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贼迹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物考古 > 古墓贼迹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06490764
作者:张超
页数:34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篇:盗墓缘起第一章 墓葬文化——盗墓贼的指路明灯盗墓是因为厚葬而兴起的。厚葬之风越浓,盗墓活动越猖獗。一般情况下,盗墓者盗掘陵墓,主要就是为了得到墓葬中珍贵的陪葬品,虽然历朝历代都对盗墓者进行严厉的打击、制裁,但盗墓活动还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因为盗墓能获取巨大的利益,墓葬中的陪葬品引诱着盗墓者的心,让他们甘愿冒天下大不韪奔向陵墓。古诗中引出的墓葬的定义古代文献中对“墓”这个字的解释与“没”字相同,其意为埋在地下就没有了。墓葬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命结束之后的安置之所。而在远古时期,人没有墓葬的概念,人死之后不过随便挖一个坑掩埋而已,甚至也有不加掩埋的。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后人对死者的崇拜和信仰,人们对已逝去的人除了存在感情上的怀念之外,并认为死者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灵魂要有一个安居之所,希望他们能在另外一个世界过上美好的生活,并能庇佑本族、本家的后人。因而逐渐发展为墓葬。《 吕氏春秋》 解释丧葬的由来说道:“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病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 … ”可见秦始皇驱使百万之众修建骊山墓也只是效仿古人而已。而在丧葬活动中,营造坟墓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从古诗中探究出社会附加在坟墓之上的意义。在汉代无名氏作品《 古诗十九首》 中可以读到描述坟墓的句子,如“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又如:“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短短几行就描写了城郭之外墓地的萧瑟和一种缺失生命感而产生的苍凉景观。在这两首诗中,“丘”与“墓”被囫囵吞枣地当做一个意思,事实上战国以前墓葬统称为“墓”,而随着墓葬的发展出现了陵、丘、坟等多种名称。事实上“丘”指的是墓地的封土。在《 周礼? 春官? 家人》 说道“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这表明墓地主人的身份地位与封土高度和植树数量是相对应的,其标志着周朝封建等级制度。古时,平而无封土者则称作“墓”。正如《 礼记? 檀弓上》所说“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墓没有封土,“坟”就是“丘”即封土的意思。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最古老的墓葬形式是没有封土的,封土是作为一种区分尊卑的等级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增添了更多的社会意义。“丘”又叫“冢”,其意为高大的陵墓,王昭君的青家是最典型的例子;帝王的坟墓称“陵”。青家的说法源自于杜甫诗《 咏怀古迹》 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雨,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另外衣冠家的来历同样能证明家也就是“丘”,属于高大的陵墓。相传杨贵妃自缢身亡后,只留下一只鞋子和袜子,太监找不到尸首就拿它们埋葬复命了,正所谓“怨粉愁香委路攻,只有罗袜使人悲”。