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1
ISBN:9787515502694
作者:林墨
页数:240页

章节摘录

  达利的那点事  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Catalonia)自治区,一提起达利(Salvador Dali),所有的人都神采飞扬地述说自己的理解:他是一个变态狂,疯子,同性恋者,唯利是图的财迷,好色之徒,崇尚集权的艺术大骗子。达利让这个民族疯狂地进入了每个人的超现实想象,到了达利的家乡菲格拉斯(Figueres),人们就进入了一个不再现实的世界,那里的天空,那里的空气,都是异样的凝固,阳光下的人脸都是超验的而不再具有真实。小镇很小,定时能听到教堂的钟声。镇上人人吃的是达利设计的像一坨狗屎一样的面包,配上这个小镇特产的紫洋葱,更有超现实的味道。  达利美术馆的土红色外墙上,也是有规律地镶嵌着这种像狗屎一样的面包。这是达利的达达式的玩笑,来调侃他的乡亲,也给他的家乡带来了无限发达的旅游经济。小镇百分之七十的GDP来自世界各地来“朝圣”达利的游客。  我在达利美术馆对过餐厅用餐,和老板闲聊。他说,他母亲是达利的初恋情人,因他爷爷对青年画家的鄙视而拆散了这对隋侣。这个老板带着一脸惋惜和我说:“我差一点就是达利的儿子了,都怨我那狗爷爷有眼不识艺术。”我安慰他说:“这个小镇都是达利的儿子,是不是达利生的都没有关系,反正大家都活在超现实里嘛!我看你长得就很超现实嘛!”  达利的家境和杜尚(Marcel Duchamp)的相似,父亲都是公证员,家境殷实。这俩是好友,同时都运用绘画、装置艺术手法和现成品。但他们的精神所指不同,杜尚的是混淆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而放弃架上绘画,在艺术之外反艺术进而下了半辈子国际象棋,和达利正相反,在艺术里一不小心走到艺术外面去了,有时采用科学的理解来阐释绘画没有涉猎的表达。达利的母亲认为小达利是他死去的哥哥转世,他爹给他起的名字和他死去的哥哥一样,还叫Sarvador Dali,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救世主,达利”。这个够有想象力的,一个灵魂两次投胎到同一个女人的超现实肚子里了。达利已然认为自己就是来拯救世界的救世主。他认为神出门不应该带钱,自己身上也永远不带一分钱,在菲格拉斯买东西也从来不付钱,以致那里的很多商家到现在都是达利的债主。  菲格拉斯离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东面100多公里,有沿着汹涌海岸(CostaBrava)的火车相连。这一段海岸是世上最超现实的旅途,沿途的风光,是一处处的天体浴场隐藏在地中海松柏和岩石后面,让我这个东方来的“好色”之徒,进入了想入非非的“情色”兴奋。这就是通往超现实的必经之旅,在天海和肉欲间穿行。列车基本是倾斜着前行,因为,所有的乘客都把身体和目光投向了有情色的车窗一边,在一路的倾斜中挺进超现实主义圣地菲格拉斯小火车站。  达利美术馆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夏季开到夜里十一点的美术馆,即使夜里也是大排长龙。美术馆原是这个小镇一家歌剧院,因为一场无名的超现实大火而毁,镇政府最后很便宜地卖给了达利。它是达利青年时第一个个展的地方,现在既是达利基金会也是达利美术馆,顶层常年陈列达利家族的世交之后、现任达利美术馆馆长的作品。画面是长满青苔的石头组成的人体,刻意而不失好看。  美术馆也是达利长眠之地。达利的安葬方式,也是达利生前就设计好的一件作品,达利的墓地就安在地下室女公共厕所的后壁。这可是隔墙有耳,死后也满足了他生前的偷窥欲望。我想假如那些如厕的美女,知道达利就躺在自己的屁股后,多半会吓个半死。和杜尚的《泉》异曲不同工,加入互动的行为,我们把这件达利死后的作品名,暂定叫《泉水叮咚响》吧。绕过女厕就进入了昏暗的墓室,达利就躺在这两墙夹缝里。在墓碑前,常有世界各地来的朝圣者,长跪于此,痛哭流涕,这里又是一个怪异的世界,说白了达利是用意识臆造无意识幻境的高手。  离菲格拉斯20多公里远的海边有一个美丽的白色小渔村,叫嘎达盖斯[(Cadaques)“嘎达”是这里的岩石,“盖斯”是长在岩石上的一种当地的树]。达利的家Portlligat就在渔港边,白墙红瓦,现为达利故居博物馆,收票。