本书去巴黎
二 奥斯曼和老巴黎
三 塞纳河上西岱岛
四 巴黎的教堂
五 巴黎是法国的象征
六 圣丹尼和他的头颅
七 安布瓦斯的古堡
八 卢瓦河的地牢和诗人维永
九 在凡尔赛宫回看路易十四
十 凡尔赛宫里的国会大厅
十一 塞纳河边的伏尔泰咖啡馆
十二 拉法耶特的故事
十三 巴士底狱还在吗?
十四 加纳瓦雷历史博物馆
十五 寻找雅各宾俱乐部
……

编辑推荐

  《带一本书去巴黎》的林达又踏上了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负历史的所在总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积淀、挣扎、反思而产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陈出新,埋葬一段历史,因而彻底忘却,整个民族并不因为经历了什么而有所长进。巴黎是一个城市,也是一段历史缩影……你会感受一些他们的历史观。”

作者简介

作者在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图书封面


 带一本书去巴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81条)

  •       这本书侧重的不是法国的浪漫氛围,而是法国历史不太浪漫的那段历史—法国大革命。是了解法国大革命的不错教科书,让我知道了很多法国大革命中人物和一些地名,原来路易十六并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革命君主。中国教科书中法国大革命介绍太简单了,太片面了。林达的介绍要详细很多,个人感觉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很相似,大规模的械斗,不支持革命就是反革命的   “美林德杜艾罪过”,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是容易被杀。整个是“红色恐怖”。   但我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如此疯狂的革命,为什么林达却依然认为法国的要比中国好?
  •     差劲的很难想像他写过看美国那种书看来只是走马观花的文字还是不能和深入学习的部分相比较好了,就是这样。历史部分不透彻,文艺部分不动人,照片太小纸张和印刷是一流的
  •     不能听公知讲历史。权且把它当作一本一边玩一边抒情的书吧,它不是真相。公知喜欢从感情出发,但他了解那个时代的感情吗?他们不会知道那个时代为何而疯狂,也不了解经历了这次巨变,国家才会活下去。他们甚至读不懂雨果!哦这点真该死,他们以为雨果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文人,什么守护弱者、体察民情,然而雨果的贡献,是他代表着时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九三年》时,心中怀着满腔热情,我们看《悲惨世界》时,不会对那场失败的革命白白哀叹。要去探讨什么革命的残酷,去看双城记吧,不要拿九三年妄加议论。九三年代表的是一个经历了巨变的民族,正从矛盾中走出来,它是希望,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必须去做的事。狄更斯不会懂海峡对岸的事,两百年后了林达更不会懂。反正,它是本旅游书好了。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从93年走进巴黎
  •      起初以为会是一种简单的游记,里面有景观图片,有人文地理信息,会让人有一游的憧憬。而读过之后发觉,这是一本历史,一本城市的历史,建筑的历史,跟随着现代人的游踪,了解曾经,展开过去,规正教科书的历史。
  •     盲目革命真可怕,暴民更可怕
  •     游士
  •     时不时会重温的一本书,仿佛又故地重游了一次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整本书都是围绕法国大革命,跟着旅行的地点慢慢剖析革命的另一面,虽然都在说法国但是也在几处暗示性的提到了在本国发生的狂热的革命,对了解法国历史很有用,内容结合的很有条理,值得再三品读!
  •     Before Go To Paris.
  •     第一次读散文也可以读到心潮澎湃。这是一本法国大革命史,但却用如此温柔和智慧的语言书写,夹杂着对于巴黎这个伟大城市的描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语言上,这本书都让我感受到了阅读和思考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之前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理解太浅薄,历史书上的记录是统治者想让我们看到的一面,但是法国大革命给法国和人民带来的苦难却被深深地掩盖,不为我们大多数人所知。巴黎是我最喜欢的城市,它的文化、浪漫和诗意都让我为之折服。但是这本书告诉了我巴黎的另一面,需要我们透过巴黎的景和物去细细思考的关于革命,关于真理,关于权力的一面。书中太多的句子都让我有想要背诵的冲动,有太多的思考都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下次去巴黎,请一定要带上这本书。
  •     林达夫妻真的很棒很棒
  •     我曾是linda粉
  •     书质量很好。值得大家购买!!
  •     这本书的历史功能、思想启迪功能,远大于文学功能。能看到作者十分客观地以寻访古迹的方式阐述一段别国的历史,感受到历史的多面。但是文字给人的阅读感受实在一般
  •     “倒是伏尔泰,今天还安安静静地躺在先贤祠的地宫里。在他的棺木上,写着:‘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它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后面几章尤为引人入胜,好久没有上课看书看哭的感觉。
  •     带着本描写“革命”的名著奔赴巴黎。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教堂、博物馆里,咀嚼着文化成果,品味着艺术盛宴,倾听历史回声,感悟着前人在血与火中凝结成的思想。于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历史细节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历史、社会,对革命理解。了解法国大革命背后的故事和细节
  •     优美的旅行笔记