这是第一个“衣冠冢”,而作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的陵墓肯定是高大的“丘”,而不是寻常的“墓”。“墓”是最基本和最朴素的埋葬形式。南宋圆悟禅师诗云:“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著群哭相送,入在土皮里。次第作嫌草,相送无穷已。以兹警世人,莫开眼磕睡。”该诗对世俗之人的生死观念颇为不屑,大大贬损了一番,将坟墓比做土馒头,但是土馒头是隆起的,应该指的是“墓”并非“丘”,当然作者在这里并没详细的区分,而只是一种概括的说法。古人认为人死后还有灵魂,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既然人死并不等于完全消失,其财产、地位就当然可以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享受、去彰显。因而导致了陪葬品以及与身份地位息息相关的带有封土的“丘”的出现。古时候这种观念大肆盛行,绝大多数人都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甚至控制。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不说”的说法本身就说明孔子认为“怪力乱神”有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又过于虚无缥缈。其实殷商时期祭祀以及丧葬中的人牲和人殉制度就是当时人们在蒙昧状态下“敬事鬼神”的典型表现。直到东汉时期,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至少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东汉著名无神论思想家王充在《 论衡? 论死》 中雄辩地反驳道:“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天亡,以亿万数。计今人之数,不若死者多。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人且死见鬼,宜见数百千万,满堂盈廷,填塞道路。”王充的说法掷地有声,极富感染力,在一千多年前就有如此见识实在不简单,比起如今许多“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人来说要高明许多。但是王充并没有说服大多数人,他们依旧大修坟墓,虽然“丘”“墓”各不相同,但都是想为死后成为鬼时有一栋别墅或者茅草房,在心理动机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先秦时期要求坟莹也必须显示身份等级,要求体现对逝者、鬼神的尊敬。这些要求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虽经千年流变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丧葬活动。墓葬盛行坟包起,荣华富贵土中皆存中国墓葬的起源与发展,是随着当时人们对生命终结思维方式变化而变化的。在人们有了灵魂不死观念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墓葬制度出现了。这种观念认为,人死了,只是迁居,要开始新的生活,因而,要按着死者生前的生活方式来安葬。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安葬死者的习惯。原始人类对于同伴死亡的处理,要么是在快饿死之时,不得已将其吃掉,这可称为“腹葬”;要么将尸体随便丢弃于野外,这可称为“野葬”。正如《 孟子? 滕文公上》说的那样:“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矣。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实际上“腹葬”和“野葬”都算不上丧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的安定,出现了埋葬死者的现象,但当时墓而不坟,且无任何标记。古人云:入土为安。当古人形成人根深蒂固的灵魂是永生的的观念之后,便对自己身后之事,极为看重。