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南明史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806784457
作者:司徒琳
页数:364页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言
地图
南明世系表
引言
第一章 首次抵抗:弘光政权
第二章 首次失败:清朝征服长江流域
第三章 第二次抵抗:鲁监国与隆武政权
第四章 第二次失败:清朝对东南与华南的初期征服
第五章 复振与第三次抵抗:两广的永历政权
第六章 第三次失败与相持:大西南与东南
第七章 最后的抵抗,最后的失改
注释
引用书目
中西日历对照简表
中文版后记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真正的论从史出的南明史著作,无论是在国外汉学界、还是国内学术界,在对南明那十八年的论述与梳理上,本书至今仍常读常新,并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再加上文风才气盎然、饶有趣味,实为一本耐读、好读的历史作品。

图书封面


 南明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之所以感兴趣还是因为金庸先生的《鹿鼎记》里面提到的一点南明情况,刚刚看到第三章,感觉如标题,并且不禁想到要是当初发生了另一种变化,譬如李自成占住了北京,或者南明哪个王占住了南方,中国的历史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呢,虽然这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来各时空穿梭阿,这也是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吧。
  •     说起那个时代,有太多的偶然。。。 明朝遭遇了小冰河期。。。 由于货币问题明代财政的崩溃至今仍然是一个经济学的重要案例。。。 比李自成还先一步到达北京城的鼠疫。。。以及崇祯本身的急功近利。。。就如很多学者所说,压死明王朝的肯定不止一根稻草,方方面面的多到我们最后一直都在用“气数”这个词来进行概括。而我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设立一些课题然后给自己时间去解答也是一个自娱自乐的项目之一,其中的一个课题就是:南明为什么没有变成南宋? 这本《南明史》在诸多原因中的其中一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自晚唐五代之后,文官集团对于武人的防备之心延续至今,遥想两汉 文人的追求乃是万里击胡! 可从两宋开始,文人尽显文弱,与此同时还形成了与武官的长期对立,这使得武将在和平时期长期受到压制,遭遇天下大乱,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之后确依旧为文官集团所鄙夷,进而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武将为了上位,为了实权,甚至是为了一口气而将民族气节抛之脑后。。。 降清如换工作,剃发如更衣。。。 再加之经万历爷孙四代皇帝的折腾,明朝也远非北宋当年可比(徽宗昏庸 孟浪,但之前的哲宗以及神宗并非昏君)再加之北宋宗室偏巧除了康王外被一扫而净,而明朝宗室散落各地,为争拥立之功又分散了很多精力。最终方有次败局。。。
