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档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料典籍 > 爱因斯坦档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549502592
作者:[美] 弗雷德·杰罗姆
页数:391页

章节摘录

插图:当今大部分的美国人并不知道爱因斯坦支持过如许多的政治团体,甚至不知他支持过任何政治团体。他是历史的巨人,是“世纪风云人物”——他举世皆知,却像是没人认识。历史上,爱因斯坦的政治遗产一直是陷在双重的困境里。对胡佛,爱氏的左倾思想有可能让他极为难堪,而即使搜集到一箩筐爱氏支持众多激进组织的“证明”(若是爱因斯坦自己,一定会大方示人),胡佛知道,他不可能公然利用这个情报。爱因斯坦太受爱戴、对自己的原则太不悔不疑,胡佛非找到别的罪名不可,例如涉足谍报。其他被调查局视为目标的人,例如拒绝签署宣誓效忠书或不肯举发他人的学校教师或工运领袖,只要以“红色前锋”纠举,往往就可以让他们丢掉工作。可是,爱因斯坦参加这些团体可不是为了在周末早上跑到超级市场去发传单。以崇隆的名声替那些团体发起的运动加分正是他的贡献所在,所以越公开还越好。当你像胡佛那样,花了数十年光阴对成百上千个团体大泼红色油漆以吓阻大家却步,你可不会愿意把麦克风交给一个美国最受仰慕的人,好让他对这些团体大力支持。对胡佛和麦卡锡之流处心积虑建立起来的赤化危机形象,爱因斯坦是个威胁,有可能让它烟消云散。围观游行队伍的群众中有个小男孩大叫国王没有穿衣已经够糟,而如果发声的人是爱因斯坦……因此,可以理解地,尽管调查局为爱氏的“共产党前锋组织”大肆搜集、编列名单、分门别类,胡佛完全没有兴趣公开这些关联甚或泄露给媒体知道——除非他能找到爱因斯坦的间谍罪状。

前言

爱因斯坦是个麻烦制造者,这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他是个鼓动者,一个质疑权威的人。虽然并不完全了解他的科学理论,不过和多数人一样,我深知那些理论重要无比,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也为二十世纪所有的重大科技打下地基,从太空探险到电脑,还包括核能——好坏姑且不论。不过,对我而言,爱因斯坦最值得敬佩的一点,是他拒绝被摆进模子里。他从不穿袜子。他对孩童说话,把他们当真正的人看待。政治上亦然。五十年代,尽管红色恐慌的威胁让那个时代的人噤若寒蝉,爱因斯坦依然直言不讳。他很危险。而他所向披靡的群众魅力,更使得他危险加倍。在他生前,有关当局摧折不了他也吓阻不住他的仗义执言,于是找到另一种方法为他消音:在他死后把他变成圣人。我和爱因斯坦档案的初次邂逅纯粹是无心插柳——颇似在阁楼里乱翻,不意却发现了一张标有记号的藏宝图。当时我正以二十世纪最知名科学故事为题计划出书(此书依然在计划中),为搜集资料,我翻遍爱因斯坦一九五五年过世之后关于他的众多剪报(爱因斯坦本人是史上公认被报道最多的科学人物,而且时至今日依然源源出炉),发现一九八三年九月九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商业版第十七页,就在气象图旁边,印着这样一个小标题:联邦调查局设档报告指爱因斯坦曾为间谍与绑架案策划人于佛罗里达州任英语教授,也是《冷战参考手册》(The Cold War Reference Guide)作者的理查德·艾伦·史华慈(Richard Alan Schwartz),在援引“信息自由法”提出申请三年后,取得了调查局这套“爱因斯坦档案”——只是调查局涂黑了某些资料,保留了约莫四分之一的内容。他告诉《纽约时报》:“这可以拍成一部绝妙的荒谬剧。我真的好想写它一出。”坏消息是,史华慈教授始终没把剧本写成;好消息是,他愿意分享这份档案,数年前我去迈阿密拜访他,他欣然将它提供给我。自此之后,调查局也大方将它公之于众,甚至在千禧年二月贴进他们的网页。更多的好消息是,在我自己以“信息自由法”提出申请后,靠着华盛顿“公民诉讼团体”(Public Citizen Litigation Group)不可或缺的一臂之力,我拿到了先前“被删节”掉的部分,也就是那三百多页的内容,以及遭到涂黑、不见天日达十七年之久的段落。在这份终于解密的文件当中,有几项依然是涂黑的,主要是调查局特工和秘密线民的名字和编号,不过我已由其他管道查出了一些。我最先的想法是,调查局这份爱因斯坦档案可以写成一篇精彩的杂志文章,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可是当我读着它,那一页接一页令人心惊的内容里却浮现出一个更为重大、也是我打算借由本书所述说的故事面貌:埃德加·胡佛主持的联邦调查局(曾经联手其他联邦机构)进行过一个鲜为人知的计划,他们打算毁掉爱因斯坦的令名,包括试图将爱因斯坦和苏联谍报网连在一起——直到今天,胡佛某些徒子徒孙还在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这份调查局档案,透过它明显的反爱因斯坦偏见,也显现出爱因斯坦大体上不为公众所知的一面:他一生的政治面向,包括他对社会正义的当仁不让、他反对种族歧视的主张、他对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的回应。如果美国政府这项试图抹黑世上最伟大科学家的秘密行动对多数读者来说堪称头条新闻,那么爱因斯坦的政治立场就是这则新闻的背后动机、这项行动的缘由所在。