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38290820
作者:伍立杨
页数:304页

章节摘录

早期最得力幕僚——朱执信、胡汉民、汪精卫中山先生虽以幕僚面目走向社会,却终因社会情绪大为不堪,腐败弥漫,荆榛满目,至难进行。先生感慨风云,悲愤时局,乃毅然变更途辙,挺天纵之大圣,而为有史以来中国民主革命之精神领袖。逐步地,在先生周围,又聚集起志行坚毅、学问湛博的一批青年幕僚,作为先生的助手,负剑海国,戎马仓皇,孜孜矻矻,推动中国革命,向皇权专制发起了总攻。日本志士对中山先生倾心拜服,“孙逸仙之为人,志趣清洁,心地光明,现今东西洋殆无其人”(《孙中山年谱长编》,341页)。同样,这批青年志士,仰慕先生人格高风,咳唾珠玉,以亲接謦欬为荣幸,愿以头颅颈血,追随先生革命。他们从长久的历史、如磐的现实深知无法进行些微的改良,因所谓改良,无异与虎谋皮,只能说而永不能行,必以鲜血洗涤人心,予社会以当头棒喝。他们在先生周围,倾吐胸臆,指画大计,扳谈经旬,日夜不厌。孙中山的旁边助手很多,早期最重要的就是朱执信、胡汉民、汪精卫这三个人,他们是孙先生手下最得力的干部。《马君武集》说,他们三人中,先生最信任朱执信。执信长得身材矮小,从外表看去像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但是他非常聪明,理想也很高。商量事情的时候总理对胡汉民他们还常有争论,但是对朱执信则不然,不管什么事,只要朱执信一讲就行。他的胆子也非常大,自己率领数百兄弟攻打虎门炮台,同时也在战斗中壮烈殉难。朱执信先生有言:“人类更高级之感情,果何所求乎?曰:自由光荣之生,心安理得之死。”孙先生的坦荡襟怀,是袁世凯都不得不承认的。孙先生的助手或幕僚中,他们是中西文化相摩相荡中造就的一代知识分子,绝非北洋政客可以望其项背。他们和北洋幕僚的重大区分乃是后者长于机变,颇识权谋,甚至务为欺凌,包藏祸心,当其以武力世纪控制行政系统之际,那就不惜为鬼为蜮,翻云覆雨了。声色货利、政以贿成是其最后的依归依托。而孙先生的助手们,受其影响,哪怕啮雪咽旃,总保持大节的伟岸。二次革命后的军政府时代,当孙先生、胡汉民移往上海后,马君武等留广东,以译西书、饲家禽过日子。1919年9月,马君武致胡汉民函件:达尔文《物种起源》译成已久,无资付印,在此兼养洋牛,费去三千元,无利可获,养鸡十余只,连日为硕鼠偷其四五,昨夕夜深闻鸡呼救,点灯视之,又少一只……胡汉民复马君武函,则全用他并不擅长的白话文字,像书法中的童体,颇有稚趣:来信和大作收到,仲恺、执信都欢迎到了不得,现第三期业已交去,你的大作只好留在第四期……可怜现在社会,难道哪一个不怕米贵,但是民食问题都还没有人想办法解决……你又是一个喜欢研究进化论的人,我唯有祷祝你加工竣稿出版,大家就有好书看了……马君武,1916年7月30日代表孙中山会长在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送国会议员大会上作演说,他分几方面阐述:阐述了孙先生的铁道思想实行的主要障碍;出口、进口贸易的多寡受交通制约的关系;五年来铁道建设所受北洋官僚的压制,债务转嫁人民头上的祸端;孙先生寄望于国会种种……全文仅八九百字,头头是道,援笔成文,具立言不朽之意。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但是昏头昏脑的梁启超却对北京的《晨报》说,孙中山“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因而“无从判断他的真正价值”。梁启超此类人,气质心胸,实难及中山之万一。中山先生伟大,量如沧海,陈炯明等欲叛变,其迹甚明,多人告之,先生不以为然。认为陈氏必不至于此。至炮轰观音山后,先生对其重新接纳的条件,仅仅是一纸悔过书。而陈氏犹骄悍作态,最后成为孤家寡人。辛亥革命后,先生自海外归来,抵达香港,胡汉民、廖仲恺迎接;旋之沪,陈其美、黄兴来迎,商建政府,举先生为总统。章太炎放话说:若举总统,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以德则汪精卫。同志多指其妄言。章氏又撰口号: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盖章以革命名宿自居,耻不获闻大计,其在东京破坏军器密输之举,党未深罪之,章氏仍不自安,阴怀异志。立宪派阳逢迎之,太炎暗喜,辄为他人操戈。如太炎者,未老而已糊涂,老顽童顽劣之气不改,甚而越聚越深。马君武说:总理的思想很高超,而这种思想的得来,完全由于他的努力读书。他可以说是手不释卷的人,医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尤其喜欢看战史。中国战史中,他很钦佩李秀成解南京之围那一段。李秀成用兵打杭州,一路扫过去,势如破竹,再由杭州打回南京,终于解了南京之围(《马君武文集》,474页)。他看过的名著,大部分送给身边追随的助手,马君武就得到他很多的书籍,很珍贵地藏在上海吴淞家里,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连他学生时代积累到后来的藏书,通通挨烧了。