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要略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中国通史要略

出版社:东方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6030052
作者:缪凤林
页数:44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总说  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史、记事者也。从又(右)持中,中、正也。”①是汉人以记事为史职,而史之记事,必中正无私。冈持书记事,必于竹帛,故史虽官名,引申之,记录于简册者,亦得为史。史遂流为往事记录之总称,而一切典籍,皆可名之为史。清章学诚谓“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②龚自珍谓“史之外无有文字焉”,盖此意也。  史为往事之记录,往事自影响人事之自然现象外,悉为生人在宇宙间所演之动作,是称“人事”或“史实”,史之所凭以记载者也。构成史实之要素凡三:曰宁、曰宙、日人。空间之谓宇,无宇、则史实失其凭借。时间之谓宙,无宙、则史实莫由动变。宇宙位矣,无生人焉动作于其间,则天地之大,亘亿兆年,亦万族生游死藏而已,无史也。故三者之间,尤以人为最要。兹讲国史,要在明白国人过去在神州之动作,故首略述国史上之民族年代与地理,而以国史体制与史之功用附焉。  国史主人,今号中华民族,其构成之分子,最大者世称汉族。自余诸族,无虑百数,世或别之为五:正南曰苗族,正西日藏族,东北日东胡族,西北日突厥族,正北曰蒙古族;或以荤粥、犷狁、东胡、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辣鞨、女真、蒙古、满洲等为北方国族,九夷、三韩等为东方国族,蛮、闽、哀牢、黎、苗、猺、獞、摆夷、猓猓等为南方国族。  ……

内容概要

缪凤林,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字赞虞,1899年生,浙江富阳人。1919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史地部,师从柳诒徵,1923年毕业。1928年起在其母校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授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日本史。抗战期间曾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主任。1948年出任文学院史学系主任,解放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缪凤林继承柳师治史的学脉,对中国古文献中所记载之史实,必慎为考订,辨明正伪。其一时不能得出结论者,均"存疑"而不臆定;对汉民族文化西来谬论,亦据理严加驳斥。
为1929年1月13日在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成立的中国史学会,到会者有北京大学等六校的师生共94人。是月,中央大学的缪凤林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并创刊《史学杂志》。
30年代所著《中国通史纲要》是他在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通史时所用讲义。所述自太古以至最近,以明今日各种现象所由,及其蜕变之所以,宣扬了祖国五千年来光辉灿烂杰出的史迹。柳诒徵为该书作序中称"是编条理明晰,本末赅备,儒先精粹及近人钩索辩难之文,大略在是。"
1943年3月24日,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大会召开;与此同时,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也在中央图书馆举行,顾颉刚、傅斯年、方豪、雷海宗、缪凤林、陈训慈、张其昀、郑鹤声、卫聚贤、吴其昌等120余人。顾颉刚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中国史学会会章》,选举了理事和监事;其中理事21人,内有柳诒徵、缪凤林、张其昀、陈训慈等史地学派成员,候补理事9人中有向达、监事7人,候补监事3人中均无史地学派成员。1943年3月26日,中国史学会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召开,顾颉刚、傅斯年、朱希祖、缪凤林和陈训慈等9人被选为常务理事。
他的爱国心极强,从学生时代即蓄志研究日本史,课外读黄遵宪(日本国志),有感于黄氏殁后数十年,国内尚未有一书能继黄氏之后者。因此激起写日本通史的雄心,搜集史料不遗余力,著成《日本史论丛》。
其他主要著作还有《中国通史要略》、《中国史论丛》、《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文化》等。
缪凤林执教数十年,及门弟子如蒋孟引、刘毓璜、章巽、洪诚等均先后在中大、南大任教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篇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传疑时代(唐虞以前) 第三章 封建时代(唐虞夏商西周) 第四章 列国时代(东周) 第五章 统一时代(秦汉)第二篇 第六章 混乱时代与南北对峙时代(魏晋南北朝) 第七章 统一时代与割据时代(隋唐五代) 第八章 汉族式微与北方诸族掘兴时代(宋元)第三篇 第九章 汉族复盛时代(明) 第十章 满族入主时代(清)