最后一点,鲜有人对爱因斯坦的政治面向有印象,这个事实反映出这则故事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元素:当局试图重写历史,将爱因斯坦激进的政治立场从他的公众形象中抹去——他们将他描绘成一个慈眉善目的教授学者,时常心不在焉但情有可原,因为他的头脑漫游在高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层次里,总是沉浸在伟大思想里的他可没有时间思及人间忧患。我想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悟到,关于这位“世纪风云人物”的人生,有多少没有让我们知悉。我感觉有如遭到掠夺,于是决定集结资料写成一本书。身为科学作家,多年来我深知爱因斯坦永远是好的故事题材。《时代》(Time)杂志前主笔亨利·格伦沃(Henry Grunwald)说过,不管是哪一期,只要封面有爱因斯坦的照片,那期销量定是年度第一。不过,当我发现爱因斯坦的政治投入和他触角广伸的人道精神,我深感惊骇——为什么以前我不知道?一整船的历史宝物平白消失了,却不曾有人提到它的不翼而飞。为什么全世界没有人知道?本书并不是又一本爱因斯坦传记——关于他的传记,写成问世的已有两百余部。确实,爱因斯坦被写成传记、编入年表、纳入书目、拍成戏剧和电视节目,备受检验之余,如今更上了网际网络(当然),次数之多,史上任何科学家都不能望其项背。坊间不单有《爱因斯坦辞典》(Einstein Dictionary),甚至有本叫做《爱因斯坦入门》(Einstein for Beginners)的漫画书。近年关于他的情书,他与儿子、妻子以及“其他人”的感情世界,除了一箩筐文章、电视节目(包括公共电视节目《新星》[Nova]两小时的特辑)外,光是专书少说就有三本。就连爱因斯坦的脑子,都曾被测量、分析,在世界各地公开展示。而不管是为他作传、搜集书信或制作视听节目,爱因斯坦生命中有个领域都备受忽略。当《时代》将他选为“世纪风云人物”,各大主流媒体皆以头版报道,对他这个领域却完全略而不提,那就是:他的政治立场 《时代》杂志“世纪风云人物”那期的内容有个罕见的例外。资深科学作家弗雷德·戈登(Fred Golden)以“相对论的叛徒”为副题,相当全面地描绘出爱因斯坦的政治肖像,只除了一个重要的遗漏:对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信念只字未提。看来《时代》的主管人员虽决定深入,却还是不愿越雷池一步(Time,December 31, 1999)。。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权威的质疑者,而他的政治立场却不只是无党无派而已。他是个和平主义者、国际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也是个直言无隐的反种族主义者,但对于世界大事,他可不只是被动地加以针砭而已。这份调查局档案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见爱因斯坦的政治本质、他对公众事务投入之深、如何以自己的特殊地位慷慨支持他认可的组织。他被胡佛的调查局视为威胁,是因为他是这样的行动派,而非他无数的政论文章和演说。调查局档案指称,爱因斯坦“本人或他的名字,确实与数以百计的亲共团体有广泛的牵连”。而爱因斯坦,看法当然不同:一个人拥有这样的尊荣……善用此一力量为同胞做好事,是他的义务与责任。因此之故,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受到迫害的人,不过,当然,唯有在不脱这人权利范畴的情况下。然而,我对这份档案中所囊括的事件探究越深,爱因斯坦政治立场在他公众形象中的缺席就越发显得离奇(“离奇啊离奇!”爱丽丝在漫游仙境时如是说)。在当时,几乎爱因斯坦所有的政治发言都是大新闻。一九五三年,他公开呼吁各方证人站出来对抗麦卡锡参议员和其他的国会“宗教法官”(他的用语),《纽约时报》和全球各媒体不止以一页的头版新闻刊登,细部报道更长达两页。确实,爱因斯坦生前所有的公开行为,包括对一名记者吐舌头,都是新闻的同义词。然而,在他一九五五年辞世之后,爱氏本人虽然成了偶像,但曾是重大新闻的他的反权威政治立场却成了非新闻。“这个过程叫做神格化,”知名物理学者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说,“当你把某人放置在塑像座上,你就不会注意到他的水泥脚。”不用怀疑,爱因斯坦听到有人这样形容他的政治立场一定抗议——对他来说,它们远非站不住的水泥脚。不过,戴森所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洞察:将爱因斯坦偶像化,已经让他从一个横眉竖目的社会评论者摇身成了一位慈眉善目、心不在焉、脑袋老在云端的学者。而这趟航程是如此水波不兴,一点让船只轻晃的波澜都没有。如此这般,历史被消毒得一尘不染。一如音乐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和柯普兰(Aaron Copland)、小说家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剧作家欧凯西(Sean OCasey)、画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其他更多的人,我们所知悉的这些英雄,都是他们被容许接受的那一半人生。