一件达利的作品就展示在房前岸边,一棵四五米高的松柏冲破小渔船底而指向天空。这个渔村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现实主义流浪汉、艺术家、画家、音乐家和作家,码头上有一尊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达利塑像,是绝对能把达利气活了的水平。看来哪里都有拙劣的该毙的公共艺术家。  海岸的礁石上生长着硕大的海胆,勾起了我的超现实主义食欲。在有围栏的海边餐馆叫来跑堂,点一条大粒盐煽鲈鱼,饕餮在有夕阳的超现实影子里。这里是我自愿和被迫而来的最多的地方,每有朋友来访,达利是不能错过的选择。吃一坨狗屎面包更有必要,起码让我们东方现实主义者的胃口,能消化一天超现实主义的时差也好。  达利的生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超现实的方式。他的生活行为和作品都有具体的细节,可是细节和细节之问的关系呈现的是荒谬、怪诞和神秘的。这更形象地体现在他和卡拉的婚姻上——完全是形式上的华丽表演,婚姻是为了掩饰世人对他同性趋向的猜测。卡拉是俄国人,曾是一位法国诗人的老婆,在疗养时和达利私奔了。她一生的愿望,是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文艺复兴式的田园里生活。达利为了留住她,在加泰罗尼亚的赫罗纳省(Cirona)给她买了一个叫布堡(Castell de Pubol)的中世纪古堡,连同这个堡的公爵爵位也继承在达利的身上。在距菲格拉斯南部十多公里处一个隐秘的小村庄里,用来陈列他们俩的超现实主义婚姻,按卡拉的身体范本设计了一件件华丽的晚礼服。古堡花园异样的邪念都是达利的手笔,最后把他的超现实的老婆也安葬在布堡里了。整个布堡成了他们婚姻的随葬,一匹风干的标本马,把头探出楼板见证了一切。现在的布堡成了俄国人的朝圣地,怀着现实的骄傲和粗俗来来去去。  达利一生都在演戏。一次在高迪(Antonio GaudiCornet)的圣家教堂的广场上走过,身后的超现实主义拐棍,随手在沙土上留下一幅向高迪致敬的图案,让所有在场的和电视机前的大众惊叹。这就是达利,能把现实演绎成超现实的故事——一个极具表演欲的疯子在死后还活着。  ……

内容概要

林墨,1962年生于中国哈尔滨,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86年辞职到北京从事实验水墨创作。1990年林墨留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1996年任西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2011年任卢浮宫中国当代绘画展艺术总监。在旅居西班牙十八年的艺术生涯中,林墨在欧洲创建了林墨古堡艺术交流工作室,并曾在中国、西班牙、法过、意大利、美国等地多次举办展览。

书籍目录

达利的那点事 0 01
拿着曲尺的安东尼奥•高迪 0 07
一个骷髅头骨的故事 012
欧洲买古堡记 016
东方式维修 020
古堡幽灵 024
死后还在探险的哥伦布 028
午夜巴塞罗那 0 32
再也回不去的中国士兵 0 37
我的同学巴布罗•毕加索 0 41
慕名塔比埃斯 0 4 4
祭山楂树 0 47
那波里的大理石 0 5 0
毕加索的少年 0 5 3
爽约爱丽舍宫 0 5 9
永远的玛利亚 0 6 3
蒙马特高地的中国画家 0 6 5
奔跑在卢浮宫里 0 6 8
中国来的街头画家 071
“偷渡”比利牛斯 075
中国来的诗人 077
和癌决斗的贝纳多 0 81
用一种乞讨的方式活着 0 8 5
两个半人的意大利行 0 87
面目不清的卖花姑娘 0 92
一个字的餐馆 0 9 5
蜜月岛的杰洛妮亚 0 9 8
在彼岸观望 101
两本字典 10 5
当代西班牙艺术 107
久违的马德升 110
扇扇子的舞娘 112
建筑史里的灾难 115
长在圣•特罗佩的蘑菇 118
北纬4 0 度 120
狂走安达卢西亚 123
西班牙吉他大师 127
被三毛忽悠来的台湾女孩 13 0
他乡夜话 13 3
飞跃疯人院 141
另一种伤害 14 3
会听中文的狗 14 6
写实是一种反动 14 9
爱一刻就是永恒 15 3
客串导游 157
圆明园的自行车 16 0
我的好哥们儿多巴 16 3
住在我家里的外国房客 167
阿尔塔米拉的惊叫 171
我卖出的第一张画 175
