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料典籍 > 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00850847
作者:赵勇
页数:257页

章节摘录

中国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在中国当皇帝,就像玩股票,风光与危险并存。这些皇帝处于权力的旋涡之中,整天与人斗,要么我被砍,要么我砍你,就是在这血雨腥风中,中国皇帝的这种呼风唤雨的权力,才得以一步一步完善。根据张宏杰《中国帝王的五种命运》一书的统计,“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339人;不得善终的,也就是非正常死亡的272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除了死亡率比较高以外,就是活着的皇帝,他们的生命质量也不是很高。因为经常处于高压之下,所以中国皇帝出现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概率较常人高许多。皇帝是个高危职业如果说,有这么一种职业,平均寿命39岁、非正常死亡率44%、死亡方式多种多样(有被亲爹娘亲兄弟杀死的,有死于老婆孩子之手的,有被自己手下送走的),你会愿意干吗?我估计没有一个人愿意做,如果谁做了,肯定会被别人认为大脑进水了。但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职业,悲惨程度惊天地泣鬼神,但人人抢着干,因为它有一个华丽的名字-皇帝。试举一例-唐中宗李显,此人命极好,不仅他爸是李治(唐高宗),他妈还是赫赫有名的武则天,这么一个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主儿,命好得令人发指。李显在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在当太子期间没能安分守己先后被废,太子之位这个天下第一的馅饼就掉在了李显身上。但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一个不择手段的女人……有她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女皇,就有其悲剧掉的儿子。要说李显也确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主儿,有两个哥哥被废的先例在前,有如此强势的母亲,你就安分守己老实一点儿,忍到出头之日再说。但他却不,非要封自己岳父为宰相,在被大臣劝谏之后竟口不择言地说什么“我以天下给韦元贞(即李显岳父),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于是,仅仅当了两个月皇帝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逐出长安。之后李显就被软禁了,这时候他才知道怕了,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就吓得想自杀,日夜担心会被自己亲娘杀掉,这是个什么滋味也只有李显自己清楚了,总之,这段时间李显倍尝人世冷暖。好在-有爱情,有妻子韦皇后的不离不弃。通俗的剧情是:李显自暴自弃,看不到未来,迷失了方向,这时候老婆韦氏挺身而出,对老公不抛弃、不放弃,多次鼓励劝慰,使李显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但皇帝的悲剧就在于,即便是患难夫妻,即便你曾经恩比天高情比海深,跟权力、欲望对人的腐蚀相比,一切都是浮云。武则天没有杀李显,李显在母亲死后,重新当上了皇帝。但没了强势的母亲,来了可怕的妻子,还有同样不是省油灯的女儿安乐公主。有了武则天的前例以及李显的百般宠爱信任,韦氏不甘心做个安享清福的第一夫人,而是不断干预朝政,专掌制命,逐渐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直至卖官鬻爵,培养势力,并且背叛李显,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等人关系暧昧。李显则听凭老婆和女儿安乐公主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时间久了,韦皇后怕李显查究其淫乱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效法祖母武则天。为此母女二人竟丧心病狂地密谋害死亲夫亲爹,韦皇后知道李显喜欢吃饼,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命令情夫马秦客配制了毒药,她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就这样,李显逃过了母亲的魔爪,却死于妻子女儿的毒手,成了皇帝中不得好死的典型。至于兄弟手足之间为夺皇位自相残杀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英明神武如李世民,也是踩踏着哥哥弟弟的尸体才成为一代明君。除此之外,死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叔父伯父、侄儿外甥等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手的皇帝都不乏其人。而且,人间悲剧到此远没有停止,还有很多皇帝被近臣宦官这些“朋友”(如果皇帝有朋友的话)送上西天,几乎每朝都有这样的案例。比如中国封建第一朝秦朝的三位皇帝嬴政、胡亥、子婴,传说有两位都是被宦官做掉,执行人就是史上著名大太监赵高-被嬴政过度宠信的赵高。雄才大略的嬴政,希望子孙后代永远做皇帝,于是自称“始皇帝”。但特讽刺的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国祚最短的王朝之一,自公元前221年始,至公元前206年止,满打满算才16年-与秦朝被赋予的地位相比,实在寒碜。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死于巡行途中,地点在今天叫河北省邢台平乡的地方。