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战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波斯战火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802258143
作者:汤姆·霍兰
页数:349页

章节摘录

  1第一部分呼罗珊大道  众神不愿将世界塑造成一马平川的样子,而更想将它一分为二。对于那些居住在扎格罗什山区(Zagros)中的人来说正是如此,高大连绵的山峰恰好将新月形沃土同伊朗高原的山地分开。然而这些山脉虽然地处蛮荒,但是并非不可跨越。  灾难降临到血腥城池(1)  灾难降临到血腥城池(2)  世界主宰(1)  世界主宰(2)  世界主宰(3)  世界主宰(4)  世界主宰(5)  世界主宰(6)  2第二部分哦,兄弟,你在哪里?  居鲁士死于公元前529年夏天,他的尸体被人从杀死他的部落手中赎回并带回波斯,随后安葬在等待着他的巨大石头陵墓之中。传说这个地方正是当年他击败阿斯泰厄吉兹的地点,他的陵墓是这里由居鲁士出资修建的建筑物当中的一座。  哦,兄弟,你在哪里?(1)  哦,兄弟,你在哪里?(2)  哦,兄弟,你在哪里?(3)  哦,兄弟,你在哪里?(4)  哦,兄弟,你在哪里?(5)  双重幻影(1)  双重幻影(2)  双重幻影(3)  双重幻影(4)  3第三部分巴比伦  如果没有尘土,世上永远不会有市邑或者帝王。所以巴比伦人认为自己的文明完全是从泥土中塑造出来的。鸿蒙初辟,当整个大地还是一片汪洋的时候,众神之王马杜克(Marduk)用苇草建造了一艘筏子,表面铺垫尘土,和水搅拌成稀泥并用这些材料为自己制作了住所,这是世界上第一座  登天梯(1)  登天梯(2)  登天梯(3)  登天梯(4)  登天梯(5)  历史的终结(1)  历史的终结(2)  历史的终结(3)  历史的终结(4)  历史的终结(5)  历史的终结(6)  4第四部分斯巴达  早在波斯人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那时居鲁士还在吕底亚,他曾意外地接见了一个来自爱琴海彼岸的代表团。这些使节是希腊人,但同亚洲部分的希腊人有很大的差异,他们的城邦繁荣诱人。  \"斯巴达人是谁?\"(1)  \"斯巴达人是谁?\"(2)  \"斯巴达人是谁?\"(3)  \"斯巴达人是谁?\"(4)

