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入门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中国史学入门

出版社:北京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200084412
作者:顾颉刚,何启君 整理
页数:30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清朝地方大,元以后数清代地域最广大。清时有了新疆,新疆地方自宋朝之后放弃了,到清朝重新开拓,所以各叫新疆。这一地区,是康熙时重开,乾隆定名。清时又开拓西藏。从明代以后,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喇嘛管政治,没有藏王。到清代在喇嘛活佛死去以前,最后用手一指,照此方向的远处寻找这时出生的小孩,抽签决定哪一小孩可继承活佛。而抽签人是清人,于是清人取得宗主权。清朝并不直接管理,设有驻拉萨的办事大臣管大事。西藏只有庙没有王。对蒙古也这样,清对蒙古也取得宗主权。蒙古有王。清政府在蒙古也设办事大臣,分设于二处。蒙古的盟族管政事,清政府不派人去管旗内的事。清人推行怀柔政策,常以公主嫁予蒙王。此外,又设都统,管军事,一设在绥远;二设在察哈尔。这两区在清代时候,都在蒙古范围。清人对新疆,设伊犁大臣。清人即金人,他们自称是后金。在人关之前,努尔哈赤之子清太宗时,改名为清。清人把“清”“明”二字联起来,“清”在“明”之上。满洲,不是地名,是佛教中的尊号。就是“曼殊”,变音成了满洲。清代统治甚是巧妙。所管臣民汉人排第一,满人排第二,其次为回,再次为蒙、为藏。汉、满、蒙、回、藏,五个族。对于满以外的各族统治都实行怀柔政策。满人作为统治者,容易当官,却不能经商、务农、做工。只靠官粮。其大臣可以自己任意圈地成为地主。满人进关是大量的,以为不劳动可以吃饭。但到后来,当官的还行,普通旗人没有生机,就很苦了,其妇女当妓女的颇多。清朝对于汉人采行科举制度,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对待心怀不满者,则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兴文字狱多极了。在经济上,清人不大管,着力在政治上压迫。对于蒙、藏,尽量提倡喇嘛教,家中有两个男性就送一人去当喇嘛。所以,蒙、藏人口越来越少。蒙古少到百十万;藏人才二百万。自唐朝开始,回教随阿拉伯人来而传入。唐以前,只信佛。回纥族,在南北朝时就多,他们也就是后来的维吾尔。他们先信伊斯兰教,所以名日回教。阿拉伯人,最早先到新疆一带。突厥。唐代突厥强大,占有蒙古地带。后来很快就变化了,分为东、西突厥。一部分同化到蒙族中,一部分同化在维吾尔族。土耳其,原是突厥,所以,外国人曾称新疆叫做土耳其斯坦。新疆人的长相,有些像西方人,因为他们是突厥的后人,先在西方建立了土耳其国。匈奴族,究竟属于什么族,有争论。有人说是蒙古族,有人说是突厥族。蒙古族本身只是一个小部落。他在成吉思汗以后,发展起来,容纳了许多民族。顾老说起历史来,谈兴越来越浓。可是,他老先生从来不拿个本子,甚至也不曾有过提纲边看边说。而所谈内容又广、又深、又细,又前后呼应,条理性、逻辑性强得很。我生平听过的讲话多多矣,然而,如此之博、如此之专的大学问,唯顾老数第一。大学者,是不是个个都治学这般严,这般精,记忆得这般清楚?3.各民族神话中的祖先十二月十九日,香山是北京西山一个极为幽美秀丽的小山。这里曾作为清代乾隆皇帝的一处行宫。环山有密密的青翠松柏。十二月,隆冬季节,松林的碧绿和红色枫叶两相映照,美极了。我的病友们常穿行在翠松、枫叶相同的峰峦上。我渴求知识,就伴着顾老漫步;也伴着佛教大师赵朴初老诗人与大画家吴作人,在山林小道上谈着,倾听着。回到病房我赶紧用笔录下来。

前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内容概要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著名历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教授,以及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中国科学院(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上古史、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生平著述宏富,出版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书籍目录

