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玉碎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帝国玉碎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50703605
作者:梅毅
页数:337页

章节摘录

眼见北汉军派不上什么用场,李筠悒悒之下,留下其长子李守节据守上党。自率三万军马悒悒南出,与宋朝争锋。    宋军大将石守信为百战良将,又欲在新朝立大功,勇谋兼施,两军在长平一照面,就大败李筠,斩首三千级。而后,石守信在泽州城外大破李筠大军,杀掉李筠手下大将范守图以及北汉的监军卢赞。    北汉援军数千人急匆匆赶到泽州,正赶上李筠兵大败,这些人全尿,不发一矢,均放仗投降。    石守信图省事,索性下令把这几千降军全部杀个干干净净,既立威,又警示北汉不要没事派人来找死。    李筠大败之后,只能逃入泽州城内,凭城固守。不久,御驾亲征的赵匡胤赶至城下,很想亲眼观看他当皇帝后的第一次胜利。    皇帝亲自督战,宋军士气倍增,肉搏登城,终于玫陷泽州。李筠长叹一声,投火而死。    宋军入城后,顺便还生俘了北汉的宰相卫融。泽州已下,守卫潞州老巢的李筠之子李守节马上投降,其父不为宋朝“忠臣”,其子却甘为新朝“顺子”。    赵匡胤心情很好,赦之不杀,委任李守节为单州团练使(小伙子没过几年不明不白就死了,年仅三十出头,恐怕也不是什么善终)。    攻杀李筠,确实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后周原先占据一方的节度使们,如成德节度使郭崇、保义节度使袁彦、建雄节度使杨延璋、安国节度使李继勋等人,纷纷单骑来朝,无论真心还是假意,都不得不向大宋称臣。    收拾完李筠,赵匡胤的目光马上转向下一个目标: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从血统上讲,他实际比起后周世宗柴荣(郭荣)更接近“帝系”,因为柴荣只是郭威妻子的侄子,与老郭没有直接的血统关系。    后周世宗柴荣在世时,李重进就与柴荣的姐夫张永德争权,二人明争暗斗,搞得不亦乐乎。“点检做天子”那块木牌,当时很多人都怀疑是李重进派人故意放置以陷害张永德。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张永德被削夺禁军职权,李重进也没捞到大便宜。后周小皇帝刚上台,大臣范质等人就一纸诏书把他打发到了京城以外的扬州做节度使。    李重进折腾半天,与张永德争权夺利,反而最终让“赵点检”做了天子,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当然,到底是老李还是老赵鼓捣的那块“点检做天子”木牌,也是千古之谜。诬陷他人的匿名信,自古至今,谁都不会主动承认。    赵匡胤称帝后,马上下诏,准备让老战友韩令坤取代李重进的位置。“(李)重进请入朝,帝(赵匡胤)赐诏止之”,老李心中愈加犯疑。    李筠起兵,李重进派帐下亲吏翟守殉怀密信前往交结。翟守殉没去见李筠,反而拿着密信到汴梁见赵匡胤。当时,赵匡胤唯恐“二凶并发”,两条战线上打仗,任凭谁都心中无底。于是,赵匡胤便厚赐翟守殉,让他回去劝说李重进不要轻举妄动。李重进犹疑之间,李筠已被平灭。    平李筠之后,赵匡胤就不再客气,正式下诏徙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并派中使陈思诲带着铁券赐予老李,以示安慰之情。李重进这才回过味来,软禁陈思诲,扯旗举兵。    同时,他派人向南唐求援。可惜,南唐中主李璟先前被周世宗柴荣打怕了,从心理上畏惧中原政权,不敢掺和造反,李重进只得孤军起事。    有了上次平定李筠的胜利,赵匡胤胆气倍增,再一次御驾亲征。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一月,宋太祖率百官六军,乘舟东下。    首攻扬州,即日拔之。胜利之师,百战兵将,扬州如此牢固坚城,竟然一天就被攻下,可见李重进起兵是多么的仓猝。    城陷后,有人劝李重进杀掉中使陈思诲,老李也不失厚道,“吾今举族将赴火死,杀此何益!”言毕,阖家自焚。陈思诲旋为乱兵所杀。    赵匡胤君临扬州,人主之气顿浓,露出狰狞面目,杀掉李重进同谋者数百人,把没有自焚而死的李重进兄弟和儿子皆送闹市砍头。    杀了李重进之后,宋太祖当时还真想一鼓作气,平灭南唐。    南唐中主李璟确实害怕,忙遣其重臣严续、冯延鲁等人分数批来“犒师”、“买宴”,大献殷勤。    