前言

  2001年的夏天,我的一位朋友被任命为一所学校的历史系主任。在九月新学期开始之前他作出的一系列决定中有一项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的记忆中,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学年到来之前都被要求作一篇研究希特勒崛起的专题论文。而此时,在我的朋友提议之下,开始进行一些改革。他向同事们建议,应当把希特勒替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题目:十字军。这一激进的提议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的同事们希望解释研究这样一个年代久远且与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无关紧要的题目究竟有何意义。我的朋友反驳道,历史系学生应该从研究一个与二十世纪的各个独裁者完全无关的题目中获得收益,因为义愤填膺的情绪只能让人激动。其他的教师认为极权主义是一个鲜活的选题,而十字军从来不可能是这种情况。这些问题如何能与对伊斯兰或基督教世界的仇恨,对东方或西方的仇恨联系起来呢?  仅仅过了几个星期,问题就有了答案,当年9月11日,19个劫机者心怀某种中世纪的怨气,将自己和数以千计的无辜者化为了灰烬。至少在奥萨马·本·拉登的眼中,十字军从来没有结束过。“你不能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早在1996年他就警告穆斯林世界:“伊斯兰人民一直遭受着侵略的痛苦,这都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十字军同盟强加给他们的不公与无道。”本·拉登擅于利用现代世界航空业和大众传媒进行威胁活动,但他一直以中世纪的视角诠释当下的潮流。在他的宣言中,过去和现在的时代仿佛融合在一起:用令人胆寒的罪行来恐吓美国或以色列的做法混同于重新建立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或中世纪的哈里发国家的要求。因此不难理解,当布什总统的顾问们要求他不要再次使用引人生恨的字眼时,他还是冷不防地在阐述战争政策时轻率地将恐怖主义描述为“十字军”。  当然,美国总统可能比沙特狂人更不了解中世纪历史的种种细微之处,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但是9·11事件之后的几个星期中,很多人都和布什总统一样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一个同样的问题:“他们为什么恨我们?”各个报纸上连篇累牍充满了学者们对穆斯林仇恨西方作出的种种解释,有人追溯美国近年来朝令夕改的对外政策,有人考察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中东的历史,也有人追寻着本·拉登的分析回到了十字军自身这个起始点。极具讽刺意味的一种观点认为,这样一个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首例重大危机可能产生于某种让人疑惑不解的古代仇恨。有某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可能导致历史的终结,反过来,它似乎还将某些令人生厌的幽灵从远古的先人坟墓中唤醒。数十年以来,西方世界一直借助被描绘为对立面的共产主义——东方世界来自我定义;现如今,又回到俄国革命之前的陈旧习惯,将东方描绘成伊斯兰的天下。伊拉克战争、反移民势力的兴起(尤其是反对穆斯林势力)遍布欧洲,以及对是否可以允许土耳其加人欧盟的讨论,这所有的一切同9·11事件结合在一起,酝酿了一种令人不快的意识:在基督教的西方和伊斯兰教的东方之间存在着一条善恶的鸿沟。  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和哈佛的学者们都经常讨论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至今仍然充满争论:在新的世纪中不同文明之间注定要发生冲突。然而,至少现在欧洲与穆斯林世界正在被迫检讨不同文明之间得以区别的身份之基础所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爱德华·吉本认为:“东西有别的武断看法在全球范围中都根深蒂固。”。事实也正如此,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这种看法是历史上最容易长久存在的假没。这种假设远比十字军的历史要早,甚至早于伊斯兰教或基督教的历史,其久远的谱系几乎可以向前追溯两千五百年。历史的诞生就是伴随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而来的:“你们为何恨我们?”——因为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东西方发生冲突时,世界上第一位历史学家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他创作一生的著作主题。  ……  无知者无畏;但是即使如此,我希望努力沟通学院派和大众读者的这一尝试,看起来不会像薛西斯从亚洲向欧洲架设起那两英里长的浮桥一样充满虚荣心,并最终贻笑于希腊人。请读者们注意,本书叙述所赖以维系的那些细节依然是不确定和充满争议的——而文中草率之处一定如同垃圾堆上盘旋的苍蝇一样多不胜数,我在尾注中也提出了对此特点的总体意见。然而在承认我们难以准确复原一个遥远年代这一事实的同时,比这种无知更令我们震惊的或许是我们竟然可以完成这样的尝试。我在这本书中寻求证明某种东西而不仅仅是叙述它,这是我的野心,想要沿着希罗多德的脚步继续走下去——描绘出整个世界——包括东方和西方——陷入战争的全景画面。读者在被带到希腊之前会先被带回到亚述、波斯和巴比伦;在谈到斯巴达军国主义和雅典民主制度之前先要看到第一个统治世界的王权的兴起;到了全书的中部才会开始对波希战争自身的阐述。传统叙事中从一方开始谈起的方式现在可以被忽略了,尽管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是含混不清,但是我希望有充足的理由尝试将众多散落晦涩的证据片断拼接起来,对这场战争如何发生,有何人参加等问题形成新的阐释。这毕竟是一部同古代文学中任何其他作品一样有力而杰出的史诗;不论有多少无法说明的地方,它不是一部神话,而恰恰是历史的一部分。

内容概要

汤姆•霍兰获得了剑桥大学两科一等荣誉学位,曾经为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改编了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及维吉尔的著作。他的上一部著作《卢比肯河》,得到了塞缪尔•约翰逊奖的提名,并且荣获了2004年度赫塞尔-蒂尔特曼历史学奖。

书籍目录

前言1  呼罗珊大道2  巴比伦3  斯巴达4  雅典5  火烧波斯王的胡子6  黑云压城7  走投无路8  复仇女神后记大事纪年注释译名表致谢

编辑推荐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发展成为公开的对抗。随后爆发了被雅典人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冲突,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七年。直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人的全面失败告终。其帝国被肢解、舰队被摧毁、民主政体被剥夺。  这是有史以来,希腊和波斯第一次处于同一帝三的统治之下。甚至连复仇女神自己也会对此露出微笑。  西方学界盛赞此书为“华美的史学巨著”,2500年前的世界战争,成为历史的拐点!

