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老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攻略 > 火车老站地图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807401261
作者:刘建春
页数:315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火车老站,藏在城市深处,守候在铁路尽头,静静待在历史书籍的内页 ,纵然有过太多的激荡澎湃,现在也宁静如初,如果不是那房子还在,那记 忆还在,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火车老站,不仅见证了铁路技术的发展,更目睹了人文历史的壮阔波澜 。火车老站,不仅是旅人的驿站,更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火车老站,如一坛陈年美酒,等待着我们细细品尝;如一位有着深厚阅 历和宏阔见识的老者,等待着我们与他悠悠攀谈。让我们一起来踏访火车老 站,踏访一种交通方式的神奇变迁,触摸那些发生在候车室里、月台上的一 幕幕往事,寻回生命深处的感动与震撼。 火车站的源头 在中文里,“铁路”常常不仅指横亘在地上的枕木和钢轨,还包括火车 机车、车厢、车站等一切附属设施;而英语“Rail”这个单词最初的意思仅 仅指木栏杆、木栅栏。 “Rail”的革命性变化到1819年才在英国达累姆的帕顿煤矿出现。 斯蒂芬森1781年生于英国一个矿工的家庭,直到18岁还是一个文盲。他 不顾人们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坐在一个课堂里,从认字母开始学起。19 岁时,他为自己已经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而欣喜不已。 到1810年,大器晚成的斯蒂芬森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1814年他33岁的 时候才制造出了第一台机车,取名“布鲁克”号。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 只2.5米长的锅炉,有凸缘的车轮防止打滑,而铁轨是平行的。它可以拉着8 节矿车,载重30吨,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前进。 “布鲁克”号机车在斯蒂芬森家门口的煤矿里的轨道上行驶,机手是斯 蒂芬森的弟弟詹姆斯,给蒸汽机车的锅炉生火的是詹姆斯的妻子。第一次运 行时,煤矿上居民看到蒸汽机车行驶起来时,烟囱直往外喷火,就给它取了 一个名字叫“火车”。“火车”这个名字在今天已经流传到全世界,如果要 寻找“火车站”这几个字的源头,大概就在这里。 火车+铁轨=铁路——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 从此后,火车和铁轨结合了起来,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就此产生。在此之 前,路早就有了,蒸汽机瓦特1769年就发明了,但路归路,车归车,铁路根 本没有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就像一件是威力巨大的弹头,另一件是用来推 进的火箭一样,存火箭和弹头结合起来之前,两样东西都厉害,但是,两样 东两结合在一起,成了一种新型洲际导弹,新东西的能力并不是两者的简单 叠加,而是比原来厉害一万倍的另一。‘种东西——铁路运输。 1825年9月27日,许多人目睹了这革命性的…一幕。世界上第一条行驶 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 了。铁路上的蒸汽机车就是斯蒂芬森自己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和“实验 ”号。 上午8点,斯蒂芬森亲自驾驶着“旅行者”号蒸汽机车,拉着33节车厢 、300名乘客,从达灵顿开往斯托克顿。 列车开动了,旅客欢呼着,附近路上的驿马车夫让自己的马疾驰,企图 赶上火车。