  •     李定国,陕西榆林人也。或云为延安籍。字宁宇,或字鸿远。性温厚,有文武才,以勇称。崇祯三年,方十岁,随张献忠起事为盗贼,滋扰四方。献忠素爱之,收为螟蛉,居孙可望下,行其次。十年,统兵二万入寇川、鄂,射杀王师大将张令。十四年二月,袭陷襄阳,执襄王翊铭,斩之。剽悍英武,号为“万人敌”、“小尉迟”。弘光元年,献忠陷成都,僭立“大西国”。擢安西将军,与孙可望、 刘文秀、艾龙奇号为“大西四将”。后,迁抚南将军,镇顺庆。隆武元年冬至,清帅肃亲王豪格统兵至汉中,献忠守将刘进忠降。问献忠所在。对曰:“在顺庆之金山铺,为西克、盐亭二县地也。去此地千四百里,疾驰五昼夜可到。”肃王令为先导,潜师即发。初,献忠以进忠守朝天关,不意有清兵来。且值岁暮,清兵前驱衣甲皆进忠人,同一色,进忠遂入营。与清将善射者指而示之。一矢中献忠眉额,逃伏不见,执追侍询之。乃于积薪下觅得,曳出斩之。献忠既死,军大乱,散走。定国与可望等诸将闻变,聚拢残众数千。自顺庆南下,奔川南。十二月望,至渝州,临江北。总兵曾英率兵绝渡以狙之。时,部众绝粒凡十余日。定国、可望引众强济江,皆以死战。陷渝州,斩英。麾下官军十余万竟瓦解,遂入黔。绍武元年三月,连陷贵阳、定番州、永宁州。定国、文秀、能奇等盟誓,尊可望为帅。后,定国请联肇庆以拒鞑虏,不从。定国乃引剑自刺,泣血以请。文秀、能奇皆以献忠事以陈,附定国议。可望不得已,从之。永历二年二月, 云南土司沙定洲与妻万氏叛,诈称焦琏兵夜袭城。黔国公沐天波走楚雄。琏,天波之母弟也。杨畏知与天波守楚雄。可望闻变,诡称援师,以助天波。师发黔,兼程大进。三月十八日,屠交水。二十九日,陷曲靖。沙定洲解围走阿密达州。遇可望于蛇花口。与战,定洲兵大溃,遁走洱海。可望遂取云南,踞昆明,自称东平王。以定国为安西王,文秀为抚南王,能奇为定北王,每公事相会,四人并坐于上。然各营诸将赏罚,则一尊于可望。时能奇已前卒,定国、文秀故侪辈,不相下,而定国尤崛强。永历二年春,可望密与刘文秀、冯双礼谋,于演武场大阅兵。数定国违节制之罪,缚责而杖之百。定国憾可望,念兄事久,未可遽发难。已,复相抱哭,令取沙定洲自赎。定国闻之怒,亲率所部攻定洲。定洲踞险且纳楼教化车里、老挝十余王土司相为声援。可望屡攻不服。定国一战而擒定洲并万氏。定洲降,械以归,剥皮死。于是木邦、老挝诸土司皆畏定国。可望、文秀皆惮之。后,定国兵渐强,勇冠诸军。可望知不可制,乃通使帝,思得封爵,弹压诸将。帝封可望公,寻进为王。定国与文秀亦自侯进公。永历五年夏五月,可望遣使迎帝。六年,劫迁安隆所。会逆贼清定南王孔有德师出河池向贵州,可望令定国与冯双礼将八万人自黎平出靖州,别遣马进忠自镇远出沅州,两军会武冈,图桂林。文秀亦出兵规取成都。可望言于桂王,进定国西宁王、文秀南康王。永历六年,五月,可望令定国等窥楚、粤。有德请敕剿抚。清将军续顺公沈永忠驻沅州,扼门户。六月,定国、双礼自黎平出靖州,马进忠自镇远出沅州,会於武冈。定国攻靖州、沅州、武冈,皆收取之。永忠使乞援,有德遣兵赴之,至全州。永忠已弃宝庆,退保湘潭,定国由西廷大埠疾趋广州。击清兵于全州,败之。再击,大败清兵于岩关。七月,定国自西延大埠取间道疾驱击破全州军,薄桂林,驱象攻城。城兵寡,定国昼夜环攻,有德躬守陴,矢中额,仍指挥击敌。定国夺城北山俯攻,有德令其孥以火殉,遂自经。戒子廷训曰:“汝倘得脱,必令后世勿为将!”妻白氏、李氏皆死於火。七月四日,拔桂林,诛有德尸,悬首谯楼。擒叛臣陈邦傅并其子曾禹,械送安隆行在戮之。有德自崇祯四年十一月叛,后航海降清虏,罪恶弥彰。甲申国变,助纣为虐,残杀王师将帅数十万者。都师何腾蛟等即死于有德手,天下恨之切骨。及闻孔贼伏诛,士人皆称庆,天下大快。定国威名,扬于天下。九月,定国挥师拔衡州。宗臣朱容藩自平乐陷后避入辰州山谷中。闻定国捷,招集僧兵三千人,又集义勇及溃兵二万人数出入于辰、常境上。又有胡一清、赵印选、曾志建、马宝等自南宁败后,在粤西屯扎,聚深山之间。定国至,各率兵来归。民间亦多起义兵以应者,声势大振。可望亦至沅州,令白文选、张虎攻辰州,下之,杀清帅徐勇。是时,湖南猝然为义军四集,长沙一带,清兵皆奔溃。中原士民,日望王师所至。