作者简介

《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内容简介:2500年前,东方和西方之间第一次兵戎相见。公元前五世纪初,某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决心要给两个被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带去真理和秩序。这个超级大国就是波斯,其历代国王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帝国,这个帝国的财富、人力和雄心壮志都无可匹敌。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两座城邦的居民迎击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并打败他的历史过程。 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上的冲锋;万王之王薛西斯乘坐战车跨越浮桥从亚洲来到欧洲;斯巴达人在温泉关英勇坚守:这些场景都放射出崇高而壮丽的光芒。《波斯战火》不仅完美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自身,而且非凡地展示出东方和西方世界的全景。从巴比伦寺庙中的祭司到斯巴达人的秘密政策;从波斯人对鸭子和园艺的热爱到雅典人对妓女的热衷;从大流士这个中东历史上的杀人者、篡位者和政治天才到地米斯托克利这位拯救西方的英雄:这一切在汤姆·霍兰完美的叙事中都重新获得了灿烂的生命。

图书封面


 波斯战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說點題外話。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讀完Tom Holland的《盧比孔河》後,筆者一直找尋本書,苦無下落。結果最近某簡體書店出清,赫然發現《波斯戰火》在五折區,當場毫不猶豫的下訂。自從《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之後,對岸有段時間一窩蜂的出“說書式”的歷史通俗著作,在歐美也是不乏類似的寫法,Tom Holland就是筆者有幸認識的一位。只是比起來,本書作者的筆法比較優雅洗練,漂亮的修辭讓人讀起來“很有味道”,順便一提,譯者雖然在某些比較長的句子裡依然直翻,而沒有適時的斷句導致中文閱讀時會有點吃力,但基本上整體卻是相當流暢,堪稱完美的翻譯。筆者對於希臘史依然半生不熟,透過Holland的介紹,真的可以說“印象深刻”。特別是,作者對於波斯帝國側的著墨相當的下功夫,從巴比倫開始,從建國到內政包括宗教等等都有描述,特別是針對這個富有四海的“第一個世界帝國”為何對“貧瘠”的希臘如此執著的原因,讓人讀來不禁有恍然大悟之感。(不過,對萬王之王而言,希臘到底只是個癬疥之疾而已)讓筆者有點感觸的是,當Holland描述到雅典推翻潛主政治,準備建立民主時,引來斯巴達等其他國家的干涉,忽然聯想到1789年跟十月革命,人類歷史總是巧妙的重演。講到這場戰爭,筆者想提的就是那部相當有名的電影〈三百壯士〉,雖然這部片可以吐槽的點很多,特別是那位萬王之王薛西斯,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他要打扮的像是非洲土著酋長?但筆者一邊閱讀,一邊回想劇情,互相印證間得到了不少樂趣。(話說第二集快上映了)雖然有些書評認為本書太相信希羅多德,有些觀點很偏頗,筆者倒是不太認同,Holland要在這個史料貧乏的主題中撰寫本來就不容易,而他在材料的選擇上也都有透過註釋交代,算是相當負責的作者了,就這樣的著作而言。Tom Holland 這兩年還是有持續推出作品,不過對岸只翻譯了兩本,另外一本是《The Forge of Christendom》http://0rz.tw/n8ZaB最新的是《In the Shadow of the Sword》(Page One有書)http://0rz.tw/ARqVk筆者英文不佳,這兩部著作就靜待有緣人引進了。這位作者的文筆跟功力,台灣都沒有伯樂想出版真的可惜了。與大家分享。