下午3点45分,世界上第一列公用铁路火车顺利抵达斯托克顿码 头,受到四万观众的欢迎;七尊重炮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敬礼,教堂纷纷呜 钟,祝贺人类历史上这一不平凡的旅行。 当晚所有的人,包括斯蒂芬森在内,都喝得酩酊大醉。他的一位明友自 豪地说:“现在如有人不愿意接受使用蒸汽机车以代替马匹的建议,人们必 定会哀怜他的愚昧,并且轻视他的顽固。”另一人士写道:“必须承认今日 的铁路是快速而廉价的主要运输工具。暴风、雨雪、尘土对它毫无影响,水 上运输比它慢,而且费用高得多。”似乎火车真正已经被人们普遍承认是一 种可以完全取代马车的交通工具了。 的确,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 业的开端。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在它的发 源地英国自不必说,修筑铁路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19世纪50年代是 英国铁路修建的高潮时期,1890年全国性铁路网已形成,路网总长达32000 公里。 半个世纪的等待 1863年,火车已经成为英国、美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主要交通大动脉, 但此时中国人尚不知火车是什么样子。距鸦片战争火败已经二十多年了,那 被炮舰强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显现出异样的繁荣。这一年,上海的英美侨商 建议清朝政府在上海与苏州之间修筑一条铁路;第二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还 天真地为中国拟了一个《中国铁路计划》,想在中围建造四大干线,形成一 个铁路网络。但是,清朝政府正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战 争中,根本无暇考虑这些劳什子建议。 1865年,一个名叫杜兰德的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了一条约一千米长 的小铁路,试跑一种小型的火车,目的是用它作为推广建造铁路的广告,使 清朝政府看到实物后可以接受在中国建造铁路和行驶火车的要求。清朝官员 认为这种怪物使人害怕,下令限期拆除。杜兰德只好拆除了铁路,并离开了 中国。 1873年,上海的英国商人终于放聪明了,他们知道,实事求是地申报修 筑铁路的项目,是没有指望获得通过的,因此只能采用瞒天过海的办法。他 们向清朝政府申报时,假托要在上海至吴凇之间建造一条寻常的马路。等铁 路建成通车时,人们才知道是一条窄轨的轻便铁路,用一台名叫“天国”号 的小火车牵引着车厢运送乘客和货物。后来,清朝政府赎下这条铁路并把它 拆除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这样消失了,而这时距离斯蒂芬森修成英国的 第一条铁路已经过了整整半个世纪。 铁路可以赎回拆毁,但蒸汽动力那强有力的形象无法从人们心目中抹去 。国人能够(哪怕部分)掌握新修铁路的支配权时,大规模修筑铁路也就不可 避免了。 铁路产生在一个波谲云诡的大时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阵紧似一阵, 古老封建王朝大厦将倾,对中国人来说,铁路让他们既欣喜又疼痛。但是, 钢轨总是每天在向前延伸。 火车站:站在历史最前沿 有铁路的那一天,火车站就产生了。没有人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火 车站的风头将抢过蒸汽机车,抢过铁轨,抢过所有的铁路附属设施。因为火 车头、铁轨、信号灯这些东西太专业了,只有很少人能够见到,普通大众更 是无法亲密接触。而火车站则不同,因为它的公共交通建筑的特征,赋予它 接纳社会大众的功能,这个人来人往的地方,成了一个天然的历史大舞台, 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刀光剑影都一一在这里上演。而且,很长一段时间 内,民用航空刚刚起步,公路运输规模有限,水路运输不断式微,铁路成为 一种主流交通工具,火车站终日人声鼎沸,从来不愁没有观众。 