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通俗说史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出版社:张雷 蓝天出版社 (2011-12出版)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09405741
作者:张雷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楷模——周公    在中国历史上,周公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一本《周公解梦》,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赚足了人气。作为一位政治家,周公在武王病重以及辅佐成王期间表现出的忠诚与恪尽职守,给后世为人臣者做出了典范。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时所表现出的智慧,也备受称道。另外,周公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煞费苦心,把儿子伯禽培养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人。    武王伐纣归来,由于过度操劳,身染重病。武王想把位置传给能干的周公,周公坚决不接受。他考虑到当时的环境的确离不开武王,非常希望武王能尽快好起来,为此他虔诚地向祖先为武王祈祷,祷词的大意是:“先王啊,你们的长孙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们在天上斥责他不应该背弃人民,那就让我代替他去死吧。我既有仁德,又温顺,还多才多艺,这种性格最适合侍奉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尽管周公真诚祈祷,并没有使武王彻底痊愈,一度好转之后还是病故了。但在当时崇尚迷信鬼神的时代,周公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武王的生命,他的忠诚无私日月可鉴。    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即周成王。此时正值国家初建,政局不稳,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年仅十几岁的成王很难应对。后来爆发“三监之乱”,周公进行征伐,诛杀了兴乱犯上的武庚与管叔,将蔡叔发配,最终平息这场叛乱。其后,周公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周人天下。他建立了一整套奴隶制的统治秩序。传说他制礼作乐,完善了典章制度,将整个周朝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    周公不仅对周王室忠心耿耿,还要求儿子像自己那样忠于职守。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在伯禽去鲁国赴任前,周公告诫他说:“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受封于鲁国就变得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的地位应该不算低了吧。可是,我还经常在洗头发时,要多次停下来,用手握着头发去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去接待宾客,我这样做还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那些拥有天下的君王,都是因为具有了这些美德才获得如此显赫地位。反之,不谦虚谨慎的帝王必将失去天下,甚至身败名裂,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要吸取他们的教训啊!”这就是著名的周公诫子。    作为人臣,周公能做到忠心耿耿,尽心尽职;作为领导者,他能礼贤下士;作为人父,他对教育孩子颇有心得,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因此后人称他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楷模。    创办大众教育的先驱——孔子    在今天的中国,无论你出身名门望族,还是来自社会底层,能够接受教育均被视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在春秋时期,底层民众却没有这样幸运,他们被远远地排斥在教育之外,接受教育只是统治阶级集团的专利。而打破这种贵族垄断教育特权的功臣,当数我国的教育先驱——孔子。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成就卓著,据说培养学生三千多人,其中精通六艺之学者就有七十二人。他能够因材施教,注重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所以教育的成就很大。由于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被尊为“万世师表”。    孔子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在春秋末期,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由于当时的学术与教育均被官方所把持,所以这种教育制度也被称之为“官学”。据一些史学家考证,孔子在当时大开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享受教育。这种观点的提出颠覆当时“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使教育权利下移,让普通人家的子弟也能接受教育,开创了教育新格局,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还在私学开创了许多新的教育方法。他很注意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如有一次子路和冉求都向孔子提出了“听到朋友穷困是否应该马上送些财物去帮助他”的问题,由于二人性格迥异,子路好胜而冉求怯弱,孔子就根据具体对象给出不同的答案,要求子路最好跟自己的父兄商量一下再做决定,而要求冉求立刻给朋友提供帮助。    孔子还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尽管有学者以此批判孔子这种观点带有歧视劳动人民的意思,但孔子的这种主张在后代知识分子中间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知识分子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国家也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了大批有用的人才。    孔子打破了旧有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他广收门徒,认真进行教育实践,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不愧为中国平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直到今日,孔子的许多教育经验与方法对我们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P2-5

