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风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料典籍 > 五四风云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542631862
作者:蒙木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插图:“梁启超的文章有没有道理?”杨度回答说:“你们去问问乡下老百姓,谁不希望真命天子出世?若就大多数民心而论,实际上是赞成帝制,反对共和的。现在改变国体,原是顺民心的事,有什么可‘异’的呢?梁氏个人偏见不足以影响民意。”袁世凯拿出四万元的支票让严复写文章驳斥梁启超,严复虚与委蛇不肯出力。蔡锷在北京,却和那些赞成帝制的军官打成一片,逢人便说:“我先生是个书呆子,不识时务。”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去管管你先生?”蔡回答说:“听劝,转得过脑筋来,还是书呆子吗?既是书呆子也不会成什么事,何必管他。”此后便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八大胡同里,逛窑子,结交名妓小凤仙,大家一起打牌,听戏,吃花酒,显得很堕落胸无异志。开始不明就里的蔡夫人看不过去,规劝几句,蔡锷借机加以演戏,和夫人闹别扭,开始吵打没完,反反复复,袁世凯派朱启钤等来劝了数次,终归没有结果,最后闹到要离婚的地步,蔡夫人便草草整理行装离开京城回四川老家了。此后蔡锷和小凤仙公开出入,招摇过市。他一边在劝进的军官中也积极地签了名;一边瞒天过海,9、10月间,蔡锷把自己的一些得力部下都调过来,又打发回去了。袁世凯到底不放心,就派几个人偷偷去搜查蔡锷寓所。蔡锷早把电报密码本子转移到天津梁启超卧室了,所以他们什么也没有找到。袁世凯怕露马脚,不得不又把这几个钦派强盗灭口。蔡锷本来患有失眠咽炎等症,此后开始托病。一天,蔡锷和小凤仙逛完公园,径直到前门,经过那里的使馆界直接上火车到天津去了,住进天津一家医院,然后草书一封,向老袁告假。袁世凯的侦探自然忙开了,蔡锷佯装不知,与小风仙只是耳鬓厮磨,胡吃海饮,不时外面仍做汗漫游。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古今中外,无论是周易、孔子、玄奘还是王夫之、鲁迅,无论是苏格拉底、耶稣、马克思还是尼采、鲍德里亚,他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的遗产,不是结论,不是教条,而是他们的抱负和认识世界、“知汝自己”的方法。  ——蒙木学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贼者,孟子所谓国人皆日可杀者也。……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  ——康有为五四运动与其说是纯外交的,毋宁说是半内政的,因为它进行路向,含督责政府的意味很多。……政治轨道是要把政治建设在国民意识之上。想引他上轨道,除了市民的群众运动外没有别条路。  ——梁启超在诸君唤醒国民之任务,至矣,无以复加矣!……然诸君自身,岂亦愿永羁于此连带关系之中,而忘其所牺牲之重任乎?……若今为永久之觉醒,则非有以扩充其知识,高尚其志趣,纯洁其品性,必难幸致。  ——蔡元培五四以前的中国是气息奄奄的静的中国;五四以后的中国是天机活泼的动的中国。五四运动的功劳就在使中国“动”!  ——罗家伦一民族真生命之所寄,寄于其根本精神;抛开了自家根本精神,便断送了自家前途。自家前途,自家新生命,全在循固有精神而奋斗,离开不得这里一步。  ——梁漱溟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吴佩孚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一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  ——【美】杜威

后记

五四,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并非一种结论所可涵盖。这是本人执着于写作本书的前提和理由。也许五四精神,大家如雷贯耳但总又不甚了然;对五四运动的各类纪念性著述不算太少,但似乎总又千人一面。能够激发我们回到现场,去想象那个时代的可能性,以汲取历史教训启示我们理解自己当下处境和生活的著述,的确不大易见。本书目标即在此,至于能够实现几分,读者自己说了算。五四运动究竟有没有主使人?目前的历史教科书认为五四是由具有共产主义意识的知识分子发动的;当时主掌政府实权的安福系政客认为是梁启超为主的研究系鼓捣的,他们抓不到研究系把柄时便推诿教育部,当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和北大校长蔡元培备受当局指责;在国际上因美国公使芮恩施等公开同情五四学生,把五四运动和中国民众对二十一条以来日本对华政策的反抗联系起来,因此日本便认定五四是美国暗中挑唆的。

