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源流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族史 > 中华民族源流史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01959041
作者:吕思勉
页数:288页

章节摘录

中国民族演进史第一章 什么叫做民族什么叫做民族?这个,在西洋民族主义久经发达的国家,尚觉一时难于确答,在中国更不必说了。但是民族观念的晶莹与否,与实际上民族的存在与否,毫无关系。在中国,民族观念,虽未见晶莹,然中国民族,则久经存在;而且从其演进之迹说起来,中国民族,真可称为民族之模范。然则到底什么是民族呢?请就我浅陋的见解,先下一个定义,然后再加以申说。民族,是具有客观条件,因而发生共同(对外即可称为特异)的文化;因此发生民族意识,由此意识而相团结的集团。客观条件,自然是先要明白的。但是这条件的有无,和其重要性,在各时代、各地方,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条件只是构成民族意识之具;而民族意识,当由何种条件构成,及其各种条件的重要性,在各时代、各地方,本不能一致之故。但是条件虽有出入,而无条件则民族意识无由构成,这是理论上当然的结果。我现在且举出民族的重要条件如下:(一)种族种族在普通见解中,最容易受重视。尤其是像我国这种种族素不错杂的国家。①但是种族的当受重视,实不如普通人所想像之甚。种族是以体质为标准的。②在普通人的见解上,总疑心貌异则心亦随之而不同。其实为人类相亲爱、相了解的障碍的,是心理而不是体质。所以画人类的鸿沟的,是文化而不是种族。现今世界上,实无一单纯的种族,更无一单纯的种族所构成的民族。这不但现在如此,在历史上亦然。用不着什么专门的考据,就通常事实,略加考核便知。而一种族分为数民族,①一民族包含数种族,②及数种族渐化为一民族的,却不乏其例。所以种族的当受重视,实不如民族之甚。然种族纯一,虽非构成民族必要或重要的条件,究不能说没有相当的价值。因为体格的差异,由于婚姻的不通;而婚姻的不通,则由于文化的隔阂。所以种族的差异,虽不就是文化的差异,而此两现象,却往往互相平行。貌异则心不同,虽可说是人类的误解。然既有此误解,即足以为团结的障碍。所以民族的团结,虽不要求种族的绝对的纯一,然能有相当的纯一,亦是有助于民族的团结的。所谓相当的纯一:(1)谓其上溯至相当的年代,不能感觉其种族上之差异。(2)则此等纯一的种族,占民族中的大多数。④(二)语言语言为民族构成的要素,其重要,却远在种族之上。虽亦有少数例外,⑤然通常,大都以一个民族,有一种语言:此语言即为此民族所独有为原则。语言是表现思想、情感最重要的工具。语言统一,彼此的思想、情感,才得统一,而心理的团结的基础以立。⑥民族的团结,其源泉是要追溯到既往的。惟有本族的语言,最适宜于表示既往;惟有本族的语言,最能使人了解既往。⑦所以语言的合一,就是民族的同化;语言的废弃,往往即是民族的灭亡。⑧世界上各事都可采用他人,独不见采用异民族的语言为本族的语言的。语言的扩大,则为文字。民族的员数多了,所占的地域大了,语言或不能不因方土而殊异,文字的统一,往往足以弥其缺憾。⑨我国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三)风俗风俗是思想和行动的一种习惯,大多数人守之已久,不期然而然,受其陶冶的。这可说是最广义的教育。人,本来是由教育造成的。一个问题当前,为什么如此?想一件事情当前,为什么如此做?这几于无所谓天性,①都是由习惯造成。所谓习惯为第二之天性。所以民族性可说是风俗铸成的。亦可说民族性的特征,即为风俗。惟风俗统一,然后民族统一。思想融洽,步调罄齐。风俗固亦有其成因,然既成之后,则不易骤变。这又是一个民族,所以不易为他民族同化的原因。(四)宗教宗教是规定道德、伦理的趋向,及其轨范的。其作用,似乎和风俗相类。然宗教能深入人心的深处,而鼓舞其精神,则其力量,非普通的社会规范所及。同是社会规范,苟为宗教所承认,而成为宗教上的信条,就神化了,美化了,其意义更高尚,而更能使人死守不渝。惟宗教能发生信仰。古代社会的宗教,大抵是发生于本社会之中的。所以都和其习俗相合。但是到后来,习俗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了,而宗教的教义如故,甚至仪式也如故,则宗教和生活之间,就发生冲突。至于由别一社会中传人的宗教,其不能与本社会的生活吻合,更无待于言了。而初期的教会,有一种组织公众的力量,②及其在学术智识上所占位置的重要,到后来也逐渐改变。所以浅演的民族,宗教为使其团结极重要的条件;到后来,就渐渐的不同了。在今日,信仰既以自由为原则?而在事实上,一民族奉数种宗教的也很多。但是宗教,在民族团结上,究仍有相当的力量,如犹太、印度、荷兰、比利时等,都是其适例。③(五)文学文学是感情的产物,而亦即是所以陶冶、鼓舞人的感情的。凡事,知其当如此,不如愿意如此,愿意如此,又不如不能不如此。到不能不如此,就生死以之了。此非诉诸感情方面不为功。而文学,就是陶冶、鼓舞感情唯一的工具。所以文学是民族的灵魂。即以理智方面论,文学亦能将公众的理想,具体化了,赋无形者以形,而使人易于了解。