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巴西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去他的巴西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505723351
作者:胡续冬
页数:337页

章节摘录

  飞机终于到巴西利亚了。果真如任何一本旅游指南所说,从半空中看 下去,巴西利亚城呈标准的飞机形,在巴西高原上做发展中国家展翅欲飞 状,很有上进心的样子。从飞机上往下看见飞机状的城市,颇有《大话西 游》里二当家的对着镜子惊呼“猪啊!”的感觉。 三十多个小时的辗转——从北京到法兰克福,从法兰克福到圣保罗, 从圣保罗到巴西利亚——就在这“猪啊!”一般的感觉中戛然而止。我假装 忘掉了一路上的诸多不顺(这些不顺大多归咎于数个航空公司联运造成的信 息不畅,如果我走衰运的话,其中的任何一个不顺都将导致我成为国际盲 流),向前来迎接我的人兴奋地怪叫。 来接我的是我即将执教的巴西利亚大学语言文学院院长恩里克教授和 他的助理恩里克教授(天!从名字上看简直是《丁丁历险记》里的著名侦探 杜邦和杜邦)。院长恩里克和我讲一口波兰口音的英语,而助理恩里克则和 我讲德国口音的西班牙语,因为我不懂葡萄牙语。在院长恩里克的高尔车 里,两个恩里克轮番向我介绍从机场到巴西利亚大学的景致。 巴西利亚城并不大,但给人的感觉极其空旷,如果在北京感觉树木、 草坪是建筑物的点缀的话,在巴西利亚,建筑物纯属树木和草坪的装饰品 。除了城中心造型怪异的各个政府部门的大楼像村委会开会一样凑在一起 之外,其他的建筑物之间都很有礼貌地隔着“男女授受不亲”的距离,有 的建筑甚至感觉像是旷野上孤零零的堡垒,途中经过的中国驻巴西大使馆 便是如此。在城中放眼望去,道路、车辆要远远多于行人。我问恩里克们 为何见不到人,他们告诉我,人全都在车里。在巴西,轿车如同自行车在 北京一样,几乎人手一辆,以大众和福特的低价位轿车为主。人们养成了 严重的汽车依赖症,相距数百米的距离他们都认为不适于步行。因此,在 每幢建筑物的前面,都有庞大得惊人的停车场,虽然停泊的车辆甚多,但 并不显拥挤。 恩里克们直接把我载到了为我准备的公寓。一进门,我就顿生上当受 骗的感觉。在此前他们给我的邀请信里,院长恩里克告诉我我将会住在湖 边的~套舒适的公寓里,我对此饱含憧憬。但此时我才发现,这套公寓颇 似法国电影《欧洲布丁》里的学生公寓,除了我,还有四个本土理工科教 师住在里面,大家共享客厅、厨房和洗手间,配有一个据说带有浓重的巴 西东北口音的肥胖的黑人女仆。我自己的房间虽然不小,但里面空空荡荡 ,只有一张美容院里按摩床大小的单人床,令在夜间酷爱翻身的我恐慌不 已。电话是公用的,不能打国际长途,也不能拨号,宽带接口更是天方夜 谭。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对着自己配备精良的IBM笔记本发了半天的呆。不 仅落地当天就和国内亲友联系的愿望泡了汤,连原本指望成为最佳慰安妇 的intemet似乎也是mission impossible。我不禁自问:假如巴西欺骗了俺 ,俺该怎么办? 1933年,极端激进的瑞士现代主义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勒·科尔比西 耶出版了一本堪称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秘笈的著作《灿烂之城》。在书中, 他认为当时全球所有的城市都是垃圾,混乱、丑陋、毫无功能性。他狂热 地呼吁把这些城市全都夷为平地,在原地按照详尽的规划重建一座新城。 科尔比西耶最终没有找到实践这一梦想的机会,但是他的学生奥斯卡·尼 迈耶却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千年不遇的机会,变相地实现了恩师的夙愿一— —比摧毁一座城市再重建要稍微容易一些。尼迈耶受聘于雄心勃勃的巴西 政府,开始在荒无人烟的巴西高原中央打造一座未来主义风格的首都。 1960年,惊世骇俗的巴西利亚城在奥斯卡·尼迈耶的设计下建成。