内容概要

1973年生于邳县,北大中文系91级本科,00级研究生,一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作为一名文化保守主义者,文章主要散见于《文汇读书周报》《信息时报》《中国图书商报》等多家媒体,编撰《中华美德书》《美德沉思录》《美利坚开国三杰书》《我,小时候》等图书多种;另策划出版《沉思录》《热爱生命》《美德书》《汉唐精神》《北大文学讲堂》《牌戏人生》等图书多种。

书籍目录

上编 救亡篇 日本,狼来了! 《二十一条》之秘 皇帝梦,袁世凯蚀了命 武夫当国 中国专使折戟巴黎 五四之“火” 放,不放,是个问题 北大,成为一座监狱 从天津、上海蔓延全国 五四,政治性的胜利下编 启蒙篇 从黄宗羲到康有为,图自强代有其人 维新与革命的二重奏 苏报案革命开花 孔子能救我们吗? 蔡元培整肃北大 分途漫漫……后记:永远开放的话题

编辑推荐

《五四风云》是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

作者简介

《五四风云》内容简介:我们可以说梁启超、林长民、汪大燮等研究系要员是五四运动的赫尔墨斯,而其教父是蔡元培、总司令是陈独秀,其先行官是罗家伦、傅斯年、段锡鹏、匡互生、张国焘等学生代表们,但事实上,谁都不能完全左右这场运动的走向和结束方式,因此,我们最好把五四认定为一个群起性爱国主义运动。在政治上,五四运动是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继续;在文化上,五四运动则是清初三先生——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冯桂芬、郭嵩焘、郑观应——严复、梁启超、章太炎这一脉努力“开民智”的自然结果,或者叫中国的文艺复兴。
《五四风云》着力于再现五四的现场细节,追寻其来龙去脉,并揭示五四主要人物的历史命运;当言不尽意时,采撷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补充之。
在写法上,《五四风云》不避烦乱,不贴标签,力求简单地把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串起来。主要依据各类回忆录酌情去取.同时注意有趣味的逸事琐闻,但并不过分强调叙事逻辑的圆满,也不着力塑造性格分明思想一贯的英雄。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偏于事,下编偏于理,或者说上下两编是五四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希望读者能够叩其两端而竭焉,从中看到的并不是自己被灌输的,或仅仅想知道的。

