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胡同留真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理论与实务 > 京城胡同留真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1
ISBN:9787119019178
作者:Shen Yantai,Wang Changqing
页数:190 pages页

章节摘录

插图:紫禁城下的胡同半个世纪以前,紫禁城和胡同是北京城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前者是旧时帝王居住的宫城;后者是平民百姓住宅的集中地,间或也有昔日王侯贵胄的府第。紫禁城位居北京城中央,是一座城中之城。它自公元1420年建成,至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逊位,一直是皇宫禁地,今称故宫。它的四周建有高而坚固的城垣,外环深而阔的护城河,构成所谓的“金城汤池”,用以防卫。除此之外,还在它的外围自内至外环筑皇城、内城,内城南垣之外又加筑外城,层层防守。明代(公元1368-1644年),非但紫禁城周围严禁民众靠近,就连紫禁城外,皇城之内,也不能擅入。那时的皇城内建有供帝后游乐的御苑、祭祖的太庙、祭社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及宫前广场,掌管全国政治、军事、刑律、财政的府、部衙门,以及为皇室服务的作坊,库局也设于其内。民居只能建在内城和外城,也只有那里才有胡同。清代(公元1644-1911年)中期,朝廷允准满族居民在皇城的东安门、地安门、西安门内居住,这些地带才出现胡同。1911年中国废除了帝制,禁锢近五个世纪的重重城门终于向寻常百姓敞开。为了便利交通,皇城东、西、北三面城墙陆续被拆除,打通了纵横交贯的干道。街道通达了,与之相连通的胡同也随之不断扩展、伸延,以至直趋紫禁城下。紫禁城下的胡同或隔护城河与宫城相望,或紧傍宫墙。阡陌街巷环拥着崔巍宏丽的宫城,四合院灰色的墙垣、黑色的屋顶映衬着红的宫墙、黄的殿顶,构成了最富有古都特色的景观。1995年,北京市政府已制定规划,要在近几年内整治护城河两岸的环境,搬迁宫城与护城河之间的住户,使这里恢复十七世纪时的历史风貌。到时这一带的胡同势必要经历一次变迁。

前言

笔者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约算得上是个地道的“老北京”。北京城里最使人难以忘怀是什么呢?就是那大大小小的、在南方被叫做街巷的胡同。每当我从外地特别是从外国出差归来的时候,最急于想见到的便是那一条条古朴的、幽雅的、熟悉的、亲切的胡同。或者说,只有见到了这些胡同才能算是回到了北京,回到了家。胡同与家分不开,北京与胡同分不开。一定意义上说,胡同就是北京的魂。据说,“胡同”一词出现在金、元时代,来源于蒙古语系,是女真人和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按照自己的习惯把城市的街巷称为“胡同”的。那么,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听老人们说:“大胡同三百六,小胡同如牛毛。”意思是,多得数也数不清。为此,文人们也有“庶五城胡同,浩繁几千条之间”一说。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北京全城到1949年为止,已经有胡同6000多条,城区里的胡同有4550多条。自然,现在又要比这个数字大得多了。到底有多少,似乎谁也说不清。我以为,所谓“文化”,大约就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时代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化。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人正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胡同文化”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城的胡同越来越少,代之为一栋栋高楼大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沈延太、王长青两位摄影家把这本《京城胡同留真》画册奉献给广大读者。正如他们在“后记”中所言:“我们深为胡同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的不辞而别而感到措手不及,胡同文化的面貌急待用摄影纪实的手法‘留真’下来。