永历七年,清帅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率满汉兵二十万至湖南。十一月三日,定国迎击于衡州境上。大战竟日,定国佯走。谨酋自率精兵三千追之,去大营数十里。及过山险,伏兵起,斩尼堪,全歼其部。初,尼堪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广略贝勒褚英子,为清廷理政三王之一,剽悍善战。及围全,麾下请退,乘隙溃围以出。尼堪不顾,曰:“我为宗室,不杀身报国,何颜见太祖、太宗于地下?”遂以死战,王师不得近。定国闻,亲率精锐以击之。至尼堪军前,手刃斩之。鞑虏惊骇,遂为全灭。既获全功,定国乃收兵屯武冈。清廷大震,令洪承畴经略湖南,余兵皆北退。后,可望屡促定国进兵长沙,不听。定国自桂林大捷,拥兵四十余万,战象百只。亲标铁骑八万,行事不禀秦王约束。可望恶之,又因冯双礼与定国争擒获,相构怨。可望召之于沅议事,将以谋杀之。定国觉其意,辞不行。遂率精骑五万走东安、全州以入粤。定国略定广西,由怀集东攻肇庆,围之。逆贼尚可喜率清兵来援。相持不能克。时,可望战不利,退还辰州。刘文秀攻常德,围十日不下,遂撤兵回。可望令文秀守云南,自来黔。可望在镇,多行横暴,凌逼于帝。十二月,诏册定国为晋王,并秘召之迎驾。马吉翔发之,事败,内监张福禄、金卫国,大学士吴毓贞等诛死。可望侦知定国预其谋,憾之犹甚。以定国方统重兵于外,不敢轻以树敌。仍厚养定国妻子于云南,令文秀监视,定国亦防可望袭之。秦、晋构隙,清廷方得喘息。寻,定国率师光复广东高、雷、廉三府。又由高凉东攻阳春、阳江,皆拔之。遂进围新会。永历九年,定国屡败逆贼尚可喜于新会。自新会西北,高、肇、雷、廉尽入王师囊中。寻,光复顺德。清师踞东以守。清廷以逆贼洪承畴为五省经略,驻师湖北,相机战守。八月二十四日,清将朱马喇、宜永桂统满兵五万,张雄、田杰率汉兵五万寇昌国。乘雾以舟暗渡金堂。平明,围昌国城。攻守十余日,城陷,尚书张肯堂、李向中等死之。永历十年,定国久围新会久,城中粮尽,食牛马亦尽。可喜飞书请援。未几,清虏援师大至,与定国大战于城下。可喜开城冲出,内外夹攻定国。王师大败,归南宁,欲取道安龙入滇。可望侦知,令白文选促帝移黔。又令心腹叶应桢随文选赴安龙。于是合宫震动,帝后皆悲号。文选泣曰:“臣可保驾无虞。”遂报可望曰:“定国无他望,以车驾未集,略为宽限。”阴迟留数日,以俟定国至。遂奉帝由安南卫西走云南,文选自东回黔。可望复使兵至曲靖以邀宫驾。文选竟与定国具至滇。可望使人青让文选。文选曰:“定国挟制,难以与争,不若俟变缓图为工计。”时,守滇者为刘文秀。其都督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等各兵马万人,皆文秀所辖。文秀亦意在保卫宫驾,阳与三人密议城守,而自以数骑往会。定国曰:“我辈为贪官污吏所逼而造反,将朝廷社稷倾覆。是我等有负于国家,上是烈皇帝嫡派之弟,不若同心共保。倘得籍滇黔以恢复中原。那时封妻荫子,荣归故里,也得个青史流芳。如跟随秦王胡乱作为,虽称王称公,到底不得归正。但我辈今日以秦王为董卓,恐董卓之后,又换了一个曹操。”定国指天自誓,文秀于是迎驾于云南府。时维永历十年夏四月也。既入昆明,朝赐定国晋王册宝,领中枢事物。马步军兵悉听定国统领调遣。文秀以蜀王经略川广。事既定,定国令靳统武收吉翔,将杀之,吉翔哀统武曰:“吾之将死,别无他念,惟有一事为憾。”统武曰:“为何?”对曰:“吾闻晋王英武睿略,屡建奇勋,为国朝柱石,恨未谋面。今之将就典刑,惟以斯事为恨。统武为言于定国,召入谒,叩头,谄定国,诡言开脱己罪。定国荐于王,使入阁,复用事。可望闻之,怒。以妻子在云南,蓄谋不敢动。永历十一年正月,帝使东昌候张虎送可望妻子家口三千余人并金宝辎重赴黔。或谏留之以系其心,不听。可望遂集黔、湘、粤、蜀部众七十余万犯阕。定国引劲卒三万以击之。战十余日,可望大败,走贵阳。麾下皆倒戈附定国。奔至镇远,仅余七人七骑还之。