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俄国侨民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族史 > 近代上海俄国侨民生活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32626021
作者:汪之成
页数:569页

章节摘录

(二)白俄舞女与酒吧女郎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大批白俄难民陆续抵沪起,俄侨妇女的处境即始终比男子凄惨。她们难以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只有少数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专长并通晓英语者,才能找到适合女性的工作。而至20年代末期,随着成批哈尔滨俄侨移居上海,俄侨妇女的境遇更进一步恶化。那些找到一份职业的俄妇,不仅要靠自己的微薄薪金养恬全家人,支持失业的丈夫,送孩子进学校去受教育,甚而还要供养远在滨海地区(Primor’e)、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Blagoveshinsk)和赤塔(chita)等地挨饿的父母。此中有许多俄侨妇女,皆尤奈而去舞厅,为人作舞伴。上海各舞厅的舞女,自然以中国人为多。但俄、日舞女,亦有相当地位。时人称:“自俄国十月革命后来沪之白俄女子,其贡献于沪人者,厥为跳舞一事。今后若谈沪上舞史,俄人应占第一页。’,在灯光酒影之中,她们翩翩起舞,然其内心之痛苦,又有谁知晓?没有节制的生活与过度的疲劳,往往使她们不到30岁便形态憔悴,进入了舞女的“老年”。与此同时,上海的许多咖啡店、酒吧间和糖果食品店,也开始流行起招聘妙龄白俄女郎,让她们在店里招徕顾客。但是,她们的劳动条件也很苛刻:每人的月薪仅15元。顾客付给她们的小费,通常要比给中国男侍者多1倍。可是店主大多规定,她们必须和巾国男侍者平分小费,并要求她们穿着讲究,整天都脸带甜蜜的笑容。她们必须热情接客,周到服务,甚而还要不时地打情卖俏……以促使最吝啬的顾客也乐于在她们店里多花些钱。与此相应,当时善钟路(今常熟路)上有家纪南富美容院,经营最独特的生意,每天所接待的是:逝去了青春的太太,爱装扮的少妇,以姿容做生活工具的舞女和流莺,准备举行婚礼的新娘。

前言

在占今中外城市史上,没有一个城市像近代上海那么内蕴丰富,情况复杂。这里有三类市政机关,三个司法体系,四种司法机构(领事法庭、领事公堂、会审公廨与中国法庭),三个警察系统,三个公交系统,三个供水系统,三个供电系统,电压有两种(法租界是115伏,公共租界是220伏),有轨电车的路轨宽度也分两种。假如有人想从南京路乘电车去中国城里的某个地方,他必须先乘英国电车到租界边的爱德华七世大街(今延安东路),接着穿过马路进入法租界,乘法国电车到南头,然后穿过民国路,再乘中国电车继续前行。在这趟半个多小时的路途上,首先可看到的是穿着英国警察制服的英国人、白俄人和印度锡克族人,然后是穿着法国警察制服的法国人、白俄人和越南人,最后是中国警察。这里人口多元。域内人口八成以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南、山东等18个省区。同乡会是他们最熟悉的组织,同乡是他们最亲切的关系,名目繁多的会馆、公所。

