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理论与实务 > 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010108643
页数:24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宗教旅游的历史形态与现代转型 在对宗教与旅游客观存在的密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我们有必要再对宗教旅游的历史形态和发展阶段做出考察,以便对宗教旅游的整体发展进行预测和引导。我们认为宗教旅游经历了以宗教旅和宗教游为“标签”的传统宗教旅游和以产业化经营为模式的宗教旅游业两大阶段,从传统宗教旅游到宗教旅游业的转型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一)“宗教旅”和“宗教游” 前文我们指出旅和游的原初含义是宗教性的。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旅和游承载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种性质的社会活动,出现了商旅、军旅、羁旅、游学、游宦、游方等一系列专门词汇。旅和游遂成为人类很多重要社会活动的有力载体,甚至是必要条件。留在家中是无法完成经商、求学、战争、从仕、传教等活动的,人们必须徒步或者借助交通工具前往各种社会活动的场合才能完成所需的活动。这一过程就是旅行,它是有目的的离家行为,其行为主体仅仅将旅行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完成自己想要从事的活动后都会返回家中。若因故不能顺利返家,则成为羁旅;如不幸客死他乡,则是人生一大悲剧。在中国文化中,旅也因此被赋予了一层苦涩、忧郁、哀婉、悲伤的涵义。旅往往是苦旅,这与乐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岳阳楼记》将“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旅客之苦与“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的游客之乐刻画的淋漓尽致。 与旅相比,游本身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手段与目的的有机统一。《醉翁亭记》写到“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人们携老扶幼,三五成群,为游而游,春游、郊游、游览、游玩,直至乐不思蜀,不愿回家。在中国文化里,游因而具有轻松、喜庆、欢乐、幸福的涵义。乐游一词并非我们杜撰,长安附近有乐游原,唐诗中有“乐游原上望昭陵”的句子;李商隐在乐游原上写下了“向晚意不适,驱车向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著名诗篇。在英语里,表示旅行的“travel”与表示痛苦、辛苦的“travail”具有相同的拉丁文词根。可见,在英语语境中,旅行也有苦涩的色彩,只不过没有中文里那么明显。 以旅和游作为文化标签将传统宗教旅游划分为宗教旅和宗教游两大类型,既符合旅、游的中文表述语境,又符合宗教旅游的实际情况,苦旅与乐游的文化精神在宗教旅和宗教游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对这两大理想类型进行概念辨析、内容分析和结构解析,把握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宗教旅游本质的理解。 宗教旅包括早期宗教信徒的朝圣、传教、参学等活动,大体属于旅游型宗教活动。早期宗教之旅充满艰难苦险,从客观上看,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交通工具落后;从主观上看,是信徒以苦为圣、以苦为乐,主动选择能够体现自己虔诚之心的宗教苦旅。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和更为发达的将来,借助快捷的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将旅行中的痛苦降至最低。但是仍然有很多虔诚的信徒以极其原始的徒步方式前往宗教圣地。“从上来行脚,不为游山玩水,看州县奢华,皆为圣心术通耳。”信徒为追求宗教的终极真理,在强烈的宗教感情支配下,全身心沉浸在宗教氛围中,对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却无动于衷。这种极其虔诚的宗教旅行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并不罕见,佛教就有许多一步一叩首到圣地朝觐的信徒。在走向神灵的宗教旅行中,信徒遭受的世俗苦难具有神圣的内涵,受苦越多,功德越大。

内容概要

孙浩然,男,1980年12月生,河北元氏人。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后。主持省级课题3项,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国道教》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总序
前言
理论篇
一、宗教旅游概念辨析
(一)宗教旅游
(二)宗教文化旅游
二、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一)基于文字学的分析
(二)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三)基于结构与功能的探讨
(四)旅游神话与旅游宗教
三、宗教旅游的历史形态与现代转型
(一)“宗教旅”和“宗教游”
(二)传统宗教旅游与现代宗教旅游
(三)宗教旅游的现代转型
四、宗教旅游的行动逻辑与本质特征
(一)神圣与世俗的双重再生产:宗教旅游的行动逻辑
(二)人神互构与圣俗交织:宗教旅游的本质特征
五、宗教旅游的现实表现
(一)当前宗教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宗教旅游需求的现实原因
六、宗教旅游的基本类型
(一)边缘型宗教旅游
(二)辅助型宗教旅游
(三)过渡型宗教旅游
(四)核心型宗教旅游
现实篇
一、云南宗教文化旅游概况
(一)云南宗教文化概述
(二)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的特点
(三)云南宗教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二、鸡足山佛教文化旅游调查研究
(一)鸡足山概况
(二)鸡足山佛教文化旅游现状
三、巍宝山道教文化旅游实证研究
(一)巍宝山概况
(二)巍宝山道教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巍宝山道教文化旅游项目设计
四、建水儒家文化旅游实证研究
(一)儒学在建水的传播与儒家文化资源的形成
(二)建水祭孔仪式的起源、发展与断裂
(三)建水祭孔仪式的还原——记忆、传承与复兴
(四)儒家文化与建水旅游
(五)儒家文化旅游的现代价值
对策篇
一、宗教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
(一)引导优秀宗教文化与健康旅游活动良性互动
(二)促进旅游、宗教文化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方共赢
(四)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宗教旅游氛围
二、宗教旅游开发的具体原则
(一)文化性原则
(二)生态性原则
(三)特色性原则
(四)保护性原则
(五)参与性原则
(六)合理性原则
三、宗教旅游开发的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宗教文化
(二)理顺关系,协调相关部门利益
(三)加强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宗教人士以及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注重宣传,提升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五)强化管理,规范宗教旅游市场
(六)加强合作,推出精品旅游路线

作者简介

《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研究》对宗教文化旅游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社会成因、现实功能、行动逻辑、主要类型、演化规律、现代转型等理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存在问题等现有状况做出整体考察,同时重点选取佛教名山鸡足山、道教圣地巍宝山、儒学重镇建水作为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获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针对性的提出了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具体原则和主要措施,适合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旅游部门、宗教部门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阅读。

图书封面


 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看过之后对于云南宗教与文化知识有了更为详尽和深刻的理解,写的不错,蛮好的一本书,可能学术性强了一定,不过真是增长了见识,有益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感觉挺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