于是,我们看到朱自清在浦口火车站目送父亲苍老的背影泪流满面,看 到郁达夫在上海北站送别妻子时抱头痛哭,看到北平站毛泽东迎接宋庆龄参 加开国大典的欣喜万分,看到南京下关站迎接孙中山灵柩时的悲壮肃穆。老 火车站有射向宋教仁的卑鄙的子弹,有针对张作霖的阴谋爆炸。老火车站让 芸芸众生衷肠吐露,让国家命运悬念集中显现。谁能说火车站仅仅是技术的 和物理的?谁能说个人命运、国家前途与火车站无关?火车站的性质决定了, 有许多时候,她恰好站在历史的最前沿。 火车老站是私人的,有亲情洋溢,有儿女情长;老站又是公众的,有恢 复帝制与走向共和的斗争,有民族生存还是灭亡的挣扎;老站是宁静无声的 ,每天迎接一批批旅客,又送走一批批旅客,老站像一位任劳任怨的老母亲 ,不管你是喜是悲,她都敞开胸怀接纳你。然而,老站又是波澜壮阔的,在 一个曙光初现的夏天的早晨,她见证那个代表广大劳苦大众利益的东方大党 的诞生。 火车站促进时间精确到分钟 开头,人们建造火车站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便于旅客上下车,另一个是给火车避让提供场所,因为最初建造的铁路都是 单线,所以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建造一个火车站。在每个火车站,都有一样 最醒目的东西,那就是时钟。这不是一般的计时工具,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工 具。把计时的精确度从时辰提高到分钟,这就是铁路的贡献,这个划时代的 改变就是在火车站内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完成的。1888年唐胥铁路筑到天津 时李鸿章主持通车仪式,他率官商乘火车前住查验,自大津至唐山“计程二 百六十里只走一个半时辰,快利为轮船所不及”。李鸿章记录下了这件事, 注意,他的计时单位还是“时辰”。我在上海图书馆近代藏书馆翻开早期的 火车时刻表,只见上面的时刻都是精确到分钟的。在火车不断提速的今天, 让我们一起期待,看最新的时刻表什么时候精确到秒,如果那一天来到,让 我们庆祝另一个划时代的改变。 火车站催生城市 火车站不但创造和改变历史,火车站还创造城市,改变城市走向。许多 条铁路在建造初期,所经过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城市。因为铁路技术的原因 ,间隔不太远就要设立车站,其中一些车站在各种综合因素造就下,慢慢带 来人气,渐渐发展成城市,如哈尔滨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在哈 尔滨仍然可以看到,那些最有历史的建筑都是铁路建筑。对铁路来说,长春 虽然不属于“白手起家”,但因为长春火车站的存在,硬生生将吉林的交通 中心地位抢了过去。在镇江,火车站最初建造在城市西北边缘,但是随着铁 路发展,城市竟然渐渐将火车站包围,只不过一个世纪怀到,沧海就变成了 桑田。后来,火车站不得不搬迁到城市的南侧,才解决了城市铁路道口的拥 堵问题:在上海,火车站是一种扭转城市发展方向的强大力量的象征。假如 不是老北站在租界的“界路”(今天目东路)那里横亘着,我们可以想象,租 界工部局的本能是向东北发展,向吴淞口挺进,那里是西方人出海的码头。 现在,老北站设在租界的界路北面,从正北面堵住了工部局向北扩张的势头 。上海城市建设的北上势头转而向西面去了,于是有了静安寺、卢家湾、虹 桥、徐家汇的西区时代。 火车站既然能创造城市,也可以让城市消失。距离云南蒙自县12公里的 碧色寨原来是个只有十几户农家的小村寨,滇越铁路和个(旧)碧(色寨)石( 屏)铁路在这里交会后,小站立马成了特等大站,一时间洋行、火油公司、 邮政局、栈房、仓库、赌场、烟馆林立。然而,繁华只小过持续了三十年, 随着锡业哀退.铁路客货运量锐减,碧色寨繁华的都市风貌消失了,小山寨 又恢复了宁静的本来面目、 火车站的建筑个性 火车站从存在的那一刻起就蕴藏着丰厚的内涵。她属于铁路附属设施, 她义属于城市公共建筑,一些建筑的元索便淋漓尽致地得到挥洒。尤其是那 些以征服者身份,在中国大地上建造的火车站建筑,无不洋溢着征服者的美 学理想,有的近似飞扬跋扈。比如说青岛站,那尖锐的钟塔顶直指苍穹,陡 峭的屋顶显露出一种桀骜与轻慢。相比来说,我更喜欢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 杭州车站。