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通俗说史 > 历史真相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46301969
作者:《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 编
页数:19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解码“戏说”背后  理民为长奇谋为短——隐去“神话”光环的诸葛亮  “六出祁山”的功与过  诸葛亮真正在军事上有所作为,是在他指挥对魏国北伐的战役中。这是检验诸葛亮军事能力最重要的史实,也是古往今来争议最多的焦点。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辅政,掌握了朝中一切大权。为了实现先主恢复汉室的宏愿,诸葛亮亲自率兵数次北伐,与魏国交锋。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历史被称作“六出祁山”。但实际上诸葛亮率蜀军多次北伐魏军,路经“祁山”出兵的只有两次。  诸葛亮率军首次北伐是蜀汉建兴六年(228)。他命令赵云、邓芝等人从斜谷道(渭水支流的河谷)出兵吸引魏军,自己则率大军向祁山方向进攻。这一计策果然奏效,魏国的主力部队被调离后,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今属甘肃)见诸葛亮的大军压境,纷纷投降。一时关中大震,魏国上下惊恐,魏明帝曹睿连忙派名将张颌前往抵抗。诸葛亮派马谡督军在前,与张颌在街亭交战。只知道“纸上谈兵”的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指示,指挥不当,被张颌打得大败,大好的战局尽失。诸葛亮无奈之下,“挥泪斩马谡”,收兵回师,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  同年冬天,诸葛亮出兵散关(秦岭北麓),第二次兴兵北伐。蜀军包围了陈仓(今陕西宝鸡),魏国大将军曹真率军来救。蜀军粮草用尽撤兵,却被魏国将领王双追击。诸葛亮率军一战,击退敌军,斩杀了王双。此后不久,诸葛亮派将领陈式出兵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魏国将领郭淮救援。诸葛亮闻讯出兵支援陈式,打退郭淮,攻下二郡。  蜀汉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再次兴兵北进,兵出祁山,遭遇魏军统帅司马懿的迎击。魏军知道蜀军粮草不多,于是坚守不战。蜀军用“木牛流马”运粮,无奈还是粮草不济,最终退兵。退兵途中,诸葛亮设计射杀了魏国名将张颌。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最后一次率兵北伐。蜀军十万出斜谷,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魏国司马懿筑营阻拦,诸葛亮也分兵屯田,做长期对峙的打算。双方相持了百余天,到了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不久与世长辞。  诸葛亮数次北伐大都无功而返,因此惹来后世很多争议。有人据此认为诸葛亮不善于用兵,一味地穷兵黩武,由此造成了蜀国国力的严重消耗,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认为诸葛亮不擅长军事,作战过于保守,因此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客观来看,诸葛亮用兵偏重稳妥,习惯步步为营,而不善于出奇兵。史书记载,蜀汉大将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多次向诸葛亮请战,愿仿照汉初韩信的故事,带一支人马作为奇兵。然而诸葛亮为慎重起见,始终没有采纳。过于求稳使得本已处于弱势的蜀汉局势很难有惊人的逆转,但也不能因此一概否定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纵观几次北伐,诸葛亮用兵虽未获得实质上的胜利,但也没遭到什么重大损失,这对于保存蜀国仅有的实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从几次与魏国交手的细节来看,诸葛亮总能用计巧取一些优势,或斩杀对方大将,或夺取一两个城池。因此,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综合评价应为“合格”,但绝没有千古流传的那么“神乎其神”。  两朝开济老臣心  隐去了诸葛亮“军事奇才”的光环,是什么让他流芳百世呢?  首先是诸葛亮鞠躬尽瘁、不负托孤重任的千古道义。刘备死前将少主刘禅托付诸葛亮,并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事。我的儿子如果值得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不值得,你可以取而代之。”深受托孤大任的诸葛亮并没有辜负刘备的一番希望,他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支撑着蜀汉政权。为了实现先主的遗愿,他不辞辛劳,数度亲征,最终积劳成疾,死在北伐的战场上。最值得称道的是,在执政的十几年中,诸葛亮虽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但从未像历代很多权臣一样产生僭越之心,即使后主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依然心无旁骛,一片公心。诸葛亮死后,家中只有15顷薄田和几百棵桑树留给后代。他完美地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谛,无愧为千秋楷模。  