若论实际,则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创痛和光荣的事业;地理上美丽的河山,以及足以使人系恋的一事一物,亦都因文学的歌咏、描写,而其意义更深。所以文学是民族的灵魂。文学以语言为形质;惟有自己的语言,最适宜于表示自己的感情和理想;这也是语言所以成为重要条件的一因。(六)国土一群人民,必须有一片土地,为其栖息之所。地理上各处的情形,是不同的,其及于人的影响,也自然不同。所以一群人民,住居在一片土地上,持续到相当的时间,自能发生一种特殊的文化。而在地理上,性质相同,可以算做一个单位的一片地方,其住民,也自会联结而成为一个民族。地理及于人的影响,是很微妙的。无论怎样荒凉瘠薄,在异域的人,视为不堪居住的地方,住惯了的人,对于他,仍会发生爱慕系恋之情。爱乡爱国之情,此实为其根源。所以一民族习惯住居之地,即此民族住居最适宜之地:惟此地方,能产生此特殊的文化;亦惟此特殊的文化所陶冶而成的人民,最适宜于此地方:民族的品性,实为地理所养成。然既养成之后,即与其地分离,品性亦不改变。而此地方,即成为其爱慕系恋的对象。犹太人的怀念郇山,即其适例。所以民族或者有无国土的,决没有无故国的。①此故国为其所爱慕系恋,与国土无异。但使爱慕系恋的情不衰,即为此民族光复国土的基本。(七)历史现在是不能解释现在的;现在的所以成为现在,其原因全在过去,所以无过去即无现在。知此,则知历史所以重要的理由了。不论什么事,总是时间造成的。惟时间,能使事物成为如此性质;惟时间,能使具有一定性质之物,达于一定的分量。时间就是构成事物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人和过去,关系极深。所以人对于过去,自能发生感谢爱护之情。惟爱护过去,才想保持现在;才想扩大将来。惟流浪之子,不知其祖先的光荣;而忘其祖先之人,亦最易成为流浪之子。③所以无历史的人民,很难说会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民族而自弃其历史,也可以说是等于自杀。以上七种,都是构成民族客观上最重要的条件。此等条件备具:即或缺其若干,或有若干种不甚充足:共同的文化,自会发生。其人民,自然会发生同类的感觉;觉得彼此相互之间,较诸和他人相互之间,更为亲密,就会发生一种相亲爱、相扶持的情绪。至此,则民族意识,可云业已完具。但还有逼迫之,而使之人于觉醒的状态的,是为外力。(八)外力我,自然是继续存在的。但非与人相对之时,我之观念,亦朦胧而不清晰。民族,国家,也是如此。使一民族自觉其为一民族的,是异民族相当的压力。使一国家自觉其为一国家的,是异国家相当的压力。压力愈重,其觉醒之程度愈高;其团结的力量亦愈厚。所以说:“殷忧可以启圣,多难可以兴邦。”世界各民族:自身的条件,业已备具;民族的组织,可谓完成;而其自觉的意识.总在若明若昧之间;及至近世,乃一齐觉醒;民族主义,随而伸张;民族事业。因之完成;近世史中,其例不胜枚举。我国到现在,才盛言民族主义,亦是苴一例。民族的团结,固因外力而促成;即团结既成之后,亦因外力的压迫,而更形坚固。有外争时,即内争因之消灭;经一次失败,即愈兴奋其恢复的精神,都是彰明较著的事实。所以外力虽为外的条件,而实是民族构成重要的条件。但外的条件,对于民族的构成,虽具有一种促进之力,能使之急速完成,而其成就的大小,与其坚固不坚固,则仍视其内的条件,是否充实而定,此又不可不知。如此,则像我国这种演进极深的民族,自然足以自豪了。怎样说民族的成就有大小;而其既成就之后,其性质还有坚固不坚固之别呢?须知民族的本身,并非不变的。天下本无不变的事物,民族亦何独不然。民族是怎样变化的呢?民族的成因,总说起来,可以说是原于文化。一民族,就是代表一种文化的。文化的差异不消灭。民族的差异,也终不能消灭。而文化之为物,并不是不变的。文化,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变,即文化变;而人所遭遇的环境变,即其生活方式,不得不因之而变。环境是无时无小变的,所以人类社会,也不绝的在渐变。到环境生大变化时,人类要求适应他,乃罄其潜力(即平时储蓄之力以应之),就发生所谓突变了。①此等变化,劣者必改而从优,乃是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公例。所以两个以上的民族相遇,其文化必有变动。变动的结果,劣者的文化,全无可取,悉数改而从优。此项文化,即随之而消灭,而其民族亦即随之而消灭。劣等民族的消灭,即是优等民族的扩大:我们中国民族,依据优胜劣败的原则,也不知其扩大过若干次了。这是讲《中国民族演进史》时重要的观念:若其两个民族,文化互有短长,彼此互有弃取,则或者互相融合,而新民族产生;或虽有所取于人,而其固有的特性,仍不消失,则为旧民族之革新;亦即一种变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时常州府中学堂诸师长尤为余毕生难忘者,有吕思勉诚之师。  ——国学大师钱穆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钱穆)先生肄业府中三年余,……而治学则受吕思勉诚之先生影响最大。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