  •     不朽的法拉瓦哈:阿契美尼德帝国与波斯文明复旦大学中文系 企鹅君法拉瓦哈是琐罗亚斯德教最著名的标识:有着鸟身的人类灵魂。正如琐罗亚斯德教信仰中灵魂不灭而进入地狱或天堂一样,阿契美尼德帝国,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波斯帝国,在它消失后的两千余年中,依然对大波斯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有着长足而深远的影响。如果说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那么波斯文明对应的就应当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与古埃及,巴比伦等古老文明不同,法老们的荣耀和两河城邦的辉煌,随着无数次异族入侵而消逝,仅仅存在于记忆中,而如今被定居这些地方的异民族写进自己的历史教科书;而波斯不同,在一波又一波外族文化的狂潮席卷中,它始终有着自己的文明意识和凝聚力:其中极为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就是阿契美尼德帝国。像每一个远古帝国的统治者一样,波斯的君主将系谱图上溯至太阳与星辰。然而如果要给波斯寻找一个合理的先祖,那将是埃兰文明。与两河流域脆弱的早熟相比,伊朗高原的埃兰文明如同历史上许多大帝国的缔造者一样,处于高度发达的文明的边缘,兼有蛮族的野性与文明的技术(而非对战争而言是累赘的文化)。埃兰人在苏萨城中静静地坐着,观看着几千年苏美尔,阿卡德,亚述人与新巴比伦的更替,胡里特人和赫梯人的战车从北方飞驰而来,海上民族席卷地中海的沿岸,而埃兰,在文明的边缘等待着。庞大而血腥的亚述军队还是征服了埃兰,而米底亚帝国很快接管了它的废墟。上古的历史看似走马灯,然而考虑到动辄百年千年的时间跨度,历史实际上是因太久远而使人目眩且应接不暇。第一位万王之王(Shahanshah)居鲁士大帝,也许受到疯狂的亚苏巴尼拔的影响,决心建立一个横跨三大洲的伟大帝国。他做到了,而且是以更加强硬和真实的方式。从尼罗河到印度河,从黑海到红海,无尽的土地和人民不只是臣服——而是跪倒在他脚下。米底人很快化为泡影;希罗多德悲怆地记录吕底亚覆亡的故事;而犹太人欢呼雀跃将他看做解放者。而他在远征北亚游牧民时的猝然身亡,更是一出吊诡和荒谬,却又合理的悲剧。自我中心的希腊人把波斯人称作蛮族,然而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神圣而玄妙的琐罗亚斯德教,世界的中心——富丽堂皇而淫靡的巴比伦,,这些比起希腊城邦这些环绕着大海的青蛙而言,的确有着不可洞察的伟岸。之后便是古典世界最惊心动魄的两场大战——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最引人注目的战争显然不是规模最大的战争:否则莱特湾和索姆河也不会长久被掩盖在于中途岛和凡尔登的阴影里。最重要的战争也不是牵涉各方命运最多的战争:亚历山大继业者们的混战没有被任何一部史诗记载的价值。最值得记忆的战争,是那些承载了最多历史意义的战争:是图尔之战,十字军东征,是美国独立战争;最值得记忆的战争也是那些棋逢对手的战争:不同于伯罗奔尼撒的笨伯远征,伟大的战争是屋大维和安东尼,是狮心王理查和萨拉丁,是蒙哥马利和隆美尔。希波战争便是这样的战争。整个已知世界的武装力量被集合起来,用以完成对希腊世界的征服。而自视为文明人的后者,在听到几十万人踏过赫勒斯滂的脚步声时也不得不颤抖。但是命运女神掷下了她的骰子:希腊人在温泉关全军覆没,像沙皇放弃莫斯科那样放弃了雅典,但是在萨拉米斯,波塞冬帮助了希腊的舰队:这里是奥林匹斯诸神的主场,马兹达神的力量无法扩大到海面上。关于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把马其顿和希腊比作巴比伦和波斯——但是毕竟大流士们没有接纳马尔杜克神。以希腊的捍卫者自居,而以独裁控制整个联盟的亚历山大大帝,完成了一次活生生的史诗远征——他从埃及到巴克特里亚所带回的战利品足以让阿基里斯们瞠目结舌,甘拜下风。尽管亚历山大东征已经被无数文人吹嘘过千万次,我也应该第一亿次地重复这一点:一个自认为是世界文明巅峰的民族,在征服的同时为无比广袤的土地带去文化,这比蒙古人和塞尔柱人高贵许多倍。更为吊诡的是,这次远征是一次传奇,而亚历山大作为征服者和书写者,在前途未卜的征途中,无时无刻不把自己当做史诗和传奇中的最伟大英雄。他在小亚细亚祭拜神庙,在戈迪姆劈开绳结,按帕特洛克罗斯的死法将敌人处刑,按阿蒙神的方式让臣下敬拜自己。伊苏斯和高加米拉的伟大胜利终结了占据整个已知世界的波斯帝国,而神不应该衰老,于是亚历山大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兴建的宫殿中不安地逝去。被他抬升到神之助手的继业者们(Diadochi)重新沦为一些凡人,瓜分了他的帝国。塞琉古帝国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旧疆域,然而这庞大的身躯却又不堪一击:亚历山大没能实现让希腊与波斯两民族融合的超现实主义理想,而他的步兵军官更是不会梦到这种想法。于是无法驾驭帝国的希腊官吏们眼看着巴克特里亚独立,亚美尼亚夺权,就连马加比也据土一方,自立为王。最后恢复帝国荣光的则是帕提亚人。安息帝国轻而易举地夺取或是夺回了波斯帝国的核心领土,并且自称为阿契美尼德的后继者。