这 座古怪的城市俨然是一个庞大而纯粹的建筑实验室,设计师几乎可以完全 按照功能逻辑和美学原则而不考虑其他因素来进行前所未有的实验。正如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的那样,巴西利亚呈标准的飞机形,看上去像是一 个巨大的外星人营地而不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首都。机头是所有的国家 机关,机身是交通要道,机尾是中央车站,而宽阔的机翼则划分为不同的 功能区,不同类型的机构各就各位地安置在各自的功能区。功能区的设置 具有数学意义上的精确——两片机翼被切割成上千个方方正正的街区,每 个街区都以方位、字母和数字来编号命名,每一序列的编号对应一种城市 的功能,没有一处漏网之鱼,其整饬性和规律性远远高于在方位感上已经 算是很规则、整齐的北京。在设计巴西利亚的时候,巴西的汽车工业正在 “雄起”之中,因而当局指示尼迈耶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人 均拥有三辆汽车的梦想”来设计道路。于是,所有的街道都被建成快速车 道,旁边没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位置,至今仍是如此。对于像我一样没 有车或者不会开车的人来说,无论是走路还是骑自行车上街,在巴西利亚 都是极度危险的事情——早在来之前我就已经知道,巴西利亚是全球行人 死亡率最高的城市。 这种冷酷、严谨的城市规划对于习惯了在混乱的大都市之中享受偶然 性之快乐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冰凉的噩梦,因而,不但很多欧洲和北美 的知识分子批评巴西利亚是一个乔治·奥威尔《1984》式的反人性的城市 ,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央集权的象征,就连巴西本国里约、圣保罗、萨尔瓦 多等城市的人来到巴西利亚都会觉得极度不舒服。我的公寓里有一个家住 传统热闹名城萨尔瓦多的巴依亚州立大学来的访问学者,他连续两个晚上 使用葡英字典向我断断续续地嘟囔对巴西利亚的不满。但是,对于本地的 人来说,他们却尝尽了这座城市功能便捷性的甜头,并认为其适度的冷漠 和距离感有助于扭转外国人对巴西的妖魔化认识(热情、狂野甚至淫荡等等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正在阅读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的一本书,书 中在谈到空间感与现代性的时候对巴西利亚进行了嘲讽,当我向院长恩里 克教授转述这一段落的时候,他显得极其愤怒,甩下一句:“这些英语国 家的学霸永远不会理解巴西!” 巴西利亚大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像是北京动物园——大片大片的草地、 树木,每隔数百米有一幢看上去像是平房但实际上是楼房的低矮建筑,造 型颇似笼子,只不过这些建筑的名字不叫“熊猫馆”、“热带小猴馆”或 者“夜行动物馆”,而叫某某学院、某某系或者某某研究中心,连接这些 建筑的也不是游客步行的小路,而是和巴西利亚的任何一条道路一样,是 没有人行道和红灯的快速车道。 所有“笼子”之中最大的一个,也就是该大学的主楼,同样是由设计 巴西利亚城的奥斯卡。尼迈耶设计的,相当于巴西利亚城的微缩版,一架 小了n号的飞机。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才明白,巴西利亚大学的logo上的那 几根线条所组成的图案原来就是飞机,而不是我原先以为的田径场(这个误 解曾导致我一度以为该大学是一个以体育见长的大学)。这个飞机和大飞机 巴西利亚不仅外形一致,其内部结构的数字化、逻辑化、功能化也极其相 似。机身是主要通道,带有食品店、书店等服务设施,两个巨大的机翼虽 然不高,算上地下层只有三层,但是颇为狭长,划分为上千个同等面积的 隔断,每个隔断有着严格的数字编号,每个序列的编号按规律对应一组教 室或者办公室,如果摸不清编号规律的话,走进主楼就会感觉进入了一个 貌似简单但却极度冷酷、繁琐的迷宫。