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史纲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理论与实务 > 中国旅游文化史纲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503235290
页数:427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旅游文化的滥觞第一节 文化的萌生、发展与“和而不同”中国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场与社会场中创造出来的。所谓“自然场”是指人的生存和发展所赖以依托的自然环境,又称地理环境。所谓“社会场”是指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结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可大致分为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经济环境包括工具、技术和生产方式等。社会制度环境则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和制度等结合而成的体系。中华民族栖息生养于北半球的东亚大陆,这里领域广大,腹地纵深,回旋天地开阔;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这种恢弘的地理环境是其他多数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所难以比拟的。我国先民在这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了独具风格、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从世界范围而言,确定为人类祖先的古猿有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等。在我国云南开远县小龙潭、禄丰县石灰坝等地,先后发现距今约800万年以上的腊玛古猿化石。南方古猿中的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迹象表明,中国是古猿生存栖息并最终完成向人类演进的重要地区。从古猿到人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第三纪的造山运动导致了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迫使原来生活在茂密森林里的古猿经常到地面上觅食,从而加速了手足的分化,逐渐习惯于用后肢直立行走,用手握取木棒、石块等天然工具来谋生。

前言

近日从报刊获悉,我国的旅游业2006年的年产值超过10000亿人民币。此一行业的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参与旅游的各色人等,则多达数亿,旅游业成为国家体量最大的产业之一,成为引发地区间、国际间人员流徙、互动的最大行业,这在十年、二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无论旅游业经济效益如何高度增长,其文化内涵却不但不会被掩盖、淡化,反而正在被深度开掘、广为弘扬,这并非少数专家鼓吹的结果,乃是由旅游业的属性使然,这在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方面都有鲜明体现。旅游主体(旅游者)总是在特定的文化心态支配下从事旅游的,获得某种文化满足,是旅游者的共同追求,故对于旅游者而言,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旅游总是一种文化行为;至于旅游客体,都是文化创造物,长城、故宫之类的人文景观自不待言,华山、漓江之类的自然景观,也莫不是天工塑造与人心感受双向互摄的产物,拥有美感的人,才有探寻泰山之壮美、西湖之柔美的旅游行为,这当然也得自文化之赐;旅游媒体(交通工具、驿站旅舍等)乃文化成果,透露着文化信息。旅游既然是文化行为、文化产物,从文化视角探讨中国旅游的发展历程,便是旅游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无论从学科建设而言,还是从提升旅游业文化自觉的实际需要而言,都甚有必要。然而,以往尚少见从文化角度铺陈展开的旅游学论著。令人高兴的是,马勇教授与余冬林君、周霄君注目于此有年,置于我们案头的数十万言的《中国旅游文化史纲》,便是他们潜心撰构的从文化史视角探究旅游的力作。

后记

本书由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研室主任余冬林和武汉工业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霄共同撰写完成,自酝酿构思至修改定稿,历时三年有余。其间,三位作者通力合作,常相聚切磋,其乐融融。为追寻古人游踪,体验其旅游心迹,我们遍访七大古都,登临三山五岳,实地考察了众多的旅游城市和名胜景点;为获取丰富的资料,尽力拓展研究视野,我们多次前往北京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和许多大学的图书馆,甚至远赴港澳台地区查阅各类典籍史料。显然,这些努力对于撰写一部纵贯数千年的中国旅游文化通史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这种通史的撰写目前尚无先例可资借鉴。因此,这部作品中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此之谓“初生之物,其形必丑”。不过,若能抛砖引玉亦足以偿献拙之愿。望着即将付梓的数十万字书稿,不免感慨万千。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论写作甘苦云:“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此于我心有戚戚焉!同时,奔涌而来的是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因为此书的问世实在离不开许多前辈和朋友的无私帮助和真诚鼓励。首先要感谢著名文化史专家、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审阅书稿并作序;感谢国家一级美术师、原《芳草》杂志美术编审黄河清先生为本书配画插图。两位先生的点睛之笔,使拙作气象大增。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旅游文化的滥觞 第一节 文化的萌生、发展与“和而不同”   第二节 滥觞时期的旅游文化事象    一、神秘渺茫的远古游踪     (一)原始先民的山林生存之旅     (二)氏族部落的追寻芳草地之旅     (三)传说中的帝王辟地探险之旅    二、人文日新的夏商西周旅游     (一)商旅肇始:肇牵牛车远服贾     (二)帝王淫游与民间风情之游     (三)《易经》:三代旅行之宝鉴    三、走向自觉的春秋战国旅游     (一)践礼之旅:朝聘之旅与“秦晋”之旅     (二)游娱之旅:游猎之旅和观光之旅     (三)文化之旅:游学之旅与游说之旅 第三节 滥觞时期的水陆交通和驿站馆舍 第四节 滥觞时期的旅游观念和旅游文学第二章 旅游文化的勃兴 第一节 文化的“大一统”和多元走向 第二节 勃兴时期的旅游文化事象    一、气象闳阔的秦汉旅游     (一)隆重的封禅巡游之旅     (二)恢弘的壮行之旅     (三)悲壮的宦游之旅    二、旷达风流的魏晋南北朝旅游     (一)慷慨悲凉的羁旅征戍     (二)旷达超逸的玄游     (三)方兴未艾的仙游和释游 第三节 勃兴时期的水陆交通和驿站旅馆 第四节 勃兴时期的园林建造和景观开发 第五节 勃兴时期的旅游观念和旅游文艺第三章 旅游文化的隆盛 第一节 文化的“有容乃大”和泽被亚欧 第二节 隆盛时期的旅游文化事象    一、独具特色的隋朝旅游    二、朝气蓬勃的唐朝旅游     (一)恩泽天下的封禅之旅 ……第四章 旅游文化的新变第五章 旅游文化的穴结第六章 旅游文化的转型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旅游文化史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旅游文化史纲》以独特的视角和谨严的态度重新阐释和审视了中国旅游的发展历程,并力求揭示各种旅游现象的文化意蕴和探索旅游文化变迁的内在规律。这种创新和尝试,为中国旅游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利于将其引向深入,同时亦使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在旅游事象的阐述中得以较为清晰地凸显出来。