被端到每一代人面前的只有他们生命中可敬的部分——杂质被过滤、骨头被剔除、传记被软化,毫无需要咀嚼的东西。我们可以佩服、颂扬爱因斯坦是天才,但他既是年轻人的偶像,如果这个天才同时也反战、反种族歧视、倾向社会主义,那是万万不可。因此,在所有通过审核的历史版本当中,这些都被大笔一挥,轻易就给删除了。当初我着手写这本书,心中并非一无成见。我是个现今所谓的“包红色尿布的婴儿”,出生在一个本身也被调查局设了个厚档的家庭里。就在调查局建立爱因斯坦档案的那些年,我父亲因为是共产党干部,在“史密斯法案”(Smith Act)下被判刑,于宾夕法尼亚州路易斯堡联邦监狱(Federal Lewisburg Penitentiary)服刑三年。我记得,调查局特工穿戴着他们一式一样、一看即识的法兰绒灰西装和软呢帽,在纽约市的地铁站进进出出跟踪着我的家人、我的青少年朋友和我,有几回甚至跟着我去约会。(这可是打开话题的好材料!)不过,我一直试着以记者身份来处理爱因斯坦档案,除了描述美国当时的冷战氛围,也描绘胡佛深信不疑的想法:他必须采取非常手段,才能让美国免于被赤化。我不敢说我从头到尾都很客观。如果客观的定义是毫无党派偏见、超越任何争议,我不相信这有可能做到,而即使可能,也不见得可取。一如那个老故事,“客观”是个这样的人,他去探望祖母,到了祖母家发现她正被一头熊攻击,于是站在一旁大喊:“别打了,熊;别闹了,祖母!”当然,精确是报道的必要元素,包括公正呈现对立观点(理解那头熊为什么要攻击老祖母——说不定它是饿了),而对于爱因斯坦档案中指称的事实与论断,我除了小心查证、访问不计其数的前调查局官员(只有几位同意我提及他们的名字)外,还消化了多如牛毛的其他政府文件。或许不少读者难以理解,爱因斯坦怎么可能受左派吸引,挺身替共产党辩护。其实这并非不寻常,尤其是反法西斯主义者;他们很多都是逃亡异国的犹太人,深知共产党人是希特勒的第一批受害者,也是实际上在每个国家最积极对抗纳粹以及纳粹师法者的斗士(除了一九三九到一九四一年,斯大林[Joseph Stalin]与希特勒[Adolf Hitler]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期间)。在许多非裔美籍人士和其他鼓吹平权的人眼里,最激昂的反种族主义声浪,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声音,是发自共产党人之口。是共产党整合了美国南方的小佃农,揭发了斯科茨伯勒(Scottsboro) 译按:一九三〇年代,美国阿拉巴马州斯科茨伯勒九名黑人青年被控强奸两名白人妇女。、威利·麦吉(Willie McGee)和其他多起诬陷事件,首开风气筹组商业工会,在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发轫前数十年就领头抗议“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 译按:指一八七七年美国重建时期结束后,在美国南部执行的种族隔离状态。。而在建立工业工会、争取诸如失业保险等改革方面,共产党也为相关的运动、游行、抗争提供了不少筹划人才。“没错,就意图建立世上第一个置人民于利益之先、自许为社会主义的国家而言,他们是过分乐观了,”一位曾是共产党员的人最近写道,“没错,他们很可悲,因为斯大林主义屠杀了社会主义的美梦,而他们却迟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但是,“美国的共产党人,即使有其罪孽……鼓吹的却是比资本主义更人道的东西……他们为了社会正义,曾经做过积极且有效的奋战……”在现在被称为“九一一事件”的恐怖攻击之后,出现了“美国新战争”和“国土保卫”云云,对于这些,我原本打算绝口不提的。事件发生之际,本书已进入最后校对阶段,再过几个月就要出版,可是,和爱因斯坦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要保持缄默实不可能。当然,对于九月十一日的恐怖攻击、数千名无辜民众因此送命,没有人能确定爱因斯坦会怎么说或怎么做,不过他定然和世人一样惊骇,这样说应该很保险。而因为痛恨这样的暴行,他极可能不会对其他的侵犯行为视而不见,极可能对华盛顿在国外越来越偏恃军事攻击、在国内越来越嗜好压制的手段表示惊愕与愤怒,例如,轰炸异国平民却毫无歉意;在毫无证据下捉拿数千名阿拉伯人或貌似中东种族的人;以“美国爱国者法案”为据准许当局无限期拘留没有公民权的人;明令授权军方对“涉嫌”协助恐怖分子的外国人施以秘密军事审判(并拥有执行死刑的权力)。(不少美国人虽对军队的介入感到不安,不过对这种种新的镇压行为或许并不关心,因为这些人权自由的限制只适用于外国人,对他们并无影响。纵然有历史的殷鉴,似乎总有一些人会为自己不是外来移民,不是黑人、流浪汉、同性恋、犹太人等感到庆幸。)在爱因斯坦看来,这场“美国国土保卫战”最令人忧心的一面,极可能是反移民和反阿拉伯的种族主义已经变得像燎原大火,虽然这样的情绪在“九一一”之前便已显现。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忧伤、愤怒和似曾相识之感,如果他看到二〇〇一年十一月七日拉里·金(Larry King)的现场节目,弗吉尼亚州参议员约翰·华纳(John Warner)受访时这样告诉观众:“各位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情报员,不是去刺探你的邻居,而是理智地举发任何看似可疑的行径。”