由于过于狭长,教室或者办公室找 起来相当麻烦,昨天我曾尝试着自己走去办公室,结果足足在主楼里转了 半个小时。好在走廊上美女如云,大波美臀应接不暇,所以也不会感觉沮 丧。 主楼前面的停车场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最大的停车场,因为巴西利亚 大学很少有住在学校里的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自己驾车来上课(就像中 国学生骑车去上课一样),加上驱车前来授课的教师,停在那里的车数以万 计。白天校园里还算热闹,尤其是午饭和晚饭时分}学生们三五成群,猬集 在树下、加油站或者商店门口,动辄眉飞色舞、打情骂俏。要想养眼的话 最好此时穿越校园。由于我到目前还没有去据说美女最多的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大学算是我目前所见过的美女最多的地方,现在虽是当地的春天 ,但已有不少女孩穿得“衣衫褴褛”,惹火的身段烧得我的隐形眼镜极度 干涩。一到晚上,校园里(尤其是我所住的公寓附近)除了偶尔有几辆车穿 过之外,几乎见不到任何人影,像一个十足的旷野,安静得可怕。 校园的东边是横贯巴西利亚的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帕拉诺阿湖,从我的 公寓步行到那里不算远。我只敢在白天漫步到湖边去怀念一下小它n号的未 名湖,因为晚上实在是太黑暗、太空旷了,我害怕自己在路上会突然感到 凄凉。P13-16

媒体关注与评论

  首先,你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巴西生活的小辞书,不同于盘踞图书馆的各种板着脸孔的辞书大爷们。它不全面,但却富足。它包含了一个特殊敏感的小小个体在巴西可能遭遇的一切:节日、水果、贫民、交通、音乐、黑社会、美女、美女、美女……由于作者兴趣和视角的奇特,这部书向你保证了大量在正常的民俗学或人文地理研究著作中看不到的细节。  推荐采用索引式方法,查询你所喜爱的词条,并由此跳跃到相关条目。  适合人群:博物志爱好者、主妇、偏执狂、寻找惊奇的人。  其次,这本书也有着科学的、实验性的一面。一方面它对巴西的地理风俗、生存状况、人文环境的考察都是细致严肃的。其资料性完全不亚于一个人文地理工作者写下的采风笔记。另一方面,鉴于如今跨文化学科如此兴盛,这本书更是一个跨文化的人类学实验产品———将一个具有清醒的身份意识和携带着中国当代全部文化素质的高校教师置入异族语境———则他的认同、赞许、嘲笑、迷茫、思索、愤怒,都是两种文化间最鲜活与最具代表性的相互作用结果。这种实验是聪明的,当然,前提是当事人并不知晓自己正处于实验室色迷迷的显微镜之下。  推荐采用逐章节传统阅读法。  适合人群:相关领域研究者、有志青年、窥伺狂、渴望知识的人们。  第三,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节奏,《去他的巴西》的节奏是BASSOA NOVA式的,轻快、松散、懒洋洋,又带点妖冶。“去他的———巴西”,这是音符的亲狎和玩笑:“去———他的巴西”,这是生活在别处的忧伤。在很多方面它吁求人们把它仅仅只当作一本懒散的不大负责任的游记,一个孤寂的中国教师在异乡胡乱涂抹的文字,既不想炫示,也无意承担。  推荐即兴阅读,随意翻开一页,不理会章节目次。  适合人群:北漂族、吸烟爱好者、已婚男士、坐火车旅行的人。  第四,本书事实上是一个巨大的流行语言实验工场。只要是熟悉带有无厘头精神的当代生活语境的人,就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快乐。比如开篇第一段,在飞机上看到巴西利亚城在高原上做“展翅欲飞”状,“坐在飞机上往下看见飞机状的城市,颇有《大话西游》里二当家对着镜子惊呼‘猪啊!’的感觉。”———这个经典的援引在很长时间内让我的脑海里同时涌现猪、镜子、飞机以及巴西利亚城的形象。至于所谓方言俚语、脏话粗话,更是用得出神入化。说巴西烤肉:“牛峰极度鲜嫩、细腻,其味已完全超越了牛,进入了牛逼的境界。”推荐细读!  