同盟会会章的起草人,是马君武、陈天华、汪精卫三人。(同上书,472页)中山先生在南京就职期间,气氛热烈,他身边投效革命的年轻人很多。像马君武等,刚从欧洲回来,赶到武昌城下亲冒矢石,又赶到上海欢迎孙先生,再转南京出席会议。“正是三十年华,英气蓬勃。连夜赶回南京,一路叫着中华民国万岁,喊得声音都破。但那时精神很好,一切应付裕如。”(同上书,469页)马君武说:“民国成立的时候,总理要让位给袁世凯,自己去办铁路,这件事,胡、汪都说不要紧,而我坚决反对,因为我看准了袁世凯是个坏人。但总理去意已决……跟总理出来,大家都是一肩行李,两袖清风。到了上海,我又给总理派做秘书长。“民国元年总理重到日本去,王亮畴、戴季陶和我一班人随侍在侧。那时候日本的欢迎者热烈极了。来欢迎的人们和车子,直使路为之塞。据说为日本人欢迎外宾前所未见。”(《马君武文集》475页)中山先生的伟大,马君武以为,在于勤于求知,他频年奔走革命,稍有空闲,便又浏览各种书报,学问渊博精深。他的主义、政纲、政策等,目光何等远大。他待人接物都是推心置腹,不记私仇。就是公开反对过他的人,表示服从之后,和先前一样待遇。知人善任。对于用人,并无亲疏贵贱之分,唯一的标准就是看你能做什么事。所以当时的革命志士,望风影从。因此说“孙君具有一种魅力,能使欧美之士无论其居何种地位,一接谈之后,即倾倒赞美之”。(《马君武文集•孙总理》)“革命事业三事——军事、外交、财政。孙君虽非军事专门家,然其最近十年所专研究者,为战术学,屡起举行革命,富于经验。至于财政和外交问题,则我敢断言,通计中国人才,非孙君莫能解决矣。孙君之真价值如此,日人宫崎至谓其为亚洲第一人杰。”(《记孙文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247页)柏文蔚记孙中山先生过天津时遗言:北洋军人全不可靠,我们应以广东为革命根据地,组织军队,非根本解决不可。孙先生实在是不亲干戈之人,如中国症结可以政治解决的话,动刀动枪,实为迫不得已。胡汉民在临时总统府时期,统筹秘书班子,文件大小他都要过目,四面八方全来求见孙中山先生的他都要先行见面接待,他就睡在孙先生寝室的外间,每天晚上梳理白天的重要事件报告孙先生。孙中山助手中,如陈其美、胡汉民等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幕僚。他的秘书——整个大秘书班子有庶务长沈某自称内务大臣,招摇于外,强征民间的车马,胡汉民就让江苏都督将他拘捕。沈某的继任者就是应夔丞,他还兼任卫队长,飞扬跋扈,胡汉民也将其抓捕,并欲杀之,被孙中山制止,只是解除其职务。当时的参议院中,同盟会议员籍占大半,执著于三权分立之说,好持异议。譬如有些人说,定都南京那么远怎么控制东北呀,不等于放弃吗?此类言论以章太炎、宋教仁为代表。当时南京如开追悼阵亡烈士大会,章太炎居然撰写对联讽刺:群盗鼠窃狗偷,死者当不瞑目;此地龙蟠虎踞,古人毕竟虚言。胡汉民认为这是公开的反革命言论。有一天,安徽都督孙毓筠派专人来求济于政府,孙中山先生批给20万元,胡汉民马上到财政部拨款,可当时的金库里面只有10个大洋。当时战火纷飞,临时总统府的行政令不出都门半步,政府各部亦仅备员名义而矣。可见当时作为秘书的也真是困难重重。另外一件事情,则特别显露了秘书班子个人性格的制约,胡汉民说,提倡朴素、简易的民风。当时要地北方将士出文告,由总统府秘书雷铁厓撰稿。胡汉民认为他用词艰深,就说,这个是要让普通士兵都能看得懂的,就像棉被、稻谷一样是非常普通的东西,而不能是罕见的山珍海味。就否定了他的文稿,让另一个秘书任鸿隽重拟。雷铁厓非常愤怒,拂袖而去,并有诗句说,十年革命党,三日秘书官。胡汉民认为这是名士气太重,很难做好行政工作。关于这件事情,雷铁厓另有说法。雷先生也是老同盟会员,资格几乎不在胡汉民之下。关于这段时间的秘书工作,张謇推荐了十几个人来总统府做秘书,胡汉民一个也没录用,于是张謇就在上海一带扬言说,胡汉民善于揽权,好像一个第二总统。当时汪精卫对胡汉民说,他们骂你,等于是赞扬你非常负责呢。张发奎对胡汉民的看法深透入骨,“学问渊博,责任心强,人格完整,私生活也很简朴,但他心胸狭窄没有孙总理的器度”。至于汪精卫,“软弱无能,作为行政院长,他本身没有主意,不敢对蒋先生进言,却又官气十足,忘了他从前的理想”,到了抗战民族危急之时,他还“把自己对蒋先生的仇恨,放到民族大义之上了”。“汪氏一去,国民党的分裂遂无法避免,而分共清党也就势在必行。后来我见到蒋总司令,便问他说,汪先生为什么一定要赴汉口。蒋说:我早已料到留他不住,留他不住。蒋氏此话,颇能得到我们的同情。其实,汪氏坚持赴汉的是非问题,颇难定论。汪氏此去,显然是有嫌于蒋氏而出此。他二人彼此了解甚深,绝非我辈外人所可臆测。……今幸北伐胜利,武汉中央请他回国复职,正是千载良机,他自当速去武汉。他和蒋氏斗法很久,吃亏已多,现在在上海一无凭借,自然不敢和蒋氏盘桓。俗语说:给蛇咬过的人,看到草绳也害怕,正是汪氏这时的心理。汪氏武汉之行,既有其个中玄妙,又不足为外人道,所苦的是我们这批赤胆忠心、希望党内团结、完成革命的同志。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汪氏出来领导,而他却浇了我们一头冷水,未免太失望了。”