当时他在行宫寑室养病,死得突然而蹊跷,正史记载,嬴政乃病死,但不少学者认为是他杀,即嬴政死于处心积虑的赵高发动的一场政变。当时太子是著名的公子扶苏,嬴政本人无意传位给后来的秦二世胡亥,但赵高担心扶苏即位对己不利,于是利用第五次出巡、胡亥随行之机,谋划了这场政变,害死嬴政,扶正胡亥。所以,嬴政死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秦二世胡亥顺利即位。胡亥也是个倒霉的主儿,老爹拼死拼活打下来的江山被他葬送,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世家被他败个精光。很傻很天真的胡亥原本就是赵高的棋子,一颗随时可以捏碎的棋子,自然没有免掉被赵高所害的命运。秦二世三年八月,被刘邦攻下武关后,赵高唯恐殃及自身,趁着胡亥在望夷宫斋戒,假借胡亥旨意下诏发兵围宫,然后逼令胡亥自刎。之后赵高企图篡位自立,但……这是个太监啊,怎可以当皇帝?百官自然不从,最后立了胡亥的儿子子婴。子婴即位后随即诛杀了赵高,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秦朝已经被这个大太监整得一塌糊涂岌岌可危了,子婴在位仅46天就为项羽所杀,秦朝灭亡。不厚道地说一句,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跟被至亲至爱的人下毒手相比,如子婴般国灭身死,或者战死沙场、被俘后被杀,甚至被刺杀的皇帝们,还是幸运的。死亡背后的真相帝王家的孩子,表面上风光荣耀,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但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不幸的一群人。长寿在中国人的伦理传统中是第一幸事。但至高无上的皇帝却是平均寿命最短的一群人。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古往今来曾在中国这片国土上出现过的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国家,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339人;非正常死亡的,也就是自杀或他杀的,有272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这其中,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岁多。当然,对此你可以反驳说,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过35岁。但是,你知道这是一个多低的数字吗?事实上,35岁这个数字中包括大量的夭折人口,我们知道,古代人均寿命低,主要是被极高的新生儿死亡率拉下来的,古代平民百姓,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早夭的婴儿-而咱们在统计皇帝平均寿命的时候,算的可都是已经登上了皇位的。如果除掉早夭这个因素,人口学家推算,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57岁。皇帝吃好的,喝好的,平均寿命却如此低下,主要就是被非正常死亡的人拖了后腿。最触目惊心的,当属五代十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以及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梁朝的8个帝王、隋朝的5个帝王,全部都是被杀身亡,无一善终。那么,皇帝这一行为何会成为如此惊悚的高危职业?一言以蔽之,因为他手中的权力,以及人性中对于权力的永恒渴望。换谁谁不想当皇帝,君临天下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啊,江山是你的,你爱割地赐宝给谁就给谁,美女是你的,还主动投怀送抱;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可以谁的也不用听,而你的话谁都要听。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拥有无上的权力,但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因为他必须时时刻刻用强力抓住手中的权柄。为了让天下人成为自己的奴隶,皇帝自己成了权力的奴隶。想想看,利益的焦点必然是力量的焦点,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日夜垂涎、窥觑、谋划着龙椅宝座。担心失去权力的恐惧使皇帝们神经长年高度紧张,甚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疑神疑鬼,神经不正常。没有朋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难有爱人,枕边之人,甜言蜜语各自肚肠。朱元璋说的准确:凡帝王居安之时,应该常怀警备之心,日夜时刻不可松懈,这样才不至于被人所窥测,国必不失……不这样行吗?日日警备尚且有那么高的被杀率,皇帝哪有什么其他办法!为了稳住江山,每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加自虐狂。秦始皇每天规定自己必须看完120斤的竹简文件,才能休息。朱元璋说自己“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冰,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雍正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这么看来,好皇帝还真的都是俯首当了孺子牛。同时,传统礼制对皇帝的折腾还不止于此。谁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皇帝作为传说中的万民仪表,一举一动更应该顺应天意,遵守礼仪,有章有法,完美无瑕,以充当天下万民的代言人。