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园惊梦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料典籍 > 残园惊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563397464
作者: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秦风老照片馆
页数:103页

章节摘录

插图:最先建成的是谐奇趣,它位于整个西洋楼景区的最西部,由主楼、前后喷泉及西北的蓄水楼组成。主楼三层,一、二层都是七间,三层三间,左右为凉台。分为两层的弧形台阶直通二层,石栏杆装饰以雕刻的西式花纹。主楼两侧各有一道西洋连廊,连接两座八角形的亭楼,楼内演奏来自蒙古和回疆的异域情调的音乐供皇帝欣赏。主楼前有一座大型海棠形的喷水池,池中间有西洋翻尾大石鱼一尾,水由鱼嘴中喷出,高达数米。石鱼外围有铜雁十八只,池边有铜羊四只,均可喷水。喷水池东西各有小喷泉一座,池南是~片湖面,湖边建有石栏。湖西为线法桥,桥为五孔,券上刻有兽首,有水从兽口中喷出。桥上建有~座西洋座钟形的假门,上面嵌有一面巨大的时辰钟,南北两侧以雕刻花墙装饰。这座桥是园中水流的入口,设有闸门,往上连通圆明园中的方壶胜境。谐奇趣于1751年完工,后院是一个方形的花园,以十字形甬路为主干,中心有一座喷水池,环以铜栏,四周点缀着花坛、各种盆栽以及人工修剪的松树。喷水池以东,即与蓄水楼相对的位置上建造了一座养雀笼(1759~),饲养孔雀和各种外国珍禽。花园北面即是通往迷宫的花园门。花园门是一座西洋风格的汉白玉石制拱门,形似西洋座钟,有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两旁为花墙。门后过木桥就是黄花阵,是一处融合了西方园林装饰形式和中国文化世界观的园林设计。迷宫有九层,以三尺高的矮墙为界,墙身刻万字花纹,墙顶为池形,里面种有罗汉松。四角各有八方形阵眼,各植龙爪槐一棵。黄花阵正中石台上,筑圆顶双檐八角亭一座,中设西式座椅,为皇帝的龙座,每年中秋游园时,最先走出迷宫来到皇帝面前的嫔妃或宾客会得到皇帝的赏赐。

前言

2010年,是圆明园罹难一百五十周年。圆明园的劫难,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为此,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台湾秦风老照片馆和东莞展览馆共同主办了“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展。由德国人奥尔末摄于1873年的底片)中洗出的七十二幅大型原件照片,清晰地记录了圆明园这座汇集中西文化精粹的皇家园林遭劫后的残容遗貌,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圆明园实景照片。其中两帧原作底片也将首次与公众见面,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这批神秘的底片多年不知踪影,收藏家秦风先生费尽周折,经多方查访,终于在2010年5月28日筹募巨资从海外购回。在扭曲的价值观盛行的当今,秦风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实属难能可贵。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在中国,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她的名字叫圆明园。”“圆明”二字在字义上是“圆融和普照”,意味着完美和至善,圆明园的毁灭正是人类梦想的毁灭。然而,近百年来的时光流逝,历经风风雨雨的圆明园依旧满目沧桑。这批展品,是我们民族伤痕的见证。依据这些清晰的定格,人们不难察觉,残园惊梦之后,这里又经历过将近百年的蚕食、损毁。本次展览与圆明园繁华的残迹必将时刻提醒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感谢为此展览付出贡献和支持的专家和相关机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书籍目录

序一 王立梅,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馆长
序二 钟长永,东莞展览馆馆长
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 徐家宁
圆明园的记忆 王军
稀世影像的迭代传奇 秦 风
图版

编辑推荐

《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内容简介:1873年,德国人奥尔末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拍摄了一组共十二帧照片,成为迄今所见圆明园最早的影像记录。1933年,这十二帧玻璃底片经中国学者滕固从德国引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圆明园欧式建筑残迹》一书。图书出版后,滕固便把玻璃底片还给了德国的收藏者。此后的七十多年里,这批玻璃底片就再也没有面世过。因为二战期间德国本土遭受了盟军的地毯式轰炸,人们对这批底片是否存留,极不乐观。2010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这批保存完好的圆明园底片为台湾的著名老照片收藏家秦风先生所获得。《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在完整、高清呈现这批照片的同时,并邀请王军、徐家宁两位专家结合这十二帧图片,对圆明园存废的历史做了精彩诠释与解读。