(《李宗仁回忆录》,第32章)李宗仁此种看法,多少暴露汪精卫性格弱点,只适合在幕僚地位辅佐,不宜做主官以控制全局。问题是中山先生辞世后,汪氏心理却已膨胀,个性、智力和时势、他人形成剧烈拉扯,他的悲剧也就到来了。伪政权时代,他被周佛海等人先后拨弄,实在是有苦说不出。硬着头皮去做,往往事与愿违,一切都是那么地勉强、支绌。所以他晚年要说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何处不怨尤。胡汉民、廖仲恺、汪兆铭、蒋介石……之属,当中山先生去世后,他们谁也不服谁,各有所长,智慧无法像孙先生般予以超越,德量更无法像孙先生那样涵容服人。几个便打杀开来,而蒋介石以权谋手腕领先,其余便各各分化。至汪投敌,意气成分很多,唐德刚先生《书缘与人缘》对汪兆铭有一大处把握的总评:“汪精卫这个大汉奸,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罪恶是道德大于政治的。其实他的伪政权并未做太多的坏事,他抗拒日寇在中国大陆征兵前往南洋作战,且不无可记者。汪氏之劣迹,是他破坏了民族道德——他不该以国民党副总裁之尊,于抗战最艰苦阶段,谬听老婆之言,反身投敌……他们一旦投敌,乃把我们这个黑白分明的民族道德弄得一片模糊,使当时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在道德上莫知所适;而人类渣滓的汉奸,则个个手舞足蹈,理直气壮起来。汪氏在历史上的罪恶,莫有大于此者。”(广西师大版《书缘与人缘》,118页)作为幕僚助手胡汉民等人固为一代精英,但他们毕竟在孙先生身边工作,较之孙先生的超常睿智,他们的事功就大为逊色。孙先生的谋略,是从大处着眼,以总的关节来带动诸般细节,而不是在个人意气上运用工夫,斯于大局无补。因为营救汪精卫一事,孙先生就批评了胡汉民等人。那时汪精卫因刺杀案被捕。同志悲哽,于是胡汉民、陈璧君、黎仲实等派人进北京,或以金钱疏通,或谋劫狱,想将汪精卫从牢狱中予以搭救。孙先生就在槟榔屿秘密会议前,批评了他们。先生说:“余对于革命职责,断不容忧伤憔悴以死……我意再起革命军,即所以救精卫也。夫谋杀太上皇可以免死,在中国历史亦无前例,况于满洲?其置精卫于不杀,盖已为革命党之气所慑也。”(《孙中山集外集》,149页)事实上正如孙先生的判断,一年后清廷不支,不仅释放汪精卫,还要赔礼道歉呢。而胡汉民等人欲以传统方式营救汪精卫,小处着眼,费力费事,反而于事无补。至于廖仲恺和胡汉民两人之间,中山先生对之如何呢?他对他们是辩证地运用。虽然对廖特别推重,但他在前方督师的时候,后方留守的要职,委胡而不委廖。他北上的时候,代帅的交椅,授胡而不授廖。不知者以为廖不如胡,其实先生自己自有定夺。他说:“我如果把大权交给胡,廖可以服从;如果把大权交给了廖,则胡一定不服,广州从此多事矣。因这两句话,就可以使我们知道廖、胡之为人了。但中山死了以后,广州的大权,落入鲍罗廷手中,既不属于胡,亦不属于廖,不过在事实上,廖比较尚握有重权,胡则仅一空洞之外交部长及中央党部之工人部长而已。他既非外交人才,更不善于做工人运动,这不过鲍罗廷和他开开玩笑而已。廖则以党代表及财政部长之尊严,俨然为广州新政府之中心矣。本来在官位上是廖不如胡,至此反胡不如廖矣。胡汉民非肯屈居人下者,此中山在日,早已洞若观火,中山既死,汉民失势,岂肯罢休?故广州从此多事矣。中山远见,诚可佩也!”(杨新华《廖仲恺与胡汉民》,《现代史料》第二集,上海,海天出版社1934年版)戴季陶:报人生涯也是幕僚作业的一种戴季陶主编《民权报》期间,因公开反对袁世凯而短暂入狱,报纸被迫改为《民权素》。入狱更知专制之苦。他的笔名天仇,因该报而大肆传播。故当返川之际,他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这和雷铁厓到北京时一样。民众对舆论英雄的崇仰一直可下推到索尔仁尼琴回苏联之际,因文字的力量受到民众的欢迎是一样的。戴季陶少壮幕僚激烈心曲,一直保持到终生。《民权报》初期以反袁为职志,兼以抨击唐绍仪、熊希龄、章太炎等。戴季陶被捕后,他的妻子钮有恒安慰他: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我为君贺!这些争民权、争言论自由的先驱,是何等的胸怀与襟抱。他的文章多铁血、击杀字样,极具短兵相接的战斗力、爆破力。这来源于他性格中的坚韧与躁急。连蒋介石也说他“好恶偏宕,辞气时涉矜厉”。蒋介石还抱怨和他共事之际“吃亏受气”。(《蒋介石年谱初编》,档案出版社,1992年)在南洋时,雷铁厓受命教授孙先生的女儿读书,戴季陶来后,雷铁厓又让他教。他在1911年年底才见到孙先生,一见即大受先生的赏识。次年他即任秘书,实为幕僚,直到孙先生去世。他在同盟会中资历较浅,孙先生的助手、秘书很多。各有专长。除了雷铁厓因与胡汉民赌气甩手而去,时间较短,其他还有戴季陶、王亮畴、陈兰荪、宋庆龄、马君武、徐季龙、宋家树……或长于数理,或长于法学、或长于政治学……像戴季陶这样的年轻人,中山先生对之亦慈亦温亦严,甚至对其衣饰都有恰到好处的指导。孙先生对他们总是蔼然长者,点到为止,是响鼓不用重锤的点拨,绝不是严词苛责。因宋教仁被刺,决定讨袁时,黄兴拟法律解决,戴季陶力持不可,曾代表孙先生与黄兴辩论。……