最早的帝国是多么的荣耀,以至于它的名字反复地在后代回响。尽管把滚烫的金水倒进了可怜的克拉苏的喉咙,波斯帝国还是苦恼于西方的入侵。这回他们面对的是极盛的罗马帝国。尽管一度控制了黎凡特,但面对图拉真和塞维鲁的大军,他们只能节节败退到伊朗高原。但是每当罗马人不那么注意东方行省的时候,狡黠的安息回马箭又会成为罗马军团的噩梦。历史在不断前行,但东方波斯与西方帝国的永恒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拜占庭帝国要面对的是萨珊王朝——他们甚至从亚历山大大帝烧毁的《阿维斯陀》残片里,重新恢复了琐罗亚斯德教的信仰,也使他们像先祖一样善战。霍思劳二世和之前的好战君主一样,攻到了如今世界的中心君士坦丁堡城下,然而希拉克略皇帝的雄才大略击溃了对方,并一路收回了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双方都没有料到的是,带着星月旗的阿拉伯人夺走了胜利果实。伊斯兰教的到来是整个波斯文明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东西方的对立由朱庇特对阿胡拉马兹达变成了天主对安拉,但更重要的是,希腊人的对手由波斯人换成了阿拉伯人和之后的突厥人。波斯文明挥别地中海,而回到波斯湾。分崩离析的萨珊王朝被哈里发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萨珊王室们逃到了长安和印度。波斯成为倭马亚王朝的极东辖地——至于西边,他们到了赫拉克勒斯之柱。波斯人开始改名为阿里和默罕默德,被阿拉伯语称作伊斯坎德的家伙开始被当做对波斯征服合法化的鼻祖。然而,曾经拥有阿契美尼德荣耀的波斯人不会被他人融合:当阿拔斯哈里发对波斯的掌控甫一放松,琐罗亚斯德教僧侣家庭出身的萨曼王朝就统治了大波斯地区。起初,他们保持着臣服,小心翼翼地兴建着清真寺;然而之后他们重新唤起波斯的荣誉感,波斯语赶跑阿拉伯语,琐罗亚斯德和摩尼的信仰秘密复兴,菲尔多西写作了那记述着旧帝国辉煌的《列王纪》。但是别忘了,除了咄咄逼人的西方和懒散的印度人,波斯还有另一处陆上疆界:北方。几个世纪来骚扰着边境的塞种人现在叫做塞尔柱突厥——大塞尔柱帝国,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花剌子模沙朝,一个个外来侵略者统治着波斯。如果说有什么消息类似于安格拉曼纽的黑暗的话,那一定是蒙古人到来的消息。成吉思汗,旭烈兀,帖木儿,他们对波斯地区的每座城市都进行百万人的屠城,把头颅堆成金字塔。呼罗珊和波斯湾呵,你们目睹了太多的血和泪!也许法拉瓦哈在伊尔汗国崩溃后幻化成为十二伊玛目的形象。当“沙阿”这古老的称号和“万王之王”的头衔重新被人提起,那便伴随着萨菲王朝的崛起。从一个宗教团体到大财团,最后到一个帝国,萨菲王朝被伊朗人寄予了太多期望。他们自称是萨珊王朝的后裔,要将波斯从千年的外族统治中拯救出来。在阿巴斯大帝(反讽的名字)的身上,人们仿佛能看到居鲁士的幻影。为了更加坚定地与西部的诸文明决裂,萨菲帝国接过了法蒂玛和白益的大旗,选择了永远的少数派——什叶派。波斯的文化再一次在这片土地上复兴,伊斯法罕城像当年的巴格达一样繁荣,以至于产生了那句名言:“伊斯法罕就是半个世界。”尽管他们再也没能望见地中海的海水,然而阿契美尼德的传奇激励下的伊朗军队,依然让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胆寒。之后,几个王朝来来去去,乃至神权共和国建立;然而波斯文明是已然得到自己的牢固地位,不需要再在异族铁蹄下呻吟了。如今,伊朗或波斯,依然像两千多年前一样,在世界的眼中,庞大,神秘而热衷战争。这就是一个昔日的帝国能够对一个文明起到的影响:也许我们可以说,波斯第一帝国之后的两千年,都只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一遍遍轮回;或者我们也可以说,阿契美尼德帝国,横贯了整个历史,而就是波斯文明的另一个名字。
  •     首先,哥们我不是*毛党,纯粹从历史的角度来总结这个命题。看完这本书,最惊悚的是,我常常想,如果当年薛西斯没有在那两场战役中尿了,今天世界将变成中东和远东两个极。没有不许,没有拉灯,没有德黑兰的眼泪,没有伊朗PS的导弹发射,甚至没有LADY GAGA。然后,突然发现,原来西方世界也装B。所谓民主,来自于一种本能的害怕,害怕自己的自由被他人所掌控,从而发明了一种叫做民主的名义,历经千秋万代,民主的内涵变成了一种精神层面的理念,类似于一种方法,能够激发其人们无限渴望的潜能。但是正如雅典人在胜利之后仍然组织东征,所有希腊城邦的人并不认为受波斯的奴役成本比得到雅典保护成本高。此证明西方世界具有装B的传统。