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俗史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料典籍 > 节俗史话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09726853
作者:韩养民 郭兴文著
页数:234页

章节摘录

百节年为首。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莫过于新年了。追本溯源,新年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影响遍及祖国四面八方,以至海外华侨和华人。可以说天下华人家家要过年,人人要过年。在中国历史上,每逢年节,上自帝王宫廷,下至荒村鄙野,都要进行庆祝。在人们的吃喝、穿戴、娱乐、居住、用品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每一朵生活的浪花,无不浸透着节日欢庆的气氛。世世代代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给自己最盛大的节日挂满了色彩缤纷的民族传统的花环。下面还是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一代一代地领略中国古代年节——除夕与元旦的美好风俗吧!    年节的起源与定型    年,是时间概念,也是计时单位。年节无疑起源于计时单位的年。人类在漫长的蒙昧时期,过着“山中无历日,寒暑不知年”的生活。后来由于社会进化和生活的需要,才逐渐从实践中总结出测定时间的方法。    像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潮涨潮落来判断时间、确定农业栽培季节一样,我们的祖先早在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旧石器时代,就对寒来暑往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生物生长和成熟的季节,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步入了原始农业社会,人们为了掌握耕作的季节,不误农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星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这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结束了人们盲目度日的状况,开始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开始观测天象,确定方位时间。《史记·历书》记载:颛顼时设“火正”官,帝尧时又设立羲和之官,以“明时正度”指导农业生产。所以“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这种以观测天象来确定四时季节的方式叫“观象授时”。夏代根据北斗斗柄的指向和若干恒星出没来定时月,并用天干纪年,商代已用干支纪日,在殷墟甲骨卜辞中还有十二个月名。但是,“年”的名称出现却比较晚。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日“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称“祀”,周代才称之为“年”[后来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也曾改“年”为“载”,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载”为“年”]。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发达而著称于世的国度,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从他们的远祖弃之时,就“好种树麻菽”,弃被人民推崇为农业的始祖,号称“后稷”。到公刘之时,仍然“务耕种、行地宜”,所以,周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农业的民族。因此,先民对于“年”的时间概念最初就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循环而逐步形成的。在《说文解字》中,最早对年的解释是“谷熟也”。《觳梁传》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不难理解,“有年”指的是农业有收成;“大有年”指的是农业大丰收。所以,在西周初年就出现了一年一度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    西周时行周正,即以建子为岁首(周历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同时在豳国又行豳历,豳历的岁终是十月,即周历的十二月;豳历的岁首为一之日,即周历的正月,夏历的十一月。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记载了西周时期新旧岁交替时的风俗活动。一般庶民到年底十月,便结束了田野里的农活,在家里用火烘暖房子,用烟熏走老鼠,并把阴面北向的窗户堵起来,以避风寒,一家男女老幼,团聚在一起准备过新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他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拿出用枣、稻酿造的美味醪酒,喝了使老人健康长寿。“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新的一年的到来,人们捧上两樽清香美酒,抬着宰杀的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万寿无疆。这场面是何等热烈。尽管贫困的庶人在严寒的冬季采吃苦菜和臭椿叶,可是在新春与旧年交替之时,这种庆祝活动还是必不可少的。P33-35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内容概要

韩养民,西北大学教授,民俗文化专家。

书籍目录

目  录

一 导论 ………………………………………………………………………………………………………1
1神秘的原始崇拜与禁忌………………………………………………………………………………1
2节俗发展与演变………………………………………………………………………………………11
3节俗的特点……………………………………………………………………………………………23

二 除夕与元旦 ………………………………………………………………………………………………33
1年节的起源与定型……………………………………………………………………………………33
2年节的发展与变异……………………………………………………………………………………45
3宋元明清时代的年节…………………………………………………………………………………57

三 元宵节 ……………………………………………………………………………………………………89
1元宵节探源……………………………………………………………………………………………89
2祭门户、祀蚕神………………………………………………………………………………………92
3元宵节的盛行…………………………………………………………………………………………94

四 清明节 ……………………………………………………………………………………………………117
1清明节的扫墓与禁火…………………………………………………………………………………118
2清明节俗与娱乐活动…………………………………………………………………………………121
3清明习俗的传承………………………………………………………………………………………132

五 端午节 ……………………………………………………………………………………………………138
1探幽溯源………………………………………………………………………………………………138
2纪念志士,避恶求祥…………………………………………………………………………………143
3娱乐习俗日新…………………………………………………………………………………………147
4龙舟竞渡,卫生保健…………………………………………………………………………………155

六 七夕节 ……………………………………………………………………………………………………161
1历史传说………………………………………………………………………………………………162
2七夕节俗的形成………………………………………………………………………………………166
3七夕风俗的兴衰………………………………………………………………………………………169

七 中秋节 ……………………………………………………………………………………………………184
1月宫之谜………………………………………………………………………………………………186
2赏月、拜月……………………………………………………………………………………………190
3赏桂、观潮、吃月饼…………………………………………………………………………………200

八 重阳节 ……………………………………………………………………………………………………210
1萌芽与定型……………………………………………………………………………………………210
2登高、饮酒、赋诗、射箭……………………………………………………………………………212
3赏菊、菊花会、食糕…………………………………………………………………………………221

英文目录暂无英文目录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韩养民,郭兴文所著的这本《节俗史话》为该丛书之一,详细地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萌芽、定型、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围绕节日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关轶闻趣事、故事传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韩养民,郭兴文所著的这本《节俗史话》是国内首次系统研究节日文化史的通俗读物,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春节(除夕、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萌芽、定型、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围绕节日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关轶闻趣事、故事传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研究我国节日文化的力作。《节俗史话》行文流畅、文辞优雅,内容丰富,引证充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已在国内和台湾先后三次再版,深受读者喜爱。

图书封面


 节俗史话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不错,无论是纸质、印刷质量都不错,应该是正版。内容我大概看了一下,很值得购买和阅读,我准备看完后把这一套买齐。
  •     了解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习惯。
  •     还没看,一本小书,希望读后有所收获。留着给娃长大些看,也是不错的,多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对一年中重要节日的历史源流,节俗习惯等等都有很详尽的介绍。值得一看
  •     在中国古代节庆习俗的讨论方面,还是较有价值的。
  •     挺好的一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的萌芽、定型、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围绕节日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关故事传说和趣事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是研究我国节日文化的一本佳作。个人是蛮喜爱书中的内容与文辞,觉得这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赞一个。
  •     书不错,印刷也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