皇帝的权力大,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更大,皇帝的生活,无时不处于被监视之中。因此,当古代中国的皇帝,说容易,任何昏庸白痴都可以凭血统登上帝位;要说难,也真是不好玩儿。你身边所有的人都觊觎着你的位置,并且为此变得面目狰狞,随时会向你挥刀舞剑,以命相拼。什么血浓于水,手足情深,忠孝礼义,在人性深处的恶遭遇权力的诱惑之时,都成了浮云。只要封建王朝的制度还在,只要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还在,这种悲剧就不会停止。草根皇帝的“除草”运动有一个非常悲凉的成语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意思是飞鸟打光了,弹弓没用,就藏起来不用了;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就被煮着吃了。也就是说,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无论从哪种价值观来看,这都是一种不道德甚至卑鄙无耻的行为,中国人据此感叹世态炎凉感叹了几千年。但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封建王朝几千年,这种有违中国传统纲常伦理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率领一群穷兄弟出生入死的草根皇帝拼死拼活打下江山后,便下黑手把这群傻帽兄弟一个个解决了。世事难料,风水轮流转。能怪主子忘恩负义丧尽天良吗?为权霸天下,只有手段的不同,已经没有是非之分。还是那句话,在实实在在的权力的诱惑面前,什么手足情谊,什么肝胆相照,都变得虚无缥缈。两个超级男生“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成语讲的是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之后,却立刻将最重要的功臣之一文种赐死。不过,将其用到极致的却是刘邦和朱元璋。刘朱二人生活的时代虽然相差了几百年,却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两人都是真正的出身草莽,没有任何门荫可依,也没有背景可靠,空以徒手打下江山。刘邦出身芝麻官亭长,朱重八当过放牛娃、当过和尚,一样的生逢乱世,削平群雄,揭竿而起,排山倒海,宛如两个超级男生,一朝登天。同时,在历代开国帝王中,刘邦和朱元璋也是以励精图治的模范帝王著称的。两人都精于政治、目光深邃,在治理国家方面力矫前朝之失,赢得小康的局面,两人亦是“工作狂”界的翘楚,两人执政的年代,百姓从天下大乱迅速走向小安,诚属难得。然而,史家并不以此来买刘朱二人的账,虽宵旰勤政,但他们获得的评价却实在是低得很,至少和其个人努力不成正比。本来,放在今天,这两个既不拼爹又不靠潜规则的年轻人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励志英雄、人气偶像。然而,时至今日,两人在人们心目中依旧是面目可憎。为什么呢?原因比较多,但很大一部分是,两个人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下江山之后,开始肆意屠杀功臣。一将功成万骨枯,还应该加上一句“一帝成业百将死”。垓下决战后,汉王刘邦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一个比秦朝更强大的大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刘邦正式登上皇位,史称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许多带兵的大将出生入死立过大功,刘邦不得不封他们为王,这些诸侯王有的虽然不是旧六国贵族,但是都想割据一块土地雄霸一方,而不用受制于汉朝中央政府。其中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功劳最大兵力也最强。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么做?再说朱元璋,朱元璋这位贫民,不是一般的穷,他穷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朱氏全家9口人,一次饥荒就饿死了5口。由于家里养不起,朱元璋从小给地主家当放牛娃,17岁时为生活所迫去皇觉寺出家,谁知三个月后寺里也揭不开锅。他只好走出寺门,成了云游僧人,开口化缘,浪迹四方。冷暖自知、游僧乞丐般的生活,使他尝尽了遭人白眼,饱受世间饥寒之苦。从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起,南征北战血雨腥风中拼搏了近二十年,终于一朝登上龙位。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是谋反起家,正是因为自己出身贫苦对失去权力有着异乎寻常的恐惧,总之,朱元璋和刘邦一样,在打下江山后,选择了对身边那些当初共患难同生死的兄弟们下毒手。白眼狼+灰太狼说刘朱二人白眼狼,没有半点儿冤枉的意思。先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聚集力量、争取同盟军,先后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这同时也成为他称帝之后贯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隐患,于是,在吕后的帮助下,刘邦选择了杀戮功臣。在诸位功臣中,韩信成了首当其冲者。公元前197年,陈豨造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刘邦亲自出征,韩信却在这种时候称病请假。不过,刘邦去前线打仗,韩信你选择不去就没有危险了吗?韩信忘了,刘邦有个很能帮他办事的老婆。果然,未及平叛,留守后方的吕后就“听说”韩信在关中与陈豨策应,便先发制人,用萧何之计,迅速除掉韩信这一势力最大的异姓王。