而如果爱因斯坦读到《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头版报道(时隔上述访问仅仅两周之后),他会怎么说才能表达他深深的悲哀?——有几近五十万名的美国人打电话到联邦调查局检举他们的邻居(多半是阿拉伯裔或貌似中东国籍的人):告密者一堆响应调查局呼吁,举国皆成告密者……这是邻居对抗邻居的战争,四十三万五千个国民提供线索让调查特工几乎灭顶连牧师也加入窥探打着爱国旗号行压制之实,爱因斯坦对这种伎俩太熟悉了。确实,司法部长阿谢可罗夫(John Ashcroft)打算将四十六个团体列为“恐怖分子”或“有恐怖主义倾向”,听来和五十年代的“反动组织”名单有着诡异的雷同。一九四九年,当麦卡锡主义和种种对人权自由的压制正迅速摧毁着美国的自由精神,爱因斯坦于一篇鲜为人知的声明中直指:“这面旗帜象征着一个事实:人类依然是一群禽兽。”借由过去数年来的访谈,我发现调查局这份爱因斯坦档案有如发出警讯。当初胡佛和他的调查局打算追猎爱因斯坦——手段林林总总,从窃听电话、私拆信件到暗闯私人住家——似乎让许多人憬悟到,麦卡锡与胡佛主义扎根是多么深广,而它制造出来的恐惧效应又是多么无远弗届。爱因斯坦和他所支持的团体对社会公义有着共同的关切,这是否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对此胡佛深信不疑),读者和历史都必须作出判断。不过,如果这份档案有助于重新勾起大众对爱因斯坦政治主张的兴趣,那么胡佛对爱因斯坦的这场秘战就算是有了一个美好的转折。

媒体关注与评论

破天荒第一次,我们有了一本关于美国最显赫的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的完整的书。  ——“爱因斯坦文献项目”(Einstein Papers Project)主任/Robert Schulmann可读性高——可定位成学院派的调查性报导文学。  ——《哈珀杂志》(Harper's Magazine)/Guy Davenport在麦卡锡时代,爱因斯坦所见到的正是他欲逃离德国而避之唯恐不及的反法西斯主义。如今,科学家们可借此(本书)窥看爱因斯坦在这历史时刻如何去思考。  ——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Park这如小说情节般引人注目的书里头,生动地回顾了我们历史上这一臭名昭著的岁月,如果他们并不总是同意政府的政策,那么连美国最忠实的公民也要遭受怀疑。毕竟,是爱因斯坦警告了罗斯福总统——德国可能会制造出原子弹,然而这一事实无法阻止联邦调查局疯狂地罗织罪名,将爱因斯坦跟苏联谍报网连在一起,哪怕五十年以后,也仍在进行攻讦中。  ——《爱因斯坦语录》(The Quotable Einstein)作者/Alice Calaprice爱因斯坦档案应被视作一段可怕并已逝去的黑暗,希望那样的岁月已一去不复返了。  ——全美有色人种促进会会长/Julian Bond作者调查出的种种细节,诉说着爱因斯坦生命中最为人所不知的情事。然而,尽管这些歇斯底里的岁月在现今(甚至当时)看来都相当匪夷所思,本书的读者却或许能够以此为突破,发现爱氏身上的力量和勇气,来称赞爱因斯坦的天才。  ——《纽约时报》杰出记者、编辑,“全国黑人新闻工作者协会”创始成员/Paul Delaney 著名媒体人及学者弗雷德·杰罗姆(Fred Jerome)所写的这本《爱因斯坦档案:胡佛对世界最知名科学家的秘密斗争》即是有关“爱因斯坦档案”的最详细之作。作者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之上,透过更多努力,得到几乎全部的档案,而后将胡佛如何斗爱因斯坦,做了详尽的探究。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此问题的最权威之作。  ——著名批评家 南方朔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弗雷德•杰罗姆(Fred Jerome),美国资深记者和科学作家,文章常见于《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著名报刊。早在60年代初,他就直接参与并报道过美国民权运动。直至最近,他一直任教于哥伦比亚新闻学院(C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和其他纽约地区的多所大学。2002年,在新学院大学(New School University)开设了一个名叫“离经叛道的科学家”(Scientists as Rebels)的课程。
译者简介
席玉苹,笔名平郁,卓有建树的台湾翻译家,四度获得梁实秋文学奖译文、译诗奖。台湾政治大学国贸系毕业,美国得克萨斯州理工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现居高雄,专事译作、写作。译著包括《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科学的新娘》、《匠心独具》、《21世纪三事》等三十余部。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引言
Part I 发现美国
第一章 “这是什么?宗教法庭吗?”