二,在当时中土还在战国混战的时候,斯巴达人的战AND国也算不谋而合,典型的集权制,从小接受类似魔兽争霸里狼骑的训练,换到今天比起塔利班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中断,在下认为纯粹是因为其过于单纯的认为一切反动派都要被正义的武力所折服一样,荣誉的斯巴达人在雅典人狡诈的政治手腕下,只能成为一把利刃,而缺乏持续狂飙的智慧。此又证明西方世界具有装B的传统三,永远是比二还多一点。时光飞梭2000年,现在的波斯人龟缩到伊朗境内,伊拉克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早被西方世界的战争贩子蹂躏得体无完肤,美其名曰自由引导人民,殊不知西方世界的YD从来不是为人民准备的,各种利益集团的说客和军火掮客才是这些动作的真正始作俑者,2000年来的口号从没变过,无非是打着自由的名义进行对异教徒的东征。此还证明西方世界具有装B的传统。最后,我们是幸运的,除却每每被外族入侵的捶胸顿足,汉民族以其出色的繁殖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加之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马其顿人的重装骑兵,把亚历山大郁闷死在印度的艳俗香薰中。几千年来,我们与世无争,对于翻墙这事从没有兴趣,西方世界宣称的民意垄断其实是一种宣传战,西方的自由是在其印钞票让全世界人民为其消费文明买单时就显得那么虚伪。在下不禁要问,如果这不是装B行为,难道是闷骚吗?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这本书写得太棒了!我个人强烈推荐大家去读。我想应该不会有谁在读过这本书后会不想再读一遍。
  •     当年的波斯也是一霸
  •     阿契美尼德王朝没有消失过——它只是不停地换着名字和宗教。另外求霍兰别像吉本那样讲故事好吗,至少人家还会标一下故事出处……
  •     “希腊狡猾的蛇”,地米斯托克利,没想到先是希腊世界的英雄,最后叛逃到波斯,贾文和都不敢跟他比啊,可以配合奈波斯的《外族名将传》
  •     最后一章有点混乱,信息量过大,而没有把事情说的很清楚。不过前面几篇关于波斯、斯巴达两章写的很精彩
  •     ”马拉松不仅为雅典人,而且为所有希腊人上了不平凡的一课:被超级大国羞辱的命运并非不可避免。雅典人从此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人,自己曾经击败波斯国王,毕竟自由可以捍卫。“
  •     侧重于诗意语言的叙述
  •     P86 斯巴达不是一个由国王或执法长老统治的城邦,统治它的是习俗,是它那独一无二的人民性格。 P131 传统能够定义一个民族,让人们紧紧依附于其中,令他们欢喜,同样可以巧妙地被征服者利用,对人们进行奴役。 PS.是希腊人战胜了波斯,不是雅典。
  •     亚述开始讲起……
  •     公元前五世纪初,某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决心要给两个被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带去真理和秩序。
  •     翻译得比较拗口,不过也好,可以速读
  •     欧亚第一次碰撞
  •     这本书再现了希腊历史中的一次巨大战争--希波战争。面对入侵的波斯国王薛希斯的远征军,希腊人联合起来,成功的抵挡了进攻,赶走了侵略者,捍卫了希腊的自由。固然汤姆·霍兰的观点并没有超出希罗多德,也不可能与“历史”相提并论,但那一段段描述希腊人在马拉松、温泉关和萨拉米斯的英雄气概的文字,还是让我一遍遍的反复吟诵。
  •     在西方的历史体系下,波斯与希腊之战被渲染为“东”“西”世界的第一次对决。书中的叙述避开了意识形态的桎梏,而从史料细节里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尤其是在马拉松与温泉关战役的几段精彩描述,几乎使人忘却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学术著作。
  •     斯巴达三百壮士之墓志铭: 白云其高兮,故国其远。血洒异乡兮,心系故园。 匆匆旅人兮,请达我意。魂魄不归兮,未忘誓言。 行文流畅,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经作者的叙述如同身临其境。
  •     内容详实,翻译也不错!
  •     地米斯托克利和勒奥尼达斯不仅捍卫了城邦制,不夸张的说还保住了民主的火种。值得喜欢波希战争这段历史的同学一读,“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上的冲锋;万王之王薛西斯乘坐战车跨越浮桥从亚洲来到欧洲;斯巴达人在温泉关英勇坚守:这些场景都放射出崇高而壮丽的光芒。”