图书封面


 中国旅游文化史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以前读过喻学才老师的《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今天又看到马勇、余冬林、周霄三位老师的《中国旅游文化史纲》。对中国旅游文化史的研究,由于涉及的各种史料过于庞杂零散,个人认为颇为不易,但看到这么多老师扎根于此领域的研究,屡有著作诞生,又感到十分钦佩与敬仰。《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全书分为6章,按照朝代的顺序,依次分为旅游文化的滥觞(先秦)、勃兴(秦汉魏晋南北朝)、隆盛(隋唐)、新变(宋元)、穴结(明、清前期)和转型(近代)。我觉得这个分法,不能说不合理,但有点太像历史教科书的,对于旅游文化发展的主线,也好似历史教科书中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如把隋唐时期定为隆盛,隋唐之后便走下坡路了,到近代便开始转型。其实,随着历史的发展,旅游活动实际上是越来越频繁,我觉得并不存在隋唐时期的“隆盛”,自隋唐以后,应该是越来越盛,尤其是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应该是十分繁荣了,而不是书中所说的“穴结”,好像历史书中说的封建社会的下坡路一样。明朝,应该是我国古代旅游文化的最高峰,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空前壮举。到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持续繁荣,社会上出现人性解放的光辉和启蒙思想,出现了一大批旅行家,市民冶游逐渐兴盛,旅游景观也大为丰富,甚至还出现了许多有关旅游的理论。明朝中后期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多的是在自然之中寻求寄情山水,娱情怡性,追求自我价值,以和前朝的以其他目的为主的旅行已大为不同,是真正的以自我为目的的旅游,如唐寅、徐渭、王士性、袁宏道、袁中道、谭元春等,他们在旅游中又创造了大量的作品,旅游文学也大为兴盛,更不用说大旅行家徐霞客了。很多文人还开始对旅游活动本身进行思考,探讨旅游的本质。在这方面,王思任堪称最早的旅游理论家,他在《游唤序》中指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事毕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来其间,则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人有两目,不第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另一位文学家王士性还把旅游审美分为三种境界:“夫太上天游,其次神游,再次人游,无之而非也。上焉者形神俱化,次焉者神举形留,下焉者神为形役。”在清代也有文人探讨旅游的理论,如清代学者潘耒在《遂初堂记》的《徐霞客游记》中说到:“文人达士,多喜言游。游,未易言也:无出尘之胸襟,不能赏会山水;无济胜之支体,不能搜剔幽秘;无闲旷之岁月,不能称性逍遥;近游不广,浅游不齐,便游不畅,群游不久;自非置身物外,弃绝百事,而孤行其意,虽游犹弗游也。”可见,自明中期以来,在文人学者人性解放光辉的照耀之下,在商品经济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上,各种以追求愉悦、陶冶情操、探索自然、发现自我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层出不穷,何来“穴结”之说?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学习旅游,难免要对旅游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旅游史)有所了解。很庆幸,马勇先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史做了系统全面的总结与思考,书中将中国旅游文化史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对该阶段的旅游节事活动做了具体阐述,具有参考价值
  •     质量不错,想必读后会有很大收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