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口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料典籍 > 吴德口述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801702876
作者:朱元石
页数:267页

章节摘录

插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1966年5月中旬,李富春同志打电话给东北局,传达中共中央调我到北京市工作的决定。我当时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同志打电话通知我,到沈阳汇报和交代吉林省委的工作以及交代我所分管的东北局文教方面的工作。在吉林省工作多年,不免有些留恋,同时也知道“京官”难当。我见到宋任穷时,提出能否不去北京?宋任穷说:工作需要,中央的调令,不能不去。我又问:北京的情况怎样?他谈了些,又简单地说:彭真出了问题。我追问:彭真出了什么事?宋任穷说:你到北京后由中央同你谈。任穷同志不愿多谈。我在沈阳待了几天,5月24日到了北京。那时,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央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5月4日~26日),毛泽东时在外地,刘少奇主持。就在23日那天,中央作出决定,停止彭真、陆定一、罗瑞卿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停止杨尚昆的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职务。彭真还被撤销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的职务,由李雪峰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成立专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彭、罗、陆、杨,他们的问题由所谓“对抗文化革命路线”上升到了“反党集团”。我到北京后,先去见了邓小平同志。小平同志笑着说:欢迎你来,中央决定你到北京市委工作,李雪峰任第一书记,你任第二书记。邓小平要我先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北京的情况由李雪峰与我谈。政治局扩大会议已临近尾声。我听了最后两三天的会议,听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康生等的讲话。他们都是着重讲毛泽东思想如何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问题,因为前一段的会议我没有参加,许多事情不接气,听不懂。这时彭真同志已经不参加会议了。我到北京后,也就去见了叶帅。当时中央成立了一个首都工作组,叶帅是组长,办公室主任是王尚荣。工作组一是改组了北京卫戍区,傅崇碧任司令员,黄作珍任政委,卫戍区调进了两个野战军的主力师(七十师、一八九师)。叶帅对我说:在北京的秩序、安全工作没有搞好前,毛主席不能回来。二是改组北京市委。我来北京前的二十几天,华北局派池必卿、黄志刚率工作组进驻市委,调查市委的“罪状”。三是改组北京市公安局,由公安部副部长凌云以华北局工作组的名义进驻北京市公安局。根据工作报告,中央负责同志批示将市公安局局长、副局长等八个负责人先后逮捕。把市公安局局长邢相生逮捕后,公安部又派来一个局长叫李钊。后来,李钊也被捕了。当时,大家都很紧张,我更是摸不着头脑。我从1955年调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后,在东北工作了11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对“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不了解,对中央存在的党内斗争更是毫无所知。李雪峰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他参加了杭州会议、上海会议,会议上的情况他没有给我传达,在与我谈话时,只对我说北京的问题严重,毛主席批评北京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前言

1993年夏天,我们到了北戴河,经人介绍,与吴德同志联系上,对他进行访谈。他就住在国务院系统的临海边不过几十米远的一座小别墅里休夏。对老同志进行访谈,是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这项工作我们就叫它为口述史,是一件带有抢救性,即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这是因为许多老同志大都不能写作,或因年迈病弱已不能亲自动笔,需要有人帮助把他们所经历的重要历史写下来,如果不是这样,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历史见证就会湮灭。这不能不给人一种紧迫感。我们第一次去吴德同志那里,他早已在门外等候,老人十分谦和,彬彬有礼。我们在门外坐下谈了一会儿,感觉外面有些凉,怕他身体受不了,请他还是到室内去谈。重新安排了桌椅,各自坐定,很快谈入正题。老人细声慢语,说话非常平稳,用词很讲究,有长者风度。他有一个几乎是习惯的动作,不时地用他那苍白的手去抚摸自己的头顶。清癯的脸上虽两眼炯炯有神,但总让人觉得是一个病人。谈到个把小时,中间略为休息。这时就清晰地听到,海潮一阵阵很有规律的推动的声音,不过因为这声音是关在窗外的,竟同主人公的絮絮话语是那样地协调有致。我们的话题是由近及远、从后向前,是由谈最近、最重要、记忆最为犹新的事开始。第一次谈的就是动人心魄的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在1993年的这个夏天里,我们前后一共谈了14次,也就是14个半天,大致都是隔天谈一次。最后,我们还约定回北京如有空再谈下去,明年夏天如再到北戴河来则如法进行。可惜得很,回北京后除对原来的一些谈话做了一些订正的工作外,由于他的身体状况愈来愈差,未能继续其他话题。1994年的夏天,我们都如约到了北戴河,但是,老人才住下一个星期,便因感冒即回京进了北京医院。我们寄期望于1995年的夏天,但是这一年他就没有去成,北戴河的访谈从此不再。后来他几乎都是在北京医院里了,直到他在该年11月29日去世(享年82岁)。临终前,他非常想见我们,好像还有一些重要事要谈,因为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他的秘书没有传我们。这就使我们更抱着了遗憾。吴德同志原是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66年调北京后,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在中共第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1972年后,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69年、1973年分别在中共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在根据1993年的访谈整理出来的这本吴德口述史,一共集有13篇,并不是依谈话顺序的先后,而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整理出来后都经吴德同志看过,并在大多篇章上留下了他的修改文字。作为历史工作者,我们希望这本口述史,能为国史研究者提供严谨和宝贵的一方记录。朱元石2003年10月

