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香巴拉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国内自助旅游指南 > 生活在香巴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02309173
作者:陈波
页数:402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巴村概况  一 巴村的人口概况及其来源  在巴村人的观念中,茶日寺下面的聚落形成一个自然村落(gron9—rde),而赞康附近形成另外一个自然村落,两个自然村落之间既互相抗衡,又互相联系。当我们说巴村的时候,是忽略这种历史形成的、嵌刻在人们头脑中的地理和人文分类,而指一个村落。村民们只有在巴村内部才区分彼此,一旦离开巴村,再没有人去寻找这种分别。  巴尔赞康是拉萨四大政府谿卡之首的哲布林谿卡的差巴。①不过,根据《铁虎清册》的记载,铁虎年(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哲布林豁卡的差民中并没有巴尔赞康。当时巴村地区的  差民有两户:东巴尔(属扎西籍卡)、巴日(属色拉寺)(格桑卓嘎等,1991)。今天,巴村人的习惯说法是:原来这里有五大差巴户,即,东巴尔(属扎西豁卡)、中巴尔、西巴尔、半康奴玛和巴尔赞康。实际上,20世纪40年代以后,中巴尔已经无法交差,把差地和财产交给茶日寺拉章(bla.bran9,原意为大活佛居室,这里是指负责对大活佛所属寺院、所辖赂卡进行管理的机构)后,成为拉章的仆人。到20世纪50年代,西巴尔、东巴尔也无法完成交差的重任,纷纷把自己的差地和财产都上交给拉章,成为拉章的仆人,只有半康奴玛和巴尔赞康两户还支持着。实际上.半康奴玛也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只有巴尔赞康的处境还比较好。人口繁盛。  ……

前言

  陈波的这本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完成的,这是他对拉萨郊区一个藏族村落进行长期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他发现除了亲属制度和经济制度外,在西藏农村社区里还存在着一种历史悠久的“村落身份制度”,它把血缘网络和经济网络联结起来,从而营造出“村落的公共性”;这种“村落的公共性”还会随着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互动而出现“再生产”和“转型”。通过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材料,他认为“吉毒”即是藏族村落中这样的身份制度。在书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调查与感受,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个藏族村落当中“吉毒”身份的构建、延续与它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  如果在村落中存在一种不同于正式行政体系和血缘网络的身份制度,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认识这种“身份制度”?它在社会体系的演变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涉及传统社会组织的核心问题。在这个村落研究中,陈波在理论上所借鉴的是人类学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对比的分析思路,他把“吉毒”定位于民间的“小传统”,试图从这样一个视角来分析村落与政府官方制度之间的关系,理解藏族基层社区内在的认同体系,努力在民间社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中寻找这样一个“联结”,对于我国农村牧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基层社会的研究来说,很有意义。