赵匡胤在扬州接见南唐使臣冯延鲁,鸡蛋里挑骨头,找碴寻衅,厉声责问:“汝国主(李璟)何故与叛臣(李重进)交通?”    冯延鲁不卑不亢,回答说:“李重进当时派密使,就住在我家。我们国主派人对他说:‘大丈夫失意而反,世亦有之,但应视地利天时。当初中朝皇帝(赵匡胤)受禅之际,人心未定。上党乱起(指李筠起兵),您应该彼时作反。如今,人心已定,却想以数千乌合之众抵抗天下精兵,即使韩信、白起复生,也无成功之理。因此,唐国有兵有粮,不敢相资。’正因为我们国主不出援兵,李重进才会这么快就兵败。”    赵匡胤碰了个“软钉子”,低首沉吟片刻,又蛮横言道:“虽如此,诸将皆劝吾乘胜渡江,你以为如何?”    冯延鲁躬身又是一礼,朗言道:“李重进自谓天下雄杰,陛下您神威一至,一战即灭;南唐小国,确实难敌天威神军。但是,本国侍卫数万,皆先主(李异)亲兵,誓同生死,陛下如不惜数万将士性命与之血战,可能会成功。此外,大江天堑,风涛不测,假如大宋天兵进不能克城,退又缺军资,想必事情不是特别好办。”    一席话,貌似谦恭,实则凌然不屈。言外之意,你老赵别太得势不饶人,你有天时我有地利,万众一心,胜负还真说不定。赵匡胤也笑:“朕聊戏卿耳,岂听卿游说耶!”    审时度势,国家新建,攻打南唐确实还没有把握,宋太祖暂时熄灭一鼓作气的杀心。    P12-13

前言

让历史照亮未来    根据我多年金融工作的实践体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相对于漫长的历史而言,肯定都是非常短暂的,每个独立个体,肯定不能摆脱个体所处的时间、空间那个特殊的位置。所以,每个相对独立的个人,只能从“他”本身这个相对移动的“点”上,去观察过去的历史。其结果呢,就是个人所观察、所书写的历史,也应该是当下时代的那个独特“自我”在某个特殊“那一刻”的思想灼见。    由此,当我看到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这八本“帝国真史”断代史系列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我和梅毅2001年就相识,当时晤谈甚欢,相交忘年。我记得,当时我和这位行业内的年轻人所讲述的,多围绕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当时我所知道的梅毅,还只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的青年才俊,我们所谈所讲,也还都是关涉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有关的人和事。    岁月荏苒,今天我忽然发现,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在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者,而且风起云涌,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几年不见,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去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似乎看上去完全脱离了证券本业。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有时候,我也会翻看一些时下流行的历史“畅销书”。我发现,现在的坊间不少历史读物,从装帧和文本看上去似乎“有趣”,但内容却往往失于简单粗鄙,搞笑打油。如此历史写作,显然太过于轻率和不负责任。我总是觉得:历史,毕竟要和“高尚”“正义”“崇高”这些字眼联系起来,应该和真、善、美的艰难悲壮和浩然之气联系起来。所以,历史写作者不能只为了追求大众的“轻松阅读”而满纸调侃。这是因为,我们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充满了血泪和痛苦,充满了仁人志士的碧血,而市面上许多看上去很“好玩”的历史写作,不仅不能导引我们正确阅读历史,而且会让年轻一代误读历史,使得本来能够提升心性意志的历史阅读,最终沦为鸡毛蒜皮的翻书消遣。    幸好,作为我们金融同行的梅毅,这位网络中鼎鼎大名的“赫连勃勃大王”,他的历史写作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他所写的历史书籍有着磅礴大气的文字,汪洋恣肆,才情洋溢。在梅毅的文本中,没有浮光掠影的文字轻薄,更没有为了讨好低俗读者的打情骂俏,字里行间充溢着民族感情,充溢着天地正气。    跬步之积,竟成千里!