序言三版前言——新消息一 中国民族史概要  1.打破两个错误的观念  2.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    (1)商    (2)周、秦    (3)汉    (4)三国、两晋、南北朝    (5)隋、唐、五代    (6)宋、辽、金    (7)元    (8)明    (9)清  3.各民族神话中的祖先    (1)盘古开天辟地    (2)三皇五帝的各种说法    (3)夏、商、周的传说和历史二 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  1.最早的中国文字  2.经书漫谈    (1)《诗经》    (2)《尚书》    (3)《礼经》      ——《仪礼》      ——《周礼》      ——《礼记》    (4)《春秋经》      ——《左传》      ——《公羊传》      ——《毂梁传》    (5)《孝经》    (6)《论语》    (7)《孟子》    (8)《尔雅》    (9)《易经》    (10)经书杂论  3.说说诸子百家    (1)《墨子》    (2)《杨孑》    (3)《庄子》    (4)《老子》    (5)《韩非子》    (6)法家    (7)《管子》    (8)阴阳家    (9)名家    (10)杂家    (11)诸子杂论  4.经书、子书以外的战国古书    (1)《竹书纪年》    (2)《穆天子传》    (3)《国语》    (4)《战国策》    (5)《逸周书》    (6)《世本》    (7)《山海经》    (8)《楚辞》三 中国史书  1.《二十四史》  2.《史记》  3.《汉书》、《后汉书》  4.史书续谈四 杂史  1.汉朝杂史  2.六朝杂史  3.唐朝杂史  4.宋代杂史  5.元代杂史  6.明代杂史  7.清朝杂史五 经学、汉学六 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七 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八 略谈中国古代社会九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十 中国宗教史略十一 中国哲学史略十二 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后记修订再版后记校订后记三版校订后记

编辑推荐

《大家小书:中国史学入门》: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

作者简介

《大家小书:中国史学入门》为史学泰斗顾颉刚70年代口述,何启君整理的史学著作。当时,顾颉刚已年届高龄,因此凝聚了他一生从事史学研究的经验和心得。因为是口述,读来亲切。而文风平实,介绍全面,足以引领读者轻松、快速地进入史学殿堂。

图书封面


 中国史学入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中国史学入门》是作者根据顾颉刚先生的口述整理的学习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在体现了作者好学认真严谨的态度上也展现了顾老的渊博学识,这本书是大家小书的其中一本,我觉得其内容丰富而且知识点很值得思考,也算不得一本小书了,因为里面学习的东西太多,如果写读书笔记那可能要把这本书再写一遍了,所以只把里面我觉得一些更重要的或者改变以前传统观念的知识记录。本书首先纠正两个错误的观念。第一个错误,说中华民族自从三皇五帝以来,一直是统一的,又一直的封建帝王世代相传下来的。第二个错误,以为中国民族是在四面八方之中央,其它少数民族在四边,其实夷狄戎蛮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地域分配。随后本书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从商朝写到清朝,简明扼要又十分清晰的展现了各民族的渊源,让我学习了很多知识,其中书中说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要归功于三个人:1、周公,他并下鸟夷,一直到了东方,到了海边。2、秦始皇,他并下了南方的越,到了福建、广东、广西。3、汉武帝,他发展到了云南、贵州。随后本书讲述各民族神话中的祖先,根据文字史料,商以前肯定有夏,至于夏以前的事,就无法肯定了。禹可能是夏时人们所崇拜的神,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黄帝、尧、舜,用历史科学来考察,肯定是没有的。本书第二章开始讲述我国的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中国文字,最早的是殷墟甲骨文。到了周代有了五经:《尚书》、《易经》、《诗经》、《礼经》、《春秋》,战国以前的书只有五经,非常宝贵。《礼经》后来又分为《仪礼》、《周礼》、《礼记》三经,《春秋》又分为《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再加上《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共有十三经。那时贵族的教育是:礼乐、射御、书数。古代教育有上述六项,分为三类:一行礼;二作战;三管理。《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史书,最难读。古史书传至今天,《左传》的价值数第一。