尤其是那些生前享有特权的贵族阶级,想要在死后依然过着醉生梦死、钟鸣鼎食的人间生活,因而,建造气派的陵墓与豪华宽敞的地宫,就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但是,生前美好的心愿和布置的如意算盘,往往会事与愿违。“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为这一梦想和行为做了历史性注脚。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代表,是至今唯一可以证明的中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朝代。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兴起厚葬高峰的时期。这个时期统治者的墓葬十分奢侈,兼有大量的奴隶殉葬。商王陵墓区中的墓葬多经历代盗掘。王陵的浩大规模以及零星精美随葬品的发现,使我们可以推知当时葬事的豪华。现代考古发掘证明,安阳的商王陵墓,墓室面积约330 平方米,加上墓道面积共达1 800 平方米;高级贵族的墓,墓室面积加墓道面积共300 多平方米,其形式有亚字形墓,即墓室南北各留一条墓道;有甲字形墓,即南面留一条墓道。中等贵族的墓,无墓道,面积约20 平方米;一般小贵族的墓,面积不足10 平方米;平民墓室面积仅2 一4 平方米。统治者的墓葬,随葬有大量青铜器、玉器,并殉葬大量的人、畜。当时流行在墓坑中部挖一“腰坑”,以殉葬人、畜和随葬器物;在墓上建房屋,以供祭祀,称为“享堂”。《 礼记? 檀弓上》 记载: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及围,殷人棺、椁。殷代的大墓中,多有棺、椁。棺上一般涂红、黄漆一至数层,少数棺上还有彩绘。中国丧葬的转折点在西周时。这一时期,丧葬礼仪开始走向制度化、法律化。据《 周礼》 载,当时专门设有“冢人”,专司王室贵族的“公墓”。他根据贵族的班辈、级别来确定墓室大小、享堂的标准和植树数目;又设“墓大夫”, 掌管平民的墓葬。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于墓葬越来越重视,灵魂不灭的观念也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越来越强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的“封树”制度逐渐形成并完善。封树的形成虽为墓葬增添了些许庄重,但也明确地指明了墓葬的位置、等级,甚至还有随葬品的多少和价值,这无形反倒便了盗墓贼。以国君为中心的陵墓制度出现在战国中晚期。到了秦汉时期,墓葬的形制也趋于多样化,逐渐进人第二个厚葬高潮。中古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陵已不足于用豪华奢侈形容。它的地宫设施与地面设施一样,墓内地低见水,用铜加固,上置棺椁。陵区现发现的陪葬坑多达300 余个,重要文物3 万多件。特别是兵马俑的发掘,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汉代之后,墓葬的形制逐渐统一,规模较高的墓葬一般都有长长的斜坡,斜坡的两侧、墓室的内壁都绘有色彩缤纷的壁画,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墓主经历、家庭生活、劳动生产等都有涉及。在随葬品中,过去杀殉奴脾的习俗被木俑、陶俑取代;真车马被木陶模型代之;青铜器为主改为陶、漆器为主;出现了大量的陶质物器,如仓、灶、井、猪圈、田地、楼阁等。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厚葬再一次演变为薄葬。东汉后期,道教兴起,佛教传入。道教主张薄葬,佛教崇尚火葬,亦是薄葬,其影响相当之大。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势力进入中原,其主张薄葬也有不小的影响。多种原因,促成了薄葬风气的流行。南北朝时,为了让墓室更像现实的府第院落,普遍加长墓道,顶部开天井,一个天井象征一重院落,又在室内砌棺床、台桌等。还出现了放在墓内,主要用于记载死者生平的墓志和用于避邪的陶质“镇墓兽”。这一时期,陵制多聚族而葬,家庭墓进一步取代了氏族墓地。此后,帝陵的基本类型都是承接前代而建。