第二章 话说从头
第三章 流亡异乡
第四章 被拒于原子弹之外
Part II 战后余波
第五章 紧急委员会
第六章 美国终结私刑十字军
第七章 监搜爱因斯坦
第八章 恰逢其时
Part III 牵连之罪
第九章 罗列清单
第十章 杜波依斯和罗伯逊
第十一章 爱因斯坦有多左?
Part IV “逮到爱因斯坦”行动
第十二章 “埃莉诺有可能启动了它……”
第十三章 间谍追猎行动一:富克斯
第十四章 离谱指控
第十五章 间谍追猎行动二:电报转运站
第十六章 “不受欢迎的外国人”
Part V 结局
第十七章 浪潮逆转
第十八章 疑案崩解
第十九章 爱因斯坦是间谍?
结语
后记
参考资料
谢志

编辑推荐

《爱因斯坦档案》:一份埋藏五十余年、长达一千八百页,美国联邦调查局设计抹黑爱因斯坦的绝密档案,首度完整曝光!几近二十五年间,埃德加•胡佛主持的联邦调查局在另外七个联邦机构的合作下,进行过一个鲜为人知的计划,他们打算毁掉爱因斯坦的令名,包括试图将爱因斯坦和苏联谍报网连在一起。我们不敢相信但不得不信——直到今天,胡佛某些徒子徒孙还在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爱因斯坦永远是好的故事题材。在被写成超过二百部传记,编入年表、纳入书目、拍成戏剧和电视节目,备受检验之余,如今爱因斯坦更上了网际网络,次数之多,史上任何科学家都不能望其项背。然而,爱因斯坦生命中有个领域始终备受忽略,那就是:他的政治立场。其中的缘故是什么?鲜有人对爱因斯坦的政治面向有印象,反映出这则故事背后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元素:美国当局试图重写历史,将爱因斯坦激进的政治立场从他的公众形象中抹去——他们将他描绘成一个慈眉善目的教授学者,时常心不在焉但情有可原,因为他的头脑漫游在高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层次里,总是沉浸在伟大思想里的他可没有时间思及人间忧患。读者将在《爱因斯坦档案》中发现爱因斯坦的政治投入和他触角广伸的人道精神,并深为惊骇——为什么以前我不知道?一整船的历史宝物平白消失了,却不曾有人提到它的不翼而飞。为什么全世界没有人知道?——而这一切,都源自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份FBI的“爱因斯坦档案”。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世界最知名科学家的秘密监控。

作者简介

《爱因斯坦档案》简介:世人眼中的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个慈眉善目又充满童心的老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在世时曾经被列为头号“危险反动分子”,遭到胡佛领衔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长年的监控与毁伤。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写成问世的已有两百余部,但不管是为他作传、搜集书信或制作视听节目,爱因斯坦生命中有个领域都备受忽略,那就是:他的政治立场。这其中原委是什么?为揭开联邦调查局旨在毁掉爱因斯坦令名的秘密计划,美国资深记者弗雷德•杰罗姆通过上世纪80年代后解密的FBI档案、大量政府文件,以及对许多前调查局官员的访谈,事无巨细地陈述了案件始末。《爱因斯坦档案》并非一般的“爱因斯坦传”,它要让你认识这位“世纪风云人物”身上美国当局试图解构的一面:一位伟大的和平主义者、国际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一位直言无隐的反种族主义者。
石破天惊,一个被世人景仰的民主国家竟然存在如此令人不齿的黑幕!