《论语》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所著,这是一部战国初期所写的书,这时候,孔子的话已经辗转传说数十年了,已经不是孔子的原话,有的也不是他的原意,然而,这书仍然是孔子原话、原意最多的书。其共有二十篇,前十篇是他的再传弟子所写,后十篇是更后的人所写,大约是战国中期所写,所以,价值也就更差了。这部书还是有价值,可表现孔子、春秋时代人的思想。《左传》要和《论语》一同阅看。随后本书开始说诸子百家,庄子的主张顾老认为极端颓废,《老子》一书可能在《庄子》一书以后,把《庄子》简化成五千字,老子应当是杨子、庄子以后的人,道家是从杨子开始,到庄子、老子兴起来的,道家思想当时有很多人相信。从前,大烧上古的书,共有三次,一是秦,为了政治目的;二是项羽;三是董卓,到后来,各朝各代的大小动乱,都要烧书。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有《春秋》、《国语》、《左传》三部书。《史记》主要根据是:《国语》、《战国策》,特别是《世本》、《春秋》、《左传》、《尚书》。《山海经》,战国时期搞巫术的人所著,是中国地理的最古书籍,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地理书。《山海经》的价值在于:一是保存了古神话;二是反证了儒家如何把神话改变做历史。第三章开始讲中国史书,先从二十四史讲起,这些是正史,是国家承认的史书。司马迁和他父亲司马谈先先后后都有可能看到当时皇帝的大量藏书,这是别人不易有的条件。比方说,《左传》这样的史书,那个时候只有皇家才有。司马迁也是科学家,他修改历法,改为阴阳合历。《史记》的价值,特别在于司马谈所写的楚汉相争年间的事,和司马迁所写的汉武帝时的事,他们父子在写史时,没有多少顾忌。从唐以后,官修史书与宰相监修国史成了定制。以后每一新建立的朝代,总要为前一个朝代修史。第四章讲杂史。第五章讲经学、汉学。《左传》是古文学家刘歆所作,而不是左丘明作的,左丘明是写了《国语》。《左传》在汉代以前是没有这本书的,汉代以前,却有《国语》。清朝残酷的文字狱,使文人不敢看今史,只能读古往,造成学术界的沉寂与窒息。国学一词乃是中国古时各种文、史、哲的学问之总称。而汉学一词只是汉朝人关于经学的学问。第六章讲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考据是研究古书的方法,即是以此书对校彼书,而把这一本和那一本书的矛盾之所在找出来,加以查考。这是整理古代史学、史料的方法,清代人们擅长用考据方法以读古书。考据家们对古书的详细考订,使后人读起来省却了许多精力,有些已经变得难读通的古老典籍,也变得比较容易读得通。此外还有对古器物的考据,对古代文字的考释。何谓甲骨文?甲,是乌龟的甲壳;骨,是牛的肩胛骨或其他大型动物的大骨。殷人在这些甲和骨上用刀刻上古文字,有的用笔写一下,再用刀子刻下来。甲骨文的内容,大概有三方面:一是记载祭祖的事;二是为了征伐的事;三是商王出行的事。其他,还有商王疾病、出猎、生子等,故从甲骨文中,知道商王的事甚多。第七章讲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那些作为史料呢?玉器、印、封泥、符、节、陶器、碑与墓志铭(铭在墓中,碑在墓外,墓志铭是汉代以后才有的)、石刻图画文字、书画、织锦刺绣、古代档案。说到考古,顾老谈了古代钱币、古书,古书包括皇帝日记(实录与圣训)、国史馆的记载、皇家编辑的书(永乐大典等)、地方志、家谱等。第八章为略谈中国古代社会。社会制度从血族婚到群族婚再发展为对偶制,但这种一女一男的婚配,也不是长期固定的。于是再发展就实行一夫一妻制,母系社会也逐渐发展变化成了父系社会。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在最古老的的年代里,仍然全是氏族社会。又随着生出力的发展,有了剩余,氏族社会就逐渐走到了奴隶社会。再一个中国人口的大迁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南北朝时期;二是宋朝时代。第九章为浅谈中国古代文学。古时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够唱出来的,第二类是不能唱的。能唱的古文学如《诗经》、《楚辞》,汉魏时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但宋诗就不能唱了。再后来有了昆曲。明代方言白话小说,有了长篇大部头的书,长篇小说自明代开始,例如《水浒传》、《金瓶梅》是用山东方言白话写的。到清代,用方言白话写小说更有进步,例如《红楼梦》就是用的北京话。第十章讲中国宗教史略。佛教先传入,道教后建立。道教的建立是在东汉末年,佛教的传入是东汉初期明帝时。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老子为祖师,创立道教的人,是东汉末年的人,叫张道陵。伊斯兰教来自阿拉伯,从唐朝开始传入中国,又叫它回教。到了明代末年,有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真正在民间传播开来,那是清末鸦片战争以后,发生了洋人到处强行建立教堂。有的穷人也要信基督教,是因为教堂给米。佛教传入中国后分成两派“一曰净土宗,是专念佛经;二曰禅宗,这一支加入些中国老庄哲学,有思想体系,而又善辩。