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族关系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族史志 > 湖南民族关系史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543864177
作者:伍新福
页数:588页

章节摘录

  益阳电厂旧石器遗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黄泥湖乡仓塘、仙峰两村之内,北临资水,共采集石制品237件。器型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三棱尖状器,以及断块、碎屑和残片等,还发掘了一个以石英岩为原料的石器制作场。原料为采自山脚的砾石,大型石器以砂岩、硅质岩为主,用石英岩制作的细小石器只在仙峰山有发现。在砍砸器中发现1件手斧砍砸器和1件石片砍砸器。尖状器数量较少,但形态规整,制作方法成熟。砾石三棱尖状器,属华南砾石石器组合中仅次于砍砸器的重要器类,这里所发现的三棱尖状器,个体尺寸略小于澧水流域同类器物,且制作方法独特。在石制品组合中,未见澧水流域常见的石球。其中数量较多的以石英岩砾石为原料的细小石制品,及其制作场的发现,更体现了资水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区域性特色。  小淹遗址,位于资水中游北岸阶地上,采集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等。原料为砾石,加工方法系从一方多次打击而成。新市渡遗址,位于资水支流志溪河台地上。采集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等,石质为燧石。小淹遗址的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新市渡遗址则稍早。  (五)湘江流域长沙地区旧石器文化  1991年8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浏阳市永安镇中学基建工地,发现几件旧石器,后进行了试掘。这是湘江流域长沙地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继而,市文物工作队在长沙市区五一路、南郊高桥、东郊张公岭等地,又发现了几处旧石器地点。

前言

  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应当高度关注和慎重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湖南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早在距今七八千年以前,三湘大地的土著族群即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上古文明,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缔造作出了突出贡献。炎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华夏族的某些部落和支系成员开始进入湖南,但湖南主要仍是“蛮越”聚居地。楚“开濮地”和“南平夷越”,遂据有“洞庭、苍梧”,“华夏化”的楚人逐步成为了湖南的主要居民,但与楚人共处的仍有大量的“蛮濮”和“越夷”民族。自秦汉数百年间,湖南进入统一的国家版籍之后,汉民族在湖南逐步形成发展,并构成湖南居民的主体。湖南土著的“蛮、越”族群,除一部分逐步与华夏族融合为汉民族之外,相当多的仍聚居于湖南境内,经过历史的分合与变迁,逐渐向苗、瑶、侗、土家等单一民族发展,而其分布地域则主要集中于湖南西部和南部,并逐步向西南各省迁移和流徙。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蛮”,至清代乾嘉苗民大起义;自大姓豪族割据溪州和“溪州铜柱”的竖立,到“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等等,湖南的民族问题常常牵动和影响全国大局,而历代中央王朝的许多重大的政策举措和军事行动,又无不同处理湖南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相关连。所以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湖南的民族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对于研究和掌握湖南的省情,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处理好现实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湖南远古人类和先秦时代族群第二章  秦汉至南北朝时代湖南民族与民族关系(公元前221—公元589年)第三章  隋唐五代两宋时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589—1279年)第四章  元明时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271—1644年)第五章  清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644—1911年)第六章  民国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911—1949年)

作者简介

《湖湘文库(乙编):湖南民族关系史》第一次对这些问题和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探讨,构成了科学的体系,并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颇具开拓性,出版后获得了各方面的积极反响和好评。
上起数十万年前湖南境内的原始先民和古人类群体的生产生活及其文化遗存,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湖南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关系,约45万字。关于湖南境内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变迁,土家、苗、侗、瑶等土著民族的源流变迁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关系,湖南各民族对湖南和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湖南历史上所发生的有关民族问题的重大事件,历代中央王朝和政府处理湖南民族问题的政治军事举措及各类政策措施等等,过去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

图书封面


 湖南民族关系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3颗半吧。时光若飘渺起来,才确知我们的来处都是以假当过真,虚晃了的一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