前言

序一:幕僚群体的精彩勾勒王春瑜不久前,我曾经打算编一套《鹅毛扇摇动江山的人》文丛,叙述历史上那些曾起过重要历史作用的幕僚,并也曾和几位学者、作家谈过此事,其中就包括伍立杨先生。我因瞎忙,兼之一时未找到理想的出版社,这事就耽搁下来。但曾几何时,立杨已写出《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这样一部作品,真让我佩服。先睹为快,阅后,大开眼界,这是立杨继《铁血黄花》《读史的侧翼》等名著后,奉献给读书界的又一本佳作,可喜可贺。刘备、关羽、张飞是人也是神。考察他们由人变为神的异化过程,探讨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关羽不仅在与刘、张的异化过程中,有其特殊性,而且后来成了众神之神。刘备由人变神的原因之一,是国人精神深处的英雄崇拜传统。刘备成神的象征是雄踞庙中,血食一方,在香火缭绕中接受世人的磕头作揖。但这一过程的完型,经历了六百余年。有资料说,从北宋到南宋,关羽先后被封显烈王、忠直公、义勇王、英济王等。至明代,关羽作为神,达到辉煌的顶点。1644年,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开始打出的旗号,是为崇祯皇帝复仇,此后他们一直声称是从李自成手里夺得天下。因此,“清承明制”,连祀奉关羽也被全盘继承。但是满清毕竟是外族入主中原,让祀奉曾经坚决抗击过他们先辈(金)的岳庙滔滔天下皆是,显然对大清王朝的统治不利,而进一步抬高忠孝节义俱全的关羽的地位,盖过岳飞,就势所必然。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的不断提倡,关羽成了武圣人,与文圣孔子平分秋色,这是关羽生前做梦也万万没有想到的。这当中就透着幕僚的精密策划,作为政治、军事的考量,成为一种指导性的策略,影响时代的方方面面。幕僚的作用,作为一种历史的杠杆,实在不可小觑!同样,《三国演义》中,袁绍不用田丰之计,反而将其杀灭,后来兵败,头给割下来送到千里之外去报捷。罗贯中作诗悼曰:“头颅行万里,失计杀田丰。”近代,正如王学泰先生所说:北洋以来,内忧外患,政出多门,此正纵横捭阖人物用事之秋,倘得妙笔写之,必有许多好看情景。本书作者伍立杨引述光复会的大诗家来裕恂先生叙写当时情状的诗作:“纵横挟策太纷纷,北走南驰几度闻。才本雕龙兼炙輠,手能覆雨复翻云。汉兴鼎欲成三足,楚间金常费万斤。颠倒是非淆黑白,要从口舌立功勋。”(《匏园诗集》卷三十《政客》)确实如作者所言,活画出当时社会上各种智囊门客的姿态,其汹汹奔走、无所不用其极的嘴脸如在目前。北洋以降,是历史上罕有的幕僚登台搬演活剧的时期,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他们之中确有不世出的真英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有的智囊军师、参谋幕僚,驾驭主宰事物的本能仿佛夺路而出,亦欲借强梁之手,遂一己之欲望,但却为历史潮流所挟裹,载沉载浮,身不由己,事到临头,幻梦醒来,场景凄凉。民初世道变迁的场景,加深了强梁争强好胜天性的发挥。其间的事功及其过程,以条贯别致的角度叙述出来,对今天的人生亦有无尽的启发,我们叹惋、感慨、惊异、拍案之余,不禁嘉许“必有许多好看情景”这个判断。本书史料新鲜,采择别具只眼,构架与论述跳出寻常窠臼。坊间有关幕僚或谋士的著述,线条色彩较为单一,结撰谋篇,率多某某的某个幕僚、某某某的几个幕僚,仅将其平生资料罗列成书,缺乏专题解剖,至于幕僚本身的作业及其前因后果,不问矣。而本书依循大幕僚的概念,凡秘书、谋士、纵横家、谋臣、处士、幕宾、参谋、高参、幕僚、智囊、军师……所有出主意想办法者,均在搜索之列,而于叙说之中,则又紧扣谋略一端,回到狭义幕僚的轨道。作者在难度很大的课题面前另辟蹊径,譬如陈布雷是一绕不过去的必须论述的人物,然而坊间已有山垒海积的论述,但作者仍在其中挖掘新材料,辅以新视角,描出新境界。至于描述饶汉祥则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描述蒋纬国则追溯辛弃疾,大开大合,别出慧眼,种种意料之外,无不回环于情理之中。本书首次将民国军政幕僚整体轮廓进行勾画,实描淡写,论述周匝,得出隽永清晰的印象。论说由点及面,叙事深入,重点突出,旁及背景,点线面结合,渲染得宜,立体感强,味道深郁。即由单线的个人生涯描述,进为幕僚群体的面貌和质性勾勒。历史上的幕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何可胜数,但能在帝王、重臣、权要身边,能将鹅毛扇摇动江山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如对这群人以良、劣分类,无非是国师良臣,如先秦时的晏子、苏秦、张仪,汉代的张良、萧何,三国时的诸葛亮、鲁肃,唐朝的魏征,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杨升庵、刘基,等等;再就是某伟人经常说的“狗屎堆”,即狗头军师,如古之赵高、秦桧,当代之张春桥之流。