后记

1992年夏,我陪父亲吴德在北戴河休养,与李强同志比邻而居。那段日子,我常常看到父亲在廊子里的竹椅上与李强同志之子李延明聊天,一老一小谈得很投入。有时我也听上几句,是父亲回顾“文化大革命”历史中的一些情况。由于平时听得多了。也就不甚在意。过了一段时间,听父亲说李延明把他们在北戴河的谈话内容告诉了邓力群同志,引起力群同志关注。当时,力群同志在指导当代中国研究所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他和时任当代所所长的李力安同志委派该所朱元石、刘志男同志来采访,把父亲讲的记录整理成文。开始时间是1993年夏季,地点仍在北戴河。后来,文章的修订工作移到北京我们的家里。父亲说:“朱元石、刘志男二同志整理得很好,帮助查找了相关的背景资料,核对了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先后次序。”“人老了,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误,多亏了他们辛勤而细致的工作。”这些回忆文章共15篇,父亲生前每篇都看过、改过,有些文章还找过了解当时情况的相关同志核实。文章基本上反映了父亲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整整十年的主要经历。我非常感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领导同志和《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的有关同志,当父亲在世时,就在《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刊登了这15篇文章中的一篇:《庐山会议和林彪事件》;父亲去世五年后,又陆续发表了另外三篇:《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从国务院文化组到四届人大》、《“文化大革命”后期在解放干部问题上的一场斗争》。现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又将父亲的13篇回忆文章结集出版,更是令我不胜感激之至。书中所述事情已过去二三十年,父亲去世也九个年头了。他所经历的事实,已经真真切切地成为历史。把经历过的历史原原本本地讲清楚,这是他为党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毛主席曾说过:“吴德有德,吴德是老实人。”我想,这本书就是一个有德之人所说的老实话吧。吴铁梅2003年12月26日

内容概要

吴德(1913-1995),原名李春华,河北丰润人。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文革”前会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66年调北京后,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后,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卫戌区第一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书籍目录

前言
一、动荡的北京市委
二、当政府失去权威的时候
三、“一月风暴”以后
四、北京市抓“五一六”的情况
五、难缠的江青
六、从国务院文化组到四届人大
七、庐山会议和林彪事件
八、关于在批判“经验主义”等问题上同“四人帮”的斗争
九、“文化大革命”后期在解放干部问题上的一场斗争
十、“反击右倾翻案风”纪事
十一、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经过
十二、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
十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后记

编辑推荐

《吴德口述风雨纪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是吴德同志对其亲历的口述。

作者简介

[吴德](1913—1995)河北省丰润县人,学生时代就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参加中华民族反帝大同盟,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至1937年,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历任全总华北办事处驻唐山市工会特派员,唐山市工联党团书记,华北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北平市委副书记、职工部部长,华北铁路工委书记。他曾代表河北省委参与领导唐山开滦煤矿大罢工和唐山市总同盟罢工,在我国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1937年4月,赴延安参加了苏区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冀东分委书记,代表河北省委参与组织冀东武装起义,直接领导发动开滦煤矿工人起义,为建立、壮大冀东抗日联军,坚持和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任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5年,出席了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冀热辽分局组织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交通局局长兼平绥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冀东区党委书记,冀东军区政委兼唐山市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1950年3月,受中央派遣协助平原省工作,同年7月任平原省委书记。1952年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市长。1955年至1966年,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56年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补选为中央委员)。1966年至1978年,历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北京军区政委。是中共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曾当选为中共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因“文化大革命”中所犯错误,被免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职务。1980年2月被免去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同年4月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1982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图书封面