可望大恚,遂引残众入宝庆,降于逆贼洪承畴。永历十二年正月,可望薙发从鞑虏。清廷封以“义王”,以其子为将军,程万里等二十二人为章京、牛录,使为先导。二月,清兵分遣大兵自楚、蜀、粤三路入寇。定国急令将军刘正国守三坡、红关诸要津以防蜀。使汉阳王马进忠、马宝等驻守贵州。四月二十四日,蜀王文秀薨于滇。夔国公王自奇、永寿伯关有才叛,杀总兵徐祐。定国闻,亲率大兵讨之,大败之,自奇死于乱军之中。擒有才,逮至永昌诛之。是时,洪承畴乘滇黔多故,招诱湖南粤西各府凡可望将士兵卒,令万里等为向导,通之,叛之者甚众。定国麾下五十余万精锐,历数年征讨,骁勇剽悍者,十去八九。及自奇叛,又伤兵卒数千,力不支,贵州遂不能守。云南清兵陷遵义,又自楚至镇远,遂抵贵阳。进忠等败走。五月,清兵自蜀入寇。杨武战败于开州之倒流水。清兵又自粤入寇独山川。 七月,清兵复以三道入滇黔。逆贼吴三桂自汉中保宁至建昌以犯姚安为西路,信郡王统旗兵由襄阳、荆门渡泸水,期会于杨老堡至贵阳,向乌撒以犯曲靖,是为中路。渠帅多尼、罗托统旗兵自桂林、庆远、东兰、泗城土司诸地,包抄犯禄礼站渡盘江之南为南路。情势危急。帝赐定国旄钺出师讨虏,与冯双礼扼鸡公背图复贵州。别遣白文选将四万人守七星关、只生界。以偏师示向遵义以牵制蜀来之寇。十一月,三桂出遵义,文选弃七星关走入泗州。土司岑继禄叛,导赵酋入安龙。定国遣怀仁侯吴子圣御之,败绩。初,定国欲渡盘江至倘塘,令文选守七星关以堵贵阳之贼,再遣兵将以守姚安。方发兵渡盘江桥而江水自下涌高,高桥二三丈,兵马不能渡。定国以羊豕祭之。翌日,水退。方渡,而水涌如前。再祭再退,三渡三涌。定国长叹,曰:“天不使我渡此江耶!”乃自盘江击贼,战败于罗炎凉水井。及闻贼兵走泗城,问道已至犯禄礼站。腹背受敌,遂撤兵回。令文选守曲靖,而亲率大军救姚安。道闻城陷,遂统兵回行在。时,内阁以天波、吉翔用事,决计奉帝入缅甸。定国以贼兵三向而至,云南不能猝守,遂从之。永历十三年春正月四日,帝在永昌,下罪己诏。定国缴旄钺上书待罪,不许。自请削秩,不许。十日,三桂陷云南城。二月,文选兵败于玉龙关。初,文选自沾益追及车驾同行。定国令之断后。至是又败于贼兵。帝为天波、吉翔等奉,至腾冲避之。是时,定国虽屡败于三桂,然犹谋以击之。悉发精锐伏兵于潞江之高黎贡山中,阴埋火药于道,遍布陷阱,伏兵凡三道,以俟三桂。十八日,三桂与罗、赵二酋等兵入永昌。二十一日,贼军前部过潞江,王师健儿奋勇杀出,大破之,斩首数千。渠帅多尼、罗托惧,请于三桂,令勿追,不听。清兵遂入山,前队已入伏中。会有儒生陆贵生于三桂军前告变,泄定国军机。三桂等先分布精兵蹂伏处,而大队由正路入犯,杀伤相当。贼三桂折章京、牛录多人。王师大将窦名望、王玺战殁殉国。定国知其谋泄,走入南甸,扼磨盘山,与三桂拼死血战,阵斩固山额真沙里布,杀贼兵至数千。永历十四年,定国屡上书于帝,请出缅境,多至血书以请。自言帝出,必与文选勒兵于边境接驾。吉翔用事,畏三桂之强,阴按阻之,未达天听。又缅国变故迭起,新君囚帝于侧室,君臣分居,隔绝不得见。至是,帝为缅酋所羁,不得出。定国、文选屡以大兵征之,数败缅军。定国,与文选多起大兵,攻缅诸要塞。大破之,斩杀数万。而缅酋欲媚好三桂林,终不肯出之。定国忧愤,遂有疾。永历十五年正月,三桂等勒兵入缅,索帝。十六年二月,缅酋出之。定国闻凶报,急回兵勐腊,乞师于车里、暹逻,以为久计。三月十三日,帝返昆明。清廷令械送京师。三桂惧定国劫之,秘请以就地以诛。许之。四月二十五日,三桂令绞杀帝于昆明篦子营。定国闻帝暴崩,呕血数升,愤懑不食,遂不起。临殁,诫其子及靳统武曰:“任死荒郊,毋降!”六月二十七日,薨于勐腊,年四十二。子嗣兴乃与文秀子震率所部出降。此为有清康熙元年之事也。 初,定国将兵,秋毫无犯,纪律谨肃,民不知兵。素以忠义自许,好读《三国》,尝以关张自居,素鄙操、懿之流,每读之,必以诟骂痛斥。平生惟仰文丞相、张世杰,世有隆誉。立志于摧灭大敌,匡扶弱主,以安明室。西南诸蛮素怀其德,多以土祀。