前者或助开国者夺得江山,并治理天下,使社会稳定,人心大顺,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因而推动了历史前进,他们不愧是历史星空里的启明星;后者或助纣为虐、祸国殃民,或教唆帝王、权贵贪贿、施暴,残民以逞,他们是遗臭万年的扫帚星,永远钉在耻辱柱上的罪人。这些正反两面摇鹅毛扇者的足迹,都给我们强烈的历史震撼力,但中国近现代的人物,毕竟离我们甚近,因此,这种震撼力,肯定是“古虽有之,于今为烈”。这就是立杨这本书更值得读者重视的价值所在:吸取正、反面的历史经验,引以为戒,警钟长鸣。正因为如此,我们有理由希望领导干部及其秘书班子、机关的研究室人员,更应当读一读这本书,领导者要虚怀若谷,采纳幕僚的良策,勤政为民;也要善于识别其中的奸佞、宵小,他们出馊主意、坏点子,以权谋私,危害国家、社会,从而把领导者拖进深渊。一部幕僚史,千年鸿图录,壮哉!但是,一部幕僚史,也有千年耻辱柱,哀哉!为政者千万别掉以轻心。历史总是日日翻过,页页翻过。但是留下英名,还是污名,全在于自己。岂不闻“东边日出西边雨”,历史无情也有情乎?细读本书,您就会了然于心,历历分明也。(王春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序二:幕僚史研究的特异之作来新夏中华数千年政坛宦海,其正面出场人物之背后无不拥有数人、一伙人,甚至数百人者隶于麾下,为幕主的各种情事理清思路,擘划献策,通谓之幕僚。帝王将相有谋臣策士,州县官吏有师爷西宾。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决定幕主各类事务之生死成败,得其益者可独步青云,诸事顺遂;受其害者可亡事偾事,毁灭事业。幕僚阴影,徜徉游走于历史滚滚潮流中。若推衍幕僚谋士之声华,明文具载,当始于春秋战国之际,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翻覆捭阖,既成就国君霸业,复博取个人利禄。此后各朝各代,皆有其人,为士人一大出路,而当兴乱纷扰之际,其人尤显活跃。有清一代,幕士鼎兴,名幕迭出,有的几成专业,故世有“绍兴师爷”之说,绍兴吉昌镇师爷馆所存师爷档案是为师爷史研究之依据。民国以来,世事纷扰,各类幕僚群起鼓噪,虽稍有著述可资探索,但穷原竟委之作,终称阙焉。伍君立杨,精研民国史事,前者所著《铁血黄花》《读史的侧翼》已为民国史研究增益多多,问世后学林视为别具一格,为史学研究开辟新路。近闻其《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业已问世,不禁为之一振。循读全稿,凡北洋及国民政府时期政军各界,涉及之幕僚达百余人之多。其中有世人所知者,有世人未详其究竟者,有从无知其人者,而立杨多方罗掘,不可谓不广,所列诸人不仅叙其生平,亦评骘其功过。史料之有据,分析之深刻,可称鞭辟入里,为民国史中具有卓见特异之作。读其书不只补民国史史事之缺漏,亦为当世当政之网罗人才,使用幕僚增有益之历史经验。鉴往知来,伍君可谓善研史者。(来新夏,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有理由希望领导干部及其秘书班子、机关的研究室人员,更应当读一读这本书,领导者要虚怀若谷,采纳幕僚的良策,勤政为民;也要善于识别其中的奸佞、宵小,他们出馊主意、坏点子,以权谋私,危害国家、社会,从而把领导者拖进深渊。一部幕僚史,千年鸿图录,壮哉!但是,一部幕僚史,也有千年耻辱柱,哀哉!为政者千万别掉以轻心。——王春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循读本书全稿,凡北洋及国民政府时期政军各界,涉及之幕僚达百余人之多。其中有世人所知者,有世人未详其究竟者,有从无知其人者,而立杨多方罗掘,不可谓不广,所列诸人不仅叙其生平,亦评骘其功过。史料之有据,分析之深刻,可称鞭辟入里,为民国史中具有卓见特异之作。——来新夏(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伍立杨一直坚持的是以性情见性情的历史写法,因而他不注重僵死的历史资料和后世所谓学者的研究,而更注重亲历者的讲述,包括时人所作野史的记述。他以此绕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泥沼和散发着冬烘气的学院派陷阱,抄近道逼近了真切的历史现场,唤回了具体情境中的活灵魂。阅读这些活的文字,我们也清晰地听到了伍立杨的心跳和叹息。——刘复生(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本书几乎涉及了民国史所有重大事件和人物,但伍立杨抒写的,始终是作为现代幕僚的文人群体如何在大事件背后,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小故事。在狭义的幕僚生活轨道中发掘新材料,为宏大历史故事勾勒立体的雕塑,抒写个人的心情和境界,是此书曲折有致的一个亮点。——段从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华南师大教授)目下,坊间有关民国政界文艺界名流的传记、回忆录及史论长篇层出不穷……本书虽则同样刻写民国史与民国人,却另辟蹊径、独树新义,除却将聚焦点集于“民国幕僚”此一特殊群体之外,更以扛鼎之笔力、卓异之识见,对幕僚人物进行细密之分析、严谨之论证,文笔之外更有史笔支撑,著者之史识、史才在在可见。——张咏(青年学者)