萧何给吕雉定计,诈称前线传来刘邦平叛胜利的消息,按照惯例,此时百官都要进宫朝贺,半信半疑的韩信刚一进宫,就被武士们捆了个结结实实。曾经将情敌整成“人彘”的吕雉,残忍无度青史留名。吕后用麻袋捆住韩信,拉到长乐宫的钟室,也不需要等刘邦回来了,她一声令下,特事特办,把竹竿削尖了,乱枪把麻袋中的一代名将韩信扎死。解决了韩信后,刘邦紧跟的动作就是,把一起夺取天下后分封的另外六个异姓王一一砍了头。朱元璋在屠杀功臣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洪武(朱元璋年号)十年,朱元璋已经莫名其妙杀害了两名功臣-淮安侯华云龙、德庆侯廖永忠。华云龙据说是因为“据元相脱脱第宅,僭用故元宫中物”-这种肉眼很难看到的错误而得罪,《明史》含糊地说他得罪后“未至京,道卒”。再说一下廖永忠,作为后人的我们只知道,洪武八年,在朱元璋打江山过程中曾凿沉韩林儿的坐船,几乎葬身于鄱阳湖的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另一个被朱元璋兔死狗烹的是刘基,这个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在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功劳可谓最大。一次,刘基要儿子奏请朝廷在一处私盐贩子聚集、元朝时便有人造反的地儿设巡检司防守,以防动乱,结果被宰相胡惟庸进谗言说刘基“看中了那块地有王气”,想在那里筑坟,将来自己的子孙就可以称王称帝。朱元璋当时的心理活动我们不好乱说,但是此君绝对不是一个糊涂昏庸之人,如果刘基想称王称帝,又为何出山辅佐他朱某人?但朱元璋的原则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枉杀千人勿使一人漏网。一代奇人刘伯温就这么被朱元璋诛杀。再来看看一代名将徐达的下场。战功赫赫的徐达是被朱元璋在称帝后仍称呼为兄的功臣。话说徐达背上长了背疽,在京城养病,医生特别嘱咐背疽不能吃鹅肉,否则性命不保。听闻此言,朱元璋专门从皇宫给徐达送了一只烤鹅。事实上,朱元璋对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忠臣元勋实行的是灭种式的屠杀。在明初两大谋反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中,各路开国功臣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罪名牵连,几乎被一网打尽,甚至株连九族。但是,单凭两人残忍诛杀功臣良友一事就判断二人丧尽天良、心理变态,似乎又有失公允,这两个人,其实是白眼狼+灰太郎,对待兄弟一个态度,对待老婆孩子则完全相反。刘邦后期虽然不喜欢发妻吕雉,但总是保留着其皇后的身份从始到终,而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故事更是传为美谈。另外,两人大肆诛杀功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子孙计。有时候眼见着儿子不够聪明难成大器,当爹的就不得不趁着有生之年将障碍为其一一铲除。比如关于朱元璋疯狂屠杀功臣元勋的原因,史学家有一种解释是,朱元璋看到皇太子懦弱,担心他死后自己这些能人兄弟们强臣压主,所以先下手为强。并且有一则宫廷逸闻可为佐证:有一天皇太子劝说父皇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怒了,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命他用手拾起来。皇太子抓住刺棍,结果给扎破了手掌。朱元璋说,儿啊,爹是事先为你拔掉棍上的毒刺,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吗?杀手的隐患诛杀功臣,除了导致后人质疑其人品,这一举动,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一不小心,可能引发其他关乎江山社稷稳定的重大问题。想想看,天平是有两端的,你杀了功臣良将,独宠亲生儿子和老婆,一头降下去,另一头必然翘起来。拿刘邦来说,刘邦称帝后果断灭了七个异姓王,然后将他们的王位就全都内定给了自己的子侄。然而,异姓的人不可相信,同姓的子孙就靠谱了吗?权力面前无父子,藩王权力越来越大,同时还是自己的兄弟叔侄,理论上也具有继承皇位的权力,对于皇帝来说,可能是更大的威胁,所以才有历代皇帝“削藩”一说。“削藩”一事,最考验皇帝的能力,不然一不小心,很可能弄巧成拙,将藩王逼反。果然,刘邦死后,到了汉景帝时期,汉朝发生了著名的“七国之乱”。所谓“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称霸一方,蓄谋叛乱,为时已久;另一边,景帝在大臣晁错的建议下,也逐渐生出削藩的打算。终于,景帝和晁错找个理由认定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很傻很天真的景帝很惶恐,竟然相信刘濞举兵只是杀晁错,清君侧,就捕杀了晁错,乞求刘濞退兵。刘濞这时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到达梁国(今商丘),被景帝的同母亲弟弟梁王刘武阻住。景帝开始以武力进行镇压,他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军,用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终于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越,为东越人所杀,其余的六王,最终都“被自杀”。另一方面,除了儿子们窝里斗,还有一个隐患就是老婆也可能不是省油的灯。刘邦的皇后吕雉,在诛杀韩信一事上充当急先锋,在刘邦死后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专政。不知道这些皇帝在诛杀功臣之前是否想到过这些后患,或者他们想到了,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认为如果一定会出现犯上作乱危及皇权的事情,宁愿争夺者是自己的亲人。