  •     林达,夫妻两人合用的笔名。他们写的每本书都看过,经历坎坷丰富的人,游历世界,观察和思考都很细致深远,对社会,对政治,对中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从一个个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非常好看。
  •     历史与历史遗迹
  •     由点及面 带出了法国的革命历史 不生硬
  •     这个真不错,在了解法国人文景观的同时了解法国的历史,尤其精彩的大革命过程,对比我国,可以说其实革命好多都是类似的
  •     用历史审视的角度带你游览法国,虽然有点浅尝辄止的味道,但是那些描写法国大革命和中世纪黑暗的文字是很有分量的。
  •     包装不错~此次买了6本,此本待看~
  •     突然想起这本书 可是找不到了
  •     如果可以让我带一本书去巴黎,我想我不会带《九三年》。沉重的历史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历史应该是中肯的,不应该有意义,因为意义本身就带有情绪。读完这样一本书,走在巴黎街头的时候心中大概多了一份压抑不住的痛吧。善和人性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意识到法治应该高于人治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     路易十六断头台那一截有点戳
  •     当年引起轰动的书,现在看来不过如此,或许那时那刻那些全新的观念可以震撼那会儿的人,但是如今吧,其实只是恢复到常识阶段,也怪历史书洗了我们的脑
  •     一本巴黎旅游和历史通识读本。如果不去巴黎看一下,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呢?
  •     西班牙和自由两本,让我学会了不要单纯地通过书名判断林达书的内容。果不其然,这本又是一个大惊喜。 法国巴黎与浪漫的链接让人很容易忽略这座城市的血腥历史。说法国是思想与自由的花房绝对不为过。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整个群体都思想活络。
  •     自从去了巴黎旅游之后,深深震撼于巴黎的艺术气息,想要了解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才终于把尘封三年的书拿了起来。和之前味如嚼蜡相比,自从置身巴黎后,越读越有滋味,越有感受。作者实在知识丰富文笔巧妙,讲巴黎的历史细细密密编织进入自己的旅程,带领读者深度旅游了巴黎。行前以自己挚爱的雨果九三年开始,掀起巴黎历史一角,最后在讲述雨果的葬礼中结束,穿越了腥风血雨的法国大革命,荣耀而迅速陨落的拿破仑时期,仿佛我也经过那专制的岁月,走向了最终文明时期的共和。巴黎是艺术的,是浪漫的,但巴黎最终属于文明与自由。她厚重的经历是曲折的,普世的,任何人都可以攫取到养分而成长。她的魅力无人可挡,她的魅力并非浅薄。
  •     不能把这本书当游记。她,深刻沉邃,写出了法国革命的狠辣激荡。
  •     记住了现代巴黎布局和奥斯曼;西岱岛,文化风景肯定比自然风景更美;中世纪的地牢;浓墨重彩的凡尔赛;惊讶于伏尔泰的那个时代的上流社会风气,可能有点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拉法耶特这个热血贵族;拿破仑的上位时机。期待我在可见未来的巴黎之旅
  •     想去巴黎看看
  •     购于2012年3月。如厕时间读完。哪年去巴黎之前会再翻看一遍。
  •     通过巴黎,了解法国,了解欧洲大陆。我们要认识到,“恐怖”一词正源于雅各宾布时期,这本书内也会将之呈现。
  •     到访前重读一遍,上一次还是大学时代了。三星半吧。
  •     林达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今日一读,果然不凡。全书皆充满着流畅而优美的语句,让人阅读时丝毫没有障碍,仿佛在欣赏一汪泉水,毫无阻碍地流淌。 对于历史的把握,尤其是大革命的历史,充满了作者的深刻见解。又通过优美之笔触表达出来,实在有代入感,而且更加感慨。上一次有这样的感受,作者还是余秋雨
  •     把一个角度的巴黎写得非常吸引
  •     史观总不经意间被颠覆,真相总闪烁在时间的迷雾中
  •     去年在法国旅游后看的这本书,忘圈了。林达书信体讲述法国大革命的前后历程,同时穿插着作者游览各个景点的感受,阅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法国的璀璨历史真让人着迷,还会再去巴黎游览的
  •     适合我这样的历史盲
  •     课本带来的历史观简直毒药。
  •     本书着墨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历史与思想,同时描述了历史遗址的现况。作为游记来说,有深度、有文笔,也可作为巴黎历史的引入读本。
  •     我想带它去巴黎:)
  •     历史的细节呈现出另一个角度的巴黎
  •     买了两本,看了几遍。很耐看的书,一个地名、一条街道、一幢建筑、一段历史。
  •     读过大革命时代的巴黎,就会忘记了巴黎的浪漫
  •     披着游记皮的法国大革命介绍,不知道这二位近两年心情如何啊
  •     带着历史去巴黎
  •     去巴黎之前可以再看一遍
  •     断断续续读了好几个月,这本书不止是游记,有对巴黎的历史文化政治的深度的刨析,也很易懂,但我还是应该多看几遍。
  •     看完后发现自己在巴黎尽力规避观光路线缺还是错过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特此mark下次一定要去加纳瓦勒历史博物馆,Picpus公墓-法国大革命遇难者和Lafayette一家人最后的安置地,圣谢赫曼教堂和荣军院安葬拿破仑的穹顶教堂。
  •     一个真正学者的思考。
  •     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一直对人文历史类书籍不太感冒,但这本书所展现的巴黎历史虽然沉重,却很真实和生动。如果说读史可以明得失,那么读林达的旅行文史可以让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懂得:历史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对于如今生活在其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多么重要~
  •     正如书名
  •     没有西班牙旅行笔记好看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