梅毅进入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十九年了,可谓是我们中国证券监管系统的一名“老兵”,但他依旧春秋正盛,年富力强。我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梅毅这位资本市场的亲历者,能在巨笔弘宣中国大历史的同时,也能以一个“史官”的耐心和细心,写出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喜怒哀乐,为我们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市场树碑立传!    是为序。    刘鸿儒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媒体关注与评论

梅毅“帝国真史系列”的出现,让我们中国作家这个群体感到欣喜:因为,梅毅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作家自我扩展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到,作家书写历史,其实是自司马迁以来的传统!而作家梅毅所撰写的历史著作,无论从文笔还是史实,都可以称之为“好的”。一部“好的”历史书与“坏的”历史书的区别,就在于好的历史学家能够运用他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去解析历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我看梅毅八部“帝国真史系列”断代史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而且风起云涌,已成“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去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刘鸿儒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智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我详读了梅毅的八部“帝国真史系列”,感到梅毅的文笔确实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他的一系列历史纪实体作品,似乎有着共同的写作风格: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渭滨

内容概要

  赫连勃勃大王(梅毅),男,天津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十余载,致力干资本市场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内,著有《生命的伤口》、《赫尔辛基的逃亡》、《表层》等多部中篇小说,并有“伪青春三步曲”——《南方的日光机场》、《失重岁月》、《城市碎片》等三部长篇小说出版,还出版有长篇社会学译著《人类行为》,曾获国家、省、市等多项文学奖项。
  2004年起,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的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华丽血时代》、《帝国的正午》、《刀锋上的文明》、《帝国如风》、《大明朝的另类史》、《亡天下》、《极乐诱惑》、《铁血华年》。香港中华书局出版有《历史长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将相的博弈真相》繁体字版。上述诸种著作的台湾繁体字版和韩文版也陆续面世。
  赫连勃勃大王的历史作品,不仅仅在国内诸多大型门户、社区网站受到数千万读者热捧,著名作家李国文、雷达、高洪波、蒋子龙、梁晓声、肖复兴、舒婷、叶延滨、林希等人,著名历史学家张鸣、沈渭滨、雷颐、王学泰、杨念群、钱文忠等人,也对其作品大加推崇。可称是国内极少同时受主流文学界、历史学界承认而又被大众读者认可的历史散文作家。

书籍目录

导读:不朽的斑斓回忆
不老实的“厚道人” 宋太祖化家为国
 英雄出于乱世 赵匡胤的青年时代
 兵权释于杯酒 宋太祖“一手硬、一手软”的对内统治方针
 先南后北定统疆 宋太祖的赫赫武功
 “仁者之愚”致大惑 宋太祖“斧光烛影”的死亡之谜
雄龙雌凤相对决 宋太宗的北伐与萧太后的南征