预备“阿拉嘎拉登” 177
半途非洲 18 0
地中海钓鱼 18 4
印象派的瓦伦西亚 18 6
西班牙女艺术家 19 0
土洋土洋地 19 4
安东尼奥•洛佩斯的《比利牛斯山梨》 19 5
艺语 197
地狱的第四个出口 20 4
西班牙,让我更中国 214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林墨,是九十年代第一批去欧洲的画家之一。当年他满怀梦想去欧洲留学,寻找当代艺术的出路,一住18年。在西班牙的18年中,他用两本字典闯荡欧洲,成为华人预选市长第一人,遇到过欧洲的黑巫术,近距离接触塔比埃斯等艺术大师。在巴塞罗那、法国卢浮宫等多地举办画展。本书以画家在欧洲多年游历中的点点滴滴为线索,以随笔的形式、诙谐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展现了海外艺术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中国当代艺术家欧洲寻梦的艰苦追求与乐在其中的融合,并于此间探讨了中西艺术领域的常态。

图书封面


 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这本书里面写了很多对当代艺术的感悟,我想这就是林墨通过自己的欧洲十八年得到的,不管对不对是他的理解除了你自己,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没有别人能活你自己的命,也不会有人能死你的死,只有你自己能,因为你的独特才美丽,它永远不会再发生一次,用一生的命去感受去迎接,以便谁都不会错过我们唯一的生命。这应该就是林墨
  •     西班牙,让我更中国《艺周刊》总编辑孙玺祥对话艺术家林墨《艺周刊》:我觉着你最大的特点肯定就是西班牙的这个背景。我一直在想,你这种中国的元素和西班牙的元素是怎么嫁接在一起?林墨:我认为你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你怎么理解生活决定了你对作品的理解。你如果把你的生活改变了,你的作品肯定会改变。《艺周刊》:那就是说,你到西班牙,就是因为生活改变了?林墨:对,因为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些人是怎么去生活,怎么去对待艺术,是和我们本民族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在那边待了十八年,肯定是受那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看世界的方法,你就更多了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个很重要的。《艺周刊》:我记得你出去了很久,你是哪一年走的呢?林墨:我是1990年走的。《艺周刊》:那个时候看美国、英国这些大家都熟悉,你是怎么想到去西班牙,怎么就遭遇西班牙了呢?林墨:我其实没有想去西班牙,因为当时80年代我在北京做实验水墨,我1988年就辞职不干了,开始画画。那时候在中建公司里面,当时北京也是一个圈子,搞文化的这些人,诗人啊,画家啊都有。就是属于使馆画家,那会儿中国能卖画的叫使馆画家,那时使馆给你做个展览,在使馆里或外国公司公寓里,是很小范围的展览,就请一些朋友来,每个展览可以卖几张画,几百美金一张。就觉得那个时候北京很好玩儿,气氛也很活跃,因为当初来的那些西方人,都属于有点儿毛派,对红色中国特别感兴趣,他们来到这个地方,他们认为了解的中国官方文化不牛,认识地下文化的人才牛,所以他们很愿意和我们这些人接触,为我们办展览。1989年,正好那边给了个奖学金,我也不懂西班牙语就直接飞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去了,语言不懂,下飞机就找不到北了,好玩。《艺周刊》:你刚才提到毛派,就你个人而言对于毛和那个时期现在怎么看?林墨:我觉得一个民族经历的和产生东西是有什么样的民族就产生什么样的领袖,是集体造就的,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原因。没有这个民族,怎么能有毛泽东呢?不能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毛泽东造成的灾难,这是错的。毛泽东也有他的好,只是用药过猛。