图书封面


 五四风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非常希望知道爱书者爱史者的意见。敝帚自珍,毕竟自己写了两三年的书,原备90周年前夕推出,却因我儿提前降生,所以一拖到了2010年。感谢一直鼓励我写作的忘年交、老学长傅惟慈、张玲老师,感谢一直关注这本书写作的苏元女士;感谢同行戴俊总编和张天罡、董保军为出版该书所做的努力。不久前我的导师从香港来电,问我该书进展如何,实在让我有些赧颜。去吧,《野草》连同我的题词——我特别喜欢《野草》的题词,向鲁迅致敬,尽管在五四中我没有突出他的地位;但他无疑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中国作家。
  •     ——读蒙木《五四风云》在中国现代史上,大概没有一个话题能够像“五四”那样如此持久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评说,却又如此持久地众说纷纭,歧义丛生。“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1919年9月,蔡晓舟、杨亮功二人合编的《五四》一书就已面世,此后有关这场运动的著述便层出不穷,到今日恐怕“汗牛充栋”都不足以形容了。然而,层层叠叠的叙述似乎不仅没有澄清反而模糊了我们的视野,关于“五四”有太多难以统合的异见,甚至在最基本的事实层面上都无法达成共识。政治家出于意识形态建构的论述姑且搁在一边,学者的一家之言也不妨存疑,现在要求得一本文字清通晓畅、事实清楚明白、条理清晰连贯,为普通读者而写的“五四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蒙木先生的这部《五四风云》庶几可副我们的期望。“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转折性的重大事件,头绪繁多,影响深远,要想讲清楚其前后的来龙去脉,洵非易事。而历来对“五四”运动的叙述和评价,又常常是就“五四”论“五四”,初衷或许是要强调“五四”的独特意义和重要地位,但被从绵延不绝的历史脉络中抽离出的“五四”,不仅面目会失真变形,还容易受到种种外在话语的扭曲和干扰。本书的最大特色,便在于将“五四”放置到长时段的历史视野中,从晚清一路讲来,如舟行于峡谷溪流之上,扬帆顺流而下,步步皆是风景,最终自然汇聚到“五四”这股澎湃汹涌的洪流中。全书分“救亡篇”“启蒙篇”上下两编,这自然是借用了李泽厚的概念,但作者不过是方便地借以结构全书,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上篇偏于事,下篇偏于理”,话分两头,各表一枝,追溯“五四”在政治运动和思想启蒙两条线索上的源流,后一条线更是上溯到了清初三大儒,如此自然纲举目张,血脉贯通,读到中间,“五四”便有呼之欲出的感觉。这样一种“线性叙事”自然也有滑向某种“历史目的论”的危险,似乎前面发生的一切都是在为“五四”这出大戏作铺垫,作者显然对此有所警觉,他并不想建构一个完整的“五四叙事”来表达某种历史观(如作者自己所说,“并不过分强调叙事逻辑的圆满”),而是时刻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叙事基调,在追溯源流时努力去容纳多条线索,多种声音,让它们相互间产生碰撞、呼应和对话,如此才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相。“我们理解五四时代,就不能把五四简单地等同于民主与科学,等同于陈独秀、胡适名下的学术分支。那个大时代是一首交响曲,我们必须同时把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人也纳入进来,形成一个共同的遗产。我们在这遗产中并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挑几条自己心仪的口号,而是要把整个遗产进行综合盘算、分析和吸收。”(第307页)这种开放的胸襟和视野贯穿全书始终,它使得全书一扫过去“五四”叙事中常见的高头讲章式的说教气息,让读者重新领略到了“五四”特有的驳杂、喧嚣和元气淋漓。时下通俗历史读物正大行其道,戏说历史的风气似乎又有重新成为时尚的趋势。《五四风云》既是为普通读者而作,在描写若干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时也会选取一些趣味性的材料,出之以略带谐谑的小说式笔法,以增加书的可读性,何况那个时代本身就是如此精彩。然而在根本上这本书却与那些趣味性的历史读物判然有别,作者的宗旨和情怀毋宁说是极其庄重严肃的。他是要让读者借助此书回到历史现场,“去想象那个时代的可能性,以汲取历史教训启示我们理解自己当下处境和生活”,为此他不惜打断叙事的节奏,大段地引录第一手的历史文献,使读者得以亲手去触摸原初的历史碎片,用心可谓良苦,不过对读者显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作者看来,众声喧哗的“五四”中的每一种声音都包含着丰富的启示,值得后世的我们细细去倾听。作者坦言“五四的核心理念是自由、科举、民主、共和”,但是同时也珍视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所包含的思想遗产。这种貌似老生常谈和中庸之道的立场,一面显示了作者的开阔胸襟,一面也透露出平正朴素的淑世情怀,后者或许是更接近“五四”之核心的东西吧。今天我们已经见惯了否定“五四”的故作惊人之语和纯粹技术层面上解构“五四”的时髦论调,《五四风云》却提示我们在“常识”和理性的层面上回归“五四”精神的可能性。“五四”精神是什么?它对于当下的我们还有何意义?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并没有给出答案,作者所做的,正是要读者借助这本书去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五四”是一段绵延至今的历史,“五四”是一个永远开放的话题和论域,它不断吸引着人们探求和思索的目光。这本书便是“五四”那持久生命力的又一个证明。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五四运动的权威之作,很详细,全面
  •     书不错,内容挺好,就是文笔青涩了点,建议喜欢看小说的朋友掂量下。
  •     老公喜欢读的范畴,好像还行吧。
  •     空洞无物。 没有历史的挖掘,所以很难在逻辑理解54的真正原因,主角和广大民众在历史上的处境和抉择。
  •     看了孔庆东的博客,发现了这本书,今天刚收到,没怎么看,大概翻之,书印刷和装帧都不错。五四风云在历史中湮没的时候,需要一种挖掘和重新思考。
  •     初见时的惊艳,后来有点鸡肋……
  •     卓越哥,有点公德心其实不是什么坏事。我是有点吹毛求疵,但是拜托你的胶水粘好一点撒!书还是不错的,有几段比较的惊艳,但是不如王树增的《1901年》和《南渡北归》系列。
  •     老老实实的书 没什么新东西
  •     单单史料堆砌,没有思想,语言小说化,过渡也不自然,三联出这样的书让人失望
  •     对于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书~
  •     书不错,看了看目录,很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