前言

不可或缺的常识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似乎无所适从,每一个人都被告诫要成为专业人士,而与专业的文化个性对应的是局部、分裂、边缘甚至是晦涩。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开头就说:“这是最好的日子,也是最坏的日子;这是智慧的世代,也是愚蠢的世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好像样样都有,但又像一无所有;我们似乎立刻便要上天堂,但也可能很快便入地狱。”    这段文字也可用来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处境。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知识与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逻辑。    100多年前,黑格尔就指出,文学和艺术在未来技术社会发展的命运是悲观的。他认为未来的人们在技术发展后似乎不再需要“美的艺术”,而需要能满足感官享乐、心理刺激的商品化的消费艺术。    这一论断与现实是如此令人惊异地相合。    当今颇负盛名的法国哲学家利奥塔,也以他如诗般美妙而又隐晦的笔调描述了信息时代人文知识分子的“死亡”。    但专业对博识的谋杀则始于知识与经济的联姻。20世纪后期的“文化产业”的兴起,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获得文化的表达方式。知识第一次成为了被经营的对象,被管理的对象,乃至是利润的来源。于是很多的知识分子在产业的驱动下参与了知识分工的工作,那种“真正能打通文史哲、学贯古今的‘大家’越来越少”。在当下,如果一个物理学家去读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科普,甚而去尝试表达与创作,就会被人们认为不务正业。    于是,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局限在自己的学科里。很多文科知识的常识变成了不同学科人忌讳的领域,甚至开口即犯错。    国学大家马一浮先生在总结古代学术时曾主张“六艺该摄一切学术”,认为“诗、书、礼、御、射、数”是我们古人作为知识分子应当掌握的东西。这揭示了我们古人对博学与实践的倚重。西方哲人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文学与思想,其实是对于世界的同一种构造的不同面相。”说此话的人一定对文学与哲学都有着很高的造诣。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我个人认为掌握与弄通基本学科的常识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其次,常识蕴涵着真正的智慧。我们知道,常识是最基础,最普通,进而也是最易被人接受的知识。它实际上蕴涵着这个学科的智慧与精髓,但因为是“常识”也最容易被人忽略与忘记,由此也可以看到,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容易犯常识性错误。常识就像大厦的地基,没有地基的牢靠终究建成的是空中楼阁。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太多的常识的回归,无论是学术的还是工作与生活的。单向度的经济追求使我们迷失了作为一个人或一个学科的常态,而恰恰常识所隐含的智慧会给我们以现实的校正。    最后,常识要用常识的方式来叙述。这是一个轻松阅读的时代,出版者作为知识的经营者必须照顾到大众渴望轻松、愉悦的胃口。《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包括学术普及类与大众生活类两个门类,学术普及类诸如《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每天学一点管理常识》等,大众生活类包括《每天学一点法律常识》、《每天学一点心理常识》、《每天学一点科学常识》等。这些常识的讲述以知识结合故事为主,重点在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学科常识经过梳理、选择、确立后分不同角度撰写。每小节的常识点1500字左右,使我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最精良的文化滋养。    基于此,我愿意写下以上的文字忝列为序。    明月    2011

书籍目录

人物春秋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楷模  创办大众教育的先驱  充满神秘色彩的智者  忠义之道的最佳诠释者  乱世“贱民大家”  睿智的“复仇者”  悲情刺客  民族和睦的守望者  儒学兴盛的功臣  乱世纷争下的雄才大略者  志向高远的草原雄鹰  高悬历史时空的明镜  无字碑下的女皇  公平正义的黑脸偶像  创立传播理学思想的宗师  弓马天骄  贫贱出身的帝王  心灵扭曲的阉党佞臣  “我劝天公重抖擞”  落日悲歌的“马卒”  毁誉集于一身  西方智慧的布道者  掀起东方文明盖头的使者  法律正义的殉道者  用文字记载历史的拓荒者  尼罗河畔的花蛇  菩提树下的思想者  视征服为最高信条的大帝  回头浪子  大和民族的改革家  闻名遐迩的情种才子  彪炳青史的奥尔良少女要事回眸  中华文明的发端  历史上最早的“裁军会议”  几近绝响的学术盛景  文字狱的发端  中国古代法律文明的见证  “弄法者无善终”的怪圈  换物不换药的尝试  与外戚、宦官抗争的悲剧  争斗嗜杀中的皇权  盛世下的社会矛盾  技高一筹的过河拆桥  伟大的航线  中国近代的艰难尝试  中国近代理想国的破灭  庆祝和平的盛典  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  欧洲黑暗时代的启明星  让世界陡然宽广  文明大厦的助推器  因爱国而误国的悲剧  人类弱点的大暴露史迹觅踪  人间美景  秦朝落日的余晖  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巧夺天工  禅宗祖庭  汉藏友谊的见证  苍山洱海的守护神  别具神韵的东方威尼斯  明清时期的城市博物馆  一滴爱的泪珠  莽撞爱情的代价  丛林深处的赤色王城  犹太人的呜咽  法老的神秘灵寝  “食人牛”的囚禁之所  至高无上的神祗  通往天国的阶梯  “太阳之国”通向外界的桥头堡典制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民主选举  春秋时期的治国蓝图  中国封建帝王加强集权的开始  封建士人的“独木桥”  古印度特权阶层的护身符  并非医治百病  高压政治下的学术转型  文字狱淫威下的无奈之举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  普度众生的感悟  神爱世人的箴言历史典故  勤政求才的典范  逆境中的心灵良药  成功男人身后的伟大女性  女人要远离政治的戒律  招贤纳才的智慧之举  著书立说的至高境界  知恩图报的典范  倡导换位思考的识见  撮合青年男女的媒介  道不同不相为谋  言必有诺的君子风范  不应提倡的优柔寡断  爱情价更高  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举  可怜天下父母心  短视的危险  好容貌的溢美之词  爱兵如子的典范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恪守人生的信条  事半功倍的办事效率  从维护正义到践踏正义  自废武功的愚蠢之举  帝王面前的警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越王勾践的百忍成金推荐必读书目  推荐文献

编辑推荐

张雷、宋烨编写的《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以知识结合故事为主,重点在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历史常识经过梳理、选择、确立后撰写。每小节的常识点1500字左右,使我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最精良的文化滋养。    书中,风起云涌,古往今来;人物、史事、典故,总有你想看的。

作者简介

当我们翻开书,去努力寻找时,才恍然发现,那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常识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深刻的。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立意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
本书《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就是《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之一。它通过知识+故事的形式,让你轻松悦读,并掌握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由张雷、宋烨编写。

图书封面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