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英国史Ⅱ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46379425
作者:[英] 大卫·休谟
页数:413页

章节摘录

一切文明国家无不有好奇心,渴望了解自己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险历程。远古时代遗留的史乘总是充满了模糊、矛盾,无法确证,令人掩卷长叹、不胜遗憾。有闲暇的才智之士自然应该越过文字的丰碑已经得以树立和保存的时代,深入简策微茫、史料残缺的远古。野蛮民族的功业一向依赖记忆和口传的历史,即使有文字记录残存,也不足以引起比较文明的各民族的兴趣。文明国家遭受的冲击往往构成国史最有启发性,也最有趣的部分。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命运的反复无常,突如其来的暴力、意料之外的革命、事出偶然的蛮族入侵大体都以血腥和残暴为结局。这样千篇一律的故事不免让读者感到厌恶。就文论文,野蛮民族的史乘埋葬在沉默和遗忘中,毋宁视为幸事。这些蛮邦之所以能引起研究者的兴味,原因不外乎考察其邃古微茫的起源,辨识其先民的语言、典章、习俗,与其邻邦对照。流俗的寓言说部一般用于顶替信史的地位,理应彻底摒弃。这是治史的通则。如果必须允许例外,也只能对希腊神话网开一面——这些神话如此闻名、如此可人,吸引人类任何一部分的关注,都不足为怪。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忽略不列颠古老的传统或传说,只考察罗马入侵时,此邦居民的状况。至于帝国征服史主要事件,与其说属于英国史,不如说属于罗马史,我们只给予粗略的回顾。我们将会匆匆掠过模糊、乏味的撒克逊纪年,把更多的篇幅留给以后的时代。这些时代已经产生完整、清晰的信史,足以为读者提供乐趣和借鉴。

内容概要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人类理智研究》、《道德原理研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对话录》、《英国史》等。

书籍目录

第二卷
自尤利乌斯·凯撒征服到1688年革命的英格兰史
第十二章 亨利三世
第十三章 爱德华一世
第十四章 爱德华二世
第十五章 爱德华三世
第十六章 爱德华三世
第十七章 理查德二世
第十八章 亨利四世
第十九章 亨利五世
第二十章 亨利六世
第二十一章 亨利六世
第二十二章 爱德华四世
第二十三章 爱德华五世与理查德三世

编辑推荐

《英国史2》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简介

大卫·休谟的杰作《英国史》(6卷本)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甫一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

图书封面


 英国史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包罗了繁复无尽的事迹,运用删繁就简的艺术,在所难免。为了保存更重要的史实,不得不忽略只与一时一地相关的事迹和只与这些事迹相关的人物。我们现在就要进入的朝代最能体现上述真理。没有哪个凡夫俗子有耐心撰写或阅读亨利三世一朝鸡零狗碎的事迹。这位君主集软弱、卑劣、反复无常于一身,他临御王国的六十三年充满了这些琐事,照本宣科未免冗长乏味。清教徒作家不厌其烦,铺张渲染本朝事迹。
  •     本書我購買了,截止到目前已經出版的四卷,還有兩卷據說明年出。然而,這套書問題很大。首先,本書有英文版,電子版的,可以下載。愛問。然而,本書的翻譯,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賣弄他的文言文水平還是啥,套用了很多中國傳統時代的偉大制度。比如,把英國也說成是有保甲制度,很多詞彙,盜用明顯是中國才有的東西,例如仁義,例如鄙夫、嗇夫,例如賢哲等等,把英國那種國王,說成是新君、什麽皇帝、什麽龍飛九五、什麽天道。。。。不倫不類,讓人還以為,是在描述中國某個時代,以為英國還有中國那麼偉大的道義制度。這種翻譯,首先讓人以為英國那種野蠻時代,迷信時代,一步進入了道義時代。只是制度不好而已。這種翻譯,我想不符合休謨的意思。休謨是一個主張道義,他讀了大量的易經、書經、論語、孟子等著作,反對耶穌迷信,主張中國那樣的。但是不至於翻譯者那樣歪曲事實,套用中國的偉大詞語。一本好書,翻譯壞了。
  •     历史包罗了繁复无尽的事迹,运用删繁就简的艺术,在所难免。为了保存更重要的史实,不得不忽略只与一时一地相关的事迹和只与这些事迹相关的人物。我们现在就要进入的朝代最能体现上述真理。没有哪个凡夫俗子有耐心撰写或阅读亨利三世一朝鸡零狗碎的事迹。这位君主集软弱、卑劣、反复无常于一身,他临御王国的六十三年充满了这些琐事,照本宣科未免冗长乏味。清教徒作家不厌其烦,铺张渲染本朝事迹,主要目的在于:揭露罗马教廷的贪婪、野心和阴谋诡计;证明天主教会的显要人物假装他们的唯一目的在于拯救灵魂,事实上却贪得无厌,追求这个重大目的时不受法律和荣誉的约束。