  •     翻译垃圾
  •     闲暇读物,八卦不少,值得一看。
  •     都说翻译不好我觉得没那么严重!
  •     小说式的写史方法,让人荡气回肠,作为一部故事书,它是最完美的
  •     当代人写的大流士战记。
  •     因为看了作者的《卢比孔河》,才买了这本,感觉整体上稍逊一筹
    整个读下来,感觉还算可以,但是没有读卢比孔河那种惊艳的感觉
  •     这本书再现了希腊历史中的一次巨大战争--希波战争。面对入侵的波斯帝国的远征军,希腊人联合起来,成功的抵挡了进攻,赶走了侵略者,捍卫了希腊的自由。固然汤姆·霍兰的观点并没有超出希罗多德,也不可能与“历史”相提并论,但那一段段描述希腊人在马拉松、温泉关和萨拉米斯的英雄气概的文字,还是让我一遍遍的反复吟诵。   马拉松平原上,面对两倍于已的敌人,希腊的重甲步兵们手持盾牌和长矛,戴着头盔和面甲组成战斗队形,彼此站在来自同一个镇子、同一个部落的伙伴身旁。方阵轰鸣着向前推进,每个人只能看见正前方的敌人,身旁同伴的偶尔晃动和身后战友涌动的力量让人感到踏实,没有人冒险突出队伍。前进过程中即使有人因为害怕而颤抖,都会因为意识到与同伴和亲人在一起,有强壮而全副武装的自由人陪伴在身旁而感到自己也变得坚强起来。温泉关前,斯巴达的勒奥尼达斯国王和他的三百勇士以非胜即死的决心面对薛希斯的三百万大军,赢得了希腊历史上最光辉的荣耀。萨拉米斯海峡,狡猾的地米斯托克利利用他的机智导演了对波斯舰队的伏击,在以一敌二的情况下,再次打破了波斯舰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彻底打破了薛西斯征服希腊的梦想。作为我们,无需羡慕希腊是多么的发达开明,若古华夏的春秋之争延绵下去,今日之中国也恐怕早已成人俎上鱼肉。与其羡慕表面的进步,不如深入内在核心,学习希腊人真正的精神。
  •     真是好书,语言简练,波斯战斗历史,我觉着比房龙写的文章好,喜欢的建议看看。
  •     不错,希腊及波斯的历史,有意思
  •     对很少看历史书的我而言,这本书足够好读了。
  •     正在看第一遍,无比的有兴趣
  •     本人也是看了卢比孔河一书后,又入了此书,当然本书的题材的立题也是吸引我的地方。然而或许是波斯史料原本就少于相关的希腊史料的缘故,关于波斯的部分还是略弱了些,行文在涉及历史细节,尤其是波斯部分的可看性略逊于卢比孔河一书中对罗马的描写。不可否认,作者的立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性,也从国际性视野及民族/宗教的比较中试图重新结构波希战争及其影响,是一部严谨充实的作品。但诚如其他书友的看法,或许是翻译上的问题,读起来还是略显费劲,可看性稍差了些,略有枯燥感。
  •     严谨性和生动性俱佳。
  •     有的地方很扯,过分夸大了,波斯在薛西斯时代的时候,中国处于战国时期,经济文化,军政体质的程度完全不逊色于波斯啊...不能因为波斯是最早出现“议会”的地方,就太抬举他们了
  •     这就是斯巴达
  •     没有翻遍希腊波斯双方的古籍文献,没有踏遍希腊波斯版图的千山万水,没有严谨治学的认真态度,就不可能写得出这样的书来。所以这些个世界史什么的,中国的专家学者闭门造车真心写不出这种档次,还得看译作。而世界史各方面的译作少之又少,对这方面知识有爱的本书一定不能错过啊。本书围绕着两次波希战争,站着公正的立场上,详细结合波斯,雅典和斯巴达三者的历史文化,对战争起因过程发展结果做了详尽的描述。文字尤其生动,我甚至相信英文能接近明朝那些事的程度,三次著名的战斗,马拉松之战,温泉关之战,萨拉米斯海战都让人热血沸腾,万王之王大流士,奸诈佞臣地米斯托克利,无畏国王勒奥尼达斯等等,传奇的英雄故事永世流传!
  •     好看!!文学性和史学严谨俱为上乘
  •     居鲁士的时代 真让人向往...
  •     我一直觉得能将枯燥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是一个历史学者最大的能耐,虽然这本书翻译得并不算特别好。将那段烽火岁月跃然纸上,也算是对《斯巴达三百勇士》这部电影另一个角度的诠释。
  •     如果波斯再多一点 希腊再少一点就好啦
  •     很有趣的历史书,算是历史小说吧,终于理清了古希腊的历史,古波斯,斯巴达勇士的历史背景啥的,终于清楚了!
  •     讲述希波战争的。。。世事无常,盛极必衰,亚述,米底,波斯,雅典,斯巴达。。。。无一不循此律
  •     广图
  •     最近这是怎么了,看的译作一本比一本挑战极限。这么多严重文理不通的句子,就算是译者审美疲劳了看不出来,那难道编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     佛儒道法至今管理着远东,虽也时有纷争、战火,却总体安宁。