其次,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能力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他起初在荆州负责征收赋税和调运粮草,不仅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而且积累下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入蜀后,诸葛亮统筹内政方面的事务,鼓励耕织,兴修水利,促进了农商发展。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原本落后的西蜀地区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大力提拔忠良之士。蒋琬、费祎、郭攸之、董允、向宠等一大批蜀汉中后期的栋梁之才都是经由诸葛亮推荐或提拔的,这为蜀汉政权的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不仅能破格提拔有功之臣,对于违法的官员,哪怕是深受器重的马谡,也能挥泪而斩。因此,当时的蜀汉朝廷政治清明,官吏们人人怀着自励之心,奸恶之人几乎无处藏身。社会上更是道不拾遗、强不凌弱,风气一片肃然,百姓安居乐业。  最后,在治理少数民族事务上,诸葛亮也是政绩赫然。西南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割据一方,屡有侵袭蜀汉边民的事情发生。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大军南征,于当年秋天平定了西南地区。《三国演义》中将这一段历史演绎为“七擒孟获”。虽然真实的历史并没有那么传奇,但在平定之后,诸葛亮确实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政策,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使当地百姓深得实益。直到今天,西南的百姓都对诸葛亮怀着深深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名相还是神探——狄仁杰传奇  随着影视剧的热播,狄仁杰的“神探”形象已深入人心。然而,狄仁杰的才略功勋远不止于此。他历仕唐高宗与武则天两朝,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以仁爱豁达之心纠正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种种弊政,以圆融变通之智终令武则天还政李唐,堪称“唐室砥柱”。名相与“神探”的角色集于一身,狄仁杰不愧为千古称颂的传奇。  著名的汉学家、荷兰人高罗佩曾写过一本著名的侦探小说《狄公案》。《狄公案》共发行100余万册,被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广为流传。自此,“神探狄仁杰”的名号家喻户晓。  狄仁杰,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卒于武周久视元年(700)。他生于一个庶族官宦家庭,少时接受了系统的封建传统教育,思维敏捷,卓然超群。后来,狄仁杰以明经(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中第,出任汴州参军。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狄仁杰升任大理丞,掌管刑狱诉讼等事宜。他上任后,明辨是非,秉公执法。一年中解决了大量的奇案、冤案。在涉案的一万七千余人中,没有一人蒙冤,狄仁杰因此成为举朝闻名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小说《狄公案》便是参照这段历史,讲述了狄仁杰破案断狱的传奇故事。  据记载,狄仁杰断案以“平恕”著称。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的柏树而惹得唐高宗大怒,随即被捕入狱。唐高宗下令处死权善才,这时,狄仁杰却提出权善才罪不至死。唐高宗听后愤怒地说:“权善才砍昭陵的树木,是陷朕于不孝的境地,罪该万死!”狄仁杰不慌不乱地对答说:“臣深知直言进谏,自古就是很难的事情。然而,臣以为,遇到夏桀、商纣汶样的暴君,直谏固然难;而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直谏则很容易。如今,权善才的行为按照大唐律法不应判死罪,而陛下坚持要杀他,则使律法无法取信于人。”看到唐高宗面色稍缓,狄仁杰接着说:“何况,陛下因权善才误砍树木而杀他,干百年后人们将如何评价陛下呢?臣不敢奉旨杀权善才,而损害陛下的身后声名啊!”一席话竟说动了唐高宗,权善才因此被免除了死罪。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狄仁杰出任侍御史,负责审讯弹劾官员的案件。当时的司农卿韦弘机正奉命建造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他极尽奢华之能事,将这几座宫殿修得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狄仁杰认为此举将引导君王追求奢靡之风,上疏弹劾韦弘机,唐高宗准奏将其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深得高宗宠信,平日飞扬跋扈,朝臣敢怒而不敢言。狄仁杰毫不畏惧地站出来揭露王本立的罪行,并上疏请高宗依法处置。得知唐高宗想要宽赦王本立,狄仁杰立即劝谏道:“朝中即使英才不多,难道缺少王本立之流吗?陛下何苦为了一个获罪的王本立而曲解国法啊。”后来,王本立终被定罪。  狄仁杰执掌刑狱的数年内,执法明理,伸张正义,使司法的风气肃然。他惩治了不少恶人,也平息了无数冤案,成为深受百姓拥戴的断案神探。  老子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后人常引用这句话来赞誉狄仁杰。狄仁杰为官数十载,始终勤政为民,心怀仁爱,体恤民间疾苦。他不畏权贵,甚至敢于拂逆圣意,拯救了不少无辜的百姓。  狄仁杰任度支郎中时,一次随唐高宗出巡,途中经并州的一座妒女祠。并州长史李冲玄唯恐妒女祠对帝后不祥,决定征发数万百姓拆除此祠。狄仁杰听后立即反对,并说:“天子出行,有千乘万骑相随,风雨清尘洒道,何须担忧妒女之害?”就这样,狄仁杰使并州数万百姓免于赋役。唐高宗闻知此事,连称狄仁杰“真大丈夫矣”。  ……