在唐朝佛教传到了西藏,它和西藏本地原有的黑教混合了,成立了红教,后来,红教又演变成黄教。黄教是明代初年藏人宗喀巴所创立。他有三大弟子:一是达赖,二是班禅,三是哲布尊丹巴。达赖在前藏,班禅在后藏,哲布尊丹巴在蒙古。第十一章讲中国哲学史略。古时丞相如同巫者。唐朝和五代的时候,佛教和道教都极盛行,道教的最盛期是宋代。宋人把三教混合起来,宋代大儒把三教合一,倡导每天都静坐,以便把性、理认识清楚,这是宋儒的中心思想,所以说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无人叫理学家。、第十二章讲述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中国历代古都,以洛阳、西安、北京三个古城,作为京都的时间最长,都有一千年之久。以什么地方做京都,是有条件的,要有山可以防守,要有水可以生活。北京有永定河,又有西山,另外还有昆明湖、什刹海、中南海,这些水都相连。第一个在北京建都的是晋朝晚期五胡十六国里的前燕国,不过只存在了几十年就灭亡了。后来辽金元相继在此建都。明清都城也都在此,从民国元年到民国十五年,北京城始终在北洋军阀手中。总体来说,这本书不错,其实这是何启君先生向顾颉刚先生请教历史而做的学习笔记,有些地方有些散乱,而且其实里面有些史实经过这么多年史学界的研究也和顾老讲的不同了,但这不妨碍学习,里面知识点很多,在看书过程中我也重点划出,以备以后再学习,里面的知识是十分受用的,会再看。
  •     这本书是顾颉刚的谈话录,顾老是中国史学鸿儒,著作等身。这本书是老年时和年青一代的谈话,却内容详实,条理清楚,对中国的民族史、古书典籍的传承、考古学、古代社会、古代文学等等如数家珍,的确令人心驰神往,由衷钦佩和赞叹。也让人明白了要系统的学习中国史应该读哪些书。传统对中华民族、中国之类的概念有很多错误的认识,比如认为中华民族自三皇五帝开始,也一直都是统一的,中华民族处于地理的中心区域等,事实上这些观念都是误读。民族发展的历史一直都是互相融合的历史,并没有一个统一明晰的脉络。中国至今的版图、中华民族的发展主要归功于三人的统治:周公吞并了东方鸟夷,秦始皇吞并了福建广东,而汉武帝则打到了贵州云南。接下来是中国的古书系统,诗书礼孝春秋,加上诸子的书籍是中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思想记录,随后便是官方的二十四史,是国家的正式史书,以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最好。史记汉书当然也是不得不读的,而读史记不可不读汉书。除了官方历史,还有杂史。我相信这些杂史读起来可能比正史更加有趣,比如汉朝的《西京杂史》、《蜀王本纪》(里面讲了蜀王变成子规鸟的故事)、《世说新语》也是一部杂史。法显和尚的《佛国记》当然比玄奘写《大唐西域记》要早很多了。郦道元的《水经注》也是驰名的地理学杂史著作。另外,沈括的《梦溪笔谈》、洪浩的《松漠纪闻》也是宋朝代表杂书。顾老也讲了一些考古学的内容,如果将史实和史料联系在一起,清朝吴大徵的《古玉图考》是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十钟山房印举》则是将中国古代的印考据的较为出色。此外还有封泥,类似现代的书信快递标签,撕毁即为打开。可以借以研究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此外,虎符、杖节、陶器、石碑和墓志铭都是考古的材料。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能唱的和不能唱的,早期的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都可以唱,诗到了宋朝就不能唱了。然后就是逐个朝代的一些代表文学人士,这个不用赘述。中国的宗教,事实上本土的宗教只有道教。道教是中国各种原生迷信的综合。道教和佛教有过激烈的冲突,《老子化胡经》肯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总体上这本书内容庞杂但脉络清晰,基本上指出了要学习中国历史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顺序以及该看些什么书。对于后面中国哲学史的讲述也深入浅出,晦涩难懂的宋明理学等在顾老讲来竟然是举重若轻,浅显易懂。让我深深的感叹:那些真正搞懂了的、真正明白的人讲述时候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浅显的词语,故弄玄虚者往往都是欺世盗名之辈,不可不察。在此也反省一下自己,有的时候喜欢说一些专业名词,其实呢,完全没有必要,徒增别人的反感而已。
