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诺亚方舟遭遇伏羲神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当诺亚方舟遭遇伏羲神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300061627
作者:吴莉苇
页数:686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相当细微地勾勒了欧洲启蒙时代关于中国上古史讨论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进程,把传教士及早期欧洲关于古代中国史的讨论,放在跨文化大背景下,尤其是安置在欧洲思想史的脉络中讨论,指出了古代中国史作为新思想因素与新历史资源,对圣经学、中世纪神学以及启蒙时代的欧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合理地解释了欧洲早期对“古代中国史”的认识变化的深层原因,从而把过去仅仅局限于汉学一隅的问题,解放出来成为欧洲思想史的大问题,这一努力相当有价值。该研究实际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关系上一些带根本性质的问题,且这些方面国内学者几乎没有仔细了解过,因此本书对于中西文化关系史研究的推进有很大意义。  本书探讨的并非足中国某个文化现象在西方思想界如何被加以定位的所谓传统学术史问题,而是要借“中国上古史”事件探寻西方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欧洲近代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本书亦想说明,对“中国文化”的有意误读又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全书的写作布局颇有创意,通篇论证相当严谨,尤其在新史料的发掘和爬梳整理上,不但继承了中国史学界注重史料收集的优秀传统,而且在史料的选择方面不拘泥于旧有的范围,而是广泛涉猎中西文献,尤其足对外文文献的使用颇显功力,从而为自己的阐释论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故本书在“问题意识”与“史料梳理”两个方面都颇具新意。

内容概要

吴莉苇,1975年生。1993-200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200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关系史。现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中欧早期交往与欧洲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在《中国社会科学》、《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编 耶稣会士传播的“中国上古史”形象
第一章
耶稣会士来华背景
第二章
文化适应与“中国形象”
第三章
关于中国上古史的文献
第四章
中国君主制的起源与世系
第五章
上古帝王文明业绩(上):伏羲——帝挚
第六章
上古帝王文明业绩(下):尧、舜、禹
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与艺术
第八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二编 欧洲知识界接受“中国上古史”的思想基础
第九章
欧洲人论中国上古史著作概观
第十章
社会环境变迁
第十一章 知识风尚更易
第十二章 史学研究转向
第十三章 圣经批评萌芽
第三编 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上古史”论占
第十四章 中国上古史问题由来
第十五章 调和两种编年史
第十六章 中国史书的可靠性(上)——史料争议
第十七章 中国史书的可靠性(中)——天文学证据
第十八章 中国史书的可靠性(下)——历史批评法
第十九章 中国上古史动摇《圣经》权威
余论 变化的欧洲与变化的中国形象——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17、18世纪,欧洲知识界曾围绕中国上古史是否可信展开旷日持久的争论,本书旨在描述这一欧洲近代思想史和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突出事件,再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上古史对启蒙时代的欧洲人产生什么影响,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受何制约,进而探讨西方认识中国时的特点。作为传播媒介的耶酥会士和作为接受者的欧洲本土知识分子都是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塑造和读取中国上古史图像,这也是近代以来欧洲认识中国的总体特点。中国总是作为体现欧洲人观念的某个形象而存在,这及既是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认识难题,也是文化创造的动力,这一事实耐人寻味。

图书封面


 当诺亚方舟遭遇伏羲神农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名字有意思,跟黄一农的风格有点像
  •     中国和欧洲历史之间的讨论,也是某元素的对比,鄙人感觉有点深奥。
  •     : K210.7/6844
  •     作者通过爬梳中西文献寻找传教士写作依据实在敬佩,这也是深入研究传教士的方法,与前人角度不同。另外应注意传教士的上古史研究对于近代历史学家、神话学家有何影响?传教士是否自身也成为中国神话的编造者?
  •     作者对于资料的梳理很是下功,重点在第三章 ,主要线索就是中国编年史与圣经编年史的矛盾如何解决的问题,怀疑抑或证明?问题有二:一是表述啰嗦,而重点章节只有三分之一。第二是没有把启蒙时代的上古史研究和之后的上古史做参照,之间的关联如何?影响如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