那是真正的人手笔,既有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元素,却又不完 全照抄,屋顶两侧类似歇山式,却没有墙壁。正立面有高大的方形柱,有稍 小规模的圆形柱,吸收了古罗马的建筑元素,而屋檐下的斗拱却又完全呈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貌。整个屋顶坡度夹角呈钝角,看卜去延展得很开,有一 种雄浑宏阔的气度。据说,当时一些城市都有长远发展规划,其中一些规划 是由国际上著名的专家编制的。有一位美国专家的意见就是,公共建筑总体 特征遵循中国建筑固有的形式。而中国建筑固有的形式是什么?是木头的质 地,是精巧的斗拱,是宽阔延展的坡顶,是俏皮的飞檐。一幢小小的建筑, 也凝结了民族心态。那些尖顶的建筑物,产生在欧洲庄园里是很平常的,因 为那些庄园面积狭小,要体现张扬风格,只有向空中发展。就是今天,欧洲 还有一些袖珍小国,如卢森堡,面积只相当于广州的三分之一。而中国的建 筑,表面看上去是敦厚温和,其实很庄严大气的,一个就是利用高高的台阶 来抬升威严,一个就是利用充分延展的屋顶坡面来挥洒泱泱大国的气度。 翻开老站的照片.我们看到,凡是著名的大站,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 北京前门东侧的火车站,南京浦口、下关火车站,上海老北站等,不一定有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但因为有自己的个性,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火车站:文化的接力棒 在前铁路时代,文化的传递是缓慢向稳定的,基本上呈现山块状特征。 或许,沿着大运河也会问或带仃一些线状特征 比如说昆曲,从杭州到苏州 到扬州到北京,沿运河的水面一路迤逦北上。比如说年画,苏州桃花坞木刻 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年画那在运河边产生 铁路产生以后,文化传递的速度 和力度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津浦铁路的火车站建筑,南段都呈现英国风 恪,北段部呈现德国风格,不以一城一池的规馍来计算,而以乘奔御风的影 响力来计算。沪宁线上,有一段时间火车繁忙,特怏专递物品晚上投递在南 京火车站邮局,次日上午就可送到上海客户手里。上海四大公司最时髦的服 装款式,只需经过一个周末,就会出现在南京的劢志社和颐和路而火车开通 以后,各地语言的交流日益频繁,南京人或许能听懂三百公里外的上海话, 却不一定能听懂七十公里外的高淳话,就是因为上海话是通过上海老北站传 到下关火车站的,而高淳距离虽近,却没有火车站。 留住老站,就是留住我们的记忆 火车站,原来只是普通的铁路用房,但随着时间推移,浸渍了太多的历 史文化芬芳而显得富有灵性和醇香了。那些钢铁,那些砖百,那些木头,已 经不是沉默的物品,而是鲜活的可以和我们精神对话的生命。只是太多的因 素摧残她,使她难以保全自身。毫无疑问,战争是罪魁祸首。踏访那些闪烁 着人类智慧的光辉的老站,我发现日本这个国家要对中国许多老火车站的毁 坏负责。在那场试图毁灭中国结果却毁灭自身的战争中,几乎没有一座火车 站能逃脱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有照片为证,上海老北站上的枪炮孔永远不会 被遗忘。 老火车站的消失,也有自身的因素、由于铁路线是固定的,有可能数百 年也不会变,一些附属设备也早就定位。当火车站陈旧了需要改造时,最经 济的做法就是在原地拆了重建,如果这样做的话,老站就难以保全了。也有 一些车站,在改造的时候稍微挪了一下位置,这样,那些老建筑就侥幸保留 下来了,或许当初只是无意,但随着时间推移,被保留下来的老建筑越发显 现出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有一些老站毁在一种看似正确无比的观念下。拆除 老站的人理由很充分,因为那建筑是外国人建造的,具有强烈的殖民色彩, 因此必须拆掉重建。那么,上海的外滩建筑、武汉的沿江建筑、北京东交民 巷的建筑也是同样情况,为什么不拆除重建呢?而重建的火车站,已经出现 了太多的雷同,一些小型车站就像是某人型车站的拷贝版本,失去了自身的 个性,而且太多易碎的玻璃建筑材料使它们失去了成为流芳百世建筑的能力 。 时光的湮染,自然的吞噬,让太多的老火车站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一些 老站,虽然建筑物还在,但发生在那里的波澜壮阔的往事已经几乎失传,就 像一台被格式化了的电脑,只剩下躯壳,失去了灵魂。 留住昨日的老站,就是留住我们的记忆;留住今天的老站,就是留住我 们的未来。总有一些事件值得回忆,总有一些精神值得缅怀,让我们徜徉在 《火车老站地图》中,度过一个有意味的下午。

