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宁夏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国内游 > 发现宁夏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227038641
页数:412页

章节摘录

  1.水洞沟的秘密  之一:“张三小店”与水洞沟遗址  作者:姬恒飞刘宏安  在灵武市横山堡以西4公里的明长城南面,有一条远古时代自然形成的河沟:水洞沟,沟里渗出一股清澈见底的泉水,它不像一般水流自西向东,却是自东返西涓涓而流。在与长城并行的水洞沟北面的一处断崖,就是举世闻名的宁夏古人类文化发祥地——水洞沟遗址。如今,水洞沟文化遗址已名扬海内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和水洞沟遗址的发现有着很大关联的“张三小店”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2003年,记者采访了目前最直接的见证人:张三的妻弟赵龙(张三只生育一女,已亡故),揭开了80年前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张三及其“张三小店”  近日,记者采访了当年挖掘水洞沟时的目击者、见证人,现年86岁的张三妻弟赵龙。在老人的回忆中,我们走近了张三。  张三,汉族,本名张梓,1890年出生,灵武横城水洞沟人,兄弟四人,因排行老三,故人们叫他张三。张三病逝于1965年,膝下只有一女。20世纪50年代,张三成了村上的“五保户”。人们称“张三小店”是以后的事了,该店原为其父开的车马小店,地处银川到陕北途中的石坝村公路北侧河滩上,小店距水洞沟遗址约500米,当时颇具规模,有上房、配房和客房,马棚十几问,分东西二店,店门面北。其父经营的时候,生意兴隆,一家人的生。活也殷实。由于其父年事已高,到20世纪20年代初,始由张三弟兄轮换经营,但因边关封锁,过往行人稀少,生意萧条惨淡,店房被拆去许多。不久,小店由张三一人经营,当时的石坝村也不过四五户人家,所以大家就叫它“张三小店”。小店一直存在到解放后的合作社时期。张三于1965年病逝,后来当地人都搬迁到十几公里外的临河镇石坝村,水洞沟便没了住户,“张三小店”在1972年被彻底拆除。  记者查阅一些关于水洞沟的历史资料时,发现有关“张三小店”的记载甚少,比较详细的是曾师从德日进的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在1982年《我所认识的古生物学大师一德日进》一文中这样写道:“水洞沟是荒漠地带,附近一带至少在方圆五公里以内荒无人烟。但这里却有个小小的店房,叫作‘张三小店’,是为东来西往的旅客设立的。小店至多只能住四五个人,也不卖饭,只是客人自带粮米代为烧饭罢了。德日进和桑志华两位神父在那里发掘的时候,据说是住在东间里,西间是张三夫妇居住,中间一间是厨房。由于当地人很少见到过外国来客,面貌、服装、习惯又和当地人不同,因而惹起很大注意。”直至今日,尽管张三夫妇都已亡故,但人们一提起这两位外国人来,还谈得津津有味。据说这两位西方客人每天只是吃土豆和鸡蛋,想吃顿烙饼都不容易,因为附近很难买到面粉,更不用说咖啡和牛奶了。  水洞沟文化遗址的发现  1919年,比利时人肯特由银川前往陕西,从横城古渡东渡黄河,途经横山水洞沟,正好是一天的路程,晚上住在张三小店,张三第一次见到了黄头发、蓝眼睛、大个子、高鼻梁的外国人。肯特在水洞沟东面不远的地方发现过一具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片。  1923年,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从巴黎来到天津,放下行装不久,即和原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天主教神父、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联袂北上,开始了他们的鄂尔多斯之行。他们的考察以包头为起点,沿着黄河左岸西行,穿过乌拉山到狼山东麓,然后折向西南,在磴口附近东渡黄河,又傍黄河右岸向南到横城,到达灵武的水洞沟,住进了“张三小店”。晚饭后德曰进去店东台子歇凉,除沟里有水流声外,月夜显得格外安静。他突然发现小店东北小河切割的断崖上有磷火的奇特现象,便跑到沟下北崖上,看了会儿就来找张三,给了张三五块银元,打着手势要个大梯子,随后去崖上挖掘。挖掘获得一个动物头骨化石。德日进万分激动,兴奋得呜里哇啦地唱着歌跳起舞来了。德日进紧紧握住张三的手,说起生硬的中国话:“合作!合作!”赵龙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得很清楚:“上世纪20年代交通很不方便,德曰进是坐当时叫‘架窝子’的骡车而来的,‘架窝子’就是两匹骡子拉着支有帐篷的睡床。德先生(德日进)他们在我姐夫的‘张三小店’住了下来。他们说话很快,并常打着手势。”德日进与桑志华一住就是几十天。张三当时三十岁出头,主要为德日进当向导、跑后勤,骑毛驴到银川采购粮、菜、油、盐和罐头等生活用品,照顾德日进的生活起居。这段时间也是“张三小店”生意最好的时期。  德日进制定考古计划,然后在北崖断崖处按考古程序进行挖掘。