图书封面


 残园惊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汪荣祖完全把长春园的欧式建筑说成了一个杂烩西洋楼确实融合了东西方许多种的建筑艺术风格但是融合得好不好,或者说建筑本身美不美,却与它本身是属于东西方哪个流派,造型与设计上能被贴上多少种风格与技巧的标签没有关系不仿找到一个完全不了解建筑名词,但有较高文化与审美修养,直言不讳的人,让他直观的说出看到圆明园西洋楼照片的感受,能感觉到一种与闻名世界的圆明园相匹配的视觉美感震撼吗?能感觉到汉白玉雕刻中蕴含了着多少创造的睿智与与艺术的价值?它是肤浅仅流于杂合和对西方的模仿吗?许多人说圆明园西洋楼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属于洛可可式,本人对比了西洋楼与其时风行的法国洛可可式室内装潢的照片,洛可可完全给人一种奢靡感,而你在西洋楼汉白玉的雕刻上看到的难道仅仅是奢靡吗?
  •     买这本书,是为了收藏,谁知道买回来,找了半天没找到印数在哪里,其他什么出版,印次,开本,都有,独缺印数,这样的关于珍贵历史影像的书籍,印数是关注之重点,怎么可以缺少呢?
  •     真美,全是仿照西方的文明。这样的美好本就不属于你们这些下等人,你们没有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说明贡献,你们不配享受这样的建筑,所以都给你毁了。你们中国人不配。你们的精神中如果再没有一个超人,一个神,那么你们必将被神所灭亡。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以前就对圆明园有浓厚的兴趣,记得看火烧圆明园时,我居然还想把电脑砸了。。。。。
    在当当网上意外看到着本书,便立即买了下来,拿到之后,翻开看了看,没令我失望!
  •     好!
  •     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做建筑设计的,在加上自身的爱好,所以一直对古典建筑有所偏好。这本书无论是照片还是印刷质量,都很令我满意。要是资料和文字说明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     虽然本书以图片为主,但是让人了解了园明圆的过去!值得收藏!
  •     世纪坛里的书店翻完,略为不足展览期间正好不在北京,错过了。标题名字看起来起的不错,实际上驴唇不对马嘴。梦惊来惊去的都惊烂了实在没必要总用惊梦这俩字
  •     1873年,德国人奥尔末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拍摄了一组共十二帧照片,成为迄今所见圆明园最早的影像记录。
  •     发货很快,上面还有签名。。。
  •     德国人的认真和严谨
  •     半夜睡不着,翻下床,把图书馆借来的这本画册看掉了……圆明园现存最早图像的重新问世,我想这该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保存的一段记忆。
  •     这本书真的太令人激动了,对圆明园一直有幻想,一直想看到留下的哪怕一点点稍稍完整的碎片,这本书满足了我的愿望,勾起了很多想象。真的物超所值!印刷精致,格调国际。
  •     别的不说,照片质量真让人惊叹呀!那个时代的器材了!
  •     就是有点薄,不太值,就是定价高了些
  •     終於從亞馬遜買入了,這樣的好書真是要珍藏啊!
  •     本来就很想要买,及至在当当看到有签名版的就毫不犹豫定下了,就是对物流的速度不是太满意,同样是衢州市,为何衢江区可以快递上门,而柯城区却要包裹邮寄?我们这的快递公司又不少。
  •     毫不犹豫买了这本画册,很好的历史回忆。另外,上海美术馆现在正在展出奥尔默摄圆明园照片和全部底片,准备去参观一下。
  •     踱步残垣,手持旧照;游残园,惊旧梦。
  •     开始关注玻璃底片拍照片相关的知识;关于历史那段残缺真是很···原来同治和慈禧想当年还是想修圆明园的;很震撼啊很震撼!谐奇趣那八角音乐亭,还有观水法都好壮观啊!虽然是被炸了剩残虚。顺便小小愤青下,上次那件兽首拍卖的事,洋鬼子真特么的不是个东西!但是有些事···哎~~~~~~~~~·
  •     转瞬即逝的美才能称得上永恒吗?
  •     《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内容简介:1873年,德国人奥尔末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拍摄了一组共十二帧照片,成为迄今所见圆明园最早的影像记录。1933年,这十二帧玻璃底片经中国学者滕固从德国引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圆明园欧式建筑残迹》一书。图书出版后,滕固便把玻璃底片还给了德国的收藏者。此后的七十多年里,这批玻璃底片就再也没有面世过。因为二战期间德国本土遭受了盟军的地毯式轰炸,人们对这批底片是否存留,极不乐观。2010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这批保存完好的圆明园底片为台湾的著名老照片收藏家秦风先生所获得。《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在完整、高清呈现这批照片的同时,并邀请王军、徐家宁两位专家结合这十二帧图片,对圆明园存废的历史做了精彩诠释与解读。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西洋楼雕刻如此之繁复!
  •     因为踏上过这片苍茫,所以更加心寒。
  •     俺一本都没有,就给别人了。。。
  •     残破亦美
  •     贵
  •     又是秦风,还有谁来解读老照片?又是王军,真正的专家在哪里?
  •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照片很大,书很大都是一些没见过的照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