缅甸诸邦以不出帝故,屡为所痛击,世惮定国威名,小儿闻名不敢夜啼。滇黔诸民怀之,为立庙祀焉。史臣曰:甲申以来,明祚衰微。鞑虏南寇,国事日蹙。江北诸镇,或屈身事贼,或以战殁。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阎应元、陈明遇之后,王师惟以城守,不能力搏。清兵日骄,自以纵横天下,觑我神州无人矣。李定国激昂大义,慨然反正。国仇家恨,泣血以报。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也。手刃尼堪,遗黎吐气。痛诛有德,危邦扬眉。亲率义勇,奋以野战,屡建殊勋。以尚可喜之剽悍,忌惮逡巡。以洪承畴之奸诈,束手无策。方是时,湘赣倒戈,闽台出师。风云际会,光复有望。中原父老,翘首以望王师。淮扬垂髫,垂泪欲告孝陵。孙可望以一己之私,坏国家大事。争柄构陷,凌逼定国。事败遁叛,竟为犬导。承畴利诱招抚,三桂强兵压境,国事不堪。盘江之不得渡,三军长泣。磨盘山之战,惊天动地,鬼神哀号。非陆逆之阴发,三桂之首必授。呜呼!忠臣之谋皆败,逆贼之志得骋。欤!明祚将亡,虏基渐固。岂非天意乎?以定国之贤,竟惑于吉翔之诌。乃至丧邦失君,倾覆残息。憾哉!吾闻之:方是时,神州沦亡,岛存一线。明祚将终,气息奄奄。大厦将倾,以定国之独木,安可支哉!然余观其以精卫填海之志,恪尽精忠报国之品。勤王扶危,矢志不渝。永历一朝,喘延十六载,微李将军,安可至此哉!迨至永皇殡天,忧愤成疾,至死不降,忠贞可嘉,壮志可感。定国之英魂,几传三百载而不湮。辛亥举义,一举而滇黔光复,华汉遗魂,自是深入骨髓矣。吁!改易冠裳,告慰英魂。驱逐腥膻,方兴庙祭。定国九泉有知,亦当含笑垂泣矣。余观《明史》,叹其不述定国等节臣之烈。又览《清史稿》,每读之,窃为讪讥。赵尔巽、柯劭忞等,满清遗老,文品本不足论,又谈何良史之材耶!忠烈之勋,多出诋毁,鞑虏孽罪,几用曲笔。玄烨、胤祯、弘历之流,奉为明君。佞词方迈汉武、虚言又越唐宗。文程、有德、承畴之辈,赞为股肱。沐猴而冠,窃弄神器。三百载之城狐社鼠,安足道哉!而又以其文笔鄙陋,语焉不详,不堪卒读。定国等事,或以蓄意以湮,或以回护非议。实为可憾!余今奋笔,书疾劲草。取《皇明末造录》之记载,兼采诸书,以定其论。是以记之焉。作者:雪域桃源原帖: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34167.shtml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看完再议
  •     一部侧重于勾勒文、武官矛盾在南明政治、军事上影响的南明史。
  •     和顾诚的《南明史》、魏斐德的《洪业》一起对着读的,真的有对比才看出好坏啊。有观点有线索,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整本书的叙述很流畅,内容也很充实,就是南明角度的清初历史,和《洪业》一起看是很有收获的。
  •     囫囵吞枣的浏览了一遍
  •     废话多的要死 而且司徒琳对中国政治的天真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这一点在看完顾诚的南明史之后就更加觉得
  •     视角略显狭窄,取材深度不足,但是鬼佬以身外人身外事看待,却有可取之处。
  •     写的太泛泛,但确有可取之处。平日一直宣传的李定国抗清什么的到了外国人的笔下也就是几张纸的事。
  •     皇权专制的背景下,文武两大官僚系统彼此之间的制度性和社会心理性不信任导致的内斗,以及文武两大官僚系统各自内部的派系斗争,导致南明政权的存在只是在消耗其本已不多的社会认同基础。对于晚明的国人来说,结果就是南明诸政权在和满清政权比愚蠢的过程中明显技高一筹,从而迅速地将自己推向了灭亡。一个新的帝国随之崛起,历史循环再度开始。【长春市图书馆藏号:K24894】