  •     看到这本只有32开不到300页不足15万字的小书,却带着“中国史学”这么大的题目,之所以买下来完全是看着作者顾颉刚先生的名号而决定的,待读过一遍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风范!此书是1965年冬到1966年春,顾老在香山疗养时一本谈话记录集,由何启君整理。我始终认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境界,而顾老做到了,把三四千年的中华历史和文化举重若轻的的娓娓道来,完全不是我们印象里老学究似是刻板枯燥或私塾先生摇头晃脑的故弄玄虚。既然是“史学”,则本书不光介绍了各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且将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哲学、文学、经济、宗教、自然科学等都做了简介,特别是对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各朝代的部分杂史等古书一一加以简介和评点,也从专业的经学、汉学、史料学、考古学和考据学等方面加以简述。身为一代史学大师肯定会有独到见解,比如书中前言提到的“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和正文一开始“中华民族从开始不是统一的、单纯的,是不断融合的”以及对很多古籍的评点使我有种顿悟的感觉,把浩如烟海、看似杂乱无章的中国历史总结归纳,整理清楚脉络,让后学者能够事半功倍,这也是读大师名著的原因吧。读此书时常疑惑于一个人怎么可能如此博学,几乎随便一本史书他都能给你说出个所以然,各朝代的更迭仿佛亲历似的了然于胸,看一下作者的简介吧:四岁读四书,七岁读五经,十岁开始每天作文一篇,作经义、史论、策论,十一岁读《纲鉴易知录》。有如此国学童子功的恐怕是后无来者了,再加上其先后在各名校教授历史学,可以说终身投于历史研究中,终成一代史学大师。如此大师能够放下身段,不为任何名利的从基础讲起,让人尊敬;所讲内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让人又心生叹服!反观如今的一些所谓大师,大多是反其道而行之,用华丽玄虚的语言自抬身价,这种做作行为在真正的大师面前着实可笑。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国学”日盛,顾老对国学的定义为:中国古时各种文、史、哲的学问之总成(在下斗胆认为应该再加个“艺”字)。历史穿越剧和各种讲历史的讲坛收视率颇高,但这种“繁荣”背后真正亲自去看古籍的能有几人?可能现代国人都以忙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无暇去啃那些生涩难懂的古籍,也习惯于接受那些学者名家的解读并加以盲目崇拜,我觉得中国历史还是要亲自去读一下,因为现在媒体上所讲授的内容已经过讲授者掺杂进了太多自己的看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甚至算是曲解了。读历史是要亲身感悟的,并要知以致用,然而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有章可循的,如果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里盲目找些来读,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头晕脑胀,而这本《中国史学入门》绝非教科书般刻板,又像辞典一般易于查找国学各个门类和历史各朝代的更迭,很适合对中国历史(国学)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入门之选,如果真的有更多的国人能通过此书的指引,踏入亲历国学之途,这也是顾老的心愿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很不错的一本史学入门书,赞!
  •     经常买,质量很好,速度快,支持。
  •     入门的意思就是它很浅显,也很简单,适合刚入门的人读。我们只能在里面初略的了解一些“史”。比如三皇五帝的各种名字及各种不同的组合,以及对五行说的分析等。都是些小历史,我们所必须知道或者已经知道的知识。我个人认为本书太过简略(虽然我也是看他薄才看的)。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下,作为娱乐之书可看下。
  •     本想看着入睡,不料直到半夜一口气读完。中国历史概要,简单好读。虽未展开挖深,但很有料。顾颉刚说话,直截了当。只是口述漫谈,不够严谨,粗疏错漏时有。
  •     2个星期看完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入门的小书,能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牛逼。
  •     相当的通俗易懂,是一部简明版史学大纲。
  •     蛮系统的一本书,普及类吧
  •     我都能看出几处谬误。。。
  •     口述历史,读起来仿佛听老爷爷随口述说过往的故事。复习和学习了许多忘却了的和不曾知的知识。另外,虽然是口述,语句极简洁。
  •     可能因为是口头叙述的缘故,有些地方会觉得戛然而止并不尽兴,但是没有理由不说这是本好书,我几乎一口气看完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没有什么耐心看书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事情啊,墙裂推荐给入门级的筒子!!!