 降旗飘出太原城 宋太宗攻灭北汉
 高梁河畔尝败绩 宋辽首次主力对决战
 “雍熙北伐”再无功 宋太宗二次伐辽的失利
懦弱与妥协:一种心理距离 “澶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两国
 聪明英悟之主 登上龙椅后的宋真宗
 见“好”就收 “澶渊之盟”时的宋真宗
 退一步海阔天空 宋辽“澶渊之盟”后的双赢局面
 喝饱就忘挖井人 寇准的结局
过于严肃的滑稽剧 宋真宗君臣的“天书降神”及泰山封禅
贺兰铁马彻地来 狼子野心的西夏“开国者”们
 鄂尔多斯大草原的主人 党项羌早期的“奋斗史”
 喂不饱的群狼 从李继迂到李德明
 西北烽烟连年起 元昊的十数年战争
 天让谁灭亡,先让谁疯狂 元昊的下场
一个人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宋朝太后也垂帘 真宗皇后刘氏的十一年执政
 四面边声连角起 从宋仁宗到宋英宗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 吊起来卖的青年王安石
 偏执狂的生存之道 王安石大行“新法”
 君臣开边意未已 宋神宗末年对西夏的两次战败
皇后“偷汉”的政治性后果 辽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始末
 金漠银水逞英豪 亦有契丹能赋诗 漫述辽代汉诗的发展
 齐天萧后怀恨死 传弟传子兴宗疑 辽兴宗到辽道宗
 春来草色一万里 绝色红颜正愁余 懿德皇后萧观音的汉语诗词创作
 龙床不容小蛇出 宫闱秘事有人知 辽朝版“斯塔尔报告”的出台
 殿角泥香留萧字 仍旧花铃深夜语 萧观音身后的辽朝国祚
浪子皇帝流氓臣 宋徽宗与他的宠臣们
 “性情中人” 宋徽宗
 春梦绕胡沙的宋徽宗父子
 无赖“六贼”朝堂坐
 天堂到地狱 东京汴梁的陷落
残山剩水留半壁 南宋初立的艰难时局
 出人意料的帝位 康王赵构
 谋不见用的忠臣 李纲
 白首将军振臂呼 宗泽
 杭州的“政变”闹剧 苗傅、刘正彦
 战鼓声声黄天荡 韩世忠
 关陕失却川蜀危 张浚、曲端、吴玢
 中原傀儡也猖炽 刘豫
 左右逢源终得利 西夏乾顺
奸帝奸臣“二人转” 赵构与秦桧共位的时代
 祸起萧墙事堪忧 淮西军变
 顺昌大捷振军心 刘锖的胜利
 直捣黄龙平敌穴 岳飞的信心
 理直气壮主降派 秦桧的“议和”
 天日昭昭毁长城 岳飞之死
 甘为臣妾江南隅 “皇统和议”的最终签订
 大柄若在手清风遍天下 有雄才而无大略的完颜亮
 “蛰龙”岁月跌宕多 金熙宗时代的完颜亮
大柄在手任诛戮 果于出刀的完颜亮
 文才武略兴规模 改制迁都的完颜亮
 处心积虑一南北 一心侵宋的完颜亮
 提兵百万汹汹来 率兵南侵的完颜亮
 欲雪前耻反败绩 南宋“隆兴北伐”的失败
太师飞头去和戎 韩饨胄“开禧北伐”前后事
 “两朝内禅”的真假戏
 “庆元党禁”的窝里斗
 “开禧北伐”的坏结局
塞马一声嘶 百年又轮回 金朝的灭亡
 金宣宗的“三大误”
 金哀宗的亡国“三步曲”
 唇亡齿必寒 南宋“端平入洛”的失败
“亡天下时代”的关键词 钓鱼城?鄂州和?贾似道?襄樊失?临安降
 钓鱼城:蒙古大汗的“鬼门关”
 鄂州和:子虚乌有的“胜利”
 贾似道:好运气不会“永远”
 襄樊失:浴血苦战的迷惘
 临安降:残阳如血浴江南
鼙鼓扬天繁华歇 丹心万古名不灭 李庭芝?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苦战扬州的英雄 李庭芝
 江西的游击苦战 文天祥的最后努力
 静江的誓死抵抗 马暨与娄钤辖
 重庆的五路被围 张珏
 悲壮的压山之役 陆秀夫与张世杰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最后岁月
 
  

编辑推荐

通过《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一书,以网名“赫连勃勃大王”广为人知的著名作家、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梅毅将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的趣辣历史搬下荧幕。通过本书,读者将知道:宋太宗的北伐与萧太后的南征;“澶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两国;宋真宗君臣的“天书降神”及泰山封禅;辽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始末;王安石变法……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和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联袂推荐。