编辑推荐

  缪氏撰此书,只为一个目的:“民族文化自信”之确立。 其视“中国史”为“汉族与诸族相竞争而相融合为一个中华民族之历史”,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坚持“言党义者当奉历史为中心,不当削通史以就党义”,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视“昌明史学”为系关“民族存亡”之大业,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力斥拉克伯里一蒋观云、刘师培、黄节诸人之”中华民族西来说”,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一反顾颉刚之辈“疑古”之风,称赞中国唐虞以前所谓“传疑时代”,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充分肯定中国疆域“自古即甚广袤”,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盛称“我夏族虽时有亡国之痛,永无沦胥之祸”,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缪氐著有《中国通史纲要》三册,由南京钟山书局分别出版于1932、1933、1935年。  《中国通史要略》“殆半”袭取《中国通史纲要》,亦分三册,由国立编译馆出版于1943年。是书之完成,凡历四载。采用章节体,辅以纪事本末体。  其论断民族,是以文化为标准,而不以血统和种族为进退。  其“是古”之态度,被学界视为与顾颉刚之“疑古”、郭沫若之“释吉”鼎足而三。  顾颉刚以“较近理想”评本书: “中国通史的写作,到今臼为止,出版的书虽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周谷城《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当代中国史学》)。

作者简介

《中国通史要略》详细介绍了中国历代通史。《中国通史要略》旨在网罗民国时期的学术精品,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化学术成果提供读本。《中国通史要略》以“是古”为标题,与顾颉刚之“疑古”、郭沫若之“释古”鼎足而三。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学术精品。

图书封面


 中国通史要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书很好,缪先生当年是中大历史系主任啊,名声远在钱穆之上,傅斯年敢说平生不看钱某人一字,却不敢对风林先生不敬。强烈谴责东方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态度,简直是对先生的不敬,东方出版社用作杂志的纸张和排版来做这本书,却把价格定的这样贵,简直是不可理喻这本书在大陆没有什么别的版本,这是这本书的短板,所以有喜欢的朋友们还不得不看
  •     缪凤林先生一直在大陆声名不显,他可是一代史学家中的大佬啊,当年的柳门首徒,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学术功底毋庸置疑,其实先生著述亦非常丰富,通史的两著作就在我们这里少有印刷,我看过一部分,并不比国史大纲差。大概是因为缪先生自己留在大陆,弟子们都去了台湾的缘故,盛名不彰吧,他毕竟不是钱穆,钱穆属于两边都先后吃香的,有两段学术生命,缪先生不是这样,他的学术被生生打断了,还有很多这样的学者啊,得亏吕思勉先生勤奋异常,否则,我们还有看到那几本断代史的福气吗,伟光正啊伟光正,我不得不赞颂你,你现在想起弘扬民族文化了?多么像一个强奸犯在奸杀了一群少女后,挑几个剩下的留住她们肚子里的孩子,然后公开宣扬:我们要好好对待我们的后代
  •     顾颉刚曾评定六部通史名著,其中即有缪凤林先生《中国通史纲要》,惜未完书。自钟山书局刊行外,迄今未见重刊,流布不广。而《中国通史要略》乃全本通史,见解独到,强烈推荐。缪凤林先生乃柳诒徵首徒。钱穆《国史大纲》初版,缪先生即指出书中错误多处,功力可见一斑。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缪凤林,南高史学最后一位大师。
  •     就像内容简介说的一样,此书在史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虽非一流之作,但在汗牛充栋的通史著作中实属较为上乘制作
  •     想买却没有买到的书。。遗憾
  •     内容不错,字太小,阅读起来吃力。
  •     此书史料丰富,梳理细腻,语言文白间杂,叙事通畅,比起白话历史书又多了些审美功能,是出自士大夫之手。在通史类书籍中算较上乘之作。但比起钱穆《国史大纲》显得才气不足。读《国史大纲》能感觉到太史公的那份才气。
  •     非常好的通史著作,可以一读。
  •     本科时很苦逼得读过的一本书。现在想想,又觉得该重新再细读一遍。
  •     正知识
  •     这是“是古”的代表吧。书不错,先生学养很深,但纸太薄,字太小。
  •     这本书很好!希望卖家多多提供一些学术研究方面的书籍,现在网上买书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多是在校学生,故此希望卖家把价格降低一些,毕竟现在物价有些贵。谢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