中华民族再往长看,也许那段历史还有好处呢,不能完全否定那段历史,否定了也否定了我们自己,公正的去看,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艺周刊》: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毛泽东,比如一个伟人,一个学者,一个政治家,你会用什么词呢?林墨:我觉得他是艺术家。他对这个民族有一定的贡献,也是很理想主义的。一个艺术家来掌管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才有意思。一个文人而不是搞理工的很现实的人。《艺周刊》:我更多的倾向于毛泽东还是一个民族英雄。那天我和一个1957年的朋友聊起毛泽东,他说心情很复杂,你让我把他全盘否定了,那我肯定不能干,我把他否定了,我好多事就完了,我过去就完了。林墨:确实,该否定的如果你有勇气可以否定。其实现在每个人理解的毛泽东都不一样,年轻人理解的毛泽东也不一样,再过一百年理解的也还不一样。我觉得当然他有好的一面啊,他让这个民族意识到了民族的自觉,对国民意识的形成都起了极大的作用。《艺周刊》:你说生活改变了你,西班牙改变了你,那你总结一下西班牙这种生活经历究竟改变了你什么?林墨:西班牙这民族和我们中国很像,都非常感性,但他们是自信的感性,我们是不自信的,所以我的绘画有种自信的表达,这点是受到西班牙的影响。这种画面表达出来的东西很直接,是一种自信的非理性的表达。艺术本身就是非理性的,非得把它弄实了就错了。一定要相信它是非理性的,就和爱情一样,相信才能得到,不相信就得不来。就和性爱一样,我们大部分都是反人类的,反生命的。我们受的教育也是。因为性爱本身就是生命的源泉,但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性爱是丑陋的,我一直强调要尊重人本,人的本性的表达是对的,后天加入很多东西去判断,这是错的,尤其是艺术这一块。《艺周刊》:我仔细看了一下你80年代末创作的实验水墨,觉得挺好的,为什么后来放弃了?林墨:我也没有放弃,在欧洲时一直画水墨,回来以后才画油画。《艺周刊》:那你在欧洲时的水墨与他们能交流吗?林墨:可以交流,因为我认为这种视觉他们可以读懂,用中国和西方元素的嫁接,他们也可以读懂。如果画中国的传统水墨他们也读不懂,因为语境不一样。用他们的语境来解读这点很重要,他们不会把你当自己人,永远认为你是少数民族画家,所以你必须强调自己的身份,这样他们才能尊重你。《艺周刊》:你现在强调你的西班牙身份吗?林墨:我没有,种族和地域都是狭隘的,其实我的东西完全是写意绘画。当下记事,完全是一气呵成的,这才叫绘画。《艺周刊》:为什么你画中的女人都是背面的?林墨:背面和正面的都有,只是背面的比较多。其实女人的背是最美的,脸就太社会性了,表情什么完全都是附加的社会性的东西。不过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我尽量不具体地去表达,如果具体了就带有叙事性了。《艺周刊》:那么有表情的就是社会性的?林墨:表情里带有很多社会因素,你不能刻意地去表达这个东西,因为表达人笑、人哭都是文学性的东西。绘画是视觉语言,一个好的艺术家把视觉表现好就可以了。我们国内很多艺术家画面里有很多叙述在里面,我认为这是完全错的。我认为哲学和艺术有关系,但是是跳跃性的关系。就像火车铁轨,远看是在一起的,但实际上永远不会在一起。《艺周刊》:你曾经说画水墨的人都是病人,小脚式的病态审美,为了独特而装病。林墨: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古人的情怀了,现在的人再用花鸟去表达就是违背自己的。时空已经改变了,古人生下来用毛笔,你生下来用圆珠笔,所以这都是假的,没有力量的传达。这种审美是扭曲的。《艺周刊》:我想起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写的《病梅馆记》,他说“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现在需要治疗的太多了。林墨:对,这整个全都是病态的审美。画家应该从内部传达一种力量。《艺周刊》:你觉得中国传统水墨画还有希望吗?林墨:当然,永远都有戏,传统水墨的发展依赖于艺术家的精神内核,自己的修为,其实用哪种材料并不重要。《艺周刊》:你觉得这种艺术家的修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呢?