作者简介

梅毅最新的十卷本纪实历史文学丛书“帝国真史系列”内容始起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国,直至辛亥革命的历史庚续,共700多万字。本书《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讲述的是宋、辽、金、夏的历史。
《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帝国玉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梅毅先生的帝国真史系列是袁腾飞老师推荐的,最近刚看了一部关于宋史的书籍,所以趁热打铁,先从帝国系列的《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看起,本书一共41万字,的确看了好些时日。对于书中的讲述也基本喜欢,读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坏人”不一定全坏,“好人”也不一定是完人。这套书还是比较值得一看的。大宋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开明的王朝,即使帝王也并非能够为所欲为,同时大宋王朝也是经济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两宋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的成就也让后人叹为观止。但人为地懈怠,文怡武嬉,不思进取,最终导致两宋的灭亡。本书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最后写到南宋灭亡,文天祥就义,期间也阐述辽金夏历史,使我对那段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下面粗略写一下读书笔记。宋太祖坐稳皇位后,把“抑武用文”作为基本国策确定下来,重文事,抑武将,守内虚外,强干弱枝,虽然从根本上在内部消除了对赵姓皇权的威胁,却也种下了两宋亡国的种子。宋太祖仁德,善待亡国之君,其人品值得称道,让人佩服。他的死最大的可能,是赵光义买通太监王继恩等人下毒,杜太后兄终弟及的嘱咐其实是赵光义当皇帝后与赵普捏造的。烛影斧声,所谓的斧,其实是一种手中掌玩的文具类用品,既不锐利又不沉,杀人是不可能的。此后宋太宗逼死了侄子赵德昭,又害死了另一个侄子赵德芳,其已被贬逐至房陵的弟弟赵廷美也忧郁而死。文治方面,太宗编成《太平御览》。宋太宗攻克太原后,下诏平毁太原坚城,改为平晋县,对太原破坏甚重。高粱河大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也在此役中大腿遭受两处入骨箭伤,成为他日后病死的主要原因。真实的杨家将和评书相差很大,潘美其实生前没有什么对不起老杨的地方,其历史地位和对宋朝的功劳也比杨业要高,其也是宋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德兼备的良将,而佘太君(实为折赛花,宋初开国大将折德扆之女,与杨业实为评书人的拉郎配)、穆桂英和诸位杨门女将,史无所载,全属文艺创作。太宗后即位的真宗人品比其父要仁恕许多,其谦恭、厚道,很重视人才。在古代历史,皇帝再英明,只要出现“君疑臣”的情况,想不死也难。真宗怀疑寇准,就是其中一例子,最后导致寇准罢相。澶渊之盟的签订,有后人认为宋朝在战场上的形式占主动,竟然关键时刻软弱,反向辽朝支付岁币,以金钱换和平,太不划算。其实,如果宋辽双方真的继续打下去,结果还真难以预料。合约最多是互相没占得大便宜,这样的结果最终还是有利于交战双方的。除了澶渊之盟,宋真宗大事还有泰山封禅,有些沽名钓誉,但此次封禅最大的贡献,是对今天泰山旅游业的支持,泰山岱庙和碧霞祠两大建筑群,均由宋真宗创建,倘若宋真宗当时不在那里大兴土木,估计泰山旅游日后还真难成气候。萧太后为人,深有机谋,善驭大臣,得其死力,她每次打仗,都亲自皮甲督战。辽宋通好,也是她拿大主意。其实我们演义中的佘太君和穆桂英的形象,真正的原型,倒来源于对方的这位契丹巾帼英雄。其子辽圣宗统治辽朝49年(前27年为萧太后掌权),实施了多项政治、经济改革,发展农业,减免赋税,变奴为民,整顿吏治,起用贤才,抑制契丹贵族的特权,使辽国由一个野蛮十足的奴隶制国家基本上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封建制国家。