前言

几年前,一部历史小说的横空出世,把多年来一直被那些所谓的“显学”排挤的历史学科带到了社会大众的焦点位置。转眼之间,在地铁中、公交车上,难以计数的人正聚精会神地阅读着什么,似乎中国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大众阅读的时代。这本小说正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其实称其为小说并不太合适,因为人们的印象中,小说里面描写的事情应该有大量虚构情节的。而《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它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其对明朝故事的描述,基本是以正史为主,你甚至可以把它当做史书来读,只不过当年明月的语言非常之幽默风趣,让人读起来全然无传统史书那种面目可憎的感觉。我想,这正是《明朝那些事儿》获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每个人都有喜爱历史的潜在基因,因为我们几乎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保存着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的美好回忆,而《明朝那些事儿》正是把我们那个潜伏着的基因启动了。我个人就非常喜欢读历史书,听历史上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寂静的夜里,温暖的被窝中,手捧一本历史书,一头扎进历史的金戈铁马、缠绵悱恻的场景中,那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人的一生不过区区几十载,但是通过阅读历史,我们的视野可以扩展到几千年。所以说,正是历史大大拓展了我们人生的长度、广度与深度。因为喜欢历史,所以经常阅读历史,所以经常跟朋友们讨论历史。但是随着自己对历史的了解逐步增多,我越发感觉到只是碎片化地了解历史上那些奇闻逸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头脑中没有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讨论就会显得非常肤浅和没有条理。于是,我在之后对历史的研读中,总是试图去寻找它的脉络,把一些东西尽可能串联起来。幸运的是,我似乎找到了那些所谓的“主干”,我头脑中的历史图景逐渐地明晰和完整起来,至少我自己认为是这样的。虽然我知道自己的这些体悟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能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我觉得还是有价值的,所以就斗胆写了这本书,希望能与更多的读者交流。这本书既不是所谓的“纪传体”,也不是“编年体”。在本书中,我大概把中国历史分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集中于历史的一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话题都尽量围绕一条较为完整的历史轴线来进行阐释,大家可以把每一篇都作为一个侧重于某方面的“编年体”历史书来看待。诚然,本人对当年明月极度推崇,虽然功力不济,但也尽量以一种轻松愉快的笔调来进行描述,争取让读者朋友们看的时候不觉费力和无趣。同时,希望朋友们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能够对我心中的那条历史逻辑主线和整体图景有所了解。在本书第一篇,我们的专题是皇帝,因为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封建帝王史,不把皇帝这个主角儿聊清楚,就很难聊其他的。而讲完了皇帝,自然就应该讲皇帝的最重要特征——至高无上的权力,那么第二篇中,我们就集中讨论中国历史上关于权力博弈的问题。在第三篇,我们要讨论皇帝的“德行”问题了——即所谓的“五德”轮回理论,这也是历代王朝对自己政权合法性的理论依据。虽然现在看来是历史糟粕,但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当时的人是信了,这就够了。而知道这个“五德”轮回理论,对我们理解某些历史现象还是有些帮助的。既然有轮回,那么就有生死,王朝也不例外,于是第四篇我们主要集中讨论一个引起王朝覆灭的重要直接原因——农民起义。而在第五篇中,讨论的话题则比较深刻一点,那就是历史上的国家权力分配和演变的大体脉络,理解了这一点,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历史。接下来的一篇,也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那就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理解了第五、第六篇的两个话题,你几乎就可以对历史上绝大部分事件有个较为深刻的见解了。我们第七篇讨论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阐述了各王朝指导思想的演变历史。到了最后一篇,我们的主要话题是历史地理学,把时间和空间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别有一番意思。虽然我是尽己所能写了这么一本书,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其中必然存在很多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希望朋友们谅解,如能不吝赐教,则更是感激不尽!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慷慨相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作者于北京2011-11-8