后记

幕僚命运与百年风云刘复生读《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百年风云,奔来眼底,伍立杨借幕僚命运寄予兴亡之感,读之可兴一叹。伍立杨的书,有三点吸引人处:一曰有趣,伍立杨杂学旁收,博涉古今,书中所记,读者往往闻所未闻。其书虽具正史的气魄,却饶有野史的趣味;二曰好文笔,伍立杨文字古雅,笔致家法严谨,却又摇曳多姿,读来如饮好茶,涩而有味;三曰有史识,伍立杨虽然讲小历史,却有大判断,看似细小掌故的连缀,却于细节幽微处见历史大关节,并深含春秋笔意。于是,读伍立杨,也就有了三个境界:只看到所记人物、事迹好玩有趣,此第一境界;品味文字趣味,此第二境界;把握伍立杨独立特出的史识与怀抱,并对它再作反省,此第三境界。伍立杨眼中的历史是不一样的历史,如看不到这种独特处,依然只是看热闹而已。《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这本新著,依然打着鲜明的伍氏印记。此书记述民国以来幕僚的命运传奇与历史事迹,依照历史的线索,清晰勾勒出幕府沿革的脉络,从北洋时期,经抗战时期,至内战时期,有时亦荡开一笔,谈晚清的郑观应、王韬,宋明的辛弃疾与刘基。不过,这种历史的描述不是重点,他所关心的是幕僚品质的演变,并试图捕捉不同的历史情势与幕僚命运的互动关系。民国以来的幕僚,呈现为各种类型,比如纵横家型、思想家型、策士型、现代参谋型等,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姿态。但在伍立杨眼中,这些谋士或幕僚在精神品质上显然是有品级的,上焉者谋国,中焉者谋事,下焉者谋私。上者如孙中山、郑观应、严复,他们是时代的幕僚,所谋超越了政治集团的利益,心系天下,目光宏远。中者是专业技术型的幕僚,能够在思想家型领导者指引下完成具体的任务,在某一领域内为国为民尽职,如抗战时期的参谋,这一类人中不乏杰出的人才。下者则是投机型的幕僚如杨度,无特操,长于依附专制强权,追逐个人私利。在幕僚中,伍立杨所赞赏的是一种高贵的文化品性,即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精神熔铸而成的人格。在这种幕僚身上既有传统士人的宏毅、执著的风范,又有现代的共和、民主与自由的理想追求。伍立杨在书中肯定的人物莫不具有这种气质。事实上,这也构成了他品评人物的尺度,也是他屡发感叹的缘由。与这些英雄人物形成对照的是转折期的历史乱局和人心的腐败,“乱世灭顶之灾来临,而滑头甚多,市侩充斥,机会主义、伪君子、鼠窃狗偷之辈大行其道;战士、君子、英雄、磊落丈夫则甚为稀少。令人慨叹。而真正有所担当的幕僚,如陈布雷、蒋纬国、舒适存、邱雨庵,他们的行为或思维方式,多少都受西方傻气的影响,而和中国中古以前的战士的使命感相吻合”。在这些文字里,我们依稀尚能看到国民性批判的痕迹。这种思路当然也是可以商榷的。显然,在伍立杨看来,民国时期的确是一个矛盾的时期,一方面,是中古传统精华丧失与沦落的时代,另一方面又是传统中恶劣因素滋生的时期。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期,在民国时代的精英人物身上,达到了中国文人人格的高峰,它是千年文化的最后凝聚,也是传统在外来思想精华改造与刺激下的回光返照。这造就了最后的智慧、血性与勇毅。可惜,这样的精英太少了,这样的时光太短了。在这样的表述中潜藏着伍立杨对当代历史与现实的批判。或许,这也正是伍立杨把自己的兴趣全部投放到民国史中去的原因,他在那些生僻的文献中所要搜寻的不正是这样的精神吗?细心的读者或可发现,本书所谓民国,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他所要梳理的是以孙中山为起点和传统的共和的历史线索,这是他所标举的文化的正统。对此我们是可以有所保留的。伍立杨的很多历史判断都突破了正统观点,破除了惯常的胶柱鼓瑟之见,比如对军政人物的判断,对战国策派的再评价。尽管你可以不同意,但却不得不承认它的启示性。对于伍立杨提供的新鲜的材料支持下的见解,一个读者如不想被他说服,就必须打起精神,调动智商,进行艰苦的辩诘,并在此过程中享受和高手过招的快感与自我提升感。可能和伍立杨争辩是无效的,因为他给出的是一个人的历史,这也正是他的书的迷人处。伍立杨一直坚持的是以性情见性情的历史写法,因而他不注重僵死的历史资料和后世所谓学者的研究,而更注重亲历者的讲述,包括时人所作野史的记述。他以此绕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泥沼和散发着冬烘气的学院派陷阱,抄近道逼近了真切的历史现场,唤回了具体情境中的活灵魂。阅读这些活的文字,我们也清晰地听到了伍立杨的心跳和叹息。(刘复生,1970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内容概要