元昊为人,阴险毒辣,十足的冷血动物,不仅把党项贵族成族诛杀,而且鸠母、杀妻、杀子、杀叔,众人只要稍微不顺适其意,立刻就会被弄死,最终这个残暴的恶君为其儿子所弑,当属天道好还。不可否认的是,元昊此人智商极高,天性聪颖,开土拓疆,可称得上是人中龙虎。关于宋仁宗,其为人厚道,戏曲《狸猫换太子》一事,完全是瞎掰。他统治时期,北宋名臣辈出,仁宗皇帝本人也恭俭仁恕,非刻薄寡恩之君,所以,在他当朝的年代,涌现出各种类型的忠直之臣。历史的真实,总出现好人无好报的现象,宋仁宗如此一个仁君,在位42年,竟然一个儿子没有。1064年仁宗病死,其堂侄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英宗皇帝在位仅4年就病死了,其长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此时,大宋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方方面面都呈江河日下之态。首先宋朝对士人太好,恩赏太厚,整个官僚机构臃肿得不行,宋真宗咸平年间,已经有具体数字,天下冗吏多达19.5万人。宋代文臣武将,生活极其优裕,只要不犯谋逆等重罪,干出多大的坏事,最重的处罚就是远流偏僻地方做小官,过海和过岭几乎就是最重的责罚,过海指被罚至海南,过岭指被罚过梅岭到岭南。制度如此宽容,知识分子们又爱风花雪月。北宋历史上以正直著称的名臣,也都是奢侈的主儿,比如寇准、吕蒙正。而贪官污吏的日子,肯定会更加耸人听闻。除了支撑一个巨大的官僚机构外,北宋还要供养一支无比庞大的军队。仁宗皇帝时期宋朝就有近130万的兵要政府养活,政府岁入的4/5都要做出军费支出。血气方刚正年轻的神宗皇帝想富国强民与西夏打胜仗,一听没钱,有病乱投医,谁能给政府带来银子,谁肯定会得到重用,至此,王安石变法终于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用人不当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王安石推荐一直力赞己议的泉州人吕惠卿为助手,同时章惇、曾布等人也大受重用,这三个人事后证明,没有一个善茬(沈括人品也很差)。变法以后,国家实力稍有积累,但天下元气已伤,接着连续两次大败,实际上是陷入更加困弊的局面,神宗、王安石君臣的富国强兵之计,从本质上说是聚财二字,以为有钱有粮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完全忽视了精神层面上的作用。王安石为人,在个人操守方面,老王勤俭无奢欲,天天日理万机,百分百是宋朝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典型。但是,这个人,以大狱以报睚眦之怨,辱老成而奖游士,喜谄谀而委心腹等等,所有这些均成为后世正直士大夫所不齿的大把柄。辽道宗时期,朝臣互为朋党,非此即彼,杀来杀去,屡兴大狱,造成巨大的内耗,也是导致辽朝最终灭亡的原因之一。李纲坚持要徽钦二帝死守东京汴梁的主张,术疏机浅,实际上是彻头彻尾葬送了北宋、汴京以及中原大地,其实明代大儒黄宗羲、王夫之以及近代史学家陈登原都清醒指出,皇帝从都城逃跑避难,确实有再造国家的机会,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皆是先例,不知道如果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迁都,历史是否真的发生变化。不过从出身上讲,李纲曾是大奸臣蔡京之子蔡攸的党羽,可以想象他不是什么善茬,他也并非后世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两袖清风。最后汴京城虽然遭遇空前灾难,但金军人马并非我们一般想象那样大队大队冲杀进城,无论是劫帝、括银、括马、劫皇族,均由伪政权来实施,金军对汴京既无洗城,也无屠城,当然,宋朝本身的维持会们已经替金朝新主子把开封城所有值钱的东西搜罗个空。当然还有凶险小人和地痞流氓给金兵做引导,在街巷放火劫掠。中国俗谚有云,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这句话,应在宋高宗赵构母子身上,再恰当不过。宋高宗置父兄于北国寒凉沙漠不顾,为保自己的地位,宠秦桧,杀岳飞,窜逐良臣,压制抗金武将,可谓坏事做绝,却高寿83岁,安于床箦而死。其母韦氏为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在五国城难以启齿的娼妓生涯,下毒手诬称柔福帝姬是假冒,杀人灭口,如此不厚道的老娘们儿,竟然也以80岁高寿善终。