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

出版社:上海书店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806788653
作者:贾小叶
页数:31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社会巨变中的晚清督抚  晚清督抚处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蜕变的大变动、大转型时期。其间,中西文化急剧冲突,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巨变。对督抚来说,巨变的社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抓住机遇,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对晚清的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  1840年,英国的炮火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由是,近代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过程。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的侵略步步加深。在炮火逼迫下,清政府节节败退,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社会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外国商品、资本潮涌而入,不断扩大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逐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征服”世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中国亦莫能外。资产阶级席卷全球的殖民扩张,打破了清王朝“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面世界接触。”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疆土日削,主权渐失。   ……

前言

  督抚制度肇端于明代,其时尚属临时体制,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至有清一代,则成定制。作为中央派驻地方的封疆大吏,督抚执掌辖区内的军政大权,为地方最高官长,权力较明代大为扩大。不过,在清朝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督抚的权力仍受到了有力的制约。嘉道以降,随着清朝统治走向衰败和清廷中央集权的式微,督抚权力日渐坐大,其转变点则在太平天国之役。是时,由于绿营兵不堪一击,太平军迅速占领南京,并建立起农民政权,清朝命悬一线。咸丰三年,清廷令大江南北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方武装,以对抗太平军。缘是,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湘、淮军,得以乘势而起。咸丰十年,清廷复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授钦差大臣,节制大江南北水陆各军。随后,在曾国藩的保荐下,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一大批湘、淮军将领,出任各地督抚,尤其是同光两朝近五十年里,最为举足轻重的直隶、两江总督,几乎被湘、淮将帅所垄断,督抚专擅兵权的局面开始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督抚采西学、制洋器、开工厂、练新兵、办学堂,实力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身处中外交涉的要冲,督抚得以挟洋人以自重。因是之故,同光之后,清廷于军国大政,不能不首先垂询地方督抚而后定。督抚权力日重,清朝统治浸成了“内轻外重”的格局,给晚清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内容概要

贾小叶,1974年4月生,河北阜平人。1996年、1999年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思想文化史、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序绪论  一  选题旨趣  二  研究史概述  三  资料范围与研究思路第一章  社会巨变中的晚清督抚  一  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  二  太平天国时期督抚权力的增重  三  晚清督抚的权势与影响第二章  晚清督抚的中西文化观  一  督抚的经世观念  二  督抚西学观念的演进第三章  理势之辩与战和之争——督抚外交观念的近代变迁(上)  一  天朝观念主导下的督抚之理势、战和观  二  外须和戎内要自强  三  理势之辩与战和之争第四章  从体制之辩到利权之争——督抚外交观念的近代变迁(下)  一  天朝观念下的中外交涉  二  从体制之辩到利权之争第五章  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  一  《马关条约》签订后督抚的反应  二  督抚与清廷批准换约之决策  三  督抚废约主战思路之分析:第六章 督抚与戊戌维新——督抚与晚清政治变革(上)  一  督抚与维新派的共识与合作  二  督抚与维新派的歧异  三  督抚与戊戌维新之决策——以文化变革为例第七章  督抚与清末新政——督抚与晚清政治变革(下)  一  督抚与新政的启动  二  督抚与预备立宪第八章  晚清督抚与近代教育  一  督抚教育观念的近代变迁  一  督抚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嬗变  三  督抚与近代留学教育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以中东部若干督抚为中心的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一。作者以晚清时期中部、东部的督抚为中心,观照督抚整体,由督抚与近代中西文化的关系切入,透过督抚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动与晚清社会发展间的互动,系统考察了督抚在晚清大变局中的历史角色。

图书封面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督抚在晚清中的作用,自不待言,对其研究无疑十分重要。而此书在总结其作用的方面确实贡献不少。作者选题甚佳,然而个人认为,在另一方面,作者反而有被题目“误导”的嫌疑。现试略述如下。作者在《绪论》中提到,长期以来,学术界在考察“督抚权力结构的变迁及其与中央关系的演变”时,“缺乏思想文化角度的剖析”首先,研究“督抚权力结构的变迁及其与中央关系的演变”为何必须要有思想文化角度的剖析,作者并没有指出,而在后面各章的论述中,似乎也没有论证甚至涉及。要说权力结构等变迁中的“思想文化”,大概可以指在太平天国等危机后清廷及时人对于督抚权力的范围、大小的认识,但这点在书中似乎也没有体现。书中对于思想文化有所体现的,其实是作者所说的督抚自身思想的嬗变。但其实这又涉及到一个更基本的问题:督抚作为一个群体,其思想有没有什么特殊性?要说有,总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些许端倪,但问题在于作者能不能找到,即便能找到,又值不值得如此大作文章。如在后面讨论督抚的外交观念(第三、四、五章)、教育观念(第八章)的改变时,作者的做法大致就是将各督抚各自辑出,然后对各人的思想进行比较,然后说谁比较先进,谁有了进步云云,可见如果要落实到独特性时,各督抚本身出于志趣的不同等等,实在差别颇大,难以落实到督抚作为一个群体所独有的特殊性。当然作者也曾如此尝试,即试图对督抚群体的观念有一概括性总结,但当如此做时,其实作者无法回避但事实上却确实回避了的是:督抚群体与官僚群体何异?如果说官僚群体中有思想落后的保守派,督抚中何尝没有?作者在《绪论》中提到,督抚群体毕竟存在一定共性:即他们“身处中西文化急剧冲突的特殊历史时期、具有空前的权势与地位、对晚清的社会变迁产生过巨大影响”。但试问这里哪一条可以论证督抚在思想上与官僚群体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如身处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时期,试问当时的官僚群体哪一个不是处于这一时期的?而有权有势是否会造成人的思想的转变?这一点是无疑的,但问题是官僚群体的权势与督抚的权势何异?如何造成思想文化上的差异?这些作者都无明言。作者又言,其研究将重点关注中东部督抚中“政绩卓著、影响力较大、具有改革意识的督抚身上”,并以“‘重点研究’同样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进行解释。无疑重点研究是可行且必须的,但也必须因时因事而制宜,如讨论近代化举措时,当然要举张之洞等人为例。但如果是要讨论督抚作为一个群体的思想文化的变迁,在选择考察对象时又先将范围限定在督抚中具有改革意识中的一群,这不啻于是在进行循环论证,结论当然会是督抚具有改革意识。质言之,作者最为自得的对督抚群体进行思想文化上的考察,无非是将督抚群体从整个官僚群体中抽离了出来,这样的处理无疑能够实现:事实上我们能够将任何人从任何群体中抽离出来对他们的进行思想文化上的考察。问题在于这么做有没有意义?如果抽离的对象与被抽离的对象不存在什么根本上的差异的话,那么这样的考察恐怕只能是提供个例。而另一边厢,不处理这个文人群体而只处理部分督抚,如在探讨甲午以前的教育观念时,只及曾、左、李少数几人,而不见冯桂芬等权势不大,但著述影响深远者,就难免对督抚群体的思想转变有足够的体现,反而让人产生张冠李戴的错觉,以为某项思想为督抚的首倡云云。如是种种,恐怕也是学术界不曾对督抚群体进行思想文化考察的原因。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晚清大变局,一个王朝的灭亡,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官大清王朝的官儿对上均自称“奴才”而对下以“大人”自称,这些称呼在千不久的电视剧里经常听见看到。这些官儿的角色大概就在“奴才”和“大人”之间。
  •     博士论文之类的真难看懂。。。。
  •     还算是有一定新意。
  •     关于晚清督抚研究没有什么新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