内容概要

汪之成,原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斯拉夫研究学科带头人。曾多次出国作学术访问,如: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和俄罗斯文化博物馆,及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会会员,俄罗斯文化博物馆(美国旧金山)学术顾问、终身荣誉馆员。著有:《上海俄侨史》,((简明英汉编辑出版词典》,《The Portuguese in Shanghai》,《俄侨社区》(收入《上海市卢湾区志》),《葡萄牙人在上海(1845-1949)》(中文摘译,收入《上海的外国人》),《俄侨音乐家在上海(1920s-1940s)》,及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上海俄侨发展简史
一、旅沪俄侨之嚆矢——汉口的俄国茶商
二、上海的帝俄臣民——早期俄侨的形成
三、海参崴→元山→上海——白俄难民船队抵沪始末
四、上海俄侨人口演变过程
五、苏侨应召返国及白俄撤离上海
第二章 俄侨的物质生活与社会问题
一、上海俄侨就业状况与生活水平
(一)不堪困苦而轻生的白俄难民
(二)上海滩上的洋乞丐——“罗宋阿大”
(三)旅沪俄侨的就业状况
(四)侨沪的失业白俄
(五)上海俄侨的实际生活水平
二、上海租界机构中的俄籍雇员
(一)上海万国商团俄国联队
(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中的俄籍雇员
(三)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中的俄籍雇员
三、斯拉夫的野玫瑰——俄侨妇女的悲惨遭遇
(一)国联与上海白奴问题
(二)白俄舞女与酒吧女郎
(三)沦为白奴的俄女
(四)从“按摩女郎”到“吉普女郎”
第三章 旅沪俄人的生活习俗
一、旅沪俄人的节日习俗
(一)俄人的圣诞节及旧历新年
(二)最隆重的宗教节日——“帕斯哈”(复活节)
(三)世俗的传统节日
二、旅沪俄人的生活习俗
(一)衣着服饰
(二)居所与装饰
(三)社交礼仪
(四)婚育丧葬
三、旅沪俄人的饮食习惯及风靡上海的“罗宋大菜”
(一)俄人崇尚美食
(二)俄式大菜发展简史
(三)俄式大菜享誉上海
(四)上海的俄侨餐馆
(五)上海的华人俄菜馆
(六)俄人的饮食习惯
(七)俄人的主食
(八)俄人的饮酒习俗
(九)俄人的“茶道”
(十)俄人的咖啡文化
(十一)俄式烹饪之特点
(十二)上海俄式菜肴举要
(十三)俄人用餐之礼仪
(十四)俄人的日常饮食
(十五)俄式大菜的宴席程序
四、别有风情的俄籍吉卜赛人
第四章 俄侨的宗教生活及上海俄国东正教会
一、侨民生活的精神支柱东正教
二、东正教在上海的发展概况及各教堂简介
三、上海东正教会的主要神职人员
四、上海东正教会与国外东正教会的关系
五、上海俄国正教协会
六、上海中华东正教协会
七、东正教的宗教活动和主要瞻礼纪念日
第五章 上海俄侨社会团体与慈善组织
一、保护上海俄难民权利委员会
二、上海俄侨委员会(俄侨普济会)
三、上海俄国国民总会
四、上海俄侨公共联合会
五、上海白俄侨民各机关联合会
六、俄侨政治团体
七、俄侨军人团体
八、俄侨慈善组织
九、俄侨青年、学生与妇女组织
十、俄侨同乡会
十一、俄侨学术团体
十二、俄侨俱乐部
第六章 俄侨的文化生活
一、上海的俄侨学校与俄侨教育问题
(一)俄侨教育问题
(二)俄侨教育团体
(三)俄侨中小学
(四)俄侨专科学校与职业学校
(五)俄侨高等学校
(六)上海外国学校中的俄侨学生
二、上海的俄文报刊与俄侨新闻出版界
(一)俄文报纸
(二)俄侨杂志
(三)俄侨图书出版业
(四)俄侨广播电台
(五)俄侨书店与图书馆
(六)俄商印刷装订业
三、上海国际艺坛的半壁江山——俄罗斯文化
(一)俄侨文艺团体及其活动情况
(二)上海俄侨的文学生活
(三)俄侨演员与俄侨戏剧生活
(四)俄侨艺术家在上海音乐生活中的卓越贡献
(五)俄国歌剧在上海
(六)俄国古典芭蕾舞剧和通俗歌舞演出
(七)上海的俄侨造型艺术工作者
四、俄侨的体育活动
(一)俄侨体育团体与设施
(二)俄侨运动项目简介
(三)上海国际运动会中的俄侨优胜者
(四)俄侨与上海选美活动
第七章 上海俄侨的律师业与医务界
一、俄籍开业律师与俄国律师协会
(一)俄国律师协会
(二)俄籍开业律师
二、俄籍医师与俄侨医务界
(一)俄侨医学团体
(二)俄侨医疗机构
(三)俄侨医务人员统计
第八章 俄侨的经济生活
一、俄侨工商业发展概况
二、上海俄国商会
三、俄商行会组织
四、华俄道胜银行
五、俄侨商业
(一)西药业
(二)珠宝首饰与钟表眼镜业
(三)照相业
(四)理发业
(五)皮货业
(六)时装业
(七)鞋帽服饰业
(八)百货业
(九)匹头业
(十)食品业
(十一)酒吧餐厅业
(十二)咖啡馆业
(十三)电器、乐器业
(十四)汽车运输业
(十五)其他专业商号
六、俄侨金融业
(一)金融业
(二)保险业
(三)证券交易、房地产业
七、俄侨进出口业
(一)进出口行
(二)进口行
(三)出口行
八、俄侨工业
(一)工程技术业
(二)食品饮料工业
(三)轻化工业、机器制造业

