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108032188
作者:钱穆
页数:259页

章节摘录

昔孟子论学,有亲炙与私淑艾之别。孔子以圣师垂教,七十弟子及门亲炙,斯诚旷世难觏之奇遇。然既生值同时,能尊所闻行所知则止,若求别有阐发,其事则难。抑且身在庐山中,不易识庐山之真面目。孔子惟赞颜回为好学,因颜子于孔子,所识特深。然使颜子获寿,后孔子而卒,恐亦于孔子之道未能别有所发明。何者,时代不相异,则其立言传教,自亦无可大相异也。孟子生后孔子百有余岁,时移世易,虽自日私淑艾,若有异于及门之亲炙,然能发明孔子之道,使后世并称日孔孟,则私淑之与亲炙,固虽异而并不异也。二程传道于伊洛之间,谢杨游尹及门亲炙者亦有徒矣,然必至朱子而后二程之说获以大明。朱子之于二程,亦已在百年四传之后,是亦私淑也。朱子及门亲炙之徒亦盛矣,然朱子殁,其徒亦尊所闻行所知而止,无有能大发明于朱子之学者。下及东发深宁,则亦三传四传几达百年之久矣。余今考论朱学流衍,首举东发深宁,盖以学术之传,非久无以见其变,非变无以见其通,非通亦无以大其传。朱子之学,传至于东发深宁,一若面貌全非,然其精神血脉,则固不失为朱子之嫡传也。朱子之学,大率可分两途。一日性理之学,一日经史之学。性理之学,上接二程。伊川之称明道日: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今纵谓伊川之言可信,然子贡有言,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则岂可谓孟子以下千四百年,乃并无不贤识小者之存在乎!子贡又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是知孔子之教,固兼有性与天道与文章之两途。孔子前辈弟子中,惟颜子能言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知兼两者而为学。子贡则日,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是其着意已仅在于博文。不知孔子固日: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此乃孔子即在文章中见性道,即在博文中见约礼,而子贡不之知,故有孔子少言性与天道之疑。孔子后辈弟子中,有子曾子,偏于性道与约礼。子游子夏,偏于文章与博文。故孔子既以告子贡,复以告曾子,皆日:吾道一以贯之也。孟子似偏于性道一面,荀子则偏于文章一面。今纵谓性道之学,自孟子后千四百年无传人,至宋而有程子。然文章之传,则固千四百年未尝绝。亦岂可谓此千四百年文章之传,乃绝无性道之可见乎?朱子言性理,推尊其传自程子。而其经史之学,则跨越二程,直溯北宋诸儒以上接汉唐,固不得谓孔门无此文章一脉也。亦不得谓此文章一脉,乃绝无当于性道也。象山疑朱子为支离,即指其经史博文之一面。而自谓直承孟子。惟亦于明道无间言。此亦不得谓其非孔门约礼之一路。然于博文之教,则终无相当。东发深宁二人,乃于朱学流衍中,能兼得博文约礼之二者。惟东发似稍偏于性道,深宁似稍偏于经史。然虽畸轻畸重,各求一以贯之,固非偏于此而绝于彼。以深宁较之东莱与象山,深宁博文之学,自可兼采并纳,而谢山必谓其综罗文献,兼取诸家,于朱吕陆三家之学,和齐斟酌,不名一师,此或可谓乃谢山之自道,而岂真知深宁为学之精神血脉所自乎。东发深宁以下,元儒之于朱学,终不能不偏于博文一途。既已仕于元为异族之臣,大节已亏,何论约礼。故如吴草庐,亦仅能肆意于博文,然亦尚知理学渊源,乃转为朱陆和会之说,是亦其心可谅,而绳之以朱学之正传,则终不能与东发深宁相拟。明儒继起,惩元之弊,又转而薄文章,重性道,于是有如康斋敬斋,月川敬轩整庵诸人,其于朱学,皆重性理,轻经史,偏向一边。于是而有白沙阳明之崛起。白沙尊朱,阳明崇陆,要之其薄经史博文之学而不为,则一也。东林高顾,力欲挽王返朱,然其于经史博文之学,则亦终隔一间。亭林桴亭,身为晚明遗民,激于民族大义,怵于亡国亡天下之深痛,其抱道为学,一欲力反之于朱,而二人之为学亦各有偏。亭林持论,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所恒言。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愚所谓圣人之道,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盖其与深宁身世同,故感慨亦同。《日知录》之成书,乃若最与《困学纪闻》相似。然《日知录》书中屡引东发,少引深宁。斯则因性道约礼之学贵能尊传统,经史博文则尚心得。故言性理,不当有背于孔孟。言经史,则非孔孟之所能拘,此在朱子亦复如是。其言格物,一遵二程,而《大学格物补传》,则固是其新创。黄梨洲言,东发《日钞》之作,折衷诸儒,即于考亭,亦不敢苟同。

前言

自余成《朱子新学案》,即有意续撰《研朱余沈》,即《朱学流衍考》,起自元初黄东发,迄于清末,历元明清三代,共得几二十人。后又决意汇此论丛,遂并《研朱余沈》纳人,不另成书,以便观省。此册共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又一九五二年在台北伤脑部,养病于台中市,读杂部明人笔记,乃知明初诸人,皆不忘元廷,无意出仕。越数年,在香港成《读明初开国诸臣集》。及迁居台北,又续成《读杨维桢(东维子集)》以下各篇,可见元末学术思想之大概。有元一代,大率尽此。又加旧作《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一篇及来台后所讲《理学与艺术》一篇,共成此册。最近病目,不能识字,此册付印,则不复再自亲校,因亦无所改定。

内容概要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书籍目录


黄东发学述
王深宁学述
吴草庐学述
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
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续篇
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
理学与艺术

编辑推荐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6)》:钱穆作品系列

作者简介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6)》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六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族意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一文对以王重阳和邱处机为代表的新道教(全真教)的历史成因及其三教合一、阳道阴儒的思想实质有很深刻的论述,极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复杂的思想状况。《理学与艺术》一文,则专举绘画一事,以发明学术思想与艺术之相互关系,可为研究中国艺术史者启一新途。

图书封面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这套书值得一看,特别是想了解和学艺钱穆先生的文学思想以及其所做的史论。
  •     帮朋友买的,正赶上活动
  •     論叢(六)
  •     逻辑似乎不很清晰,运用桐城派的文笔来叙述劣势明显。很多部分只是略略陈述一笔带过,读书笔记的感觉,作为论文明显不行
  •     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
  •     这是钱穆思想史论丛第六册,钱穆在撰写完《朱子新学案》后,对于元明后继承朱子学说想要继续写一些文章,起名为《研朱余沈》,不果。将黄震、王应麟和吴澄三人的研究论文,置于此书之中。本书最值得一读的是《读明初开国大臣文集》及其续篇,钱穆在阅读文集后,以民族主义为中心,对于明初遗民缺乏夷夏之辨进行了批判。这与余英时攻击朱元璋形成鲜明对比。应该说,看到元末明初诸儒之言行,可知时下之士风。
  •     此本是主要关于明代的学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