  •     可商榷的地方不少
  •     引用数目页面过多了,正文语焉不详,国榷看来比明通鉴更有价值,要有时间及有研究兴趣,改天再看看,20年汉族先民遭遇的境遇不堪回首,字字血泪呀,痛史!!!
  •     亡国。亡天下!
  •     从经济,军事,政治入手来解读南明史,比国内的同类书籍要好,
  •     张献忠李自成朱由检多尔衮吴三桂朱由崧史可法马士英朱聿键阎应元张煌言朱由榔郑成功何腾蛟李定国,“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     作为入门书过于简化,作为专业书则稍显单薄,不推荐
  •     只能说很一般
  •     内附地图,图文并茂。是一本很不错的历史阅读材料。
  •     国人内斗天下无双
  •     一部尊重历史的著作,一部让汉人了解自己所负的屈辱与仇怨的著作
  •     相当好,中篇小说的字数,内容却很全。
  •     另一个角度,让我了解 「民族英雄」郑成功,刚愎自用,不顾亲情。
  •     罗辑思维推荐的,本不该抱太大希望
  •     复旦大学朱维铮教授在他的《走出中世纪》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该书,他认为是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本,研究晚明历史最完整和最具有参考价值的好书。作者化十年之功,在台湾等国学藏书丰富之地细细琢磨、多方比照,有新意、有创见、更有扎实的文献功底,难得的好书!
  •     论文类书籍,如果是当成闲书看的话,你会很郁闷
  •     洋人永远理解不了我们畸形的心理 问题不在于失败与否,而在于是否到我掌权
  •     太他妈的屈辱了!!!文人只会内斗和自杀,武官只会跑路和投降,擦啊
  •     “山遥水远,言笑谁欢,只益悲矣。既失世守之河山,苟全微命于蛮服,亦自幸矣。”
  •     为看《柳别》准备。
  •     转:1644年前后一再出现的两个问题,它们使我们看穿了有明一代始终存在的两大严重困难,那就是(一)文武之间无法取得统一和协调(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军人的贬抑);(二)大臣们在如何作为皇帝的辅弼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     这是一部由美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断代史,它清晰地展示了明末清初那个模糊的时期,完好的连接了明清那个混乱的空白。是一部不错的历史著作。
  •     徐芳烈《浙东纪略》,《痛史》第7册;浙东思想家黄宗羲;钱肃乐《钱忠介公集》,张寿镛辑《四明丛书》二集第二册;
  •     簡要,切題。令人瞠目結舌,倒也細枝末節的硬傷,大概作者、譯者、編校三方都要負責,比如鄭芝龍被封平“彝”伯,鄭成功還有個日本奶奶之類。
  •     首先要感谢ZZ老师的赠书。此书甚好,作者作为海外汉学家对于传统史料的充分掌握和西洋、日本、中国的新学术成果的大量引用令人震惊和钦佩,较为中立和冷静却不过分虚无的史观和分析角度充分发扬了海外汉学的优势并摒弃了其劣势,虽然此书在史料的利用引用上还不够全面完善(作者在后记中也明言于此),但鉴于该书作于20世纪80年代,草创之功,功不可没。对于南明痛史,作为国人,想必每个人都不愿通读,但为了牺牲的英雄,我们却必须通读,必须深入地研究和了解——为什么在南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上演“至此而风虎云龙之想,竟转而为珠沉玉碎之悲”的悲剧。PS.感谢ZZ老师赠书!
