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族史 > 游牧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13011969
作者:解志伟
页数:249页

章节摘录

  我国的乌孜别克族共有1.4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叶城。其中,70%在北疆,以伊宁市最多。30%在南疆,以莎车最多。南疆的乌孜别克族以商业为主,北疆的乌孜别克族以牧业为主。  乌孜别克族不仅是人口较少的民族,还是散杂居的民族,分布分散,没有本民族集中聚居的县以上级别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因而,乌孜别克族的传承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困难度格外突出。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各种原因,有10个人口较少的民族榜上无名,其中包括乌孜别克族。  正是在这一年,解志伟来到中央民族大学,从我攻读博士学位。由于此前他有过在新疆的工作经历,在新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较好的功底,对于新疆民族怀有深厚的情感,因而,他选择了以乌孜别克族社会历史文化为研究课题。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族游牧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学位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答辩委员会一致好评。《答辩委员会评语》写道:  《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族游牧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选题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乌孜别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本文选择新疆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为典型社区,运用民族学文化变迁理论,通过对传统游牧文化变迁的探讨,发掘蕴涵的文化遗产。这是一篇对乌孜别克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的著作,有开拓意义。该文对木垒大南沟乌孜别克游牧文化,特别是对于转场过程的详细描述及意义分析比较深入,论述转场是游牧社会生活的标志性事件,没有转场就没有游牧;乌孜别克族的游牧生活是传统中的流动,定居并没有终止流动,它带来了新的流动,这种新的流动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流动,颇具创新性。文中提出通过建设文化生态区,发展体验旅游,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值得肯定。  《游牧:流动与变迁——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族游牧社会的人类学考察》是解志伟博士在学位论文基础上,经过认真修订完成的。  “游牧民族在流动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乌孜别克族传统游牧生活已发生了剧烈的现代转型。深入细致地探讨木垒乌孜别克族游牧社会文化变迁的特点,是本书一个亮点。  传统文化不是每个民族的全部文化,而是各民族中有历史流传下来的那部分文化,即人们所说的“固有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在价值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兴趣等方面表现得尤为鲜明。进入现代社会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在各民族中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传统文化负载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命在现实社会中的延续。这种传统文化,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所谓历史性,是指这部分文化是经过长时间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所谓现实性,是指这部分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被继承,仍具有生命力,是一种“活”文化。传统文化转型与重构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之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都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两难选择:一方面渴求经济上高速发展,尽快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又希望长久保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担忧以至恐惧传统文化很快消失。这个问题在人口较少民族中尤为突出。  乌孜别克族在传统文化面对现代转型的势不可当的大潮中,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保护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真思考、探索这一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紧迫的现实意义的问题,是本书另一个亮点。作者写道: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息的家园,“非遗”是这一家园的灵魂,也是凝聚一个民族的重要符号。“发现”乌孜别克族的文化传统,推动乌孜别克族非遗代表作名录的申报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民族平等、文化多样性和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社会主流话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缺少任何一个民族都与上述话语不一致,这样看来,加强对乌兹别克族展开调查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的后半部分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木垒乌孜别克族游牧民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人生礼仪、民间传承、科技工艺、宗教信仰和节日等文化现象及其变迁进行了分类论述,在结论部分分析了乌孜别克族社会文化变迁及其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些特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关于变迁,本书认为乌孜别克族游牧社会变迁所呈现的结果是文化的碎片化;关于文化,本书认为木垒乌孜别克族游牧文化具有原生性、濒危性、真实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关于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保护,笔者提出建设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发乌孜别克族游牧文化资源发展体验旅游既可以促进游牧社会的经济发展,又可以加强他们传统文化的保护。  令人欣慰的是,解志伟博士完成这一课题时,乌兹别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2008年,乌孜别克族民歌《埃希来》和《叶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申报的“诺茹孜节”(纳吾孜节)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诺茹孜节”(纳吾孜节)是乌孜别克族和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共有的传统节日,表现出鲜明的“文化间性”,这也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文化间性,就是“交互性”,也就是文化的相互影响、吸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间性”,展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性。我们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仅要注意保护“文化多样性”,也要注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间性”,以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利于各民族和谐共处和民族团结。“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是《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2月15日)》中提出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项重大任务。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如何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面临的共性问题,本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富有启迪、可资借鉴的样本,很值得一读。  志伟的著作即将付梓,令人高兴。望志伟博士继续努力耕耘,早出新篇。  ……