林墨:你站在这个土地上,文化也好,是我们自己的,但是要站在世界和人类的高度上去思考,既是中国的也是普世的,别太民族狭隘了。不要想着打倒谁,因为人家的体系已经很完善了。《艺周刊》:你现在总和西班牙艺术家在一起,这仅仅是因为语言上你们更容易沟通,还是还有别的原因?林墨:因为可能他们更清楚的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以外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可以用他们的方法看出我们艺术可能存在的问题。《艺周刊》:中国的书法,前后辈的人都去临摹那些例如永和九年之类的帖子,你觉得这个有意义吗?林墨:我觉得这是有意义的,因为书法是很抽象的,我们的祖先留下很多东西,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学西方的抽象呢?我认为要找到中国文化的根是很难的,我的方法是回到我的根,我的人本,在我的血液里去找,符号只是符号。《艺周刊》:你特别强调纯粹的东西,纯粹的艺术,那你如何考虑艺术和市场回报的关系呢?林墨:艺术本体上的东西还没搞明白,就拿艺术去说事那能纯粹吗?我认为一个艺术家不应该去考虑市场,你一动想卖的念头你已经失败了,因为你要考虑市场你的作品就会有流俗气和迎合,你不是在为自己做。如果你为自己做,可以看出你的作品是快乐的,这是对的,有的艺术家你看不到快乐,那你做它干嘛。要想赚钱就做生意去,搞艺术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从中得到快乐。作品画完了能不能卖出去不重要。《艺周刊》:你说过大多数人欣赏到的是技术而不是艺术?那艺术究竟躲在哪里?林墨:我指的是在中国的情况。现在大家还在比技术,其实我一直说技术是垃圾,你要扔掉它,你才能够走出来,你扔不掉永远走不出来。比如一个蛹是被束缚了,什么时候能够飞出来变成蛾才能自由。技术是束缚你的,会限制你走的很远。就像你远行,如果背着很多东西,你能走远吗?肯定是走不远的。这是一个道理。但我们学很多技术,买东西买的是技术,比如画的真像,画了一年,可能买的是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艺周刊》:那你觉得你画画没有技术在里边吗?林墨:我是美院毕业的,美院毕业的绝对就是技术。你学完了技术得扔掉,融到艺术里面。你在表达的时候不要去想技术就可以了。就像你学会了用筷子,吃饭时就不用再挂念它了,因为你的表达状态,技术是在模拟。比如这个是核心,你模拟的时候要考虑如何去模拟它,这是二元的,与你所要表达的是对立的。我们国内的艺术家大部分是这个状态,没有进入到核心。那你怎么进入到核心呢?你只能把脑袋忘掉,你就不是二元的而是一元的。这与祖先最伟大的哲学意识相似,这就是中国文化,我的作品是来自于“一”,我在创作的时候和作品是融为一体的,在画完之后我再退出来看,变成“二”。《艺周刊》:刚才谈到技术,所有美院的应该说都受到了非常严格的技术训练,现在又需要把技术都抛弃掉,那我觉得这个就矛盾了。林墨:不矛盾,这种技术训练是有必要的,但艺术是学不来的,学的是技术,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不是你自己,你在哪里呢?你只是个工匠,你会了这个技术来实现这个东西,这不是艺术家。你可以学,但学了要扔掉。可能你用四年时间学,你再用四年时间扔掉,完全变成另一个自己。《艺周刊》:那留下了什么呢?林墨:留下的东西完全是你自己的东西,是你的修为,你的表达,你的生活阅历,这就是你自己的语言。你把自己的语言提炼出来,你能拿出来你自己的五脏六腑就是感人的,这很重要。所以好的画家不用签名也知道是谁的,不好的画家走到跟前,你会想这是谁画的。自己应该有自己的语言,用别人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艺周刊》:刚才谈到现在画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哲学性,很多人在看哲学家的书。你却说用绘画来阐释哲学,只会成为三流的画家,不入流的画家。林墨:哲学是一种事物的定义,用艺术来解释定义有意义吗?只能算是哲学的插图,因为我们早期80年代的人,都时兴找一个哲学的概念,然后把它阐释成艺术品。这是在用绘画解释哲学,是错的。这是哲学家的事情,和画家没关系。