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糊的典故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攻略 > 纸糊的典故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6
ISBN:9787503223518
作者:张继合
页数:288页

章节摘录

说白了,就是看人下菜碟;没有这点儿世故油滑的眼力,可能张嘴就是错儿。嘴快吧,你爱出风头;脑子慢呢,你怕吃瓜落儿;讲两句真话,人家不受用,还得骂你“没长眼”,横竖是不对。研究了一辈子规矩套子的孔子,未了也承认:“色难。”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之难,可见一斑。好话说尽倒不碍事,如果成心抨击时政,臧否人物就离倒霉不远了。“焚书坑儒”不是秦始皇自己长出来的见识,罪魁祸首还是文化人——姑且这么称呼。战国时代,投靠诸侯的智谋之士首先要入文化的门槛,这是浅层次的技术问题;其次,才是谋位进身作政客——那属于“君子可仕,可不仕”的志向问题。李斯的名声极臭,他替朝廷算计比秦始皇还周到。可惜,李斯过于刻毒,逼死了同学韩非子,诱杀即将即位的公子扶苏。这样的人与秦始皇搭档,还会制定出什么宽厚仁和的好政策?鲁迅先生说:“帮闲也须有才。”其实,帮凶往往比主谋更残忍,他们不惜抛弃信仰、背叛师长、出卖同类。秦始皇未必因为读书人“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就动了杀机,还是李斯鼓动唇舌,铸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文化冤狱。“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人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这就是“帮闲之才”。歌德说:“练习追随着伟大人物的思想而思想”,战国时代,无赖政客索性把“追随”篡改为“代替”。主子看不到的,他看到了;主子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不但有眼光,还得有手段。权力场上的帮闲,出手果断,毫不犹豫,而且多是入骨三分,刺刀见红。乎离题稍远,毕竟他是职业政治家,生杀予夺对他算不了什么;而那些被中国文化滋养并从中获取政治资本的人,最终却对文化恩将仇报、挥舞屠刀。如果没有熟悉文化、了解文人的“奸细内应”、“叛徒内行”充当打手或军师,任何帝王都不可能对文化构成灾难性的破坏。足见,李斯之流,才是戕害文化、钳制思想的千古罪人。古罗马诗人奧维德在《变形记》中告诫骑士们:“少使棒刺,紧勒缰绳。”此话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韬养三昧”。无论是谁,处于怎样的时空背景,谈吐往往会决定命运。有两位英国西部的贵族,其中一个爱贬损别人,可又经常大办宴席招待宾客;另一位则常常询问那些曾经赴宴的客人:“请讲实话,宴席上有没有受到主人的嘲弄?”等客人大发牢骚之后,这位贵族就说:“我早就料封,他定会把一桌子好酒菜弄糟的。”举这个例子的人是哲学家培根,他认为“说什么”至关重要。培根46岁就被新登基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任命为副检察长,最后荣升为大法官,并被封爵。他一辈子宫运亨通,当然知道嘴的重要。60岁后,培根开始倒霉,官儿丟了,扎扎实实地写了六年书,他的思想仍然取材于个人丰富的人生经验。关于谈吐,他说:“在有些人看来,如果说话不锋芒毕露、辛辣刻薄,似乎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聪明……那些语言锋利而刻薄的人,是会让人家记在心上,从而可能要自讨苦吃。”在批评那两位英国贵族时,培根以传教士的口吻警告说:“应该懂得,谨慎的言辞胜过雄辩。”看来,用西方的药方完全能医治中国人的通病,尽管文化背景大相径庭。怎会不知道“谨言慎行”的好处?可惜,孔子自己首先就没有做到,他一辈子都在絮絮叨叨地说话:在家里说,在泗洙书院里说;还套上车马,自费跑到列国的朝堂上去说。《论语》不长,却挤满了孔子的语录,儒家思想通过学生整理的笔记流传下去——当然,不排除断章取义和假托篡改的成分。孔子近似于雅典大街上的苏格拉底,那位衣衫褴褛的哲学家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智慧,没有课本,没有专著,只靠说——嘴就是讲义。含混不清的方言俚语承载着当时最前沿的文化成果,倘若没有“七十二贤”或者柏拉图这样的后学,圣人及其言行必将“与草木同朽”。立言,怎能不说呢?当然,能够在历史上立德、立言、立功的人毕竟是寥若晨星,而普通文人和大众文盲对于生存之外的话题,却忍不住要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尽管他们也知道可能存在危险、或许招惹麻烦;无奈,“说的欲望”至死不泯。“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是“不倒翁”冯道的《偶作》诗,充满了人生的经验之谈。冯道,五代时期政坛上著名的“骑墙派”。后唐、后晋时,他历任宰相;契丹-朝,又担任太傅;后汉、后周,则高就太师。他历事五姓,还保过外族人,当是“五姓家奴加汉奸”。欧阳修骂他无耻,苏东坡与王安石则称赞他是“菩萨位中人”。不管怎么说,冯道的确做到了“虎狼丛中也立身”,这种结局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他不爱财,不好色,不为哪家哪姓、哪族哪类殉葬,也不问什么政治信仰、人文理想。冯道抱有极其灵活的生存哲学,一棵树上吊死,是平天下;有奶便是娘,也是平天下。“城头变换大王旗”是历史潮流,绝非一两个人的力量所能阻遏。追随前朝的遗老遗少们,搞武装颠覆也好,与现政权不合作、骂大街也好,政治上的作为已经微乎其微,既然造福百姓的机会丧失了,那么,满腹才学便不得不烂在自己的肚子里。