德日进雇请民工在断崖上又是挖掘又是照相,除小孩外,大人是不准进入挖掘场所的,整天十分神秘,好像挖到了宝似的。四五十天后竟挖出300多公斤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时代石器,最后装入木箱,用八九匹骡子驮回去。他们离开的时候,给了张三几瓶红葡萄酒和一些布匹,拉着张三的手说他们还会再来。  德日进和桑志华回国后整整研究了5年,最后共同署名,写下了长达几十页的1923年水洞沟考古报告,1928年在西方正式公布后震惊了世界。  古“宁夏人”的发祥地:水洞沟遗址  水洞沟遗址,是远古人类生活繁衍、同自然界搏斗的历史见证,它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考古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距今3万年前“宁夏人”生存的一幅生动画卷。3Zf年前的水洞沟,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荒漠、干涸的河床、砾石沙丘遍布的不毛之地。那时的自然景观近似现在的热带地区,有宽阔的湖泊,绿色的湖水荡漾着粼粼的波光,岸边有一簇簇低矮的灌木,丰茂的水草丛中巨大的犀牛、野马、野牛和活泼的羚羊正悠闲自得地啃食嫩叶,远处的沙漠上,成群的鸵鸟嬉戏于沙丘之间。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为古人类生存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1923年,德日进等古生物学家在这一带进行地质考查时,发现水洞沟北部崖壁上显露出来的灰烬、化石和石器,并在此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石器重量达300公斤。1960年,中苏古生物工作者在这里再次发掘,挖得石器2000多件。1963年,在中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指导下又进行了一次全面发掘,这次发掘首次以明确的地层包含物证明水洞沟遗址不是单一时代的文化遗址,下层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上层有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水洞沟是集石器晚期遗址、古窑址、古城堡、明长城为一体的地方。它是迄今在黄河上游地区经过正式发掘的唯一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迄今宁夏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对研究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起源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将水洞沟遗址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它成为宁夏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水洞沟考古研究是大有前途的  水洞沟的发现引起了中外考古专家的广泛关注。1960年,中苏考古队在水洞沟挖得石器2000多件。1963年,在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教授带领下,在原址东侧进行了大规模考古挖掘,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物石斧、石磨盘,同时出土了野驴、犀牛、羚羊、猎狗、转角羊、猪、牛和鸵鸟等十几种动物化石和1.1万多件石器。1980年9月,自治区博物馆和宁夏地质局又组织为期一个月的第四次考古发掘,除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层学研究外,还开展了碳14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又挖出古生物化石67件,各种打制石器、石片、刮削器、石箭头、石叶及大量镶嵌工具的刀片多达6700多件,还首次发现了三件人工磨石。碳14测定动物化石距今1.7万年,石器距今2700年。水洞沟是我国三大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每次发掘都有新的收获。近40年来我国就发现了石器2万多件,动物化石10余种,孢粉30余种。水洞沟遗址包含了新、旧石器时代两个时期,有相当长一段延续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经过20年的调查,又在水洞沟至清水营25公里范国内发现13处新遗址,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曾说:“水洞沟考古研究是大有前途的。”  在水洞沟文化遗址发现80周年之际,走进“张三小店”,我们不应该忘记为发现这一遗址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包括张三和他的小店。   ……