图书封面


 爱因斯坦档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爱因斯坦档案》因为是“缩水版档案”其可信度很高,胡佛在“监督”爱因斯坦时举着“爱国”的旗帜,用窃听电话、私拆信件、入室翻找等方式达到目的。除去政治因素,《爱因斯坦档案》让我们读到了一位政治家的邪恶用心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有详细的数据和引文,这本书也是缩水版的“美国联邦调查局行动指南”。当那些龌龊的事情都因档案中的数据而被放到了明处,也把胡佛这个阴暗的,穿西装的流氓放到了阳光下。
  •     真理就是在实践面前站得住脚的东西。Truth is what stands the test of experience.   常识就是人到十八岁为止所累积的各种偏见。Common sense is the collection of prejudices acquired by age eighteen.   掰开人身上的偏见比掰开一个原子难的多。It is harder to crack a prejudice than an atom.   精神错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件事而期待不同的结果。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at all comprehensible.   世界的永恒之谜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The eternal mystery of the world is its comprehensibility.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东西。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   有一个现象的明显程度已经让我毛骨悚然,这便是我们的人性已经远远落後我们的科学技术了。It has become appallingly obvious that our technology has exceeded our humanity.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的。   一个人从未犯错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Anyone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has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真正有价值的是直觉。在探索的道路上智力无甚用处。The only real valuable thing is intuition. The intellect has little to do on the road to discovery.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那么这就不叫科学研究了;不是吗?If we knew what we were doing, it wouldn't be called research, would it?   创新不是由逻辑思维带来的,尽管最後的成果需要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构。Innovation is not the product of logical thought, even though the final product is tied to a logical structure.   宇宙中唯有两件事物是无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大小与人的愚蠢。对于前者我并不肯定。   我们的主很狡猾,好在他不怀歹意。Subtle is the Lord, but malicious He is not.   两件事情让我敬畏:布满星星的天空和隐藏在其中的人的精神世界。 Two things inspire me to awe: the starry heavens and the moral universe within.   当知识的圆周扩大之时,包裹它的黑暗的圆周也一样。As our circle of knowledge expands, so does the circumference of darkness surrounding it.   在上帝面前我们都一样聪明——也都一样愚蠢。Before God we are all equally wise— and equally foolish.   我并不假装理解宇宙——它比我大得多。I don't pretend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it's much bigger than I am.   我从不展望未来。它来得够快的了。I never think of the future. It comes soon enough.   不必努力去做一个成功者,尽力去成为一个有价值者。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   只有无私的生命才值得活。Only a life lived for others is a life worthwhile.   并不是我很聪明,而只是我和问题相处得比较久一点。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   科学是好东西,只要它不跟任何人的饭碗挂钩就行。Science is a wonderful thing if one does not have to earn one's living at it.   态度上的弱点会变成性格上的弱点。Weakness of attitude becomes weakness of character.   天才和愚蠢之间的区别就是天才有它的极限。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ius and stupidity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   我喜欢旅行,但我不喜欢到达。I love to travel, but hate to arrive.   如果A代表一个人的成功,那么A等于x加y加z。勤奋工作是x;y是娱乐,而z是把嘴闭上。 If A is a success in life, then A equals x plus y plus z. Work is x; y is play; and z is keeping your mouth shut.   法律本身并不能保证言论自由;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整个人群中都弥漫着容忍的勇气。Laws alone can not secure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order that every man present his views without penalty there must be spirit of tolerance in the entire population.   武力不能维持和平。只有互相理解才可以。Peace cannot be kept by force. It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understanding.   万有引力并不对人们堕入爱河负责。