在唐以后的法律中,多有丧葬坟墓的规定。这些规定使得人们一看坟墓的大小高低,便可知埋葬者的官位品级。唐陵有“积土为陵”和“依山为陵”两种形式,它是仿唐长安的建制设计的。陵寝高居于陵园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以拟皇宫苑。其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或封土堆建方形小城,城周有四垣,四面各一门,门外有双阙、双狮,南面为正门。唐皇帝死后,选择陵地只考虑风水龙脉,不统一规划。唐陵前均有大型石刻,如唐高祖献陵有石虎、石犀和华表,昭陵有“昭陵六骏”石刻和石翁仲等。明陵是真正标志着中国帝王陵寝制度步入布局风格成熟的阶段。其形状,采取宝城宝顶、方城明楼的形式,不但彰显了帝王陵寝的庄严与威仪,也标志着当时建筑艺术水平的高超;更加注重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朝拜祭祀仪式更为隆重和完整,而且出现了规模宏大、豪华奢侈的陵园建筑群。陵园正门有巍峨壮观的牌楼,过了牌楼,由南向北沿神道中轴线形成了三大砖木结构建筑群:第一部分为碑亭、神厨、神库等;第二部分为祭殿和配殿;第三部分为宝城、明楼等。这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便是被誉为“地下宫殿”的明神宗定陵玄宫,该陵墓总面积达1195 平方米,其气象宏丽,威严庄重,世所罕见。清陵继承了明陵宏伟壮丽的特点,而且建筑艺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前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国的文化中人死之后的灵魂是十分神圣的,中国人对于身后事极为重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十分完备的墓葬制度和丧事礼仪。由于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对鬼神必须敬而远之。从圣人孔子到偏远乡绅,从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对鬼神和灵魂的崇拜是自然而然的,仿佛一生下来就根植在他们的血液之中。事实上,中国人对祖先的坟墓,对亲人的尸骨,看得比任何神灵都重要,都神圣,绝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不敬和亵渎。可叹的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随着丧葬文化的演变,也衍生了一个令世人唾弃的行业——盗墓。坟墓,是人类最后的归宿,也是储存墓主生活时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库。叠叠累累的古代墓葬屡经沧桑变故,因各种原因往往多遭破坏。而盗墓贼的出现,是导致墓葬损坏最严重的元凶。历史上的盗墓相当普遍,甚至曾经成为某些区域的地方风习,成为某些家族的营生手段,成为某些社会群体的行业特征。我国盗掘古墓的现象由来已久。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对墓主随葬物品的财产追求,是古来最为普遍的盗墓动机。晋人皇甫谧宣传薄葬,有“丰财厚葬以启奸心”之说。盗墓者对墓葬的无情破坏和对死者的极端伤辱,大体都是出于财宝之“欲”。所谓盗墓“奸心”启于厚葬的说法,虽然颠到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却大略可以说明“自古及今”“无不发之墓”的主要原因。司马迁写述中山地方风习,注意到“掘冢”行为的普遍。掘冢盗墓虽然是“奸事”,当时却有人因此起家致富。西汉时不法贵族作恶地方,盗墓竟然成为一种骄悍者嗜好的游戏,于是有“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的情形。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汉魏之际曾经发生盗墓的高潮,据说曹操军事集团甚至设立了名号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指挥盗掘冢墓的官职。