奸帝毒母,皆长享寿考,不得不让人怀疑因果报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黄天荡大战,宋金双方相持48天,韩世忠以8000名宋军拒金人10万余人,虽然最终败绩,但从此金人不敢渡江,所以,可以讲宋军虽败犹荣。岳飞缺乏政治方面的深谋远虑,与皇上和宰执大臣叫板赌气。不记杨再兴杀弟杀将之仇,可见其作为武将在人品方面的伟大与无私。其实当时的金人,兵老气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种种,金兵劫掠多年,上下丰足,有钱有财自然惜命,这也是金兵厌战的重要原因。其实当时的力量对比,已经由金强宋弱转变为宋强金弱,但由于渗透至骨的恐惧,宋高宗对此全然不觉。自然信任秦桧这种讲和派。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赵构杀岳飞的由头,其实最终还是起于如下几个原因:第一,武将言宗庙事,即岳飞劝高宗立储,深犯当时的政治忌讳;第二,岳飞成日言迎返二帝,犯高宗忌讳;第三,淮西军变、苗刘军变等等事情,赵构对军人十分放心不下,很想拿个人开刀示警,君疑臣臣必死,有了赵构这个奸帝,岳飞不死也难。赵构才是实际杀岳飞的最大幕后指使人。岳飞死年39岁,其时为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韩侂胄等人在意识形态方面造声势,追封岳飞为鄂王。值得一提的是岳云不是岳飞亲儿子,是其养子,12岁从军。岳飞后背上为尽忠报国四字,非是精忠报国,此四字也不是岳母所刻,岳母乃一寻常农妇,刺字在宋朝是一项专门技术。西湖岳庙铸奸贼铜像,始于明朝正德八年,当时只有秦桧、王氏、万俟卨三人跪像,不久就被游人击碎,万历二十二年重塑贼像,又添张俊,形成今天四奸齐跪的格局。此后,四像屡毁屡铸,一直延至清朝。绍兴十一年,皇统和议,宋高宗应承大量不平等条件,本人完全承认自己是金国的藩属国主地位,称臣纳贡,卑微至极。从个人本质上讲,朱熹同如今不少主流经济学家一样,言行不一,沽名钓利,他曾霸占身亡故友的家财,引诱尼姑做妾,以朝廷钱谷做人情赠与学生,收取高额学费致富。特别令时人议论的是,他家里大儿子死后,大儿媳过了许久又怀上了孩子,老朱对此负有很大的嫌疑。所以,天天嘴里大甩特甩仁义、道德、修身、治民、廉恕的道学先生,人品真是不咋的,他们仁义道德在嘴上,其实是依正以行邪,假义以干利,这样的政治人物,宋朝以后的中国官场屡见不鲜。“臣不密则失身”乃千古道理,张口乱说话会让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韩侂胄为人,属于粗率之人,有雄才,无大略,秉政13年间,斥道学,尊岳飞,发动对金国的北伐战争,虽然用人不当,轻信贪财宵小,但始终大节无亏。韩侂胄最后的祸由,主要是他志大才疏,又总有辛弃疾、陆游一帮人撺掇,贸贸然与金国开战,仓猝引致败绩,最终自己被人算计顶缸。韩侂胄死后,南宋进入奸臣史弥远执政时期,这一时期前后长达25年,最终把南宋王朝送到了黄泉路边。金朝统治者一直以猜防的心态对待汉族和其他民族,但最终女真上层贵族自己也全部淹没于民族融合的滚滚大潮之中。金世宗的太子甚至自己都几乎不会讲女真语。最后金朝统治者连阻止全盘汉化的行政命令都懒得发布,在其原本辽阔的多民族国土之内,汉语成为第一语言。待到蒙古人收拾中原时,他们发现这一广大地区居住的契丹人、女真人、奚人、汉人,无论是语言、文化、服装、生活习俗,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样,所以蒙古人就不再按原来的族群细分,把这些人统称为汉人。本书中所描述的战斗场面居多,由于本人对空间和时间上的理解能力,对描述的战役没有多深的理解,不过一本书还是可以大体了解四个朝代的兴衰脉络的,会继续把这套书看完的。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小说家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提到过:既然中华民族是包括了其他民族,那么,其他民族所创立的政权,也应该得到尊重。大王写宋史,把辽金夏也并列而入,体现的正是此种观念。突破狭隘的汉本位,关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视野的广大,值得一赞。
  •     知兴亡,辩兴衰,寻求安邦修身之道,书写的很好,局部几个重要的点,覆盖洋洋洒洒几百年。
  •     梅郎的书写得非常好,史料详实,文笔流畅,有种历史的沧桑感
  •     好书!耐读!好评!推荐!