Gravitation can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people falling in love.   把你的手放在滚热的炉子上一分钟,感觉起来像一小时。坐在一个漂亮姑娘身边整整一小时,感觉起来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Put your hand on a hot stove for a minute, and it seems like an hour. Sit with a pretty girl for an hour, and it seems like a minute. That's relativity.   物理学家们说我是数学家,数学家们又把我归为物理工作者。我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人,虽然所有人都认识我,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 The physicists say that I am a mathematician, and the mathematicians say that I am a physicist. I am a completely isolated man and though everybody knows me, there are very few people who really know me.   如果我的相对论被证明是正确的,德国人就会说我是德国人,法国佬会说我是一个世界公民。如果我的相对论被否定了,法国佬就会骂我德国鬼子而德国人就会把我归为犹太人。 If my theory of relativity is proven correct, Germany will claim me as a German and France will say I am a man of the world. If it's proven wrong, France will say I am a German and Germany will say I am a Jew.   我无法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有什么武器登场,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肯定用的是木棍和石块。I do not know with what weapons World War III will be fought, but World War IV will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   人是整个宇宙的局部:这个局部受到了时空的限制。他体会到自己以及自己的思想和感觉,与这个整体是分开的——这是一种意识上的视错觉。这种视错觉对我们来讲就好像是监狱一样,把我们局限在个人的欲望和对身边少数人的热情中。我们的任务就是从这个监狱里解脱出来。——爱因斯坦   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在所有可以经历的感受中,最美妙和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不可思议的玄秘感。所有真正的科学,都是由它所播下种子。那些对这种感受如同陌路的人,那些不能再肃然起敬的而惊叹一下的人,与死人无异。   能够认识到那个我们完全高不可攀的至高者确确实实存在,表现为最高的智慧,以及只有以我们最原始的蠢钝理解力才能参透的美艳这种知识,这种感受,正是所有宗教素养的核心。这种宇宙宗教的经验,正就是科学研究最强大和最古老的驱动力。   我的宗教是由一种对那无边至高无上的神灵的谦卑仰慕之情组成。祂在细微之处,向我们启示,好使我们即使用脆弱与低能的心灵,仍能够了解祂。这样深深由衷地坚定确信那至高无上、全知全能,展现于不可理喻的宇宙中的大能确实存在的一种思想,形成了我的上帝观。科学缺少了宗教犹如跛腿,宗教缺少了科学犹如瞎眼。」──爱因斯坦   "我笃信世界上没有什么财富可以促进人类进步,即便它被掌握在那些对这一事业抱有满腔热情的人手中。唯有那些伟大而纯洁人物的榜样方能催生高贵的思想和高贵的行为。金钱只能滋生自私自利并诱导其主子滥而用之。试问:摩西、耶稣、甘地等人中,哪一个曾像美国钢铁巨头卡内基那样腰缠万贯过?”——爱因斯坦
  •     这是一部关于世界最知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如何在美国遭遇政府机构和右翼势力诬蔑、构陷、攻击的故事,资料主要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解密的美国联邦调查局档案和政府文件。这些档案和文件展示的,不仅有作为社会活动家的爱因斯坦的贡献和成就,更有联邦调查局等政府机构所主导的秘密调查与政治迫害。正是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部浓缩的美国战后民权史。作为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就“与宇宙同在”(霍金语),而在科学领域之外,爱因斯坦也并不吝惜他的影响力,这为他增加了荣誉,同时也召聚了敌人。他是犹太人,无论在德国还是美国,这一出身往往都意味着来自周围的怨毒的猜忌。他是一位矢志不渝的和平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和民权运动抱有深切的同情并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这自然要冒犯美国社会中的保守势力。他的科学成就,特别是相对论,虽然是纯粹的科学理论,但在政客、愚民看来,却更像是对种族、国家或者宗教的挑战甚至亵渎。我们会看到,上面的每一点都为爱因斯坦的敌人树立了箭靶。在《爱因斯坦档案》一书中,爱因斯坦的敌人经常被具象化为一个人: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胡佛也是美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不过这种传奇更多地与各种臭名昭著的阴谋联系在一起。在战后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氛围中,胡佛把持的联邦调查局为无数“思想不正确”的美国人建立了秘密档案,其中包括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人物,爱因斯坦的档案正是其中之一。为了肃清美国国内的“共产党员”、“苏联间谍”以及“共产主义同情者”,胡佛撒出密探、搜集线报、捏造证据、召开羞辱性的听证会,把许多人投进监狱,使更多的人丢失工作并陷入绝望的境况当中。以上的手段,在胡佛围剿爱因斯坦的多年秘密行动中,几乎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爱因斯坦之所以最终并没有站到某种审判席上,仅仅是因为胡佛能获得的“证据”实在寒碜,而他的对手的崇高声名又着实令人胆寒。胡佛其人其事在今天仍旧谜团重重,他在迫害爱因斯坦等人时的动机和心理状态,我们已无从知晓。但把此君视作战后美国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把他的所作所为看成美国社会反共情绪歇斯底里大发作的集中体现,大概是没有错的。不过,爱因斯坦在美国遭遇到的攻击,却是从战前就开始的,这也是《爱因斯坦档案》一书的起始之处。1932年底,爱因斯坦计划赴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在与夫人办理签证的过程中,一次来自美国民间社团的狙击不期而至。