伍立杨,作家,学者。于民国史深有研究,且思路开阔,识见独特,行文汪洋恣肆,不拘常格。史料采择与辨析蹊径独辟,读之发人深省。已出版《铁血黄花》《霜风与酒红》《墨汁写因缘》《读史的侧翼》《梦痕烟雨》《梦中说梦》《倒计时》等随笔、史论二十余种。

书籍目录

目录
序一 幕僚群体的精彩勾勒
序二 幕僚史研究的特异之作
引子
第一章 时代巨人及其幕僚
 时代巨人之幕僚观
 早期最得力幕僚——朱执信、胡汉民、汪精卫
 戴季陶:报人生涯也是幕僚作业的一种
 志行坚毅源于眼光高迈
 力敌万钧的政论大手笔
 陈其美的经历和心曲
 刺杀郑汝成陈其美表现卓越
 陈其美的生与死
 吴稚晖:两代幕僚,为国之心可鉴
 陈友仁:怨天尤人郁郁而终
 同盟会的铁血派——何晏、雷铁厓
第二章 狐狸和狮子:北洋系的幕僚
 不像军人倒像学者,王士珍料事如神
 纵横家以纵横杀身
 第一谋臣勉为其难
 幕僚竖子不足与谋
 袁世凯的性情左右幕僚行为
 袁世凯的亲戚也要杀之解恨
 吴佩孚的师爷
 军阀荒淫迷信幕僚无为
 儿戏般的战事
 抓阄决定战斗秩序
 冯玉祥的高参
 妖气与鬼气:旧军队幕僚的底色
第三章 机会主义者的机会
 杨度:烹制恶汤的参谋
 章太炎入幕若即若离
 性格决定命运:康有为的没落
 刘师培:名利场上的政治化妆师
 大势不好
 策划“杰作”的黑幕僚终成报丧使者
 政学系:精于政治算计
 行政专才张群
 叔孙通式的人物
 极端恶劣环境下幕僚无法生长
 杨永泰狡智贻害
 志大才疏悲剧收场
 从马基雅弗利到李宗吾
第四章 思想家是时代意义上的幕僚
 天才的睿智与洞见
 针针扎在专制的痛处
第五章 旧军阀与新学生
 饶汉祥大笔如椽
 饶汉祥后期搭档
 诗人幕僚命途多舛
 二刘的专业幕僚
 学生出身的幕僚汪崇屏
 名作家入幕
 丁文江与孙传芳
 甘介侯:惶惶如漏网之鱼
 高宗武的低姿态
第六章 过渡时期的幕僚
 樊崧甫的计谋
 陈仪与沈仲九
 兵学泰斗徒有虚名
第七章 老派幕僚的最后余光
 陈布雷的幕僚历程——旧道德的楷模
 政论文字的天才
 文字文案无出其右
 辩证看待幕僚作业
 悲凉结局和晚年心境
 老派的典型
 孜孜不倦的洋高参
第八章 抗战烽火的浇铸(一)
 抗战参谋制度的确立
 战时幕僚团
 抗战期间的幕僚考选
 稳健而工于心计的林蔚
 涉外高参
 蒋介石的战略用心
 生下来就是参谋长的料:蒋百里的参谋生涯
 帮不了不成器的东西
 蒋百里的思想和趣味
第九章 抗战烽火的浇铸(二)
 台儿庄的参谋良策
 南昌会战参谋之厄
 幕僚策划不周战事仓促落败
 足智多谋:高级幕僚俞大维的大将风范
 幕僚作业及参谋意识的延伸
 与大学教授的交锋
第十章 从蒋纬国回溯辛弃疾
 蒋纬国的幕僚观
 气度左右格局
 现代辛弃疾
 世态如此怪异
 专业级的高级幕僚
 参谋生涯的印痕
 在历史长河的两端想望致意
 兵学奇才辛弃疾
第十一章 参谋生涯的最后作业
 被搁置的绝境自救之策
 舒适存小时候
 开启幕僚生涯
 舒适存小试牛刀
 晚年的学术生活
 木马和防火墙:刘斐与萧毅肃
 张灵甫及其幕僚的最后关头 
第十二章 知识分子:外围与潜在的幕僚
 超级智囊王韬
 重视潜在幕僚的意见
 潜在幕僚不甘寂寞
 曹聚仁的感慨
 文人吴相湘身上的参谋特质
 寻求得失之源:张恨水的战争文字
 潜在的变形幕僚
 那些文化型参谋们
第十三章 情报幕僚流年不利
 这叫打的什么××仗
 情报+不会研判=
 熊向晖的卧底生涯
 蒋纬国锐眼识人
 越级指挥之谜
 情参人物退台后的作为与衍变
 胡宗南的幕僚群
 赵龙文的观察与感悟
第十四章 西风残照音尘绝
 幕僚的西风残照
 白崇禧的东北战略
 辽沈战役的幕僚作为
 赵家骧勉为其难
 幕僚困境无法发挥
 舒适存与东北局势
 徐蚌会战的幕僚厄运
 也只好随波逐流
 参谋的危局和宿命
 刘毅夫羞愤难当
 幕僚长的一腔愁闷
 孙立人悲剧,幕僚不成气候
 四面楚歌,神仙也难以作为
 结语
附录:评论选辑
 幕僚命运与百年风云
 寻找历史背面人文情怀
 烽火淬砺方显历史沧桑