内容概要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和陈垣、陈寅恪、钱穆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后长期执教于光华大学,解放后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

书籍目录

中国民族演进史

第一章什么叫做民族
第二章中国民族的起源怎样
第三章中国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第四章中国民族怎样统一中国本部
第五章中国民族第一次向外开拓怎样
第六章五胡乱后的中华民族是怎样的
第七章中国民族在近代所受的创痛是怎样
第八章中国民族的现状怎样
第九章怎样复兴中国民族
第十章中国民族演进的总观察怎样
附录一参考书
附录二复习问题
中国民族史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汉族
附录一昆仑考
附录二三皇五帝考
附录三夏都考
附录四释亳
第三章匈奴
附录一赤狄白狄考
附录二山戎考
附录三长狄考
附录四秦始皇筑长城
第四章鲜卑
附录一鲜卑
附录二后魏出自西伯利亚
附录三宇文氏先世
附录四契丹部族
第五章丁令
附录一丁令
附录二丁令居地
附录三突厥与蒙古同祖
第六章貉族
附录一貉族发见西半球说
第七章肃慎
附录一金初官制
第八章苗族
第九章粤族
第十章濮族
第十一章羌族
附录一鬼方考
第十二章藏族
第十三章白种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源流史》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看的书,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书,品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称为史学四大家,是钱穆最敬重的恩师,易中天引用最多的史学家。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汉族、匈奴族、鲜卑族、蒙古族等民族是怎样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作者简介