《艺周刊》:我看过你的话语录,发现你总是在蹶别人。是有意为之,还是你是看破了皇帝新衣的那个孩子?林墨:这是我这么多年自己悟的一些对艺术的理解,我没想蹶别人。我就是这么说话的,但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说受了很大的触动。《艺周刊》:我觉得人们经常会戳破别人的皇帝新衣,但自己有时候也不自觉的穿上了皇帝的新衣,你会不会这样或者你如何避免?林墨:我自己也有可能穿上皇帝的新衣,你也可以戳破我,来评判我的东西。我们可以聊问题到底在哪里,只要大家可以公正的评论一件作品。《艺周刊》:你曾说自问自答的艺术是挺可笑的。林墨:对,有一类这样的艺术家喜欢提出问题。提问题是可以的,艺术是可以提问的,让观众去回答,你自己别答。自己答就很愚蠢。在当代很多人喜欢自问自答,这种做法很低下。绘画本身就是答案,让别人去答就得了。《艺周刊》:是因为答案不是唯一的?林墨:可以不同的人去解读它,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你给人家解读了,就没有任何空间了。好的作品应该给观者留出更大的空间,艺术家本身的空间应该越来越小。你贴个文本在里边提问题再解答问题,这是错的。《艺周刊》:刚提到画画要提出问题,那你的画也在提出问题吗?林墨:我的画里也可以说有问题。但我的画本身是人本的问题,你愿意怎么解读都无所谓。我只是喜欢这么表达,但我没有告诉别人怎么做。《艺周刊》:你说艺术复制现实没有意义,艺术不需要是现实的复制,那么在你看来艺术和现实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林墨:其实我们生活的所有都是现实的,但是你再去表达是没有意义的。现实本身已经很美了,你再去复制的话,你的作品就是现实的垃圾。你画的再直接,在画面上的也是信息垃圾,画得再像也没意义。你画的是二元的东西,得合成一才可以,才是你里面的表达。《艺周刊》:我注意到很多艺术家是做不到合成一的,但他得画呀!林墨:那你就是为了生存你就画,因为你可以去这么做,没有人会反对,自己慢慢去悟。早晚有一天,那个核心的东西会留存下来,再现的现实就会成为垃圾。《艺周刊》:我说的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比如像宋庄就是很现实的地方,人们又都想很艺术,这很难。林墨:这里也有很多优秀的画家。人追求的不一样,有的人去淘金,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就看你个人,这是自己需要悟的东西,没有人可以帮你。其实就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就是一扇门,一推就开。《艺周刊》:但是还有很多人就是打不开。我就想起你的一句话,大部分画家是在独自叩门,或者还在敲墙呢。那你可不可以忠告他一下?林墨:比如我说绘画别去修饰,用主语去表达,你用形容词怎么能直接呢?形容词都是在描述的,你一经描述就成二元的了,如果用主语就是一元了,这很简单,直接表达就可以了。这是我自己的理解。《艺周刊》:我们学新闻的也是一样,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去表达。林墨:对,这是一个道理,啰里啰嗦的谁去看。不管你做什么,做新闻的也好,做音乐的也好,人在一定层面上能理解的东西都是相通的。《艺周刊》:你会不会有一天厌倦了绘画?林墨:我觉得我这一生除了画画不会干别的了,因为它会让我快乐。你在表达的时候,你是在和神沟通的,这是特别幸福的,是会上瘾的。因为你把脑袋忘记时的那个状态下,你和神是沟通的。什么是那个状态?你不能思考的情况下,你和神联系在一起了。这种表达过程是很愉悦的。《艺周刊》:你在画画时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别人可否去看呢?林墨:很少的,因为有别人的时候很难进入那个状态。那个和神沟通的状态就像做爱高潮的时候,你的思考是不在的。《艺周刊》:所以好作品比较少,因为高潮比较少。林墨:对,很多人都在这儿瞎扯淡,根本就没有射精,怎么可能有好作品。还有很多艺术家直接打印出来,上面弄上颜色。这跟艺术根本没关系,和他本身也没关系。没发生任何关系,就像你和一个女人没发生关系一样。那怎么能算是艺术呢?那怎么是精神痕迹呢?顶多算意淫。《艺周刊》:你提到精神痕迹这个概念我觉得很重要。林墨:特别重要。这就是你为人类留下的痕迹。