因为古人视死如生,古墓就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遗存,古墓里的文物代表着一个悠久文明所印记的历史。而盗墓者野蛮的盗掘,往往使这些现象遭到不可挽救的破坏。又因盗墓者文化品味的低下、鉴识眼光的鄙劣以及行止习惯之粗暴,往往导致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直接在盗墓现场或转卖途中即被破坏。这种行为对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严重损害,无疑是不可宽恕的。盗墓是人类最为可耻的行为。然而,很多盗墓者觉得,在所有的职业当中,盗墓是最有利可图的职业之一。他们为利益所驱使,他们愿意为之冒险,也乐意为之冒险。人生在世,生死至大,入土为安。可是,盗墓者却在月黑风高之夜,半夜三更地挖掘“坟墓”,惊扰长眠在地下熟睡的人。这种行为简直是没有人性,也缺德透顶。唯愿读者在从本书中了解我国的墓葬文化、盗墓史实的同时,痛斥可恶、可悲的盗墓现象。

书籍目录

第一篇:盗墓缘起
第一章 墓葬文化——盗墓贼的指路明灯
古诗中引出的墓葬的定义
墓葬盛行坟包起,荣华富贵土中皆存
厚葬的诱惑注定贼心不改
第二章 盗墓动机——十一大动机,贼将上下而求索
无利不起早,无财不掘冢
挖坟盗墓,缘于复仇与泄愤
破坏风水,斩断龙脉
政治惩罚中的终极必杀技
事与愿违的牧民手段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凌辱
借用他人的木材而盗墓
寻找传说中的七仙女
比较特别的盗墓动机:渗血认亲
冥婚风俗驱动盗墓
偷到成瘾的路径依赖
第三章 盗墓工具——盗墓贼呼风唤雨的法宝
盗墓奇兵洛阳铲
铁斧蜡烛老树衣
妇孺皆知分土剑
照明兼测量的保命油灯
百炼精钢金刚伞
精钢打造飞虎爪
辟邪就用黑驴蹄子
藏人护身嘎乌
星官钉尸神针
黑水晶一般的摸金字符
镇尸铜镜仅存一面
化学药品红奁心丸
与时俱进的盗墓工具:炸药
第四章 寻迹剧盗——盗墓贼手眼通天
堪舆风水定踪迹
听声辨味只墓穴
明察暗访探消息
确定坐标找墓穴
隐迹防身除骂名
盗洞掘墓寻珍宝
登堂入室心里喜
掠取珍宝吞钱财
第五章 盗墓形式——因人而异,各显神通的工种
王侯盗墓最冠冕堂皇
官吏盗墓最风狂腐败
军阀盗墓最凶狠残忍
土匪盗墓最肆无忌惮
民间盗墓最防不胜防
第六章 盗墓门派——自由盗墓贼的虚拟集团
始自曹操设“摸金校尉”的摸金派
盗墓时不可替代的铜印之发丘派
模仿道士施行“搬山分甲术”的搬山派
靠鼻子的灵敏度寻找墓穴的卸岭派
第七章 盗贼免进——古代陵墓隐藏杀机
“虚冢”设疑干扰
“灭口”殉杀役夫
构筑“崖墓”阻挡
迁户守陵
石椁铁壁加固
塞石流沙生畏
“伏弩”、“悬剑”吓人
“自来石”挡墓门
诅咒恐吓盗墓者
水淹墓穴
伏火毒烟令人恐惧
第八章 惩罚盗贼——历代严刑峻法威慑盗墓贼
汉代盗墓者,“不当所得赦也”
唐代盗墓者的下场是“取五脏,烹而祭之”
元代对盗墓者的惩罚是“伤尸,杖一百七,刺配”
明代对盗墓者是“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清代对盗墓贼的惩罚手段是“已开棺椁见尸者,绞”
第二篇:盗墓风潮
第九章 先秦两汉——第一波盗墓风潮
伍子胥掘坟鞭尸
齐懿公掘坟刖尸
西楚霸王盗秦陵
超级变态广川王
汉武大帝墓多舛
第十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二波盗墓风潮
民间盗墓已成风
为寻解药得咒语
专业盗墓曹孟德
一代奸雄求薄葬
集团盗墓最疯狂
好奇盗墓堕马亡
太守盗墓命归西
第十一章 隋唐五代十国——第三波盗墓风潮
开国皇帝要薄葬
暴虐帝陵被盗掘
太宗薄葬骗世人
温韬盗遍十八陵
第十二章 宋元时期——第四波盗墓风潮
盗墓风愈演愈烈
北宋皇陵惨兮兮
永昌皇陵不永昌
盗墓只为皇帝过
刘豫盗墓不仗义
盗墓毁容朱漆脸
西域恶僧盗皇陵
第十三章 明清时期——第五波盗墓风潮
陈奉盗墓最大胆
乾隆帝偷梁换柱
第十四章 民国近代——第六波盗墓风潮
六骏被盗现裂痕
土匪夜盗万娘坟
斗鸡台古墓遭掘
垂帘女皇惨遭劫
十全老人墓不保
土匪光顾清东陵
圣祖景陵遭劫难
黄金仲再盗东陵
不明兵匪盗崇陵
第十五章 当代时期——第七波盗墓风潮
群贼共盗唐恭陵
千年古尸遭毒手
三彩牵出盗墓案
战国宝马遭盗掘
陪葬陵墓难幸免
蓟县古墓被盗记
第三篇 盗墓奇闻
第十六章 盗墓鬼事——盗墓时碰到的“活见鬼”现象
盗墓王被吓个半死
