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与永恒

出版日期:2011-12
作者:[英]杰西卡·罗森
页数:550页

内容概要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1943— )是活跃于当前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的西方学者之一。1975—1994年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1994年以来任牛津大学中国艺术考古专业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以及其最古老的学院——默顿学院院长。1990年荣膺英国学术院院士。为表彰她对中国研究的突出贡献,2002年英国女王授予其爵士头衔。2009年应台北史语所之邀任“傅斯年讲座”教授。
罗森教授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极为广泛,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以及青铜器在后期的复兴。她注意考察“成套”青铜器在商周礼仪程序中的作用,该理论在探讨青铜器发展方面卓有成效。玉器方面,罗森教授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上古玉器在后期的保存及重新使用,比如商代妇好墓中就发现了许多被重新使用过的上古玉器,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对此类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
近年来,罗森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墓葬结构发展的研究,试图展现古代墓葬是如何为墓主人与建造者所理解。她探讨了早期中国(从商代至汉代)整体墓葬形式的演变,同时中国与亚洲内陆地区的交流联系也是她关注的主题之一。
罗森教授还致力于一些晚近的题目,如在伦敦筹办“盛世华章——康、雍、乾三代帝王”艺术精品展,向西方社会重现中国的三朝盛世和丰富艺术内涵。在对晚近中国艺术的研究中,她对“装饰”的运用有着特殊兴趣,侧重西方文化与远东文化装饰传统的比较研究,进而揭示这两个区域重要的文化差异与相似性。

书籍目录

青铜器
1.装饰纹样与地域——汉中青铜器的个案
“Ornament and Territory: The Case of the Bronzes from Hanzhong,” forthcoming in Cao Wei ed., Hanzhong chutu Shangdai qingtongqi, 4 vols., Chengdu: Sichuan chubanshe, Ba Shu chubanshe, 2006—2011.
2.是政治家,还是野蛮人?——从青铜器看西周
“Statesmen or Barbarians, the Western Zhou as Seen Through Their Bronzes,”British Academy Albert Reckitt Archaeological Lecture, 19th October 1989,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LXXV, 1989, pp.71-95.
3.西周青铜铸造技术革命及其对各地铸造业的影响
“A Bronze-casting Revolution in the Western Zhou and Its Impact on Provincial
Industries,” in R. Maddin ed., The Beginnings of the Use of Metals and Alloys, Papers from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eginnings of the Use of Metals and Alloys, Zhengzhou, China, 21-26 October 1986, Bost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8, pp.228-238.
4.战国及秦汉时期的礼器变化
“Ritual Vessel Changes in the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Periods,” in Regional Culture, Religion and Arts before the Seventh Century, Papers fro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logy, History Section,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2, pp.1-57
复古维新
5.古代纹饰的复兴与过去的呈现——来自商周青铜器的例子
“Reviving Ancient Ornament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Past: Examples from Shang and Zhou Bronze Vessels,” in Wu Hung ed., Reinventing the Past: Archaism and Antiquarianism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Chicago: Art Media Resources, 2010, pp.47-76.
6.复古维新——以中国青铜器为例
“Novelties in Antiquarian Revivals: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Ritual Bronzes,”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Research Quarterly, vol.22, no.1, Autumn, 2004, pp.1-34.
7.中国青铜器的传承
“The Ancestry of Chinese Bronzes,” in Steven Lubar and W. David Kingery eds., History from Things: Essays on Material Culture,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93, pp.51-73.
墓 葬
8.中国的丧葬模式——思想与信仰的知识来源
“Chinese Burial Pattern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Thought and Belief,” in Chris Scarre and Colin Renfrew eds., Cognition and Culture: the Archaeology of Symbolic Storage, Cambridge: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1998, pp.107-133.
9.图像的力量——秦始皇的模型宇宙及其影响
“The Power of Images: The Model Universe of the First Emperor and Its Legacy,” Historical Research, vol.75, no.188, May 2002, pp.123-154.
10.西汉的永恒宫殿——新宇宙观的发展
“The Eternal Palaces of the Western Han: A New View of the Universe,” Artibus Asiae, vol. LIX, 1/2, 1999, pp.5-58.
11.作为艺术、装饰与图案之源的宇宙观体系
“Cosmological Systems as Sources of Art, Ornament and Design,”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vol.72, 2000, pp.133-189.
12.中国山水画的缘起——来自考古材料的证明
“The Origins of Chinese Mountain Painting: Evidence from Archae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vol.117, 2002, pp.1-48.
中西交通
13.红玛瑙珠、动物塑像和带有异域风格的器物——公元前1000—前650 年前后周及其封国与亚洲内陆的交流迹象
“Carnelian Beads, Animal Figures and Exotic Vessels: Traces of Contact between the Chinese States and Inner Asia, c.1000—650BC,” Archäeologie in China, vol.1, Bridging Eurasia, 2010, pp.1-42.
14.中国的博山炉——由来、影响及其含义
“The Chinese Hill Censer, boshanlu: A Note on Origins, Influences and Meanings,”Ars Asiatiques, Volume en homage á Madame Michéle Pirazzoli t’Serstevens, vol.61, 2006, pp.75-86.
装饰系统
15.万历皇帝画像的载体作用
“A Portrait of the Wanli Emperor: Art Ritual and Agency,” in Robin Osborn and
Jeremy Tanner eds., Arts’ Agency, Oxford: Blackwells, 2007, pp.95-113.
16.装饰系统——中国的花鸟图像
“Ornament as System: Chinese Bird-and-Flower Design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June 2006, pp.380-389.
17.“盛世华章展”综述
“China: The Three Emperors, 1662—1795: An Exhibition from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Orientations, vol. 36, no.8, 2005, pp.46-55.