前言

  倘徉于泛黄的书页间,你欲将历史的面容看得清些、再清些……  于是,当历史向你走来,就品一品茶,掬一朵堂前的海棠花,且看她——看她吋而亲近,时而渺远,亲近的是荧幕上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渺远的是那些发生在干百年前、早已逝人风中的真实。  看她时而熟识,时而陌生,熟识的是你脱口而出的那一串名字,陌生的是这些名字背后的命运悲欢、心事纠结。  看她时而清晰,时而迷离,清晰的是史册上不容置疑的墨字,迷离的是那些语焉不详、莫衷一是的片段。  历史总有戏说演义的成分。诸葛亮并非决胜千里的军事奇才,项羽火烧阿房宫实为千古冤案,风流倜傥的唐伯虎过了大半生悲苦潦倒的日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美丽邂逅竟是一个骗局。  历史总有鲜为人知的角落。唐代公主愁嫁,南宋农民生子不举,种种奇闻是出于什么原因?清宫“选秀”不看美貌,科举舞弊五花八门,这些逸事又是怎样的情形……  历史总有疑云迷雾的遮蔽。雍正帝是不是矫诏篡位?李白之死是不是“水中捞月”?李清照晚年究竟有没有再嫁?历史上的“傻皇帝”、“和尚皇帝”又有怎样的生平和结局?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那些拨动心弦的过往,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那些引人追忆的人物,都悄然印上了岁月的痕迹。那些历史的真相,有的在口耳相传中变成了假象,有的在时空变换中被人们遗忘。而历史的精彩,就在轮回中一次又一次重现。  而你,却偏要一窥那历史的面容,偏要看得清些、再清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解码“戏说”背后一个流传千古的冤案——项羽火烧阿房官古今第一儒将——千古风流话周郎理民为长奇谋为短——隐去“神话”光环的诸葛亮名相还是神探——狄仁杰传奇脸不黑的包青天——包拯其人被误读的忠臣良将——潘美从射雕大侠到平民义士——亦虚亦实说郭靖风流倜傥的背后——悲情才子唐伯虎俊逸才子大贪官——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和坤英雄莫问出处——“海霹雳”施琅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刘罗锅”第二章 拨开重重迷雾喋血长乐宫——揭秘韩信之死李广难封——一代名将的悲剧人生忠正之臣还是野心家——冷眼看霍光长忆惊鸿照影时——追寻洛水女神水中捞月——李白的艺术化死亡皇帝女儿也“愁嫁”——唐代公主难嫁之谜南宋末年的民间怪现象——生子不举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晚年生活“莫须有”的深意——岳飞死因探秘康熙帝遗诏——解开雍正帝即位谜团《投名状》背后的历史疑云——被迷雾笼罩的“刺马案”第三章 开启绝密档案从商人到相国——成功转型的吕不韦将军百战声名裂——泣血悲李陵汉武帝晚年的悔与痛——巫蛊之祸清流士子的噩梦——党锢之祸被饿死的“和尚皇帝”——南朝梁武帝北魏王朝的残酷祖制——子贵母死风华绝代的“巾帼女官”——上官婉儿的苦乐人生精心谋划的血腥屠杀——胡蓝之狱缇骑四出血四溅——厂卫特务机构的带血档案与美貌无关——独特的清官“选秀”制度“十常四勿”长寿经——乾隆帝的养生之道道高一丈魔高一尺——科举舞弊与反舞弊面面观第四章 洞悉历史深处兵家奇才商家始祖——范蠡传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那些慷慨悲歌的刺客琴挑卓文君——司马相如的爱情骗局龙椅上的“傻”帝王——晋惠帝司马衷叱咤五胡的骁勇斗士——“武悼天王”冉闵一代诤臣身后事——唐太宗推倒魏征碑功盖一代而主不疑——郭子仪的为臣之道万千宠爱在一身——翻云覆雨的万贵妃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无奈的崇祯帝乱世红颜——有争议的陈圆圆文字带来的血光之灾——直面清代文字狱