墓主400年后孙被异地认出
宋太祖160年后嘴喷黏液
慈禧“诈尸”吓傻盗墓者
第十七章 文化传奇——中国盗墓史上的四大文化传奇
盗墓者不犟发现最早编年体史书
大书法家盗墓留下“书法心经”
项羽爱妾墓出土儒家大作《孝经》
王羲之《兰亭序》因盗墓得而复失
第十八章 盗墓报应——盗墓贼为何不得好死
广川王刘去患上恶疾
温放之“坠马而卒”
清西湖大盗上吊自杀
项羽丢掉江山有玄机
曹氏魏国子孙不兴
唐皇亲韦坚被李林甫陷害
军卒盗墓一样有报应
第十九章 盗墓丑闻——道德沦丧的病态反映
盗墓者的病态心理
后燕皇帝的荒唐行径
“华妃受辱”丢尽皇家颜面
明小说家笔下的盗墓丑闻
古人对盗墓丑闻的诛伐
“女貌如生”留下的隐患
第二十章 挖掘祖坟——中国盗墓史上的挖祖坟真相
严介溪寻地误挖自家坟
秦始皇一统天下占周墓
秦皇改名断王气
项羽一把大火断秦朝龙脉
隋炀帝掘李唐祖坟报江山
北宋为钉破太原龙脉,火烧水灌太原城
李自成与崇祯互断龙脉,多尔衮坐收渔翁之利
清廷为灭太平天国派人挖洪秀全祖坟
袁世凯为当皇帝扒祖坟
第四篇 话说皇陵
第二十一章 风水龙脉——皇陵选址有玄机
女娲娘娘点头定秦始皇陵
名臣东方朔用计抢占汉武帝的墓地
一支响箭定宋代皇陵
十三陵好风水难保大明江山长久不衰
顺治帝亲选清东陵“万年宝穴”
雍正帝不入清东陵另有隐情
第二十二章 风水先生——中国盗墓史上的十二大“最”风水先生
郭璞是最灵验的风水先生
樗里子是最牛气的风水先生
萧吉是最圆滑的风水先生
杨筠松是最没版权意识的风水先生
邹宽是最爱国的风水先生
张鬼灵是最短命的风水先生
朱熹是最讲“理”的风水先生
徐善继是最有孝心的风水先生
朱颜修是最有偏见的风水先生
张宗是最吃老本的风水先生
管辂是最丑陋的风水先生
刘伯温是官位最高的风水先生
第二十三章 奢华厚葬——盗墓贼觊觎的几座陵墓
豪华地宫里埋藏的世界第一乐器
“贤君”汉景帝居然用万人陪葬
隋文帝的泰陵祭祀地盘竟然15万平方米
宏丽不异人间的天下名陵:昭陵
万年寿域前的无字丰碑:乾陵
抽泣的最奢华的陪葬墓:永泰公主陵
唐朝厚葬之风下的纯金舍利塔
朱元璋用孙权墓守灵
比紫禁城还要豪华的慈禧陵
第二十四章 陵墓宝物——千奇百怪的陪葬品是盗墓贼的不竭口粮
甲骨:由发掘甲骨而发现的殷墟
青铜器:曾被炸成20块的四羊方尊
兵器:楚墓同时出土勾践剑和夫差矛
水银:秦始皇陵内山川湖海之谜
陶器: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如何烧制
玉器:金缕玉衣有何特别的功能
神器:博山炉有什么神奇的功能
仙丹:亦真亦幻的“长生不老药”
石器:茂陵陪葬石刻隐含的秘密
瓷器:唐三彩碎片竟然装了11筐
金银器:定陵中出土的560件金银器
活人:盗墓史上最贵重、最特殊的陪葬品
第二十五章 秘葬疑云——中国盗墓史上的四个未解之谜
曹操真冢无处寻
“天骄”埋骨在何方?
朱元璋的陵寝是否就是明孝陵
顺治帝坐化五台还是葬于孝陵?

作者简介

《古墓贼迹:千年盗墓史全知道》内容简介:我国自春秋时期厚葬之风的兴起,随之而来的便是盗墓的盛行。古人所谓“荒冢入锄声”、“白骨下纵横”、“骷髅半出地”等诗句,反映出盗墓风习的普遍和猖獗。虽然,盗墓是有悖我国伦理道德的行为,但丰厚的陪葬品引诱着盗墓贼前仆后继,屡禁不止。
盗墓者用出乎人所想的方法,盗掘了一个个古墓,书写了充满神秘、曲折离奇的盗墓传奇。《古墓贼迹:千年盗墓史全知道》从墓葬文化、盗墓动机、盗墓工具、寻迹剧盗、盗墓形式、盗墓门派、盗贼免进、惩罚盗贼、七波盗墓风潮、盗墓鬼事、文化传奇、盗墓报应、盗墓丑闻、挖掘祖坟、风水龙脉、风水先生、奢华厚葬、陵墓宝物、秘葬疑云等方面以翔实丰富的史料,详细记述了我国数千年历史中种种盗墓事实和真相,揭开盗墓贼和盗墓活动的神秘面纱,将你带进一个充满惊奇的盗墓世界。

图书封面


 古墓贼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是在当当上作为“凑手”的书买的,当时看介绍感觉还可以,买来后看封面什么的没有污损,就给了好评。读了50页就读不下去了,不忍猝读的感觉。没有必要为这种垃圾书浪费时间,真的是垃圾书。至于金钱,反正退回去的邮费也要那么多,算了,就当多了一个垫桌子角的工具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本书缺少基本的科学精神,许多资料重复,还有诸多错别字,真的是让人难以忍受。在这本书中,史料、传说、民间故事杂七杂八的混为一谈,让你很难分清哪些是正史哪些是野史。或许作者认为“盗墓史”这种东西属于野史的范畴,那么就可以随便来,一锅乱炖就行。