作者简介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二十余年,长期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1994年后又执教于牛津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专业教授,是目前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自从学生时代起,她就致力于通过物质文化来研究古代中国。在过去三 十五年的学术生涯中,她试图了解常出土于墓葬中的青铜器、玉器及其他工艺品是如何被使用的,从而进一步去理解这些器物的制作造者的技艺、生活和信仰。本文集收录罗森教授的研究论文17篇,内容涵盖青铜器(4篇)、复古维新(3篇)、墓葬(5篇)、中西交通(2篇)、装饰系统(3篇)五个方面,大部分完成于2000年之后,尚为首次以中文结集发表。通过这些文章,罗森教授希望能够和对古代中国有兴趣的读者来分享她的思考和见解。其中许多文章源自她在牛津大学的讲课。


 祖先与永恒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非常有意思的视角。
  •     视角不同,观点有异,不错的参考价值
  •     之前想买巫鸿的几本书但是都没货了,就换了评价不错的这本,总体来说还行,长知识用的,文内部分观点当然值得商榷,国外学者的观点与我们总是存在差异性问题,不过往往也能产生奇妙的火花,这是看国外学者著作的乐趣之一,另外也成功寻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目的达成~
  •     亲娘唉,这翻译的叫个啥啊,通篇都是不知所云的大病句,类似机器翻译的产物。不说原文如何,就说这译文品质,彻头彻尾就是个臭狗屎。居然有人装逼给这东西打四星五星,当真翻过里头两篇儿纸吗?
  •     只看了青铜器部分,deconstruct chineseness.
  •     一翻就烂><~这书做的真是。。还容易脏
  •     讨论课材料,有幸在出版前校对过书稿
  •     归结起来,这部书还可以叫“关联宇宙观与中西交通:早期中国古代艺术研究”,作者在书中多次界定了“中国”一词的使用范围,这是良好的学术自觉。
  •     可与《万象》参照同读。
  •     看一个英国女性学者眼中的中国人的宇宙观,怎样都想起《菊与刀》,美国女性学者眼中的日本文化
  •     罗森一直致力于解构早期中国中原的中心性,但是这种意图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我们一种“他者”视角
  •     专业性质的论文集,美术史论专业的人适合。
  •     英国人的文风啊...差点看睡着了
  •     “红玛瑙珠、动物塑像和带有异域风格的器物——公元前1000—前650 年前后周及其封国与亚洲内陆的交流迹象”这是里面最有内容的一篇
  •     从这本书写作方式和语调来看,不泛中西合璧的坚实感,也有民国初年那种敢做跨文化学术的气势,值得一读
  •     此套丛书己购读多册,感觉不错,虽说书价虚高,还是会择机选购
  •     今天请罗森签名前翻了一遍。
  •     个人学术水平有限,不好评价
  •     有一次被国外学者的发散思维和研究的深入程度所折服。我们往往容易禁锢在已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反而忽略了很多。书中对于青铜器的功用的研究颇为精彩。
  •     看着很费力
  •     西方人的思路
  •     难度有高有低
  •     期待这本书很长时间了,之前看过电子版的台湾版的书,非常好!只是买不上,现在好了!
  •     导师让买的书,还没看,不知道好坏。
  •     艺术的故事,已经模糊的远史。
  •     还有错怪小编
  •     中国的丧葬模式——思想与信仰的知识来源
  •     完成了青銅器和復古維新兩部分
  •     看起来很不错,很有哲理性
  •     建议有兴趣的同学都看看……好书啊!
  •     异域材料联系起来看很有启发性
  •     符合我的趣味,物有所值。
  •     红珠玛瑙的流布传播很有意思,翻译很好。
  •     内容不错,研究艺术史和美术考古的应该看看
  •     关于中国青铜器,墓葬和装饰系统等研究。作者头衔挺大,前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牛津大学副校长兼中国艺术考古专业教授……但内容真是满是槽点啊……
  •     山水画的宇宙结构
  •     考古學學術背景做藝術史研究,在方法論上的啟發不少,也幫助我初步建立了理解青銅禮器的年代系譜。
  •     杰西卡•罗森 (Jessica Rawson) ,这个著者的书都是很有学术价值的,希望多出些这个作者的的书,或者重印再版一下这个作者的已出过的书。
  •     近年翻译出版不少西方学者的美术史论著,但是买的时候又疑虑:究竟译得怎样?如果是台湾译者,我会买的。
  •     作者研究中国古代器物的视角与国人有所不同,有可借鉴的地方。