    犹太、天主、基督、伊斯兰,却在另一片世界纠缠了数千年。现代波斯战火,实为石油战争,名为信仰之战,也几十年了。确实很有兴趣从历史角度,了解更多背景知识。

    关于犹太、基督、伊斯兰同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城,早就知道,于是像很多常识一样,忽略了其背后的原因。最近偶然看到,伊斯兰教竟然也是和犹太教、基督教同宗同源的,很吃惊!当然,关于这个知识点,我目前所知甚少,需要更多阅读。

    我对波斯、斯巴达、雅典等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几部电影的深刻印象上,本书史诗般荡气回肠的笔法令人折服,欣赏之余却也对所叙述的历史只看了个半懂。

    前些日子中央四台有一栏《走遍亚洲》,我的工作职能也与亚洲紧密相关,去年以来,阅读的有一个主题便是类似“看遍亚洲”。明年开始,或许会付诸旅行,真正去开始走遍亚洲。

    最近重新捧起《穆斯林的葬礼》,唏嘘不已!

    阅读和学习经历中,有一件快乐之事就是:从各个点出发,信步前行,慢慢积累;而后会有一个机缘、时间点,突然融会贯通,长了见识了!然后再前行!
  •     很棒的一本书,阅读的过程是对包括斯达巴在内的希腊世界以及波斯帝国的一次全新的认知体验。
  •     虽然经常弄不清谁是谁,但能算上今年读的前十好书。
  •     翻译的有点...这段历史看上去怎么如此狗血,难道一切起点的雅典民主竟只有数十年
  •     看过作者的《卢比孔河》,感觉不错。此书没让我失望。
  •     应该是挺不错的故事书
  •     诗歌一般的历史
  •     读史使人明智,真想沿着伊朗走到希腊
  •     公元前2500,遥远得连想像都无从谈起,但波斯,希腊,斯巴达那么熟悉的名字竟然与之紧紧相联,居鲁士,大流士,薛西斯竟然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文明与存亡,而希腊与波斯文明的交锋跨越时代。关于那遥远的历史,扫盲才刚刚开始。
  •     波希战争通俗读本~也可以看作是读希罗多德的预备读物,译者中文很好,一直在怀疑是不是台湾的译家,因为在大陆已经久违能够把汉语写通顺的翻译者了。虽然我知道翻译实在是件苦差事……
  •     [世界古代史] [波斯/希腊] [东方与西方]
  •     古代波斯帝国的崛起,很精彩。
  •     希波战争的通俗讲述
    买给女儿的开心读物
  •     呼罗珊大道之前,觉得作者的文字恣意而不乏严谨,颇有些矜持的张力,很合胃口。后面慢慢有些散乱,细节太多。还是通过这本书窥探了些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以及波希战争的历史
  •     作者Tom Holland从波斯,斯巴达,雅典的崛起讲到继萨拉米斯大捷后希腊联军在普拉塔亚终结了薛西斯的西征。最大的感触是由雅典市民扶老携幼弃城登船在海上抗争并赢得最终胜利而联想到英明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之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正是地米斯托克利力排众议大规模修建船只挽救了希腊。作者对双方直接对战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生动,令人仿佛跨越时空化身坚守在方阵中的重甲步兵,紧张,激动,血脉贲张。不可思议的是马拉松战役192人对6400人的阵亡比率,证明了兵不在多在精的道理。
  •     写的还不错。作者研究了三年之久的心血作品呀!好好研读拜读下。个人还是很喜欢英国人写的书的。
  •     这本书居然能让人看得这么慢。和其他希腊中心的书所述民主又帅气的雅典不同,这里的雅典下流又傻缺,所以说雅典民主也没强盛几年啊?……说到底还是斯巴达最帅了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