内容概要

赵勇,山东淄博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现任职于社会科学院,先后公开发表文章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皇上也是苦命人
 ◎中国皇帝的非正常死亡
  皇帝是个高危职业
  死亡背后的真相
 ◎草根皇帝的“除草”运动
  两个超级男生
  白眼狼+灰太狼
  杀手的隐患
 ◎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
  一颗红心,一个准备
  皇帝的家庭作业
  不走运的学生
 ◎贤君的正面与侧面,
  皇权的血酬定律
  杀人犯的“惩罚”
  不杀人者被人杀
 ◎孩子多了也是愁,
  超生禁卫军
  给孩子安排工作
  生个儿子当藏獒
第二篇 权力博弈无问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刘邦“敲山震虎”
  赵匡胤“釜底抽薪”
  朱元璋“斩草除根”
 ◎昏到极致就是聪明人,
  装傻
  装病
  装“孙子”
 ◎小脚女上演的龙床政治
  三个“火枪手”
  铺床革命、垂帘听政
  女人最多半边天
 ◎身体有缺陷,性格也会跟着缺陷,
  无根男人最受宠
  史上十大残人
  被阉人阉割的王朝
 ◎舅舅的美好时代
  到底不是一家的
  舅舅、女人和狗
  舅舅打不过外甥
 ◎秀才遇秀才,全都歇菜
  就怕流氓有文化
  一个秀才一个坑,一群秀才一窝蜂
  学而仕则“优”
  ……
第三篇 五颜六色的皇朝
第三篇 风起云涌的起义
第五篇 制度也要规范化
第六篇 改革不仅是变法
第七篇 意识流中的皇权
第八篇 两个世界的战争

编辑推荐

《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编辑推荐:人生苦短,历史深阅读,可以拓展你人生的长度、广度和深度。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第一卷)一本颠覆脸谱化历史记载的趣味图书,一堂诲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历史课。毛泽东曾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诚然,粉饰者的谬导会让你的历史观慢性中毒,一些脸谱化的历史课本又会使你曾经活跃的思维僵化。翻阅《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历史是这么回事儿!《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能让你透过庄严肃穆的正史,发现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作者简介

《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内容简介:皇上也是苦命人:中国皇帝的非正常死亡。有人做过统计,古往今来,中国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有399人;非正常死亡的有272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这其中,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岁多。
权力博弈无间道:赵匡胤“釜底抽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一手釜底抽薪,不动声色地完成了领导班子的大换血,稳稳地把禁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消除了重新出现部下篡夺皇位的隐患,走出了五代十国帝王频频更替的怪圈,同时,又没有重蹈刘邦和后来的朱元璋的覆辙,在青史上落下诛杀功臣背信弃义的污点。
制度也要规范化:宦官与外戚的拉锯战。外戚与宦官专权几乎是历朝历代都有的现象,它对各朝各代的政治也都或多或少产生过一些影响,这种影响的大小,则取决于外戚或者宦官对权力的控制程度。有些比较倒霉的王朝,更是同时出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现象,外戚与宦官或合作或对立,围绕皇帝展开激烈斗争。
改革不止是变法:基础建设毁于豆腐渣工程。在王安石看来,大宋朝不是没实力,只是缺少让这个国家运行得井井有条的制度和律法,有了这些,就能四两拨千斤,似乎大宋崛起指日可待。然而,有些问题,大家都能看出毛病在哪里,却未必能够对症下药,即使你是神医,你的治疗方案也未必能够得到准确而顺利地执行。
两个世界的征战:神奇的400mm等雨量线。根据秦长城的走向,我们发现它其实是十分有规律地沿着一条地理学上的400毫米等降雨量线的位置修筑的。这种地理格局使分界线两边聚居了两类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理想状态下,农耕族与游牧族从此便可井水不犯河水,但在中国历史上,多少“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故事,都是农耕民族与匈奴等塞外民族大打出手导致的悲剧。

图书封面


 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装订的 有点不对齐 没大碍
  •     内容和杂志差不多啊价格比杂志贵了不少
  •     哦~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     、、、、、以前就在书店观赏过,目测还不错
  •     明白了一些历史的真相,长见识了。
  •     让人耳目一新,蛮有意思的。
  •     写的很理性,分析透彻。
  •     挺有意思的书,轻松学历史
  •     该书以非主流评论方式串讲历史,让人很受启发,很有感悟,不错!
  •     观点明确、文笔犀利,比较让人容易接受
  •     目前看了一半,围绕帝王将相的事情来写,着重帝王权向方面太多。
  •     通俗的角度读历史,认识历史
  •     专题还是挺有趣的。
  •     很有意思.很有收获,很有些感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