艺术就是这样,人类不管它能持续多久,你能为人类留下哪怕一点痕迹,那你就是为人类做出贡献了。《艺周刊》:其实我觉得艺术家也好,其他行业也好,能不能为文化的总和再增加一点儿。林墨:对,这就是你的责任。《艺周刊》:哪怕只有一幅画,这幅画能为中华文明增加一点。林墨:我觉得这就很了不起了,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积累的。《艺周刊》:你说在西班牙生活的十八年对你改变很大,那你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西班牙式的艺术家呢?林墨:不可能。因为艺术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你通过你的文化传承和所受的教育再发酵自己发生自己产生的东西是你自己的,你学来的永远是别人的。我通过去西班牙找到了回来的路。只有你能到那里,通过这一路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东西在家里。如果不到那里,永远不知道。我们很多艺术家是跟西方美术史发生关系,在学西方美术史或哪一段,哪一种表达或哪种流派,他是这样发生关系的,没有直接跟西方的当代艺术或古典艺术发生关系。但美术史过后,只能算是画册画家,你没有去那里,也没有看到原作,所以只能是画册画家。《艺周刊》:所以你去西班牙找到了回来的路?林墨:对,因为我看到了别的民族怎么表达艺术,怎么看待艺术,怎么生活才能产生那种艺术方式。《艺周刊》:那反过来西班牙画家是不是也这样?林墨:是一样的。我有个西班牙哥们儿,他见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他喜欢的不多。他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还在做我们十八、十九世纪就做的东西?你们在十八、十九世纪就已经产生了这么棒的艺术,现在还在学我们西方的干嘛?他是被中国艺术打动了,才来到中国。《艺周刊》:他认为中国艺术已经很抽象了?林墨:对啊,已经很抽象了,包括有些山水画已经做的很极致了。大部分都是被殖民的心理,认为人家的是好的。你没有解读好自己的,别人的你也理解不了。这是甘愿被殖民的心理。《艺周刊》:你刚才强调了核心,你的核心其实我觉得在中国文化中可以找到。林墨:就是合为一,这就是中国文化。很多人说我的绘画很西方,其实我这种表达是中国的。我在用油画画水墨,材料是不重要的。你认为宣纸上就是画水墨吗?这不对。如果放弃这个,那你就海阔天空。只要你有中国的精神内核在,用什么表达都不重要。《艺周刊》:那你不是油画家而是中国画家?林墨:对,这个提法我喜欢,也可以这么理解。还说到技术,比如你学技术想过河,你没有这个技术你过不去,要靠技术。例如学会游泳也可以游过去,不被淹死。或者你造一条筏子过去。过了河以后要干嘛吗?要把筏子放下往前走。但我们国内大多数在干嘛吗?舍不得这个筏子,扛着筏子继续往前走,就是这个道理。你扛一辈子筏子往前走累不累啊?这就是艺术和技术的关系。《艺周刊》:我觉得你这个比喻说的很清楚。在宋庄,其实有很多的画家,你明知道他已经没有希望了,这时候你是鼓励他继续画下去呢,你还是当头一棒让他赶紧回家算了?林墨: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应该自己去承受。你不能去打击他。即使他的意识很低下,那也没办法,不能伤害人家,他得自己去悟。《艺周刊》:是不是意识很低下,精神很崇高?林墨:对,你也可以这么理解,这是没办法的事。《艺周刊》:我有时候就碰到这种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也不懂艺术。不知道该劝他放弃还是鼓励他。林墨:这个没有办法,你得让他自己去悟,不能打击人家。那天我们碰到几个人画的很棒,特别的狂妄自信。他是属于原生态的。不是说原生态的不好,但你是有过修为回来的人呢就是大师。你没有走出去打出去也很好,很棒。他就认为自己是大师。《艺周刊》:站在你的角度也认为他的作品不错?林墨:是不错。比如这是个圆圈,很多艺术家走了一生走到出发点,这你就达成了,有了成就,你在为了这个原点往前走。他呢是在原点没有动。但有的人可能走了一半一看不对,掉过头回到原点,这样更近。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你往前走可能八十岁走到原点达成了,有的聪明人可能一下就跳回到原点了。