精彩短评 (总计67条)

  •     18世纪的作家所写
  •     打着12分的精神一口气看完第2卷,在14、15世纪英国居然还一直持续处在如此野蛮好斗的动荡中,而这也正是自由的源泉
  •     读过此书,就对英国勇气与忠诚最辉煌的阶段有了补全的理解。爱德华一世平定北境稳定八方,直到华莱士的出现才受到节制,但开创的功绩福荫后世。爱德华二世一生庸碌,尽丧父辈功勋德能,傀儡事物受尽凌辱,不得净水洗面,惨遭辣手摧花。爱德华三世开天辟地的百年战争,引无数贵族游士为王国抛头颅,成史书一快。黑太子俘虏法王,竟使法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实是武德体现。宫斗埋藏在刀剑的血线里,不论莫蒂默,还是诸位王族勋爵。为追逐继承权的体统,发动跨国战争、两党内战、殿内口角,真是欧洲文明丰饶与秩序守成的契约精神。亨利四世篡夺王位虽然得到市民支持,手段也难登台面,立下危险的范例,埋下不安的引线,即使教士议员们都噤若寒蝉予以赞成,也不为后世史家推崇。理查二世丧失掉祖上的运气,黑太子的早逝一如英国国运陨落,不胜唏嘘呀。
  •     还不错
  •     被一大堆伯爵搞得云里雾里。。。
  •     翻译差
  •     赞赞赞
  •     大家手笔。
  •     本朝凌乱。就个人喜欢的部分仔细读了。爱德华一世的苏格兰战争,奥尔良少女贞德,还有凌乱的古英格兰家族灭绝战--玫瑰战争。写的很简略,不是本书的重点。参考看看各种观点。
  •     第一本
  •     赞一下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大爱“黑太子”。
  •     第一本的翻译很有古韵,但是第二本觉得是不是找人代翻的只不过打着刘老师的名号。文间非常枯涩鲜少美感。对于英国史也是了解个大概。今有看出了3.4本想到第二部的翻译实在不想下手。
  •      翻译排版别字太多
  •     爱德华三世及黑太子,亨利五世三章赞.虽没卷一的附录,二十三章最后有个类似的小结. 层出不穷的战争,内乱和背叛就那样一次次上演.
  •     《英国史II》打完英法百年战争,打红白玫瑰内战。前者还不乏荡气回肠的骑士精神,后者充满了肮脏的谋杀屠戮,看得人直犯恶心。接下来就是多铎王朝……
  •     杰出作品
  •     Magna Carta是软弱的约翰王签署的,同样下议院是在篡夺的Leicester伯爵首创“每郡召集两名骑士,尤其是从每个自治市镇召集代表”【43】;爱德华一世图取扩,借机取得对苏格兰的宗主权;频频重申大宪章;无法驾驭的软弱之主都会遭大贵族篡夺;爱德华三世无道理地(依据英格兰存在的、但法兰西不存在的女系继承权)要求法兰西王位,肇始百年战争,克雷西战役大胜法兰西;爱德华三世是最灿烂的时代,英格兰开始胜过法兰西民族,混合政制已经确立,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众因素竞争,前二者轮流当道;兰开斯特公爵篡夺:wicliff-1385宗教改革;约克公爵觊觎神器,引玫瑰战争;“最高贵的政制有这样遥远,通常微茫而残缺的起源;众多偶然事件,再加上少许智慧和预见的成分,建立了最完美政体的最复杂机构。”【413】
  •     英国史上变化最多的一段。两次英法战争中光荣的弓箭兵。比第一本译文正常
  •     比起国王与贵族上议院、下议院围绕权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阿金库尔的胜利反而显得索然无味了。
  •     窝老也能站队http://www.douban.com/note/344658636/
  •     这是一个大坑,我跳进去了,就还没有爬出来。也不知出路在哪里。顾问不好,能怪翻译吗?谁让你不看原版,看电影要原版,怎么看书就不敢坚持啦???
  •     没有书店里的包装精致
  •     书还不错,翻译一般
  •     内容部分,全书只见到1/3,暂未现新异立论,仍觉《风俗论》式对历史重新估/ 赋值和打量。但觉得不坏,急于看后几卷图穷匕首现结论。其它的则很好玩。坏话好话大家已说过了。个人稍偏心于高傲拒人于万里外的原版译文些,不知要过多少年后才能瞧瞧全文哪。
  •     这整整一本书一直在讲国王与贵族的权力之争,以及英法战争,我的个神啊,光是那些名字就让我一个头两个大,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各种伯爵,完全混乱了。。。。。难道英国的平民阶层是打酱油的,文化的发展呢?捉急啊。。。。
  •     中国的政治治理要比英国晚上一千年
  •     读莎剧的辅助资料
  •     建議讀原著!某不通文理之輩完全憑藉自己的腦洞瞎翻!簡直是對原作者及本書原著的莫大侮辱!
  •     自有公论
  •     快看完了。。。
  •     没。。。读完。。。
  •     法国人征服过英国,但他聪明的没有使用征服者的头衔。乱世英雄,战斗场面描写真心爽
  •     金雀花王朝终结
  •     近读休谟《英国史Ⅱ》,其中有一段话今我印象颇深:“一切良法美制都要同样小心谨慎地防范人类社会的各种邪恶,君主的暴政、贵族的恣雎、民众的疯狂同样都是防范的对象。”以史为鉴,人的良心和理性智识之与人生、社群、个体行动关联甚深。David Hume笔下的《英国史》,读之受益良多,所见略同。 大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下的习惯法一直得以尊重与传承,有着自由权利意识的民众通过议会(特别是下议院)的不断侵蚀王室权威,争取自由权利,层累叠加建构起的英国历史就是一部民众权利发展史、贸易自由经济史和拓殖航海史。
  •       本書我購買了,截止到目前已經出版的四卷,還有兩卷據說明年出。
      