内容概要

刘建春,男,生于1967年12月,家住苏州网师园旁,供职于上海铁道报社。每天早晨第一缕霞光映红天空的时候,他乘坐子弹头火车从苏州赶往上海,在天目东路旁边一幢建于1935年的大楼中,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抬起头,窗外就是老北站……

书籍目录

前言上海老北站  和历史的脉搏一起铿锵老上海南站 只留下一些马路名上海东站 新客站的前世令生上海西站 见证城市的拓展浦口站 月台上那永远的背影下关站 见证城市兴衰杭州站 西子湖畔的人文力量苏州站 汽笛声唤醒忱河人家  链接 苏嘉铁路:为抗战而建  浒墅关火车站:午夜枪声沈阳站 亲历历史走向改变  链接 皇姑屯:爆炸声改变中国历史进程     柳条湖:日本侵华战争在此引爆     日本侵略沈阳遗迹大连站 城市历史的缩影青岛站 领跑海港城市景观济南站 敦厚华美的艺术渊薮武汉大智门站 九省通衢 铁路天元石围塘 广州最老的火车站大沙头站 这里通向九龙黄沙站 詹天佑办公的地方镇江站 站在长江和运河的十字路口马家堡 消失的老站北京前门站 历史与文化的绝响北京站 跻身首都十大建筑 链接 西直门火车站:候车室如同巨船    清华园火车站:站屋已成民居天津站 站名原叫老龙头  链接 天津北站   天津西站站址之争   天津新客站哈尔滨老站 新艺术运动的终结地长春站 铁路改变交通格局广州站 见证改革开放昆明站 彩云之南的记忆临城站 劫车大案震惊世界枣庄站 书写铁道游击队英雄传奇常州站 上世纪初的时髦与先进无锡站 那些盛极一时的往事宁波站 向上海靠拢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我们看到朱自清在浦口火车站目送父亲苍老的背影泪流满面,看到郁达夫在上海北站送别妻子时抱头痛哭,看到北平站毛泽东迎接宋庆龄参加开国大典的欣喜万分,看到南京下关站迎接孙中山灵柩时的悲壮肃穆。老火车站有射向宋教仁的卑鄙的子弹,有针对张作霖的阴谋爆炸。老火车站让芸芸众生衷肠吐露,让国家命运悬念集中显现。谁能说火车站仅仅是技术的和物理的?谁能说个人命运、国家前途与火车站无关?火车站的性质决定了,有许多时候,她恰好站在历史的最前沿。
本书通过踏访火车老站,触摸那些发生在候车室里,月台上的一幕幕往事,寻回生命深处的感动与震撼。书中那些具有现场感的文字,还有大量的珍贵老照片,会带你穿越时光隧道,仿佛亲临现场。
火车老站,藏在城市深处,守候在铁路尽头,静静待在历史书籍的内页,纵然有过太多的激荡澎湃,现在也宁静如初,如果不是那房子还在,那记忆还在,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火车老站,不仅见证了铁路技术的发展,更目睹了人文历史的壮阔波澜。火车老站,不仅是旅人的驿站,更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火车老站,如一坛陈年美酒,等待着我们细细品尝;如一位有着深厚阅历和宏阔见识的老者,等待着我们与他悠悠攀谈。让我们一起来踏访火车老站,踏访一种交通方式的神奇变迁,触摸那些发生在候车室里、月台上的一幕幕往事,寻回生命深处的感动与震撼。

图书封面


 火车老站地图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作者应该是上海铁路局报社的记者。作为铁路局的内部人士,这本书对实地和历史的描述可信度比一般的高一些,专业一些。看过一本叫《百年铁路》的2014年出的书,应该是成都铁路局电视台记者的作品,对文字把握和资料选登不如这本。必须要指出的是,书后列出参考书目50本。作者为这本书所下的功夫不言而喻。这本书文字功夫属于较为朴素的,但是够了。作者很有情怀。以站为线索,这本书内容写了老站的前世今生的变迁,也有历史轶事。把琐碎的与铁路相关的历史事件整理出来,很不容易。书还没看完。---------------20140726-------------