《艺周刊》:你说是不是有这样的人?他要过河,也不会游泳,也不会整筏子,单靠身体好就过去了。林墨:对,也有可能没淹死就过去了,但一定会被水呛的够呛。(笑)---------------  蜜蜂出版/蜜蜂书店  图书订购、投稿与合作:418275327@qq.com  联系电话:010-89513492  蜜蜂出版QQ读者群:253094493  新浪微博:@蜜蜂出版官方微博 @蜜蜂书店  微信号:@beepub (蜜蜂出版) @beepubbookstore (蜜蜂书店)  蜜蜂出版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尚堡艺术区B-106  邮政编码:101118  ----------------  蜜蜂书店实体店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尚堡艺术区B-106  乘车路线:国贸立交桥下坐808或809路在小堡北街站下车,直行300米右侧即是。  蜜蜂书店微店: http://wap.koudaitong.com/v2/feature/127tmehcg  蜜蜂书店淘宝店:http://beepub.taobao.com
  •     睡前在枕边读了几天,让我梦里去了几次欧洲,都是林墨给害的,下次见到他一定让他补偿,听他说这本书出版前有几篇好看的故事给出版审查给删了,其中有一篇叫“两个半小时回到民国”希望林墨兄能传到网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样一来也许就能....期待林墨的下一本书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这本书很传奇,除了传奇,还是传奇。
  •     是林墨去西班牙留学和真实生活的写照
  •     fsdfs
  •     林墨抒写很真诚!
  •     这是一个奇迹...
  •     很棒的书。
  •     在行走中感悟人生,文笔不错,受益匪浅。拜读了
  •     有趣又好看的书,谢谢林墨老师
  •     一个艺术家行走欧洲古城中~~~比其他旅行书较好的是,对各地的艺术家及建筑有详细介绍~~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欧洲的城市发现他们的魅力所在。。推荐
  •     我买的书,我都喜欢
  •     林墨,画家,讲述在西班牙的故事
  •     幽默,不乏自己观点的阐述。
  •     什么时候路过菲格拉斯,一定要尝尝达利设计的狗屎形状的面包
  •     这是一本看了让人觉得受益匪浅的书,值得一读
  •     有时候觉得他有点过于炫耀自己的成就 但是他真的是比较清醒的那个人
  •     不错,真性情,真体悟,真幽默,还有对当代中国艺术的真观察,算是头脑清醒之人。
  •     已烂尾
  •     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     相对林墨的画我更喜欢他的文字,胜过许多游厉的书。
  •     好像很文艺样子,不过是堆砌出的幸运。
  •     艺术这东西,很难成为爱好。只有修养与否。
  •     说的都是些鸡零狗碎的事,只是这些都发生在国外,靠读者的猎奇心理卖书.深度有限,适合文艺装B青年打发时间.
  •     挺牛逼的一人
  •     我只想说这本书收货速度真的是超级快啊嘿嘿
  •     艺术之路真的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作者很想印第安人,好想去欧洲啊
  •     能一口气看完的书,最好在卫生间里阿屎时看
  •     这本书里面写了很多对当代艺术的感悟,我想这就是林墨通过自己的欧洲十八年得到的,不管对不对是他的理解除了你自己,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没有别人能活你自己的命,也不会有人能死你的死,只有你自己能,因为你的独特才美丽,它永远不会再发生一次,用一生的命去感受去迎接,以便谁都不会错过我们唯一的生命。
  •     文字朴实,写得妙趣横生。很多是关于艺术方面的。可能学艺术的人看了更有感觉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