内容概要

陈波,男,1970年生,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讲师,2005~2006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东亚系、杜克大学人类学系授课。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文化/文明的历史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社会学。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巴村概况
一 巴村的人口概况及其来源
二 以巴村为地理中心的村落史
三 村落重组
第二章 家户建筑与祭祀空间
一 建筑
二 现代巴村家户的房屋建筑史
三 建房仪式
四 祭祀空间
第三章 巴村人的公共祭祀和朝圣空间
一 贡巴萨
二 巴村本部
三 茶日寺
四 拉萨的朝圣与祭祀圈
五 拉萨附近其他的朝圣圈
第四章 巴村人的历书
一 气象历书
二 新历书
三 历书的传统
四 谁的历书
五 巴村人的生活与历书
第五章 仪式中的大小传统
一 新房封顶仪式
二 欢送仪式
三 色拉寺的朝镢仪式
四 丧仪
五 仪式的谱系
第六章 巴村的正统与异端
一 关于古代巴村的两种口述史
二 赞康
三 茶日寺和赞康的关系
四 拉萨河谷的赞康
五 动态的大小传统转换模式
第七章 自治的村落社会
一 嘎厦档案中记载的乡村公会
二 田野个案:巴村的乡村公会
三 检讨
第八章 城市和乡村:关系的转型
一 宇宙观的一体化关系——巴村与拉萨
二 现代“城-乡”关系
第九章 “阶级”
一 现代性缓慢渗透巴村
二 现代革命
第十章 新共同体的实践与瓦解
一 建构新共同体:从互助组到生产队
二 从村落中上升的基层官员
三 新共同体的瓦解
第十一章 重塑村落
一 生产经营的转变和贫富差别的再现
二 塑造村落边界
三 重新区分内外
四 契约:村民遭遇外来者
第十二章 巴村的传统社会网络:吉毒
一 关于“吉毒”的两种视角
二 “吉毒”的三种含义
三 藏人的人际关系分类
四 巴村吉毒网络的属性
第十三章 历时格局中的“吉毒”
一 古代巴村的吉毒格局
二 革命对巴村“吉毒”网络的影响
三 “武斗”
四 吉毒脉络运作于生产队内部
五 吉毒网络的中兴
第十四章 结论
一 作为叙事空缺的村落社区
二 村落在文明中
三 叙述策略一:小传统的自我技术
四 叙述策略二:大小传统的紧张与互动
五 叙述策略三:传统间域
六 文明之藏族形式
附录
一 表嘎厦时期人头税额(拉萨市西城区区委年的调查)
二 表嘎厦时期房租额(年的调查)
三 苦乐的谚语
四 租车合同
五 马车运输建筑材料公里计算表(以拉萨市为中心)
缩写
引用档案目录
参考文献
一 汉文部分
二 英文部分
三 藏文部分
后记一
后记二

作者简介

《生活在香巴拉》是作者在一个中心藏区村落长达十三个月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结果。作者根据丰富的田野材料,挑战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R. Redfield)提出的大小传统理论;在总结五十年来国际学界对该理论的研究成果之上,《生活在香巴拉》提出对文明的新的理解,一改我们对西藏村落乃至藏文明的诸如进化论、现代化论和全球化论等图解,从整体的和他者的视角,将文明化的藏区村落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看到藏村在转型中包容整个世界的能力、胸怀和文化逻辑。

图书封面


 生活在香巴拉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对西藏五十年间一个文明化村落的实地研究,中规中矩的人类学田野调查
  •     虽然作者人为的设置了许多阅读障碍,但细心读下去,田野的功底和材料的收集还是颇为翔实的。
  •     这本书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藏族人的社会,让人耳目一新
  •     老师要求买的课本!!!!!!!!!??!!!
  •     这书 打死我也不会再碰
  •     书到了,开始读的第三天,感觉是本田野调研的好著作,要认真看!!!!
  •     还没到,怎么评价
  •     田野是人類學家生命的起點,人類學家會很認真很疲憊
  •     景迁哥哥推荐……上课给我们读的书……好讨厌!!
  •     全书彰显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能力和文字描述能力。陈波从两个方面对巴村进行解剖,一方面从建筑、仪式、阶层等显性面向,同时也啃了“吉毒”这一若隐若现的硬骨头,从大小传统解构了巴村的社会脉络。另外著者用不同的章节在截面、时间序列描述的同时,成功勾勒出了巴村的面板图景,如此全面,生动,深刻的民族志若是没有对该地文化的热爱估计很难完成,完成了就是对巴村文明,藏文化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一抹记录和一次深刻反思! 纵然,文章对于文化表现的场域描写、主人的角色和地位分析、吉毒的深层意义分析,或有缺失,或有肤浅之象,却不影响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     如果用大小传统概念来解释中国政治格局的话,可否认为中共代表的就是大传统,普通民众所持观点就属于小传统?那传统间域就是现在的政策方针和历史?为什么人口基数远远大于“上层精英”的群众反而是小传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