      然而,這套書問題很大。
      
      首先,本書有英文版,電子版的,可以下載。愛問。然而,本書的翻譯,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賣弄他的文言文水平還是啥,套用了很多中國傳統時代的偉大制度。比如,把英國也說成是有保甲制度,很多詞彙,盜用明顯是中國才有的東西,例如仁義,例如鄙夫、嗇夫,例如賢哲等等,把英國那種國王,說成是新君、什麽皇帝、什麽龍飛九五、什麽天道。。。。不倫不類,讓人還以為,是在描述中國某個時代,以為英國還有中國那麼偉大的道義制度。
      
      這種翻譯,首先讓人以為英國那種野蠻時代,迷信時代,一步進入了道義時代。只是制度不好而已。
      
      這種翻譯,我想不符合休謨的意思。休謨是一個主張道義,他讀了大量的易經、書經、論語、孟子等著作,反對耶穌迷信,主張中國那樣的。但是不至於翻譯者那樣歪曲事實,套用中國的偉大詞語。
      
      一本好書,翻譯壞了。
  •     嘻嘻,我早知道读者慢慢多起来后,就中国古典名物故实的平行移用,特别是现实生活中已不使用,且早有充足对应现代词语可用的,会怒奉上砖头若干,足够译者盖小房。
    幸灾乐祸再看,可惜本次因对“中國傳統時代的偉大制度”等的独特迷恋,过于小众,大减杀伤力。
    两位相较,译者呢,尚觉创新淘气有趣,宠爱不较,楼主暂因劳动群众俺对我国伟大的统治技能之精密可观十分仇视,后半段暂不认同站一起。
  •     修行48th。艰难的发现,想记忆一段历史,参与人物,前因后果,当真不可速成,我最擅长之本国史已经花费我二十年光阴,外国史最熟习的日本战国史是荫于游戏之功,罗马史花费五年有余才粗见成效,英国史一二都已读完,感觉所得寥寥,记忆极不深刻,又要数年苦功了。好在三是都铎王朝,相对最为谙熟的一段。至于本书质量,自然不必说,大卫休谟原著极佳,刘仲敬译文古风骀荡,很合我胃口,此书昂贵,而读时觉得值回票价,如此之书不多,纵使刘某人为右狗,亦为渊博而有独立思想之右狗,受其感召投身远古邪恶并无悔意,以上
  •     “众多偶然事件,再加上少许智慧和预见的成分,建立了最完美政体的最复杂机构。”
  •     不用谢
  •     so boring
  •     贵族这么练成么
  •     经典史学著作
  •     阿姨学
  •     阿姨看来也喜施拉赤塔嘛
  •       历史包罗了繁复无尽的事迹,运用删繁就简的艺术,在所难免。为了保存更重要的史实,不得不忽略只与一时一地相关的事迹和只与这些事迹相关的人物。我们现在就要进入的朝代最能体现上述真理。没有哪个凡夫俗子有耐心撰写或阅读亨利三世一朝鸡零狗碎的事迹。这位君主集软弱、卑劣、反复无常于一身,他临御王国的六十三年充满了这些琐事,照本宣科未免冗长乏味。清教徒作家不厌其烦,铺张渲染本朝事迹,主要目的在于:揭露罗马教廷的贪婪、野心和阴谋诡计;证明天主教会的显要人物假装他们的唯一目的在于拯救灵魂,事实上却贪得无厌,追求这个重大目的时不受法律和荣誉的约束。
  •     其实只读了几行,直接整套扔了,译者是个小烂屎,自以为满嘴掺沙子也是特色。我看可以送他去快手。
  •     作者很有名,买来看看
  •     减分主要在翻译
  •     越发喜欢休谟的英国史了。对阿姨的翻译已完全接受,顺畅自然有阅读快感。对英国历史、宪政的起源、人民的热爱自由、贵族高贵的骑士精神(当然不是全部,玫瑰战争中好像又人人相反了),无数的偶然以及少许更为关键的内涵及预见,成就伟大的开始。
  •     译者完全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     玫瑰战争之后,香消玉殒,兰开斯特与约克家族都没什么好果子啊
  •     好混乱好残暴!
  •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asc_df_B007KU1DHW393228/?asin=B007KU1DHW&tag=haoplus&creative=2384&creativeASIN=B007KU1DHW&linkCode=asn&source=lkt_A100012635%7C2220309076001E%5E20120219120721-90303%7C99999%7C01%7C