编辑推荐

《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揭秘民国军阀与幕僚政治内幕》:民国史研究第一人伍立杨全新力作!《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揭秘民国军阀与幕僚政治内幕》以民国人物的第一手材料和回忆录作为依据,内容翔实、可靠;《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揭秘民国军阀与幕僚政治内幕》采用大幕僚的概念,即把秘书、谋士、纵横家、谋臣、处士、幕宾、参谋、高参、幕僚、智囊、军师等等都囊括进来,内容全面,视野开阔;《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揭秘民国军阀与幕僚政治内幕》最有民国味道,且通俗易懂,可读、耐读、好读;《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揭秘民国军阀与幕僚政治内幕》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蒋方舟有“女看张晓风,男看伍立杨”之评语)!

作者简介

《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揭秘民国军阀与幕僚政治内幕》依循大幕僚的概念,首次将民国军政幕僚整体轮廓进行勾画,论述周匝,得出隽永清晰的印象。凡秘书,谋士,纵横家,谋臣,处士,幕宾,参谋,高参,幕僚,智囊,军师……均在搜索之列,而于叙说之中,则又紧扣谋略一端,回到狭义幕僚的轨道。《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揭秘民国军阀与幕僚政治内幕》思路开阔,视角独到,行文波澜迭起,不拘常格。论说由点及面,叙事深入,重点突出,旁及背景,点线面结合,渲染得宜,立体感强,味道深郁。由单线的个人生涯描述,进为幕僚群体的面貌和质性勾勒。对名头响亮的幕僚仍能挖掘新材料,辅以新视角,描出新境界。论述饶汉祥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描述蒋纬国则追溯辛弃疾,大开大合,别出慧眼,种种意料之外,无不回环于情理之中。
作者长期浸润民国史,大处整体把握,细处细于毫发。尤为珍贵的是,《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揭秘民国军阀与幕僚政治内幕》以民国人物的第一手材料,回忆录作为勾画的依据,可读,耐读,好读。

图书封面


 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里面的一字一句,看得出作者是自己经过很多检索提炼出的精华我本来看的书叫《民国幕僚传奇》这个名字不错,那个名字太嚣张了不过确实很多大事上有许多幕僚的影响可惜没有蒋介石的智囊杨永泰的专辑,他的尾行入川计划是很不错,只看到他客串。尤其那一段“他本是偻人之子,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但他究竟是英雄,还是吴三桂洪承畴,那就天晓得了”非常赞同
  •     这本书是在京东商城上面买的电子版。虽然只花了¥1.00,可是第一章还没看完就开始后悔了,第二章看了一点就终于忍不住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便宜没好货”。大体上翻看了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好像真没有可以圈点之处。整本书充斥着溜须拍马之词,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书中的言语简直可以和当年的“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的词汇相提并论了。正文的第一页就这样写道“中山先生的文章行文充溢恳挚醇美的气息,他总是推心置腹地披沥以道。只要他一下笔,就能提炼出高人一筹振聋发聩的思想见地。”孙中山的功绩大家也都是知道了,本身国共两党都已经在吹捧他,以至于让人以为这就是个神。全书通篇左一个中山先生,又一个中山先生;我一开始以为作者不会正常说话,可是看到书中还是有提到“孙中山”一词的,这我就明白了。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制造了一个“中国第一华盛顿,世界第二华盛顿”嘛,可是但是,但是可是,当年接受革命党人赠送的这个头衔的人已经被革命党人消灭了啊。写的太多,简直就是和自己的时间过不去。罢了,不吐槽了。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第二次买这本
  •     读书和立场无关,不管作者怎么吹,自己有自己的看法就好了。书不错。
  •     关于民国的深入了解,近代的历史,了解有意!
  •     还是较客观的一本书,对一个个幕僚的概述组成整个军阀、民国前后期的势力图,不枯燥~
  •     对了解民国史有帮助,特别是与历史教科书所说有不同视角。值得一读,如所谓一些反面人物书也有有血有肉地描述。
  •     民国历史精彩之处很大程度在于那群独特的幕僚谋士,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时代中,力挽狂澜纵横捭阖。本书涉及人物较多,不足之处,内容略显简单,不过对民国史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可以购买的。
  •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民国,发现一种新的思路,新的理解
  •     视角不错,讲的太碎
  •     凑单的书,内容还可以。
  •     内容丰富,但是写作风格多用于近似于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所以读起来有些枯燥
  •     还没开始看,但是书名很吸引我
  •     挺多新见解的,的确认识了一个和以往印象不一样的民国!
  •     民国牛人层出不穷,牛人以幕僚为最多。
  •     吹嘘得有点过。
  •     很片面,很主观,这类书应该客观,谁是谁非应有读者评判,而不是作者对喜欢的大加赞扬,反之极尽羞辱,很多事实是怎样到现在学界都无定论,在这里作者却大放厥词
  •     插图不清楚
  •     不错,看着费劲,得有文言文功底
  •     很好看!!
  •     别人推荐,刚看完,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