  •     好贵,但是一个外国学者有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敬佩
  •     罗森的强项在青铜器没有错,结果我重点读山水画缘起和装饰系统两篇……
  •     奇奇怪怪……很難讀下去
  •     终于把它看了
  •     专业作品
  •     这些文章许多题目都不小,而且很吸引人,也有不少新鲜的观点,乍看起来很是不错。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及所涉及问题的时代背景与细节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很不过关的。随便举一例,如说71页图上坐在一席上的两人为墓主夫妇,但仔细一看,两人均头戴进贤冠,为汉代文职官吏的冠式,显然是两男子,古有“割席断交”之说,可见朋友宾客同席是完全合适的,在汉代的宴饮图像上反而从来不见有夫妇同席的例子,这也符合古人在公共场合的观念,可见作者根本不懂当时的衣冠服饰和基本观念,看图说话也要有些基础知识才行啊。这样的例子我读了几十来页,负责任地说大多数每页都有,为之一叹!现在西方解释中国传统之学大行其道,他山之石固可攻玉,但许多毫无根底的伪滥之说也特别受到欢迎,是因为我们自己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知识越来越浅薄了,以至于让别人忽悠,还是崇洋之心态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     硬读
  •     作者视角新颖,掌控能力很强,很不错
  •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不错的书。
  •     艺术史的专业著作,图书的装帧印刷一流,很好。
  •     别老把意淫当证据吧 老太太
  •     杰西卡·罗森的论文集,关于中国艺术考古的,不错!
  •     知名学者的艺术考古文集,当还是值得一读的!
  •     二手考古资料。 警惕有没有预设的观念?
  •     罗森奶奶的有一本论文集~
  •     罗森研究中国美术史非常深刻。
  •     三星半吧,摘录了一些内容,但不知道对今后研究是否有用
  •     研究中国早期艺术的筒子,可以看看
  •     谈文物与文化的书很多,这一本因为是纯粹从学术出发的,私以为是纯粹的文物与文化。通过青铜器物,探讨那个年代的先民究竟是如何生活的。在读这本书之前,在博物馆里看见青铜器,单纯只是审美。这本书帮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翻译得很好,语句灵活流畅,没有翻译腔,线描图和文物照片虽然都是黑白的,但是也很精美。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     此书的 翻译文章比较新。。。
  •     我看有的评论说 作者的看法有点隔靴搔痒其实没有 都挺好 这也可能是因为我对中国传统的了解就是一个半吊子尤其是山水画一章 挺有启发性
  •     挺喜欢的,比那本广受好评的青铜器著作有趣的多,看来我还是喜欢诠释甚于原始材料啊
  •     有关青铜器的两部分比较有趣。印得蛮好,三联在这方面还是相对值得信任。
  •     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文化,也许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不一样的启发
  •     磕磕盼盼花了一年才读完。小感,已知的被发掘的东西就那么多,剩下的归纳整理。。。(⊙o⊙)还有自己的联想~!
  •     封面采用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鸟尊修复线图。罗森跟高居翰同是罗樾的弟子。涉及青铜器的几篇论文很有意思。他系统的分析纹饰的方式,则与雷德侯的模件异曲同工。
  •     盛名之下,买来看看。
  •     总是很奇怪,一个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古艺术的书
  •     重读青铜器部分中。。。
  •     厚重,能够感受到外籍学者的研究很严谨细,以及由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值得慢慢看看
  •     没有传说中好看,也许因为是外国人的原因,作者有时重视地下资料太过,忽略典籍,反而影响结论,比如西周青铜器食器大增,酒器骤降的原因。总体来说,并不如许多国内先生的造诣。
  •     在方法论上有很多启发。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与想法。但或许是语言的问题,具体的论述实在有些拖沓。本想在《墓葬》一章获得更多秦汉宇宙观的启发,但感觉平平。通过脚注了解西方学术界的成果反而更有收获。个人更喜欢日本学者的风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