  •     读这本书可知书者用心读史,读史之细致、认真,值得一看。
  •     开始没在意是百家讲坛系列,书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     给老公买的,老公喜欢看梅毅的书。
  •     真心不错,看了一部分觉得文字方面描述很符合我的口味,诙谐但不粗俗,不网络化。 我很喜欢这本。
  •     2004年起,赫连勃勃大王(梅毅)开始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创作。他陆续在内地和香港出版了《隐蔽的历史 》、《历史的人性》、《华丽血时代》、《帝国的正午》、《刀锋上的文明》、《小怜玉体横陈夜》、《帝国如风》、《历史长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将相的博弈真相》等十几部历史图书。逾500万字的历史作品,可称得上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受主流文学界承认而又被大众读者认可的历史作家。
    梅毅从小就是个有点怪的孩子,上小学就读了不少古书。功课看起来不错,但偏科严重,喜欢中文写作,却最终选择了英文专业,虽然不肯好好学功课,但也一路从大学上到研究生,拿了硕士学位。毕业后,梅毅阴差阳错成为一名金融白领,而此时的他却因为自己的文学理想而不安心。在出版了两三本小说后,梅毅跑到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版去侃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是非,不经意成为中国互联网上最早进行趣味历史写作的几个人之一。友人曾这样评价过梅毅:“梅毅的存在,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一个异类,一个‘当代自欺者中的聪明人’,一个商品时代不合时宜的舞文弄墨者,一个一面享受当代纸醉金迷生活又一面沉浸于历史幽暗时光中的无害的‘好人’。梅毅引用诗人北岛的话来诠释自己的历史创作:历史就像废旧汽车堆积如山的场地,写历史的人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你可以弄出劳斯莱斯,也可能装出一辆自行车。
    梅毅的历史散文,形式上每每独辟蹊径,以人串史,以人物烘托历史事件,既避免了一般历史小说的“虚构”,又比学术化的历史研究著作生动有趣。“有书卷味,无方巾气;有清新感,无腐儒气;有认真的学问,无肤浅的戏说;有深沉的思考,无庸俗的功利。”他的文笔俏皮老到,不仅仅受到众多读者热捧,全国著名作家李国文、雷达、蒋子龙、梁晓声、肖复兴、舒婷、叶延滨、林希等人也对其作品大加推崇。 从2009年起,在历史写作及出版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梅毅不断出现在荧屏,说文解史,特别是出现在央视十频道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引发收视热潮。
    新近出版的“帝国真史系列”全套共10卷(已出8卷,尚余两卷待出),凡700多万字,以历史纪实文学体裁,展现了中华2000多年历史朝代的起伏更迭,帝王后妃名臣将相各自不同的悲喜命运和故事,卷起千年最真最长最精彩的中华大历史。本套书内容不同于上世纪蔡东藩和柏杨的“戏说”与“调侃”历史的风格,而是用丰富博雅的稀有史料和清新跳脱的文笔恢宏呈现,洋洋洒洒,把整部中华“全史”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梅毅笔下,历史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延续,不仅仅是编年事件的简单,也是不同族群思想意识的延续,更是历史深壑中那些独特个体视角的投射。在他卓尔不群的、文学性和史学性皆重的历史叙述中,我们能够发现历史学最基本的属性,也就是历史的“当代性”。
  •     宋朝我挺喜欢的一个朝代,这本苏不错
  •     大王的书可读性很强,条理也清晰,值得推荐的好书!
  •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智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详读了“帝国玉碎—宋辽金夏真史”感到梅毅的文笔挺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 在《宋史》中入传的近两千人中,平民或庶族中小地主出身的人士竟然高达60%。言论宽松,议论自由,是那个时代的大趋势。 梅毅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实乃大作也!~ 非常值得一看,我会继续读下去的!~
  •     写得太急了。
  •     写得详细,脉络清晰,值得阅读
  •     梅毅先生的书全部是发泄情绪之作,似乎梅先生受了多大的委曲。什么真史,完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写史应该心平气和,不带任何个人情感。我说,这种书是毒草,我们的年轻人受这种毒害还不够多吗?他变得一个个都向往西方,丝毫不思图报国家。
  •     太短了点,但写得挺好的
  •     大爱,梅毅老师作品都不错。
  •     写的挺精彩,还原了历史真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