 吴德口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为文革后成为起来的70后,对那个年代的种种有着强烈的探寻欲望,但是无论上学时读的教科书,还是后来看过的历史著作,对于那段历史,都是讳莫至深,永远语焉不详。随着那些老人的离去,这段历史可能永远也不能被说清楚,就像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那些著名的悬案一样,给后世的子孙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半是怀疑、半是想象的看完这本书,说实话,脑子还是一团浆糊,书中那么多事件,那么多人物,真不是才疏学浅的我所能理解,而且这段历史确实太过复杂,我真没有能力看明白。这本书是口述历史,就是由专人找事件的亲历者进行访谈,然后进行加工,写成后还必须由被采访者过目后确认。这类书以前看过几本,基本都是哥伦比亚大学唐德刚写的,个人比较认同这种形式。这本书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记录的,当然采访时并不是一定按这个顺序。前面几章写了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情形,其实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这个、那个派别,这个、那个人物,到处都有造反派,而且似乎还挺能搞事。各个当时在领导岗位上的干部,似乎都朝不保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抓起来,而且有时候还根本不知道被抓到哪里去了,想想就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而且不止文攻,还可以武斗,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这种情况下中国还能存在下去还真是挺奇迹的。后面几章相对有些脉络,包括庐山会议,林彪叛逃事件,批邓、反右倾翻案风,天安门事件和四人帮被粉碎。每个事件都是浅谈即止,都还是有些雾里看花,但至少还是能稍微了解了一下事件的发展过程。这段时期看起来似乎没有文革一开始那么乱,那么疯狂,基本都是大事件,上层的斗争,看得到事件,看不到幕后,看不到真相。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可以对那段历史有个大致的印象,引发自己一些思考。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也许还是个人的权利过大,过于神化个人,没有相应的制约,周边的人就可以通过这个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任何人都不是神,任何神化个人的行为都值得警惕,否则,文化大革命还会重现。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其实也还内幕。。。
  •     由于各种原因,作者在口述的时候一定有所保留,所以要想多了解,一定要细细体悟,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要琢磨。
  •     耐人寻味,“文革”惨剧不能重演!因为我是经历过的了。
  •     中规中矩,一些细节有澄清史实之用
  •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也是发展最好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一切的成功都是因为中国***的执政领导,虽然目前党内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变化,或者准确的说是腐朽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为中国做的贡献。中国***能够在半个世纪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其发展史是值得学习的。
  •     书还不错 蛮喜欢的 只是没看完 不能给出更全面的评论
  •     不能不信不可全信,开脱自己是本能
  •     口述清晰,史料难得。吴德女儿吴晓梅说,出版社把她父亲的15篇文章选出13篇编成此书的。另外两篇的内容,是什么呢?会不会与文革后的某某之春、《捂得捂不得》什么的有关呢?呵呵。
  •     此书内容不错,很详实,但书的作者感觉有问题,完全不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虽然是采访的老吴同志写的书,但有些内容也要整理一下吧,句子通不通,说出的话别人明白不明白啊。举个例子,书中有好多处有“张、王、赵。。。。”的话,这个姓到底推的是谁,需要读者想半天,如果对历史不熟悉的人真还想不出来,所以有好几个同事说读这本书很费劲。。。。不负责任的作者啊!!!
  •     感觉历史感挺强
    值得看看
  •     不错不错 很真实
  •     《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一书讲述了文革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吴德和纪登奎一样是文革当中得益的新官僚,但他们和文革中起家的造反派并非同路人,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的矛盾也不小,从心底里也并不认同文革。因此毛一去世,彼此之间的矛盾就爆发了,其时江青即曾叫嚣道:”连小小的纪登奎也赶和我们顶嘴了“。但同时他们也并不为老干部所待见,于是粉粹四人帮之后,以邓、陈为首的老干部立马就将他们扫地出门,驱逐出中国的政治舞台。吴德对文革的看法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流的视角,因此这本书值得一读。
  •     哎 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只是故事而已!! 毫无研究价值
  •     天知道 。
  •     凡是派的辩白
  •     口述史,对了解那段历史很有帮助
  •     揽功诿过,历史漩涡中无法独善其身
  •     对了解那段历史有帮助。
  •     这本书感觉条理不清楚,有点杂乱,缺乏系统性,不建议买。
  •     这本书是爸爸一直在找的,书店一直没有,所以我在当当上买给他。爸爸说书很好,我虽然没有看,但是只要爸爸高兴,我就很开心了,谢谢当当!
  •     一般的文革口述史料,价值还是有的
  •     因为天安门事件,吴德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所以这本书,为吴德在文革期间的所作所为,做了个注解。要不是文革,吴德也不会如此大起大落。
  •     对了解十年文化大革命真实历史很有帮助。
  •     关于十年文革的记述不少,吴德这本口述历史,说不上重要解密。作为那个时代的要臣,其当局者立场思维角度眼光都难免有严重局限,不过作为重要历史事件的高层亲历者,其讲述的最大价值在于补充了不少重要细节,多少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有心者和一些其他叙述对照起来看也许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     吴德的回忆,值得信任。毛主席说,吴德有德,吴忠有忠
  •     电子书。第七、十一、十二部分。(110页)
  •     有些料
  •     吳德有德,是個老實人!
  •     书的内容不错,但是装帧相对而言不太完美。
  •     看口述史,大家全都是好人。
  •     很喜欢真实的回忆录
  •     值得一读
  •     吴德有德
  •     一段往事
  •     一般。
  •     作为六七十年代重大事件的亲历者,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加以描述,显得真实。只是行文过于简洁,常常觉得不够过瘾。
  •     可以对那段历史有个综合的判断
  •     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     史料
  •     没有太多解密的东西,这种口述文章,基本都是看看而已,不能全信。
  •     吴=法=宪=回=忆=录
  •     作者不能直接把老爷子的口述录音整理一下就当书来出版吧?作者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把语音变成文字?还是把一天一天的采访按事件逻辑排列?
  •     喜欢看这类书,虽然还没开始看,不过感觉应该会不错的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