目录
中国民族演进史

第一章 什么叫做民族
第二章 中国民族的起源怎样
第三章 中国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第四章 中国民族怎样统一中国本部
第五章 中国民族第一次向外开拓怎样
第六章 五胡乱后的中华民族是怎样的
第七章 中国民族在近代所受的创痛是怎样
第八章 中国民族的现状怎样
第九章 怎样复兴中国民族
第十章 中国民族演进的总观察怎样
附录一 参考书
附录二 复习问题
中国民族史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汉族
附录一 昆仑考
附录二 三皇五帝考
附录三 夏都考
附录四 释亳
第三章 匈奴
附录一 赤狄白狄考
附录二 山戎考
附录三 长狄考
附录四 秦始皇筑长城
第四章 鲜卑
附录一 鲜卑
附录二 后魏出自西伯利亚
附录三 宇文氏先世
附录四 契丹部族
第五章 丁令
附录一 丁令
附录二 丁令居地
附录三 突厥与蒙古同祖
第六章 貉族
附录一 貉族发见西半球说
第七章 肃慎
附录一 金初官制
第八章 苗族
第九章 粤族
第十章 濮族
第十一章 羌族
附录一 鬼方考
第十二章 藏族
第十三章 白种

图书封面


 中华民族源流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了解,正视,发展
  •     大师的书,心情不好时别看,心不静看不了这书,也还行.
  •     这是大家的著作真心觉得不错哦
  •     不仅让你了解民族的历史和起源,还让你了解民国学者的思想和民国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     好人运输好书。看见还要买好书。
  •     非常完善的典籍引证,对民族来源的史料做了系统的梳理。值得一读。
  •     真的有用,丰富知识
  •     吕思勉先生的这本书适合中等学生阅读。按照我的理解,任何一个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
  •     大家之作,推荐!
  •     要自我反省下自己所在国家名族的由来及真实可信的论据,此书读起来是有点晦涩,但写的非常好,不光有大民族,还有小民族,一些未闻过的知识还是很多,值得一看
  •     吕思勉的民族二史,是学习民族史的学生必备的
  •     追本溯源,其实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很多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民族,在现存的汉族、蒙、藏、回、维等民族里仍能找到一丝印痕!~值得一看!
  •     讲述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壮大、融合,豁然开朗。
  •     ok!!!!!!!!!!!
  •     大师之作,尽管没有《中国通史》和《白话本国史》那样有名,但它所体现的史学功力绝不亚于那两本,或许这本过于专业,所以才没有那么大的名头。个人认为,大师的那几本断代史同样写的很好。这本书包含《中国民族演进史》和《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演进史》向普通读者讲述中华民族的由来,《中国民族史》。向读者更深一层讲述中华各民族起源和发展、最终如何融合为一个统一大家庭。
  •     这本书很好,但是有些内容还是需细细琢磨
  •     学者的书,不是现在那种快餐式的历史书,而是充满做学问的严谨
  •     不知有无精装本
  •     哈哈猾夏
  •     吕先生的作品值得一读
  •     很喜欢 吕思勉的史学书 感觉书的纸张质量太差 。
  •     做学问很认真,不错。
  •     首先是超级好看,虽然半文半白一堆生僻字,但内容充实有趣,知识性极强,考证极广。唯二缺憾:吕先生太爱现,一个论点举证即可,他非要把所有已知错论全反驳一遍,前面说了某书是臆造胡来,后面还要引证批否一番;二是很多论点宗绪而出,却又在分论时来回引用,直可谓啰嗦
  •     南派民族错综复杂却只用几十页草草带过,实在是令人遗憾
  •     看的不太懂。各名族的融合同化是大势所趋。看历朝对待民族问题,无非剿抚,而只有以剿为主,抚次之,方可得治。对于应对今天某些分裂主义、教民应可借鉴。
  •     中国人从哪来,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     看得有点慢,文言文多。内容可以
  •     给老爸买的,十一回家带给他看。
  •     在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读过往大师的著作,受益匪浅。
  •     简略读过,后面的考证太多,略多
  •     作为中国人,这个只是应该了解
  •     物有所值,我很喜欢。
  •     期待已久,对于了解民族文化,复兴汉族精神,和汉服复兴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