  •     入门类,多且杂
  •     不要把这本书单单看成是中国史学的入门之作,实际上,这本书对国学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所涉猎,强烈推荐给有兴趣了解一些中国历史文化的同学们,顾老一生所学之梗概尽入此书矣。
  •     本书涉及内容很广,历史学真是门大学问。民族发展史、经学、汉学、考据学、古代文学、宗教等等内容。读此书引领下,确实能入“史学之门”。
  •     刚看的时候觉得旁人列的真是无趣,最后发现真的把历史贯穿了,我又捡了些些知识。。。
  •     很有趣,一点也不枯燥,虽然很简短,但是很精辟。
  •     看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     小胖子买来教育我入门的书,包含历史文学哲学各方面经典,睡前到翻着看看滴
  •     书的内容不是很深,初了解史学看此书还是非常不错的。我看完这本书,觉得此前对于如何看历史书有些有些误区,现在对于史书有了另一种了解。
  •     大略选读了一些
  •     书的装帧设计很好,内容也通俗易懂,价格也很实惠!
  •     20160712读毕。大家之书,传递的信息量绝对不一样。和自己闷头读史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更有条理,启发思路,成体系。好多历史信息,经过大师的串联,才有了体系和传承。才知道,哦,原来是这个样子。
  •     厚积薄发,是这个理。
  •     书是好书,编辑不负责任,楚人姓芈不姓芊好么,一星扣编辑
  •     涉及范围很广,还不错
  •     早就想买这个了当当价也不贵 书很好
  •     两星半。史学入门,而不是中国历史入门,不和胃口,所以有些许阅读障碍,且顾颉刚的很多一家之言也很有冲击性,但自读历史的乐趣反倒就在验证和反思。
  •     口袋书,适合放在包里,零碎时间看看
  •     刚刚读研的时候,院长就推荐我们读的书,很久之后才想起来看~毕业论文就是写的中国近代史上非常优秀的大学教师,写的同时也了解过顾哲刚老师,真心是佩服佩服!
  •     母住院期间,三天通读此书,感多为泛泛而谈,如蜻蜓点水,见些许观点又与常规史书略有偏差,盖因此书由谈话笔记而出,许多观点只供闲读,不足考究。
  •     大家小书,读的有味
  •     多年后,当我把历史书上的内容都忘光之时,再翻看一定获益匪浅。
  •     入门挺不错的一本书,涉及的面还比较全,且比较基础和好懂。
  •     好處便不多說,但馬列史觀部份讀之令人生厭。
  •     这本书首先挺新的 包装也和好但内容多是一些史学概述 没有自己的观点 如果是像我一样的想提高历史成绩 提高能力 买这本书就没必要了
  •     深入浅出是最不容易的,只有真正通了的人才能深入浅出
  •     儿子叫买的,挺好的书。
  •     书的包装很好,内容一点也不枯燥。快递很快。
  •     一本浅入易懂的书。
  •     中国历史概述,的确有所助益。
  •     学生入门书籍
  •     此书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可以作为为时爱好者的必备工具书,读了它,再去读那些典籍很有帮助
  •     历史是需要慢慢品的,本书自夏至民国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著述,文笔清新、条理清楚,一本好书,清闲时值得一读
  •     入门用书,写的比较泛泛而谈 适合我啊
  •     顾老以其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其讲说娓娓道来丝毫没有枯燥之感,适合大家闲来翻阅翻阅。
  •     名家著作,32开,平装,300页,近15万字。作者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我是从买《中国历史地图集》熟悉的。本书是学习历史的入门著作,书中介绍的有24史,杂史,经书,子书以及其它的战国书籍。内容广泛,通俗易懂。
  •     大家小书,你值得拥有
  •     不错的一本书,喜欢。
  •     3版比原來的有所增加,因爲92年的時候又找到一個筆記本。美中不足的是因爲講的範圍太大,所以不少地方也是取了通常的說法。
  •     微言大义,平生未曾听一堂顾老的课当属憾事
  •     明明就是国学入门,什么都有,文学,历史,哲学,考古。有吉光片羽,但更多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谈,毫不系统,用来入门基本没有好处。记录者何启君还要时不时跳出来抒发一段对顾老的幼稚赞美,新补充的褐皮本基本上就是蓝皮本的重复。编辑校对惨不忍睹,令人怀疑拿到手的简直是盗版。另外,要是新版都这个开本,就把袁行霈的序言改改吧,根本放不进衣兜
  •     2015年秋,手机阅读。大家小书,得之于简,失之于陋。
  •     所有对历史有兴趣者必读
  •     大家作品,文风如行云流水。阅读该书受益匪浅!