  •     包装、内容都很一般的说,特别是印刷质量不杂滴,内容感觉上也是拼凑而成的。不过看完还是能了解不少老站的历史的,也算一个收获吧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文史类的考究不够严谨 错误百出 内容也不够全面 还漏了很多关键的车站 比如北京的老站收录的既然是老站居然没有丰台站却有建国后修的北京站! 实在让人费解,后半段更有凑页数之嫌…价格偏贵 作为火车迷看就更不建议了 ps:个人意见供参考
  •     不错,作为一个火车迷,让我了解了很多老站的历史。里边就有我家乡的天津西站……
  •     内容还行吧,图片不丰富(这也是国版图书的通病)像昆明站部分居然没有曾经三十多年的昆明老站的图。
  •     内容很多 不错
  •     图不太清楚,可惜了。文字还可以。
  •     这本书是我买给儿子看的,因为他是一个火车迷,对于和火车有关的东西很感兴趣。他特别喜欢这本书,休息的时候总是喜欢翻看。后来,我把这本书介绍给同事,看过之后也说真是一本好书。
  •     很喜欢铁路文化,于是买下了这本书。尽管还在春运期间,卓越送书的时间还比预报时间提前了两天。这本书偏重南方,当然如果把全国老站都编入一本书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书的扉页装订时没有展平,造成明显褶皱,不翻书都可发现。其实卓越在发书时可以代顾客初步检查一下商品质量。
  •     还没看 喜欢
  •     看到了很多老车站
  •     随便翻了几眼,感觉还不错,我看书比较慢,有闲时间的时候一边喝茶一边读。。。
  •     拿到书的时候有点失望。书的质量一般,很粗糙,不知道是盗版还是印刷的问题,总之对不起这个价格,即使是打了折的,内容还没细看,不过看目录还可以。
  •     讲解了部分全国老火车站的历史,学习型读物。
  •     如标题,不喜欢!
  •     这是一本关于老火车站的通俗读物,作者花费很多心血,积聚了很多参考书,从中获得相关资料,又插入许多趣闻轶事,也值得一读。只是资料、照片不注明出处,趣闻轶事难辨真假,作者自己在后记中也说:“这只是一个指向老站的路标,而不是关于老站建筑的学术著作。”读者要小心了——读读解闷儿可以,千万不要在学术论文中引用,因为此书都是未经核对考证的二手资料。此书称为“编”或“编著”,也许更加妥当。原创性作品才能称“著”。
  •     虽然文字很简单,但好多去过的老站,不再回来,钩起的回忆是无价的。
  •     全面了解各地火车站的历史
  •     书已收到,真的很好,谢谢.
  •     还好还好啦,主要是这方面的书太少,质量要求呢就降低了……
  •     虽然很难得,却是实在写得不怎样。
  •     老站已成历史,有些故事还是牵强了点
  •     好书!写续篇吧!
  •     行文没有文采,读起来很乏味。正文对建筑的描述很细,很敬业,但是对于想买书来消遣的大多数读者来讲,很无聊。内容也不多,几句话说清楚的小轶事能讲两页。而且大多数的故事其实算不上什么老火车站的故事。比如某个名人住在某个城市,那他要出门去别的城市,自然就坐这个城市的火车了。但这也算老火车站故事?也就是说,这书里的故事,观赏性,以及和火车站的相关性,都不太高。再有一个孙中山能讲五六个车站,晕。
  •     资料很系统 很好 就是纸张可以再好点
  •     难得一见的好书哇!我是火车爱好者,火车模型爱好者,摄影爱好者,非常盼望能看到这样的好书.可惜!我们国家关于火车普及方面的书太少了.全国有成千上万的火车爱好者,他们有网站,没有书刊.只能在网上交流.想查到点火车方面的资料都很难.查国外的火车资料更是难上加难.希望出版社经常出版普及铁路,火车知识方面的书.铁路在第六次大提速,普及科学知识更得提速.有多少国人是今年才知道有动车组的呀!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太匮乏了!
  •     虽然有些过时...但还能回顾历史...
  •     阅读中~,内容不太充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