编辑推荐

  远去了古道西风,暗淡了旧时宫闱;明月清辉,往事越千年,带不走春秋功业,湮不灭风云际会。  逝者如斯,流年似水。推开历史的门窗,涌入的是一个个朝代的繁华与兴替,一段段故事的跌宕与传奇,一个个人物的命运与悲喜。凭栏颙望,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段真实而精彩的过往,凝聚了几番江山风雨,汇集了多少苦乐人生。探寻历史的真实,走近那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画面,触摸那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庞。他们有的可歌可泣,令人慷慨澎湃;有的可亲可敬,令人如沐春风;有的可惊可叹,令人拍案称奇;有的可悲可怜,令人唏嘘怅然。千百年间,千百万人的际遇,交响成一曲壮丽无比的历史长歌,荡气回肠,汹涌不息。

作者简介

《历史真相》讲述了:逝者如斯,流年似水。推开历史的门窗,涌入的是一个个朝代的繁华与兴替,一段段故事的跌宕与传奇,一个个人物的命运与悲喜。凭栏颐望,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段真实而精彩的过往,凝聚了几番江山风雨,汇集了多少苦乐人生。探寻历史的真实,走近那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画面,触摸那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庞。他们有的可歌可泣,令人慷慨澎湃,有的可亲可敬,令人如沐春风;有的可惊可叹,令人拍案称奇,有的可悲可怜,令人唏嘘怅然。千百年间,千百万人的际遇,交响成一曲壮丽无比的历史长歌,荡气回肠,汹涌不息。

图书封面


 历史真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不错的休闲读物,而且配了很多精美的图片。虽然图片有时候跟那个故事没啥关系。俺们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啊,真是口味独特,每次随便翻出一本,看完来豆瓣一看,都是少于10人评价。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休闲读物
  •     我不是伪历史迷,但愿在逐渐的积累下能够洞悉到更多真实。
  •     真相?什么才是真相?谁都无权下定论
  •     啧啧,公司买的书真休闲啊。。。无聊时看看也还行吧。
  •     一般吧,就是把平时的一些信息整合一下,无聊的时候读读。配图跟文字似乎没啥关系。
  •     小时候很喜欢
  •     简单明了,消遣读物
  •     代记《历史真相与集体记忆》。
  •     很多的真相其他的书里也看到了,么觉得有特别的惊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