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钟声及其回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红楼钟声及其回响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1
ISBN:9787301150870
作者:陈平原
页数:456页

章节摘录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  1912年,民国建元,作为新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第二年召开了“读音统一会”,开始构拟民族共同语的框架。这一会议也可看做持续整整二十年的晚清拼音化运动的大检阅,最后选定了章太炎所拟的“纽文”、“韵文”,略作改动后成了“注音字母”。同时,会议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了几千个汉字的标准读音。  “国音”算是有了,不过随后几年的袁世凯时期,教育部一直没有正式公布,对外宣称“业已派员清理”,事实上仍是搁在柜子里,“由老鼠和书虫在‘清理’”。久等无着落的“统一会”在京会员王璞只得自己设法,于1915年成立了一个“注音字母传习所”,宣传并讲授“国音”。  按胡适的说法,也就在这一年夏天,他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绮色嘉(hha—ca)产生了“文学革命”的想法。

书籍目录

小引一  “五四”新文化的多元场景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 “五四”前后的林纾 北大新演剧与“五四”文化批评品格——以鲁迅与魏建功关于爱罗先珂的笔墨之交为中心 《文学革命论》作者“推倒”“古典文学”之考释 “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考辨 “起点”的驳议——新诗史上的《尝试集》与《女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 论文学传统在新文学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 与北京大学结缘——“五四”时期的叶圣陶二 历史大视野中的“五四” 挪用与重构 ——80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 1980年代“文化热”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 回望百年——论中国新诗的历史经验   中国新文学的宿命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两种读法 理想的困境——析台湾话文论争兼及大陆国语运动   19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述略 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三 对话与反省 漫谈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本中见历史细节处显精神——《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导言 跨出“五四”:我们需要超越的精神 何为/何谓“成功”的文化断裂——重新审读“五四”新文化运动 想象中的“民族的诗” 重建“五四”的历史现场——评陈平原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以晚清为方法”——与陈平原先生谈现代文学研究中的 晚清文学问题

作者简介

1919年肇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与北京大学的命运密不可分,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重要根基。本书汇集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诸先生有关"五四"的论文凡26篇,辑为"'五四'新文化的多元场景"、"历史大视野中的'五四'"以及"对话与反省"三辑,或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或探究"五四"的前世今生及其遥远回响,或站在新世纪的立场反省其功过得失,内容兼及思想、学术、文化、文学,从不同角度与"五四"对话。

图书封面


 红楼钟声及其回响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标记“历史大视野中的五四”部分
  •     此书是近年来北大人(中文系)论五四的结晶。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之际推出,自然有深意存焉。书中所收文章的作者,尽是学界名流。所做关涉五四的论文,评论与访谈,也都堪称“一时之选”。值得推荐!
  •     名字起得好,钟声是从红楼响起来的,这些出自红楼的文章多少也算其“回响”之一种。写论文还是扎实点好,武断多致浮泛,狠辣成于谨慎,谢冕那种躁烈蹈空的抒情腔实在无法接受。爱用“实绩”这个词儿的,多半是搞现代文学的,一个猜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