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国内自助旅游指南 > 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030281999
页数:380页

章节摘录

插图:但仅停留在“文化传统”感性认识层次上是不够的,很容易产生两个弊端:一是罗列现象,以偏概全、以末求本;二是容易把文化传统看作可以由人们任意取舍的东西。文化研究深入之后,需要我们进入文化基因层次,所谓“文化基因”,是借助生物遗传学的术语“生物基因”(gene)(李绍武,2002)来表达。深入基因层次的目的是研究这些元典产生的历史原因、条件和过程,从中发现隐藏在历史现象后面的必然性东西。德国哲学家K. Jaspers将公元前200年称为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在中国这是先秦诸子的时代。一般的哲学史、思想史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并盛赞轴心时代思想家的原创性。但是,在中国孔子之前的“轴心时代”,作为观念形态的德、礼、孝、仁等概念就已存在,而这些概念的产生又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需要我们把研究深入到中国文化基因层次中去。文化也像“资本”一样,有其“原始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开始它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为主导。与其说是历代统治者的扶持,不如说它符合中国文化基因的内在逻辑。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不同,它不仅是自然的物质和生命层次,而且涉及更高的思想和精神的抽象层次和复杂的社会行为层次,至少到目前为止,它还不能直接成为现代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只能通过历史分析和逻辑推理运算方法来理解它和认识它。姜广辉在详细分析了“中国史前各文化阶段的分期”、“中国古代的人口和地理气候环境”、“帝——中心氏族的中心人物”、“圣王时代——‘以德取天下’的古代传统”、“两次重大的转变:氏族公有制一家庭私有制一分封制”、“宗周文明及其衰落”、“轴心时代与价值的阐释”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与世界古代民族在史前各阶段的分期上基本上是对应、一致的,在文明进程上也差不多是同步的,但是,中国进人文明的路径和特点却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基因。程裕祯(2003)认为:“不论‘文化’一词有多少定义,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我们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是观察和研究人的创造思想、创造行为、创造心理、创造手段及其最后成果”。“至于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一为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二为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三为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四为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前言

保加利亚著名人类聚居学家道萨迪亚斯曾经分析了人类聚居从诞生到现在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他将其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组织的原始聚居,需数百万年;第二阶段,有组织的原始聚居,需1万~1.2 万年;第三阶段,静态的城市聚居,需五六千年;第四阶段,动态的城市聚居,约需400年。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由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所创造而残存至今的文化构成,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正在经历动态的城市聚居阶段,按照道氏的理论,这个阶段约需400年。不难看出,人类聚居发展阶段的时间跨度越来越短,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按照道氏的预测,人类聚居跨过动态的城市聚居阶段后,就将进入一个稳定的阶段,全世界的城市区几乎将会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崭新的聚居形式——普世城。若然,所谓天下大同的境界就会在人类地球中实现。对我们来讲,就是要把过去人类有组织的原始聚居阶段和静态的城市聚居阶段所创造的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传承下去。否则,到了大同社会,进入“全球一城”的时代,我们将无祖可祭,无典可数了。遗产学科的建设之所以迫在眉睫,是因为我们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动态聚居历史阶段,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互动的能力空前增强。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越来越大;相邻的城市开始走联合发展之路,形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群。人类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对城市实用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活人与死人争地的现象就会大量出现,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的机制限制,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死人给活人让路。我国在高速的工农业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库建设、大型工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城市道路扩容中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而造成的灾难性破坏就是明显的例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人类又不能离开这个文化世界而生活。人类在不断开拓进取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批判继承先辈们所创造的文化传统,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只有愚昧无知的妄人才敢割断传统,自我作古。历史总是千百次地嘲弄那些妄图割断历史传统的人。