适合人群:流行话语研究者、周星星粉丝团、抑郁症患者。  最后,如果你读过《丁丁历险记》、《企鹅旅行记》、《格列佛游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你应该相信《去他的巴西》其实是一部幻想文学。马黛茶、狂欢节、阿萨伊、学生运动带来的惊奇,绝不亚于尼尔斯听老农说起:“从前有一只蝴蝶,身长几十公里,它的翅膀像湖水一样宽。”就连散布在书中的各种图片也披带童话色彩:它们过于漂亮、吵闹、安宁和亲切了。完全有这种可能:这是一本实验性的旅游幻想小说,打乱了时间顺序,粉碎了情节,模糊了现实和虚构的关系,处处想以假乱真。  推荐重读,就像妈妈在小朋友的床前反复朗诵同一个故事一样。  适合人群:小朋友、母亲、热爱幻想的人,梦游者。  这些时候,除了以往昔的深圳速度看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外,还以巴西速度读着一本关于巴西的书《去他的巴西》。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经常在他的作者胡续东的博客上逛,他的文字正是我喜欢风格。   在网上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也真的有惊艳的感觉,就仿佛一直在看央视的节目,却突然看到小S蔡康永一样,绝对新鲜,绝对有趣。   跟那些板着脸一本正经说话的主流书籍比起来,这本书有意思多了,胡子教授完全沉醉在巴西的世俗生活里,大学、学生、罢工运动、巴西文化、美女、桑巴、马黛茶、巴西蟑螂……种种,我们觉得平常的或是觉得匪夷所思的,种种小事他都充满热情的描述着,而且完全是带着他自己的搞笑风格,常常看得人忍俊不禁,甚至想,这个家伙真的是堂堂人民教授吗?明明就是市井里一个拖着拖鞋叼着香烟的小混混嘛。不过我就还喜欢这种世俗的、着眼生活的隙缝而又活色生香的文风。   他笔下的巴西那么远,又那么近。就像一朵有着异香的艳丽花朵,在地球的另一边独自招摇独自怒放,惹得我想像无限,向往无限。   当然,我一直就对巴西有着莫名的好感,想想来源,应该是很久以前在某期的《书城》看过关于一篇文章写《the girl from ipanema》,那个热情奔放的有着美丽沙滩的地方,就成了我一个遥远的目标。

内容概要

胡续冬,江湖人称胡子,1974年生于重庆,天蝎座,诗人、学者、专栏作家。其文章以怪诞不羁的语体、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旺盛的搞怪精神之结合著称,被称为学院顽童和书斋无厘头的先驱。

书籍目录

Part one 里约,里约◎ 假如巴西欺骗了俺◎ 自行车、芒果和知了◎ 巴西:烟民的地狱◎ 中国商人和日本菜农◎ 哗啦啦啦啦啦啦下雨了◎ 夜间三部曲◎ 学生运动领袖◎ 倒霉的新生◎ 拥吻的尴尬◎ 古城比利纳波利斯◎ 哥伦巴瀑布◎ 巴西高原上的嬉皮大本营◎ 里约,里约◎ 虚拟美女也狂欢◎ 小小福斯卡◎ 狂欢节:巴西利亚套中人◎ 金榜题名时,鸡蛋落满身◎ 复活节彩蛋◎ 跳“扶火”◎ Poco Azul:蓝池瀑布◎ 臀大为美◎ 玛丽娅?卡索里娜◎ 6月12日:巴西情人节◎ 农民节与“鼓我雄牛”传统◎ 都市怪兽圣保罗◎ 百州节◎ 革命历史博物农庄◎ 萨尔瓦多◎ 巴拉奇海滩◎ 基督山上的中国游客◎ 从来不存钱的巴西人◎ 作为城乡打工纽带的巴西利亚地铁◎ 铃声飘飘天使到Part two 我的巴西厨房◎ 马黛茶◎ 鳄梨◎ 我的巴西厨房◎ 豆饭◎ “大猪头”烤肉◎ 公斤饭◎ 我为西番莲狂◎ 洽洽香之海外版◎ 买活鱼记◎ 瓜拉纳◎ 美味果王阿萨伊◎ 四川火锅巴西大战法国火锅◎ 蔬菜蔬菜我爱你◎ 街边的肉串◎ 人民的芒果人民吃Part three “别装了,我们都知道你是巴西人”◎ 马尔库斯和他的朋友们◎ 我附近的两家华人◎ 古斯塔沃?达?里尼阿◎ 我的学生们◎ 可爱的古巴老科学家◎ 有女同室是兽医◎ 尤百图的汉语梦◎ 维诺尼卡的艰辛生活◎ 特级川厨在巴西◎ 树教授和谎话节◎ “怪兽叔叔”教授◎ 与电脑盲共事◎ 我在巴西的“新疆学生”◎ 乌拉圭老头重现江湖◎ 别了,鲁文和阿赛拉◎ “小问号”霍德里格◎ “别装了,我们都知道你是巴西人”◎ 手舞足蹈的黑哥们◎ 我的室友“苦菜花”◎ “霍德罗?