编辑推荐

《近代上海俄国侨民生活》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近代上海俄国侨民生活》主要从物质生活、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社会团体、文化生活、经济生活、职业状况等方面全方位描述了20世纪前半期俄国侨民在上海的生活情景。俄侨作为上海外侨的重要一支,人数从20世纪初的几十人曾达到十几万人,在上海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尚不多见,而该书积聚汪之成教授数十年之研究成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附有80余幅人物、建筑、剧照、报纸等珍贵的老照片,是读者感受近代上海历史、了解俄国文化的重要著作。

图书封面


 近代上海俄国侨民生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very good..............
  •     北欧旅途中看完。为嘛所有研究都必须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也能写成一本好书,比如这本
  •     资料集
  •     大段大段摘抄旧上海报纸。作为史料收集还可以(除了资料出处注得不太细);但其他方面就乏善可陈了。
  •     讲白鹅的,很全面啦!
  •     俄罗斯侨民文化,同样是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汪先生是一位严肃的作家。笔下的史料真实、准确,全面反映了近代上海的生活。由于汪先生是国内描述俄罗斯侨民上海生活的第一人,得到了俄罗斯政府方面的注意,本书于2008年同时在俄罗斯出版。我已经注意到。顺便说,有关俄罗斯侨民在上海等地的生活,当事人有过不少回忆资料。其中一样不乏中国社会史的内容,也是对地方文化史的挖掘与补充。上海作为20世纪特定历史时刻的中国社会的反映,留下了许多特别的内容。对于俄罗斯侨民文化的重视,更是得到俄罗斯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支持。我认识一位俄罗斯记者、作家塔玛拉·卡利别罗娃。非常关注俄罗斯侨民文化。2007年出版有《拉里莎·安德森的一生》,其中一大部分内容就是30-40年代的上海生活。拉里莎·安德森,1914年生于哈巴罗夫斯克一个旧军官家庭。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和许多来到哈尔滨避难的俄罗斯人一样,拉里莎一家也辗转来到哈尔滨。天资聪慧的她15岁开始发表诗歌,文学周报“青年丘拉耶夫卡”经常刊登她的作品。她是当时哈尔滨名噪一时的舞蹈家和诗人。1933年,拉里莎来到上海,一住就是近四分之一世纪,上海成为她的第二故乡。1940年,她在上海出版了自己唯一的俄文诗集《走在草地上》(《По земным лугам》),成为上海俄侨文学的骄傲。1956年她随法国丈夫回到上卢...瓦尔省乡下的一个小城定居。1997年,老人把伴随了自己一生的珍贵文字、图片全部交给了塔玛拉,有剪自哈尔滨出版的《边界》、《探照灯》、《星期一》等俄侨文学刊物上的文章,有她与多位著名侨民文学家来往的书信,以及自己的诗作和笔记。关注俄罗斯侨民文化,也是在关注我们的文化。我们在这一观念上,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阅读更多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