前言

我认识继合,是从一个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开始,好几年来,我断不了给他主持的副刊版面,写些千字文。如果有一段日子不给他寄稿,便会在电话中听到他催促的笑声。有时,他也到北京来组稿,为人诚恳,性格率直,倒真是具有燕赵之士的慷慨,平原之子的坦荡。一来二去,也就成为了朋友;而且,我还注意到,他除了编报之外,另有一好,就是热爱文学,热衷写作,热烈地想通过自己的笔,抒发出胸臆中想呐喊出来的声音。虽然我认为,爱好文学,进而爱好写作,在支配业余时间的许多方式方法之中,并不是最佳选择。但是,下决心走上这条说来成功率极低、可又具有吸引力的文学道路,追求心灵的充实。力争精神的升华,徜徉于美学世界,用形象手段倾诉自己对于生活的感知、对于人生的体味、对于社会的认识、对于时代的想法,为这个目的而付出艰辛代价的年轻朋友,我是很敬佩的。我读过他的作品,我感受到他的努力,我也能理解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希望能在文学中找到自己,对他那幽默和犀利的文笔来讲,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说文学世界是一个供人表演的舞台,那么,这些年来,作家在“脚光”前面,出将入相,也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在这个舞台上,没有永远的红星,没有永远不落幕的名角。

内容概要

张继合,祖籍河北深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在河北日报文艺副刊部供职。曾出版《滋味:与50位文化名人聊天》等作品。

书籍目录

向往未来(序)才子佳人的悲剧沉冤的妒妇唇舌的无奈帝王的“倡优”发迹的丑态肥钵盂·烂拂尘坟墓说话害羞的牌位好头颅,谁来砍滑稽的羊裘“黄白”之祸节日的心脏老中医的劫数冷兵器时代的宠物名流怪癖名人无后弄丢自我的女人们陪绑的家谱捧杀的木铎失传的手抄本书的神话文人的玩具阴森的力量英雄垂暮鱼雁之痛站不稳的神童枕边风紧智谋的炮灰继·酒·茶从俘虏到学徒(代跋)