肖德罗”◎ 八指神徒◎ 热心的“三点”◎ 十三不靠谱◎ “追女狂”保罗◎ 我的超强纠错学生沈友友Part four 深入黑窟“上帝之城”◎ 罢工、凶杀和邻国的动乱◎ Made in China◎ 绝望的周末◎ 喜剧性车祸◎ 遍地音乐解烦忧◎ 迷惘夜车◎ 高原夜惊魂◎ 未婚妈妈知多少◎ 骑车去机场◎ “警察也是人,警察也罢工”◎ 狮子和炸弹◎ 学生如猫,老师如鼠◎ 巴西学生是怎样学“好”汉语的◎ 作为成人礼的十五周岁派对◎ 酒鬼和火鸡◎ 小小丫头心思怪◎ 巴西人都是活雷锋◎ “杀人公路”遇险记◎ 含汉语课惊现走火枪◎ 课堂奇遇之茫然军士篇◎ 课堂奇遇之“一家乐”篇◎ 恐怖的昆虫◎ 急死人不赔命◎ 莎翁名剧让里约黑帮休战◎ 生活在毒贩阴影中的警察们◎ 里约犯人考大学◎ 青木瓜之籽◎ 在黑社会保护下的桑巴舞校之行◎ 深入黑窟“上帝之城”◎ 电影工读学校◎ “胸罩”航空公司◎ 俺终于赶上罢工了!◎ 不识巴西好人心◎ 我与巴西自行车的渊源◎ 与德里达无关◎ 与德里达有关◎ 魔鬼公寓◎ 蟑螂杀手的诞生◎ 真命月老◎ “中国人的耐心”◎ 好色阿婆何其多◎ 请黑帮老师擦板◎ 作为社会生活关键词的faxineira◎ 大富之家的平安夜◎ 巴西国会讨债记◎ 以“发飙”之名◎ 一场虚惊过海关◎ 阿嚏……巴西……Part five 关于伊巴奈玛女孩的一切◎ 巴西的书店:高价不胜寒◎ 老诗人的新鲜show◎ 阿根廷人到底惹了谁◎ 屙椰子◎ 巴西诗歌不免费◎ 关于伊巴奈玛女孩的一切◎ 奥斯卡?尼迈耶从业70周年建筑作品回顾展◎ 作为装饰图案的汉字◎ 黑人武术卡普埃拉◎ J.博尔伊斯及其木版画◎ 卡洛斯?特鲁蒙德和他著名的石头◎ “政治不正确”导致豪华餐厅倒闭◎ 巴西利亚大学“黑旋风”◎ 无地农民运动与“红色四月”◎ 越狱之都圣保罗◎ 巴西:热带中国◎ 日本移民巴西96周年◎ 卡普埃拉的历史◎ 张大千和“八德园”◎ 离婚:家庭的增殖◎ 花里胡哨的选举文化◎ “绑定爱情”巫术◎ 比尔是如何在巴西被杀死的◎ 巴西人眼中的葡萄牙人◎ 作为文化部长的愤怒音乐家伊尔伯托?伊尔◎ 谁需要保罗?科埃略?◎ 草木饰品知识分子◎ 巴西流行文化教父加埃塔诺?维罗索

编辑推荐

  烟民的地狱。嬉皮大本营。臀大为美。豆饭。“大猪头”烤肉。特级川厨在巴西。深入黑窟“上帝之城 ”。“胸罩”航空公司。“绑定爱情”巫术。阿嚏……巴西……  虽然拥吻看似很有“肉身性”,但对于巴西人来讲,这只是不动声色的客套而已,其间自有若干法度和界限不容僭越。譬如说,可以在脸颊上亲得咸湿无比,但不得用嘴接触对方的耳朵、下巴和鼻子,那是恋人的特区。也不能随便咸湿额头,那是老爸老妈专用的地盘。一个德国哥们跟我讲了他刚来时遇到的麻烦——他不知道热烈的拥吻其实也有禁忌,为了迎合扑过来的女同事,他胡乱在她脸上咂了几口,没想到乱中咂到了耳朵根,结果被愤怒的女同事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拥吻的尴尬》  典型的“整新生”游戏是这样进行的——一帮老生残酷地扒光新生的衣服,男生被允许像非洲的象族人一样仅用根布条胡乱绑住某处,女生则被迫换上不知多少代受辱新生穿过的肮脏的小小比基尼,然后,在他们的身上用油彩大肆涂鸦一番,并扔给他们一个乞讨用的盘子,让他们沿着狭长主楼楼道向路人要钱,一直要到足够老生们举办一个派对的钱数,才能赎回他们的衣服。  《疯狂的“整新生”游戏》  我经常收到一些陌生人的邮件,他们从巴西利亚大学的主页上看到了我的邮箱,写信央求我翻译他们喜欢的某句话以做文身之用。可以说,我的到来促成巴西利亚出现了能够连缀成词、成句的文身。譬如一个学生额头上文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一个摇滚乐手胸口文着博尔赫斯(德意志安魂曲)的最后一句话“我的肉体感到了畏惧,而我从不”,这些都是拜我所赐。  《作为装饰图案的汉字》  你见过酒吧的顾客集体逃单吗?你见过10里的街道上30万人拼了命将屁股往死里摇吗?你见过入学的新生几近赤裸,满身油彩地去乞讨吗?你见过大学的教授们在校园里熟练地打芒果吗?你见过警察穿着印有“罢工”字样的纸马甲,在警局门前的草坪上喝酒跳舞吗?你见过像呼拉圈那么大的马桶圈垫吗?