  •       包罗了繁复无尽的事迹,运用删繁就简的艺术,在所难免。为了保存更重要的史实,不得不忽略只与一时一地相关的事迹和只与这些事迹相关的人物。我们现在就要进入的朝代最能体现上述真理。没有哪个凡夫俗子有耐心撰写或阅读亨利三世一朝鸡零狗碎的事迹。这位君主集软弱、卑劣、反复无常于一身,他临御王国的六十三年充满了这些琐事,照本宣科未免冗长乏味。清教徒作家不厌其烦,铺张渲染本朝事迹。
  •     怪不得读起来阵阵不爽,读到第二卷才发现译者就是传说中的数卷残编。
  •     這個翻譯風格跟1是不是一樣的?
  •     觉得翻译得有点别扭。
  •     封建时代只有血腥暴力的不断轮回
  •     希望译者快快译后面的几卷~~装帧很精致,等毕业了买一套放在书柜里面。
  •     休谟为英国写这本书,好;刘仲敬先生为这世译这书,好!
  •     教科书上只用几句话带过《大宪章》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仿佛和平过渡,其实里面每个字都是血腥的,无数血与剑才有现在的英国制度。英法两国也是,杀来杀去,看完更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了。
  •     比较有趣,不过价格稍贵
  •       自撒克逊人入侵以来,英格兰宪制一向自诩卓绝。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君主拥有绝对、不受控制的权力。但在其他方面,权力在邦国各等级之间转移,变化极为剧烈。这个宪制经历了伴随人类一切制度的沧海桑田。
      古代撒克逊人象其他日耳曼民族一样,人人习武。财产高度平等,更保障了人们的独立,似乎他们的政制中混合了相当多的民主成分、堪称历史有纪录保存以来的最自由邦国之一。撒克逊部落定居英格兰、特别是七国瓦解后,广大的王国设置大地产,似乎平衡已经倾向于贵族一方。诺曼征服者加强王权,不过接受了重大的限制。这主要不是源于粗疏、杂乱的宪制,而是由于每一位贵族在自己的地区或省份都享有独立的权威。大宪章确立,提高了贵族的权力,迫使王权接受规则的约束,渐渐将混合的民主成分引入宪制。不过,即使在爱德华一世继位到理查德三世去世这段时间,平民绝无资格可言。一种波兰式贵族政体居于优势。国王虽然受到限制,人民并未享有自由。这需要后来近乎绝对的君权摧毁这些混乱、放纵的小暴君,他们既威胁和平、又威胁自由;需要规范执法,这样以后年代的人民才得以建立循例、平等的自由。
      随之而来的每一种变革中,政府唯一的规则就是当时的惯例(the established practice)。这个规则显而易见,维系政府的一切权威。惯例是当时盛行、普遍认可的统治准则。有些人表面上尊重古风,处处援引宪法的原始形式,无非以庄严的表象掩盖他们狂暴的精神和私人的野心。无论他们的典范选在哪一个时期,同样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古代。在那时,他们会发现权力的举措完全不同。由于时代更加野蛮,那时的各种因素更不值得效法。尤其是,英国这样的文明国家幸运地建立了政体能够容纳的最完美、最精密的自由体制,诉诸先人成例时理应谨慎,或者视未开化时代的准则为当时施政的特有规则。熟悉古代政体,主要用途在于教导人们对照古今、珍惜目前的宪法。这种做法也可以满足好奇心:展示最完备、最高贵的宪法有这样遥远、通常微茫而残缺的起源;教导人们:众多偶然事件,再加上少许智慧和预见的成分,树立了最完美政体的最复杂机构。
      
  •     树大者必然根深
  •     ╮(╯_╰)╭
  •     上次这远邪奶妈上了"一席",立马把"一席"的格调拉到地板下去了。
  •     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