书籍目录

前言上篇  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篇 第1章  传统文化遗产定义的局限性   1.1  “文化遗产”定义的讨论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方针和纲领   参考文献 第2章  “文化遗产”的新界定   2.1  “文化”的若干界定   2.2  “文化资源”的界定   2.3  “文化遗产”的界定   2.4  “文化资产”的界定   参考文献 第3章  文化基因论   3.1  概念诠释   3.2  生物基因与文化基因的内在关系   3.3  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比较   3.4  文化基因研究的进展   3.5  应该重视并加强对文化基因的研究和保护   参考文献 第4章  中国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价值评价系统构建   4.1  中国文化遗产的新分类系统表构建   4.2  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   4.3  文化遗产的评定准则   4.4  文化资产的评价程序   4.5  文化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5章  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方法探讨   5.1  概述   5.2  有形文化遗产的价值   5.3  价值评估的方法   5.4  构建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   5.5  案例分析   5.6  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的深化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文化遗产总价值粗估   6.1  对中国文化遗产总价值进行估价的原因   6.2  部分文物价位评估参照   6.3  中国文化遗产价值粗估不低于257万亿元   6.4  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第7章  论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7.1  我国文化遗产危机的历史背景   7.2  我国历史上文化遗产和国宝的丧失   7.3  我国国宝的回归   7.4  中国文化遗产面临新的危机和机遇   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传统   8.1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来源   8.2  中国古代的遗产保护实践述略   8.3  中国古代遗产保护传统的若干特征   参考文献 第9章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9.1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概况   9.2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的分类研究   9.3  欧洲文化遗产的制度保护研究   9.4  欧洲文化遗产的教育保护研究   9.5  欧洲文化遗产的民间保护研究   9.6  欧洲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研究   参考文献 第10章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回顾   10.1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10.2  中国列入保护范围的现存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第11章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建议   11.1  战略目标   11.2  遗产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建议   11.3  遗产保护对策的建议   11.4  大力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建议下篇  风景名胜区建设主旨篇 第12章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12.1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   12.2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第13章  旅游资源与风景资源关系论   13.1  旅游资源和风景资源   13.2  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   13.3  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矛盾的根源分析   13.4  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产权讨论   13.5  解决风景与旅游冲突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第14章  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关系论   14.1  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基本概念   14.2  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两者关系的说明   14.3  景区设计和旅游服务:旅游文化的两个重要视窗   14.4  忽视旅游文化的严重后果分析   14.5  旅游文化应该奉行本土化标准   14.6  旅游文化建设要克服“快餐”现象   14.7  旅游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第15章  中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应用模式研究   15.1  中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   15.2  利益分配是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核心问题   15.3  开发资源的成本评估及收益返还模型   15.4  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组织架构与管理职能设计   15.5  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应用模块设计   参考文献 第16章  旅游解说系统与遗产地可持续旅游发展   16.1  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是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必然选择   16.2  旅游解说系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16.3  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第17章  文化遗址保护与遗址旅游开发   17.1  文化遗址的概念   17.2  文化遗址的类型   17.3  文化遗址的价值评价   17.4  文化遗址的开发与保护   17.5  文化遗址与遗址旅游   参考文献 第18章  高端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论   18.1  走高端旅游发展之路   18.2  高端旅游是一个新兴的事业   18.3  高端旅游产生的时代背景   18.4  高端旅游的理念   18.5  如何评价“高端旅游”   18.6  高端旅游基准定位思考   18.7  制定高端旅游评价标准要点的几点思考参考文献附录一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附录二  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附录三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附录四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附录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附录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录附录七  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录跋

编辑推荐

《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是国家文物局人文社科“十五”发展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结题之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篇;下篇是风景名胜区建设主旨篇。
上篇11章中,对“文化遗产”作出了新定义;创建了价值构成、价值评价体系、评估准则、评价程序和案例;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危机的历史背景、保护传统,以及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经验;回顾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并提出了开展文化基因组工程等若干决策性战略和策略建议。
下篇7章中,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各种关系;阐述了彼此之间如何和谐互动、存在怎样的矛盾,以及如何化解的指导思想、途径和方法等。
书后附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录等7个重要资料。
《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可供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课题和著作在近几年出现了一定的繁荣景象,这表明“文化遗产”这一特殊文化形态在我国已经得到特别的关注,同时我也相信这样的氛围会持续高涨,这是作为一名文化遗产专业学习的学生的心理认同。当我第一次在卓越网接触到这本书的目录时,该书的研究内容、结构体系以及作者的批判性思维方式等深深地吸引了我。而刚拿到这本书时,其简洁而又富于艺术美感和文化气息的封面设计确实给予我强烈的视觉震撼,于是带着渴望与喜悦的心情开始了有选择的拜读,书中的部分观点和理念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这给了我很大的思考。 然而,有些内容却显得过于牵强,与文化遗产保护没有太大关系;有些内容过于强调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凸显和获取,这与我本人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背道而驰(我对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实现不太推崇);书中有大量篇幅的内容去简单的介绍与可移动文化遗产有关的内容,这与本书题目中“文化遗产保护”不太相称,不仅范围过于狭窄,而且缺乏研究价值;书中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双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的描述存在错误(截止2009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景观遗产2处、双遗产4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同时附录3中关于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描述也不够完整(截止2008年8月我国共有37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本是文化遗产学习的最基础...的知识点,出现错误确实不可理解,同时也不可原谅。。。。。。 做学问务必谦虚谨慎,仔细权衡和考量,常识性的错误绝对不应该出现在学术研究中,然而纵观中国目前的学术界中的“学术气氛”,这一点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意了”! 阅读更多 ›
  •     纠结于案例
  •     书内容正好是我要查找的资料,非常满意
  •     前篇有一些挺有意思,比如“文化基因”概念,摘錄網友留言,還有概述中國傳統文化保護理念發展之類;後篇較無趣,覺得很空。附錄很有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