内容概要

  解志伟,出生于1968年,江苏徐州人,九三学社社员,郑州社会学学会理事。1990年参加工作,2003年至2006年在新疆师范大学师从新疆社科院李晓霞研究员攻读民族学硕士学位,2006年硕士毕业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师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祁庆富教授攻读民族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区、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一、流动的田野:游牧社区的调查
二、游牧的乌孜别克族:本书的研究对象与主题
三、游牧的相关研究
四、本书的主要结构
第一章 游牧与流动:乌兹别克族的民族过程
第一节 游牧业与转场的起源
第二节 流动中的民族过程:乌兹别克族的族源、兴起与发展
一、乌兹别克族形成之前中亚的族群与部落
二、乌兹别克汗
三、昔班家族与乌兹别克汗国
第三节 乌兹别克族的伊斯兰化
一、伊斯兰化之前的宗教传播
二、中亚及乌兹别克族的伊斯兰化
第四节 游牧业在乌兹别克族民族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节 乌兹别克族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
一、国外分布
二、国内分布
第二章 嵌入与生成:乌孜别克族的建构过程
第一节 嵌入式社会组织
第二节 本土社会系统
一、木垒
二、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
第三节 嵌入:乌孜别克族的游牧史
一、波拉提哈吉部落
二、哈扎合拜部落
三、吐尔逊巴克部落
四、霍加部落和热苏勒部落
第四节 嵌入式社会组织的生成:乌孜别克族的本土化过程
一、经济活动的嵌入与变迁
二、空间的嵌入
三、嵌入式社会组织的本土化
第五节 游牧:转场,转场,再转场
一、抵达木垒之前的游牧转场(—1892年前后)
二、抵达木垒到新中国成立时的转场(1892年前后—1949年10月)
三、从新中国成立到集体化开始时期的转场(1949年10月—1958年)
四、集体时代的转场(1958—1984年)
五、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转场(1984年至今)
第六节 嵌入式的游牧组织:乌孜别克族阿吾勒
第三章 游牧:乌孜别克族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乌孜别克族转场的时间与空间设置
第二节 转场牧道上的生活
第三节 四季牧场的生活
一、夏季牧场
二、秋季牧场
三、冬季牧场
四、春季牧场
第四节 游牧转场:从现象到本质
一、转场是游牧经济文化类型特有的现象
二、转场是人类文化与环境的调适
三、转场是时空上有序的流动
四、转场是在空间上封闭的、时间上周期性往返的流动
五、转场与游牧:社区的流动与流动的社区
第四章 嵌入式社会组织的解组:乌孜别克族社会文化变迁
第一节 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所
四、交通运输
第二节 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
一、通婚规则
二、婚姻中的仪式
三、家庭
四、其他人生礼仪
第三节 民间传承文化
一、文学艺术
二、音乐舞蹈
三、美术
四、体育游戏
第四节 科技、工艺文化
一、花毡
二、刺绣
三、其他工艺
第五节 信仰崇尚文化
一、伊斯兰教
二、原始宗教信仰
第六节节日文化
一、伊斯兰教节日
二、传统岁时节庆:纳吾孜节(春分日)
结语
一、木垒乌孜别克族游牧社会文化变迁的特点
二、当代木垒乌孜别克族社会游牧文化的特点
三、乌孜别克族游牧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游牧:流动与变迁: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族游牧社会的人类学考察》前半部分以乌孜别克族的历史及其游牧生活为中心,首先论述了游牧业与转场的起源和乌孜别克族的民族形成过程,分析了游牧业在乌孜别克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随后讲述了木垒大南沟乌孜别克族的家族史和转场史,并且对他们的转场历史加以分期进行论述。《游牧:流动与变迁: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族游牧社会的人类学考察》的后半部分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木垒乌孜别克族游牧民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人生礼仪、民间传承、科技工艺、宗教信仰和节日等文化现象及其变迁进行了分类论述,在结论部分分析了乌孜别克族社会文化变迁及其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些特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图书封面


 游牧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只有描述乌兹别克牧民经济那段好了一小会,然后,就很一般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