  •     曉暢平易,粗疏了點。
  •     还需要反复读.....
  •     其实,应该是“国学”入门。主要内容大概都知道一点,只是并未系统梳理过,这次趁机加深一点印象,巩固下知识框架。另外,可以重点关注下涉及儒家的部分,一个是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的争斗史,二是哲学史中的儒家部分。#毕竟只是一本入门小书,而且是口述,就不必苛求太多,多关注下自己能从这本这么“浅”的书中学到多少吧。
  •     补录,很好的入门书,找时间二刷一下……
  •     虽然看似比较浅,但还是很具系统性,非常值得一读。顾颉刚先生的学识与学品从本书中也可见一斑。
  •     好书值得看好书值得看好书值得看
  •     这套书纸张印刷都不错,还有小书签。书小内容可不小,这套书我有选择的买了好几本
  •     读此已成体系的入门小册,可感何为厚积薄发。
  •     很适合入门人士,但是总体上专业水平一般,只是入门而已。
  •     这样的书,特别喜欢它!内容丰富多彩,可读性强,真值!
  •     内容浅显易懂,有一些内容和以前看到的有所不同,比如顾老的意思诗经不是孔子编订的,而诗经上说,孔子编订了诗经。不知哪个为准?
  •     这类书都差不多,很好的,简单易懂,又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小书,什么时候都可以看,携带方便
  •     印刷精美,内容严谨。
  •     书很满意,早就想买了,物流也超快
  •     顾颉刚先生深厚功底 可见一斑
  •     通俗易懂,适用初学者
  •     很好的书,指的所有史学入门者一看
  •     写得好,天底下有这种书的存在,怎么还会有教不好客的历史老师呢?
  •     挺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的纲要
  •     不错,给朋友买的,很满意
  •     这一系列真不错这一系列真不错
  •     读着相当有趣味的历史书,口述的风格看着不累,经脉清晰,也有深入的地方。
  •     顾先生口授经典
  •     提纲挈领,谈了很多基本且重要的问题。
  •     书中小字部分皆可删去
  •     內容簡單,適合古史入門
  •     大家就是大家,通俗易懂,大题小作。
  •     不愧是大家,膜拜啊。
  •     从纸质到内容,这个此列的书都很不错。还有个小书签
  •     疑古有据,鞭辟入里。
  •     下次还**当买书!
  •     举重若轻
  •     好好的文章,信手拈来。可里面有很多时代的印记,很遗憾,像是浑然的玉璧,被人为凿出了很多痕迹。
  •     入门书,真的是入门书,简单易懂,条分缕析,框架清楚。我读了觉得最有用的是第一部分的民族史,这部分强烈推荐,因为前阵子在人人上看一个貌似是刚读了几本袁腾飞就开始在那里高喊元代史不算中国史以炮轰政府史观有问题来显示自己冷艳高贵的家伙发帖,感到异常无语,真应该建议这种一腔鸡血的童鞋来看看这部分。读后觉得最好玩的部分是第十二节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溥仪退位以后大家去颐和园要办护照那段印象深刻,笑喷了。又及,在P42页发现错误一处。“《庄子》之后,有《庄子》一书。”这是啥意思?
  •     还没有看,但是应该不错吧~~~毕竟是厚积薄发的啊~~
  •     因为是口述记录,所以资料难免不全,但是口语化的句子让人更容易理解。顾老在书中的有些观点和现今官方观点还是有些出入的,如韩愈是辽宁还是河北昌黎人?鲜卑族后面去了西伯利亚?《红楼梦》是北京话写的书还是南京话?满洲这个名字的来源究竟是什么?等等
  •     领略大师心境,品味学问真谛。
  •     很“小”的一本史学入门书,能讲的都讲到了,就像一个标出重点的目录索引,想深入了解的话自己再拓展吧~
  •     包装好~~~干净...书正在看,内容蛮吸引我的...对历史混沌不清的,这书不错~~
  •     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归纳总结的简洁易懂!
  •     权威。温情。严肃。
  •     给家人买的,好像反应还不错。
  •     还是笔记整理的 就这还大家小书呢
    上次的没退 这次一定退了
  •     大师小书,的确开拓视野,只是最后讲北洋民国的那一段,不甚喜欢。
  •     太简陋了没法看,不能随便凑单。。
  •     不理解 何君为什么要写那么肉麻的溢满之词
  •     顾颉刚先生的作品,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史学入门好的书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