你见过以公斤为计价单位的餐厅吗?......  我见过。在胡续冬《去他的巴西》一书中,一切都是那么生动鲜活,美景、美女、美食、奇闻逸事,文学、艺术、战争、宗教等在他幽默风趣地语言描述下呈现出周星驰电影般的视觉效果,其有趣的令人忍俊不禁,美丽的让人怦然心动,美好的让人无限神往,严肃的让人心生敬畏,无奈的让人不由地摇头叹息......  不能去巴西,跟着胡续冬神游一番也不错啊?  巴西被社会学大师吉尔伯托?弗莱里称为“热带中国”,但却是一个我们所知甚少的遥远国度。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深入异域日常生活的热情、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色生香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巴西的神秘面纱。  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巴西游记,不如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巴西生活辞典,从战争、宗教、诗歌、电影、绘画、语言研究,到厨艺、雨季、黑社会、未婚妈妈、路有冻死骨、烟民的地位……作者没有预先的想象、崇敬和批判,只任自己浸淫于巴西的风情美食、人情世故之中,兼且记载跨文化语境中每每遭际的奇人逸事,以及种种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戏剧化情境,堪称是以自己的肉身遭遇做榔头,为读者砸开了一扇了解巴西的窗户。

作者简介

巴西被社会学大师吉尔伯托·弗菜里称为“热带中国”,但却是一个我们所知甚少的遥远国度。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深入异域日常生活的热情、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色生香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巴西的神秘面纱。
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巴西游记,不如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巴西生活辞典,从战争、宗教、诗歌、电影、绘画、语言研究,到厨艺、雨季、黑社会、未婚妈妈、路有冻死骨、烟民的地位……作者没有预先的想象、崇敬和批判,只任自已浸淫于巴西的风情美 食、人情世故之中,兼且记载跨文化语境中每每遭际的奇人逸事,以及种种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戏剧化情境,堪称是以自己的肉身遭遇做榔头,为读者砸开了一扇了解巴西的窗户。

图书封面


 去他的巴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作者 尹丽川胡兄身兼著名博士,老师,和诗人,却是个喜欢低级趣味的。所以他从巴西海归后,约在后海见面时,我和另一个低级趣味的家伙,很没见过世面地,一味关心了色情和暴力:真有人在街上开枪火并吗?她们的胸真的很大吗?你有没有真的那个……胡老师也很兴奋呢,简直是手舞足蹈,在异国语言环境生活过的人,往往擅长手势和眼神,面对面听他煽情巴西,当比读文字更精彩;可文字又有另外的好处,因人家虽为著名顽童,学院无厘头的先驱,却仍是个诗人和准学者,长期热衷于学文化长知识。于是,这本类似游记的书,成了一本巴西生活辞典而不是旅游指南,他对生活的热爱,又如此地包罗万象,从战争、宗教、诗歌、电影、绘画、语言研究,到厨艺、雨季、黑社会、未婚妈妈、路有冻死骨、烟民的地位……他居然写了这么多字!杂七杂八,见招拆招。我最喜爱的,是妙趣横生的奇人逸事和巴西社会的人情世故。我想,如果他从高尚欧洲海归回来,是不好意思把写序的作业交给我的,这一点咱们达成共识,都爱着脏乱差的非清教徒的非主流时尚化的习俗和文化上的第三世界。虽然——我就承认吧,我有着叶公好龙的小知心态,但胡老师竟身体力行起来,显示出平素断断瞧不出的电影中的勇气,样样事亲历亲为。