编辑推荐

《纸糊的典故》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法国古典作家蒙田是终其一生,写随笔和散文的大家。他的文风曾经影响了一代或数代欧洲文学。他的名言,“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另一位法国作家布丰也说过:“风格如人。”哪怕写的是芥豆之微的小事,写的是一瞬即逝的片刻感触,写的是极微细的霎那之间的情绪变化……总是一种“真我”的文字体现。  中国文化,传承容易,发展较难,创造就更难。说容易,是指后人大多习惯于接受前人的“成说”,古人这样说,他也就这样说。难,则是指超越前人的文化成果,立一家之言。尽管许多人著述甚丰,但究其内容,多有拾人牙慧之嫌。写了那么多,等于一句也没说,说到底,毛病出在人云亦云,缺少真知灼见上。《纸糊的典故》一书而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是:出人意料,妙论迭出。  该书的新颖独到之处是将千百年来广为人知的历史典故,当作活靶子,当作睿智皮鞭下纸糊的“刍狗”来鞭挞、拷问,从而一语中的,一针见血,让读者被传统成说所俘虏的灵魂获得充分的精神自由,感受到健康文化的新鲜阳光。  收入本书的29篇文章,其实就是作者向某些传统成说开战的檄文。其中,有对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团圆戏的揶揄,有对古代隐士真实嘴脸的无情揭露,也有对历代文人逸事的巧妙批判……通观全书,几乎篇篇精彩,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  著书为文,要紧的是有新意。该书写到《后汉书•梁鸿传》“举案齐眉”的典故时,先引用史料原文:“(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接着,作者甩出惊人之语:“这叫什么模样?老婆惶恐得不敢仰视,举案齐眉到底是夫妻恩爱,还是长期挨鞭子吓的?一个经典的恩爱姿态居然如此做作、如此屈辱。原以为,举案齐眉是男女双方你敬我让,一查出处,才看见那个战战兢兢、不敢仰视的受气包儿。”(《沉冤的妒妇》)  中国古代的一些文人(也包括许多艺术家),有其天生的弱点,比如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再比如标榜淡泊人生、却觊觎功名富贵……正如张继合在书中写到的:“在功名富贵的诱惑面前,试图保持独立,不当小丑儿,比骆驼穿针眼儿还难——艺术大师也概莫能外。”因为“一向在道德范畴过于挑剔的文人,放不下十年苦读换来的功名。归隐,毋宁死。”尽管史书上列举了不少隐士的大名,但真正的隐士是无人知晓的。隐士一旦闻达青史,大半采取了某种特殊的手段。对此,张继合一针见血地指出:“隐遁只是追逐名利的人累了,就地歇歇脚儿,他们的眼睛望着棋盘,心里惦着印绶;身上斜披着蓑笠,耳朵却监听着社稷。诗词再飘逸,也诠释不出山水过客的真实想法。山再青,月再朗,也挽留不住匆匆复出的脚步……一旦时机成熟,重新得宠的官员们便纷纷抛弃隐士的行头,迫不及待地从故乡的山林跳将出来,绝尘而去,不复顾惜。”(《滑稽的羊裘》)世界上骗人的把戏太多了,堂皇的桂冠下可能藏着一副丑陋的嘴脸,漂亮的言辞中常含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纸糊的东西经不起手指一戳,张继合的手指戳破了这么多“纸糊的典故”,读者由此看到了古代典故的库房里堆满了用纸蒙面的“刍狗”。触及这些需要眼光、需要学识,也需要胆量。这正是本书的过人之处。  另外,《纸糊的典故》取材广博,裁量得当,古今中外,无所不涉。经史子集,稗官野史,且俗且雅,皆入腕底。全书文字流美婉转、意韵丰盈隽永,充分表现出了作者驾驭语言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宋人张耒在《贺方回乐府诗序》中说:“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道也。”张继合新著的《纸糊的典故》,虽非“肆口而成”,亦非“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但确是率尔操觚,满心而发,完全当得起是“性情之道”吧。

作者简介

《纸糊的典故》主要内容包括:草绿了,草黄了,树叶长出来了,树叶又飘落了,可长城永远在逶迤的群山之中,这一岁一枯荣的局面,也永远在重复着,在再现着,从不停止,这就是历史的永恒。有的人,给读者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有的人,连模糊的面目都记不住。所以,谁拥有丰厚的生活基础和文化积累,谁掌握生动的创作技巧,谁跟得上时代脚步,谁更勤奋,谁更投入,谁就可能在这个舞台上多停留一会儿,为文学园地增添一些绿色和鲜艳。

图书封面


 纸糊的典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错别字多得令人发指,编辑校对们就不能多用点心么?作者的写法大有“横扫一切,打倒一切”的作风,自诩为要把一些人们敬畏或尊崇的东西都拉下神坛,或是掀开华丽的袍子让大家看见里面的周身补丁。又自己在最后附言道,若有人觉得此书太过偏激,那我也算是达到目的了。先自损一遍,别人还真不好意思损了。只顾下笔痛快,批评别人,耍嘴皮子,向来都是最容易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还没看故纸堆里的故事没有迫切阅读的愿望
  •     以前偶然得到过这本书零碎的纸张,觉得蛮好,也许年龄变了,心境变了,没有当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了。想来送给高中的孩子该是合适的。
  •     在总结历史时,以新视觉透视典故,揭露历史的某些成见和不公平看法。行文既不是故意幽默,也不是故意严肃,但文章经常在似乎幽默又不失严肃中,在公平公正的批评笔调下,作者不拘泥于固有的典故,不墨守成规,大胆地独抒已见..
  •     我是很偶然的机会得以与本书相见的。书中的黄色纸张将我吸引,加之作者的配画引起了我的注意,可以说一看到就有好感。于是借来专心阅读,发现哲理中不乏幽默,颠覆中包含根据,实在是增长智慧的好书。我将书还了回去,去书店买了一本,现藏于家中,有空时拿来翻翻,不觉厌烦。
  •     书店老板跟我说,这是本好书,就是容易掉页~\(≧▽≦)/~的确是好书,从文人视角进行反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