  •     总体上当然不如顾诚的《南明史》本书的长处在于对某些人物的评论较精准。
  •     与谢国桢的《南明史略》相比学术性强很多
  •     翻译太差了,读起来让人费解。
  •     大三下,“中国古代史”课程缩记专著之一。跟《桃花扇》搭着看的,之前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把短暂的南明史当回事儿的历史著作。
  •     个人感觉深度可以。部分用兵夺城得描述太细了。一部南明史,字字血泪,声声叹息。
  •     引言,文武问题,辅佐皇帝问题
  •     作为一个对那段历史相当不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梳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线索,也把很多问题剖析的比较清楚,虽然整体上感觉有些简略了点。以及我觉得高晓松讲那段历史其实讲得挺清楚的,只是那哥经常正史野史各种杂糅,让人不敢全信,有时间还是再找顾诚的版本来读一读。
  •     这本书注释太多了,占了将近一半,当作消遣的书就很浪费篇幅了
  •     朝代什么的都是幻影~
  •     表面上是一手好牌,还是输了。其实没有人为事情在负责_(:_」∠)_,小格局内的闹剧
  •     本书作者做学问很认真,但可能有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通病,存疑精神略缺。书写得很好。
  •     當年在書店一直想買回去細讀,看到價格還是退了,前2個月在大學書城看到全新半價,欣喜入手,書是好書,洋人治漢學的觀點往往頗能啓發人,只是這翻譯,吾錯伊拉媽B,一天世界,讀起來生硬無比,白話文,還不是哲學,有些段落看的我都要想半天是撒意思,特地看了下翻譯的還不是一個人,這群豬玀難道是日本人,中國話伐會的剛啊?!哈掃興~
  •     与顾诚的版本比起来太简略,读起来也没啥文学性,理清主要史实倒是够了
  •     翻译得不好。有些单薄,但还是比较客观的,也没有什么新奇的怪论,持平之作。
  •     从历史抽绎出两条基本矛盾很好,而且这文武的矛盾是明暗起伏的,显者未必得势
  •     清楚 既可以作为比较基础的南明史阅读,也可以通过注释延伸出去,全书注释都在后面一并附。
  •     虽然整个事件都交代了,但整体读起来还是觉得很晦涩,不流畅的感觉。不知道是由于语言翻译问题,还是作者原来表述的问题
  •     角度很好,易於展現各方力量的趨勢,並且對南明各政權的不斷衰落提出制度層面的解釋。
  •     文官与武官之矛盾为南明诸政权败亡的根本原因
  •     论文的条理十分清晰,注释参考实在详细,翻译过来的句子像极了英文中的大段长句;读罢稍感简陋,仍不够丰满;至于观点也并非十分夺人,想来成文时间较早,海外研究毕竟还是隔靴搔痒,但贵在清晰易懂,中肯不偏,虽不足多多,竟也比之国内多数论述好去许多
  •     囫囵吞枣。惊讶的发现郑成功曾打算在崇明登陆,并在大洋山岛遇到了大风浪,随行家眷几全覆灭。还有,当我翻到地二百五十多页,发现后面洋洋100多页全是参考书目和注,着实吓了一跳。
  •     【对于南明史,女史其书比较简略概括,魏斐德《洪业》较为充实详细。】
  •     跨背景的文科研究读起来总有层窗户纸没捅破的感觉,另一种思维和启发吧。注释占了半本,可见功夫之深。
  •     虽然是外国人所写,立场、角度和我们不同,但是却很不错!
  •     5.22-6.11 半本是注释,看得比较粗略,只读了正文
  •     老外的史观到底跟中国人不同。
  •     西方史学家,哎,至少这部价值不大,几幅插图到可一用。
  •     旁征博引中对史实抽丝剥茧,观点新颖而不失客观。文笔也极为大气,强烈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