朋友见他买下里约热内卢的机票,要去《上帝之城》中的上帝之城,不免生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送别心,而他咬牙到贫民窟转了一圈后,竟做起客来,吃了人家家最后一个土豆,喝了别人从海滩捡来的矿泉水,得出的结论是,“贫穷并不是罪恶,真正的罪恶是歧视”。并且胡老师追根溯源,说他从小时候看《丁丁历险记》,就开始惦记拉美诸国了。而对于巴西人民,一位中国青年也是从传说中的遥远国度走到现实中。所以这三十几万字的游记博客,记下的大多是一次次有趣而平等的相遇,而结局往往是抖包袱——或搞笑型,或文化总结型,全看胡博客博客那天的思想境界和幽默指数。胡说,“巴西不是巴蜀以西”,可他在巴西端出的架势,却偏像是来到巴蜀以西,不需要预先的想象,崇敬和批判,只任自己在其中呼吸、感受,湿漉漉地生活,热乎乎地记录。即便有独在异乡的忧伤,也是热带的忧伤,粘滞,厚重,但一个太阳升起,就晴空万里无云,继续乐天悠哉地写下去。
  •     《去他的巴西》是一本非常欢乐的巴西旅游生活指南,以一个中国人视角,让我了解到了不一样的巴西人民,巴西地理,巴西贫民窟,巴西饮食,巴西文化等等。胡子老师是个诗人,于是里面对巴西诗人和诗歌的描写很多也非常诙谐有趣,但是这本书却对巴西足球涉及的相当之少,只提到寥寥几笔,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了。但是这本书还是让我的足球地理丰满形象了起来,圣保罗,桑托斯,从一个俱乐部球队的名称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城市形象,里约的基督山和绵长海岸线,以及与之共存的贫民窟和犯罪也值得思考。2014年巴西世界杯,我作为一个巴西足球的拥趸,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巴西看世界杯顺便游览这个足球王国。想到这里,不禁感叹如果胡子老师是个球迷,那么以他在巴西生活两年的所见所闻,这本《去他的巴西》对我来说大概就会有多出另一种不一样的趣味了吧~
  •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那时还喜欢戏谑的文字和麻辣的评论,找了书店上班的嫂子订来,翻了一页之后,开始安静了,这是本好书。戏谑文章的背后,是作者对巴西文化的理解和对巴西人最质朴的认识,不同于旅游手册的概念化,单纯从人的角度看巴西,这是一个如此迷人的地方。当然此书最吸引人的还是语言,在这个充斥着郭敬明式中性文化的时代,我还是想看些爷们写的文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就坚持看完了第一章。。。后面的也就大概把标题看了看。。。最近没法沉下心看看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想看各种长长的译名。。。
  •     很搞笑很有趣,一口气就读完了,畅快淋漓
  •     诗人的语言就是充满了血肉啊
  •     还是挺好玩的,管中窥豹巴西人民的性格和生活
  •     这里有我最想去的伊瓜苏瀑布。
  •     看到书里的那个“妈的傻X”(好像是这句,记得不是那么清了),笑死了,总感觉书里出现这种词语很有喜剧性。。
  •     第一次看胡子的文章是在世界博览上。当时他的专栏就是写他在巴西的事情,从此为了这个专栏,每期世界博览必买。世界博览在胡子巴西教学这段期间从4块钱涨到了6块钱。
  •     很想去感受一下Brazil的豪放 Garota De Ipanama好听!
  •     角度问题
  •     生活的小细节,下一站目的地。
  •     前段时间看完了忘了马克,时间刚好啊!!祝胡阿宝(这什么名字=。=)平安降临到人世!!
  •     一部包罗万象的巴西生活辞典,战争、宗教、诗歌、电影、绘画、语言、美食、雨季、臀大为美、烟民的地位...好玩,搞怪,惟妙惟肖,活力四射,身临其境。哇,好想好想去巴西啊!
  •     读我大巴蜀地区人民的文字就是快活!巴西烤肉不是巴蜀以西地区的烤肉哈哈哈哈哈!