但是,你敢做“史”,那你就要有基本的做“史”的精神吧。这点精神都没有,就完全是来骗读者的钱了。我曾经听说搞出版比较容易赚钱,现在网络发达,照着一个热门的话题,在网上找一批资料,然后找一个或者几个写手,关上门搞一周,最多一周,然后就买书号,就出版,捞钱了。至于书名,往往起得夺人眼球,让人很想揭开一探究竟。也怪我自己懒,少去书店,否则这种东西怎么能上我的书架。写这么多字,就是告诉有买这本书的念头的各位:请珍惜你的钱,还有时间,别买这本书。抵制垃圾!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已经看完了,书不错,不过有错别字
  •     不错的介绍盗墓的书
  •     才收到,留着慢慢看
  •     帮同事买的,读完他说写的不深,有点杂糅
  •     盗墓史书,基本比较全面了。文字一般。
  •     写的不错!很好
  •     里面罗列的各项东西,感觉就是为了凑数而写的。
  •     经过几天努力,今天终于看完了。本书错别字太多,像是从网上东拼西凑来的,看这本书之前在网上零碎的都看过这些内容。有些失望。还是给3分吧,因为喜欢这种考古题材的书籍,期待更好的作品。
  •     时间有点紧,我只是看了其中的几篇,觉得好,我又有机会了解一下另一种的历史了。
  •     因为很喜欢鬼吹灯,所以,想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看起来还不错的,希望看完能有体会吧。
  •     内容还是不错的,有益有趣,就是有错别字,例如把“冢”印成了“家”字,也算美中不足吧
  •     个人很喜欢这本书,内容惊险、吸引力强,正在仔细阅读中......
  •     古墓是我的最爱,我会仔细好好地看的。挺喜欢的。
  •     今天刚到的,看了看目录,挺吸引人的,趁着假期好好看看,呵呵。
  •     内容有很多前后重复的。
  •     盗墓类的书泛滥了,但是这本还算好看
  •     书面划痕太多,申请换货了。大概翻了翻,里面讲的基本是一些古墓的相关知识,还没开始看。
  •     讲解很详细,我喜欢,书如同我想的那样
  •     封面有些刮痕 不是那么好
  •     錯別字比較多,校對的沒做好~看到作者的參考文獻只有五本(出版年份由2008至2011),最重要其中一本參考書的名字跟本書太像了。總的來說,當小說看看還行~
  •     看了一下简单的讲解,不如盗墓史好,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还算可以了
  •     很好看,虽然只看了一点点,但是还不错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     今天看了一下午,刚开始第三页就有错别字,往后也有个别错别字,不知道什么原因,有点小失望
  •     这是我读到的有关盗墓史书中最好的一本盗墓史,他不仅局限在写盗墓的历史,而且他还把盗墓的动机,盗墓的工具、盗墓的形式、盗墓的门派等一些常识,用一篇的篇幅作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再写盗墓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样使读者对盗墓的全貌有了更深的了解。不错,值得一读。
  •     看完盗墓笔记之后对盗墓充满了兴趣,买了这本书希望能让我知道更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     全是错别字
  •     猎奇得到极大满足
  •     内容上还是不错,就是错误也很明显。
  •     错字连篇!逻辑性不强~重复絮叨!
  •     写的一般,很多都是一些考古杂闻的汇集,闲时消遣
  •     物流很给力 书也很不错 有发票应该是正版的 以后还会光顾的!!
  •     看过盗墓笔记对盗墓的突然很感兴趣、现在买这本来瞧瞧
  •     恕我直言,其实很一般,编者没用心,此书只能叫做收集资料汇编
  •     一本很有特点的书,可以让人深入了解中国的古墓、盗墓事件以及一些基本知识。
  •     书没有单独包装,书皮一层灰,期待内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