这个社团的名称是“爱国女性协会”,虽然会员都是女性,其宗旨却是“为了家园和国家安全,反对女性参政、女性主义及社会主义”。这个貌似奇异的情形,考虑到该协会的高层会员的丈夫多为政界高官或者商界大佬,也便易于理解了。“爱国女性协会”的主要活动,除了阻止女性走进投票站,便是守护美国海关大门,严防危险分子进入——而爱因斯坦正属于这类需要防范的人物。在协会呈交给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爱因斯坦被描述成一个极端危险的颠覆分子,一个声望堪比斯大林的政治领袖,而他的相对论的价值也类同于天主教的繁琐神学,大为清教徒好公民所不齿。这份羼杂了无知和谵妄的备忘录并没能阻止爱因斯坦入境,但确实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在美国领事馆,爱因斯坦被反复盘问其政治倾向,这难免让他想起正在纳粹德国发生的事情。于是他生气地反问:“这是什么,宗教法庭么?”盛怒之下的爱因斯坦拂袖而去,并将消息告知媒体。不想,变成笑柄的美国政府第二天乖乖送上签证——爱因斯坦大获全胜。但是,即便睿智如爱因斯坦,大概也想不到,他在美国二十余年的生活,确实有一部分堪称是“宗教法庭”式的。欧洲中世纪宗教法庭的一大任务,就是猎取与审判女巫,这一“事业”在早期美国史上也不乏继承者,至于战后美国右翼政治势力对共产党员、社会主义者、民权活动家的甄别和迫害,无论手法还是心态,同样大有其先人之风。具体到爱因斯坦,胡佛为了将这颗“眼中钉”打成为“共党分子”进而驱逐出境,简直是神经质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爱因斯坦档案中充满了各种小人、叛徒、疯子的胡言乱语,胡佛则千方百计地试图证明为真,并将它们送交移民局。爱因斯坦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关于他自己的这些秘密档案,不过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真的看到了,会不会想到许多年前笼罩在伽利略等伟大科学家头上的罗马教会的满天乌云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阅读这部《爱因斯坦的档案》。一方面,是关于文明的。譬如爱因斯坦在战后的种种义举:反对针对黑人的私刑,声援身陷困境的民权活动家,声援那些被送上麦卡锡主义审判席的科学家,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关于罪恶。如政府机构的罪恶,政客的罪恶,偏见者和无知者的罪恶,等等。不管哪一方面,都是值得铭记的历史教益。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不同寻常的爱因斯坦传,很值得一看
  •     胡弗童鞋掌握了那么多不利材料还要去求证其真实性,天朝人民表示不理解啊
  •     快件已收到,很好
  •     书还可以,快递速度可以。。。
  •     感觉是一堆档案材料的堆砌
  •     书很好。
  •     至今没时间看,屯书是种病,不能一直买
  •     在科学维度、私生活维度之后,从权利斗争维度再次认识一下,被美国右翼攻击监控的爱因斯坦是谁。
  •     原来爱因斯坦的政治一面更精彩……
  •     还没有看完,但大概内容了解了,让我们了解一个不为人们所知的大发明家
  •     这才是民主的细节。
  •     原来爱因斯坦还有这档子事啊。。。。。。
  •     为什么爱因斯坦只是个痴迷于物理,偶尔还会搞怪的老头儿,因为他还是政治活动家。就像海伦凯勒只是个热爱生活的盲人作家,因为她还是个社会主义者。比起专业建树,政治思想、人道精神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这也是当权者想要极力掩埋的。凡是有政治头脑的人,乱世总是被特别照顾。可以与《蚕丝:钱学森传》对照看,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立马彰显出来。
  •     喜欢重量级人物,刚好有老师推荐,所以买
  •     以事实为依据,揭露了很多关于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秘密!好!!!!!!!!!!!!!!!!!!!!!!!!!!!!!!!!!!!!!!!!!!!!!!!!!!
  •     愚昧的人啊,呵呵。
  •     其实啊书还行吧,就是个人认为废话太多了。
  •     很严谨,没耐性,弃。
  •     就内容来说太单一,就是胡佛给爱因斯坦设立了一个调查档案,罗列了里面各种无中生有的靠不住的指控,阐述其荒谬。如果不是做专门的调查和考证,没什么可读性。当然爱因斯坦的国际主义者及和平主义者的立场毫无疑问是很赞啦。还有原来他只是提议,并没有真的参与原子弹的研发。
  •     这本书应该叫“胡佛及其调查局走狗用尽一切阴暗手段也无法扳倒的伟大爱因斯坦的政治信仰”
  •     联邦调查局的做法有点熟悉
  •     破天荒第一次,我们有了一本关于美国最显赫的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的完整的书。
    ——“爱因斯坦文献项目”(Einstein Papers Project)主任/Robert Schulmann
    可读性高——可定位成学院派的调查性报导文学。
    ——《哈珀杂志》(Harper\'s Magazine)/Guy Davenport
    在麦卡锡时代,爱因斯坦所见到的正是他欲逃离德国而避之唯恐不及的反法西斯主义。如今,科学家们可借此(本书)窥看爱因斯坦在这历史时刻如何去思考。
    ——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Park
    这如小说情节般引人注目的书里头,生动地回顾了我们历史上这一臭名昭著的岁月,如果他们并不总是同意政府的政策,那么连美国最忠实的公民也要遭受怀疑。毕竟,是爱因斯坦警告了罗斯福总统——德国可能会制造出原子弹,然而这一事实无法阻止联邦调查局疯狂地罗织罪名,将爱因斯坦跟苏联谍报网连在一起,哪怕五十年以后,也仍在进行攻讦中。
    ——《爱因斯坦语录》(The Quotable Einstein)作者/Alice Calaprice
    爱因斯坦档案应被视作一段可怕并已逝去的黑暗,希望那样的岁月已一去不复返了。
    ——全美有色人种促进会会长/Julian Bond
    作者调查出的种种细节,诉说着爱因斯坦生命中最为人所不知的情事。然而,尽管这些歇斯底里的岁月在现今(甚至当时)看来都相当匪夷所思,本书的读者却或许能够以此为突破,发现爱氏身上的力量和勇气,来称赞爱因斯坦的天才。
    ——《纽约时报》杰出记者、编辑,“全国黑人新闻工作者协会”创始成员/Paul Delaney
    著名媒体人及学者弗雷德?杰罗姆(Fred Jerome)所写的这本《爱因斯坦档案:胡佛对世界最知名科学家的秘密斗争》即是有关“爱因斯坦档案”的最详细之作。作者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之上,透过更多努力,得到几乎全部的档案,而后将胡佛如何斗爱因斯坦,做了详尽的探究。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此问题的最权威之作。
    ——著名批评家 南方朔
  •     书的内容不错,但翻译比较差
  •     要读一读
  •     未读完
  •     能将科学名望和人格魅力发挥到极致的人,只有爱因斯坦一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PS:有没有谁为胡佛作传啊,好有兴趣
  •     很好的书,值得一看,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