  •     当年在《世界博览》杂志上看的连载,最爱的专栏,也是中学最喜欢的杂志之一。
  •     经经松松了解巴西
  •     写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趣事,内容不错,可参考。但语言上过于文绉绉,酸溜溜。
  •     生动有趣,第三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一切似乎在遥远的南美大陆都能找得到
  •     2015年3月27日——4月21日。没想到这个文笔风趣幽默、留着中长头发的作者居然是北大博士,还是个教书的,真是人不可貌相~长了不少知识,尤其是对巴西有了更多的了解,才明白以前读过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作者不过云云,呵呵
  •     胡子真不是吹的,好欢乐
  •     好玩
  •     好看。不了解的国度。可惜现在看到的也已经是几年前的巴西。真正的全球化,很远
  •     很不错的游记,要是图片多点清晰点就更好了。
  •     感觉新生入学,狂欢节和放榜简直混乱野蛮到变态!圣诞唱诗队好有趣,西番莲汁能安神入眠?要试试哈!木瓜籽通便。文字挺轻松有趣的,就是有点H了,但描述地的确贴切生动。作者给人感觉和蔼谦让,但有自己坚守的底牌和抓住对方弱点强硬到底的气概,厉害!看完满脑子都是:景美,人乱,制度荒谬,制造人类。要是有熟人能带着一起玩就好啦!
  •     值得一读
  •     跟着胡子认识了十年前的巴西,今年的菲律宾之旅让我体会到文化的巨大差异~希望能见识下现在的巴西
  •     巴西朋友都说好看的书。我相信对于巴西这个异域国度的还原度还是很高的。记住了只能走汽车的未来王国巴西利亚,和好喝的马黛茶以及巴西人民对于狂欢的热爱。
  •     飞机一样大而无当的巴西首都
  •     所到之地,不过美食住行与各种交游。有点意思
  •     相比起巴西人民的率性奔放,中国人民的生活确实是太压抑了!
  •     以幽默活力的笔墨展现了巴西狂野的一面,淳朴的一边,黑暗的一角
  •     读下来觉得还是相当不错靠谱的…不单单能让你在妙趣横生的文字中体会到当地的风俗民情,当你读的时候让你哑然失笑,当你放下书的时候还能让你场景还原感慨还当真奇特…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的类似书目中最对口味的一本!
  •     喜欢写人的、吃的、玩儿的几个部分。
  •     少有的作者既能细致观察异国文化特色之余,又能在文字里体现自己鲜明性格特色的游记类书籍。真的挺棒的!觉得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大千和他的八珍园,还有毕肖普。可见,异国的画家和诗人在巴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     很生动的巴西游记。
  •     可能是作者的文字不太适合我吧,看到这么多人推荐,但是还是读到一半就弃了唉。
  •     是好的专栏小文集。
  •     当年在图书馆看这个笑个不停打扰了周围人学习十分抱歉……
  •     摘下就能吃的青芒,热情如火的嘉年华,让我对这个遥远的南美国家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性感的巴西,热闹的巴西,basa nova带来阵阵清新的热风。酣畅淋漓,想起我和一大堆小屁孩在电影院一起里约大冒险的场景。一本书打开一扇心窗。”
  •     读的兴致盎然 唏嘘不已 后来因为被巴西拒签。。。而没有读完。。
  •     图书馆借到的是这个版本的
  •     看完此书,在感叹巴西的热辣之外,不得不诧异——写下如此粗犷重口味文字的胡续冬,居然是一清秀小帅哥
  •     初中读的,很喜欢,胡子当时在巴西的生活
  •     读过的游记很少,瞬间很喜欢这块土地,写的真美,诗人的文字功力深厚哇
  •     作者真的没在巴西艳遇一下下么 |_・)
  •     特别接地气的游记,比起描写一个地方的文化古迹追溯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还是这种侃大山式的游记看起来比较爽快。文章里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给我展现了不一样的巴西,毕竟我对巴西的了解仅限于它的地理位置。。。
  •     “白天,世界上没有巴西。晚上,巴西就是整个世界。”
  •     看了三次就看完了
  •     有意思
  •     再次五星推荐!这真是我看过的最欢乐的游记,没有造作,活脱脱一个嘴贱的要命的男屌丝所遇到的坦诚巴西人民。他在调侃着巴西人民,但言语间并没有流露出对第三世界人民的轻蔑,反而更多的是理解和惋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