后记

我是江南人,并非京城胡同里的土著。但前前后后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与胡同和四合院结下了难解之缘。说来话长,记得1957年的夏天,我在东城盔甲厂胡同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当统计员,业余迷恋绘画,每日午间休息时间差不多都要到临近的东受禄街16号的徐悲鸿纪念馆去看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尽管反复欣赏兴致亦未见稍减。纪念馆是个典型的四合院,方方正正,典雅宁静,院落里植着紫藤、柿树、蜀葵和玉兰,欣赏了作品再在院中走走,静坐在大椿树的绿荫里真是难得的从容、安详和惬意。以后的日子我又去过京城的鲁迅、梅兰芳、齐白石、老舍、茅盾故居,都是一座座四合院,文化巨匠和泰斗们喜爱居住在胡同四合院的空间环境里,由此留下了京城名人故居的宅邸文化。有位作家说:“没有胡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塌了半边天。”此话不算过分。1959年以后,我连续五年在东城校尉营胡同的中央美术学院求学。走熟了附近的大大小小胡同。老师们大部分居住在帅府胡同、煤渣胡同、大雅宝胡同的四合院里,所以拜访老师出入四合院更是常事。七十年代不寻常,两地分居了十二年的内人王长青与两个孩子迁来京城,宿舍在西城百万庄,工作单位在东城灯市口,我俩常骑自行车上下班,十有八九喜欢躲开大街正道,从胡同里曲曲弯弯地赶路,一天工作的忙碌疲惫在穿行胡同中彷徘消融了许多。后来家又搬到了灯市东口的柏树胡同,虽然住的是楼房,但阳台下就是一条规规矩矩的胡同和一片四合院,对胡同里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的景观和周围百姓的平凡生活,常有“相看两不厌”的感觉,兴致一来就拍摄一些照片。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沈延太,1939年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
术学院,同年任《人民中国》杂志社美术编辑、摄影记者。
现任英文《中国妇女》杂志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国摄影家
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摄影学会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学会
执行委员、会员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1976年曾参加长江源头首次探险考察,只身完成了
长江全程摄影报道,成为“长江全程摄影第一人”。1980
年以来多次担任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及各类全国性摄影比
赛评委。其摄影作品在国家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和名家
联展中,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大奖。作品题材广泛,尤以风
光、风情、人物见长。
曾往英、美、日、原苏联等国及香港、澳门地区进行学
术交流。其摄影理论著述时见于报刊,曾出版专集《大江
影踪》等。
王长青,女,1945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68年毕业
于山西大学。现任《中国妇女》杂志社记者、编辑,为中国
摄影家协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北京市女新闻工作者协
会、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1987年被载入《中国摄影家
大辞典》。
擅长拍摄妇女儿童生活题材,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
行专题报导。作品多次参与国内外展出,曾在全国性影
展、影赛中获奖。

书籍目录

目 录
序言
紫禁城下的胡同
胡同景观
胡同里的四合院
胡同风情
胡同的变迁
后记

编辑推荐

《京城胡同留真》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京城胡同留真》主要内容:京城的胡同格局于十三世纪初步形成。从十三世纪至本世纪初,胡同曾是除帝王之家以外各阶层的居住地:时至今日,北京的大部分市民仍居于其中。人们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繁衍、劳作、抗争,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也以此为依托而发展、演化。
通过对胡同的了解不仅可以追寻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体味北京特有的民俗民情,还可以感触到民众的脉息。

图书封面


 京城胡同留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发现 开始以为就是忽悠外国人的玩意打开一看 哎呀呀 精品精品全本的黑白胡同 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介绍精辟 没有废话哪孙子说中国没有自己的摄影家?纯粹放P 这2位不就是么当时一问 有新的120 全本的铜板确实值这个价格 不过我是抠门的人 还得盘算一阵子 好在已经在现场翻了一遍 很过瘾更新下:过了几日 最终还是喜欢这本书 到图书大厦问了半天 找到了一本弄回了家 每天翻一翻 痛快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首博里看的
  •     值得留念,虽然质量差点。
  •     至今最爱的摄影书,让我想回到那时的北京
  •     因年代而有资料性
  •     曾经速写作业的不断源泉。
  •     恐怕将会永远留在记忆里的一本影集。北京胡同拆的拆修的修,再也没有90年代的味道,人和人之间的缘分也是,总有失散的那一天…
  •     触拨身体每一簇敏感的神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