前言

  挖掘文化底蕴彰显城市魅力(代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并以此来推动社会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翻开《发现宁夏》,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厚重的浓浓的民族与历史文化味道,书中对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报道,对宁夏人文历史全面而深入的挖掘和展示,彰显了宁夏民风民俗文化和历史积淀的独特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为一名宣传文化工作者,这本文集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责任。它使我认识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加大文化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行为,也不仅是媒体的道义,更是全民都须参与其中的一项千秋功业。  近年来,银川的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各方面的发展成绩喜人。但要实现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和跨越式发展目标,必须在重视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怎样让银川这个塞上古城既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焕发青春风采,同时又不失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与魅力,进而扩大银川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银川晚报社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发现宁夏》的结集出版,无疑会成为我们传承本土文化、挖掘民族特色、彰显历史底蕴的一个典范。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魅力向来为人所称道。雄浑的贺兰山与浩荡黄河造就了银川平原,孕育了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在这里,戍边文化与塞上文化辉映,回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织,伊斯兰文明与黄河文明交错,江南风光与大漠风貌融为一体,西夏文化趋于湮灭但魅力独具,古人类文明臻于留存却令人神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鲜明的城市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是银川市的领导者、建设者所要熟知的,也不独是文化工作者应该研究的,更应是银川市民和社会各界能够也可以了解的。因此,深入挖掘,大力宣传,不断提升银川市的本土文化,并使之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渗透到人们的精神深处,清晰地展现给世界,使银川成为一个让市民自豪、世人向往的城市就显得尤为重要。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银川晚报》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重任。他们这些年所做的文化方面的深度报道和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宁夏、银川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文化优势和人文特色,为更多的人打开了深入了解宁夏、了解银川的一扇窗口。而只有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城市的过去,深刻地体悟这块地域的内在文化底蕴,才可能为充分彰显这个城市的文化魅力打下坚实基础,才有可能让更多的目光聚焦于这块文化厚土,向往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  《发现宁夏》这本集子虽是过去六年来报道的合集,触角却触及宁夏历史、地理等各个人文角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银川乃至宁夏的发展变化、生活变迁,既有历史性和客观性,又有对当前文化建设所进行的鼓与呼,更有对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长远思索和警示。尤为重要的是,对大量抢救性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客观全面的报道,无疑是对大量的民间文化遗存的系统收集和整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也为我们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做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更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讲,《发现宁夏》,不仅是一次对银川文化资源的全面梳理,也可以说,是对整个宁夏的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根脉的探寻和展示。如此说来,该书的结集出版可以视为是对宁夏文化事业发展所做的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  值此《发现宁夏》出版之际,受嘱写下这段文字,以表达我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和《银川晚报》创刊20周年的深深祝福和美好祝愿。希望《银川晚报》继续加大对文化的报道力度,为打造“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8年6月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历史探秘1.水洞沟的秘密2.西夏人到哪里去了?3.抚摸百年董府4.寻访董福祥后人5.贺兰山岩画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多远6.最后的山民7.插旗口人:山西大槐树下走来的游牧部落8.从废墟到宝藏--拜寺口方塔被炸之后9.地层深处的期待10.布满悬念的兵沟汉墓11.铁柱泉:旧是盐州饮马泉12.北塔夕照何日重现13.千年古刹--马鞍山甘露寺14.祭海原大地震15.地动了山走了城移了16.海原有个西安古城17.汉武大帝到过宁夏18.好水川到底在哪里19.贺兰山惊现西夏建筑群遗址20.贺兰口疑现最大的西夏离宫21.探寻黑石峁岩画22.将军楼:残破不堪的历史符号23.滚钟口惊现克马伦丁遗迹?24.李俊塔:我是明代出生的吗?25.临羌寨:打量西夏的另一双眼睛26.刻在石头上的历史--灵武三道沟岩画27.“龙骨”之惑28.鹿盘山上鹿盘寺29.“马家窑文化”又现宁夏境内30.千年宏佛塔31.历史的相册32.三教并立的贺兰山滚钟口33.宁夏史前维纳斯:一个美丽的猜想34.苏峪口古驿道上的摩崖佛像35.碎片的定义36.寻访萧关道37.玉皇阁大修疗“伤”38.走笔洪广营39.流沙下、的“宁夏庞贝”:中宁石空大佛寺40.有望破解的灵州之谜41.考证历史上的沙湖42.成吉思汗之谜第二辑 地理发现1.豹子来了?2.滚钟口的北方石林3.长流水瀑布4.我们发现了溶洞5.固原西海子:与长江黄河齐名的湫渊6.归德沟--一亿年前的公园7.海原从“西”走进“中”8.古老的第一村--南长滩9.宁夏,沙尘暴的第几站10.清水营纪事11.塞北边城12.生长在我们城市的那些树13.唐“六胡州”今何在?14.细说从前--探宁夏地名15.岩羊之灾16.盐池有座死火山?17.在贺兰山上与古冰川面对面18.奇丽的月牙湖第三辑 文化寻根1.寻找银川的历史文化符号2.散落而含蓄的回族建筑3.寻觅回族服饰4.回族的饮食文化5.回族教育:文化交融的载体6.回族艺术在哪里?7.风情纳家户8.守望“汤瓶八诊”9.飞脚而踏10.何棍张枪盖世无双11.那些“花儿”12.最后的皮影张13.黄河筏客14.擀毡匠何兆元15.荒塬上的箍窑第四辑 民间档案1.追忆湖城当年2.银川老城墙3.银川老火车站4.移民宁夏5.贺兰山下无悔青春6.京星:一个红色农场的童话7.灵武梧桐树乡的北京移民8.宁夏的唐山人9.为农垦精神干杯10.曾经辉煌的宁夏京剧团11.大山里的老战士12.我们的姓氏有意思13.消失的万慈会14.踏寻宁夏邮政百年15.被遗忘的清水营“马市”16.从山民到“庄主”17.一个“老银川”的片段记忆后记

作者简介

《发现宁夏》触角触及宁夏历史、地理等各个人文角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银川乃至宁夏的发展变化、生活变迁,既有历史性和客观性,又有对当前文化建设所进行的鼓与呼,更有对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长远思索和警示。

图书封面


 发现宁夏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