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狂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天朝的狂欢

出版社:广西师大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49500994
作者:鹤阑珊
页数:198页

内容概要

鹤阑珊

上世纪70年代生人,擅长中国历史的“人民”史和“片块”史,自诩为黄仁宇门下走狗。曾出版“片块”文史著作《帝国60年——一个伟大国家的忍辱负重与浩然崛起》。《天朝的狂欢》即为“人民史”的代表作。

书籍目录

楔子
一 大刀愤怒
二 助清灭洋
三 降神附体
四 朝堂情绪
五 拳民进城
六 大国将战
七 奉旨灭洋
八 最终归宿
附:义和拳事件大事记

作者简介

《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绝不可忽略的一次农民运动。《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通过依靠大量的史料,细致分析了中国百姓、在中国的洋人和清政府这三方面在矛盾激化、动荡不安的历史大变局中的关系,向读者展示了义和团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图书封面


 天朝的狂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本书是最差的一本.宏观角度研究不够,未有历史的大视野,全局性;微观层面缺乏细致资料研究,缺少细节与公正的案例与资料引用对义和团研究或希望得到此段历史公正研究资料的同好建议关注海外相关材料,当然,平衡左右多方观点之研究不在此列。本书垃圾。
  •     “那时候的北京城,百姓们仿佛每天都处在一个狂欢的节日中,永无休止,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在《天朝的狂欢》里,鹤阑珊这样形容义和团进京的场面。  1900年夏天,在那场由拳民们主导的节日的狂欢里,没有假面,没有彩车,没有宴会。它的道具是:法术、火把、大刀、红缨枪乃至简单到一根木棒;它的节目千篇一律:做法,放火,杀洋人,杀教民。  早期,在义和团还不是义和团的时候,它们也曾算是“正义之师”。1894年,刘士端在山东曹县成立大刀会,并教给自己的弟兄们“刀枪不入”之术的时候,他面临的困境是“官府的不能作为”和“土匪的无所不为”,不创立大刀会,他很有可能保不住自己那点可怜的财产。1897年,梅花拳领袖赵三多终于经不住手下喽啰阎书勤一而再,再而三的磨耳根,把番号改为“义和拳”,前往梨园屯“亮拳”示威的时候,事情的起因还是传教士们强占了梨园屯的公共场所——玉皇庙。  许多时候,历史总是被小人物和偶然事件改变。大刀会与教会的冲突乃起于一名大刀会成员和一个教民的口角之争;义和拳和教民之间的冲突,则是经历了几次调停,却经不起几个拳民与教民之间的意气用事,导致战火重燃,终至局面不可收拾,迫使清政府出面严厉干预。自此赵三多不得不挂上“扶清灭洋”的大旗,躲避清政府的敌视;又吸收了“刀枪不入”说法,把“义和拳”改称“神助义和拳”,广纳拳众。  朱红灯稍有不同,这个投机主义者一开始就是奔着小打小闹去的,一不小心成了义和团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创立的“神拳”把原先要练十几年才成的“刀枪不入”大法大大化简:只需一套装神弄鬼的仪式就可以。  无论是大刀会、神助义和拳还是神拳,义和团的前身们在山东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来自官府的过大压力。几任巡抚——李秉衡、张汝梅、毓贤,对义和团总求能姑息就姑息。虽然刘士端死于毓贤刀下,那也不过是面对朝廷政策的无奈之举。毓贤可谓是最最拥护义和团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他对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深信不疑,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赤诚之心大为感动,对洋人痛恨入骨。1900年,当慈禧太后向在京的12国下了战书之后,毓贤在山西境内疯狂捕杀教士与教民,死者过万——颠痴的,不光是“神灵附体”的拳民们。  最终,山东境内的义和团在袁世凯的铁腕下消失。而此时在直隶,义和团运动已经快要燎原了。  或许可以说,在山东,拳民、朝廷、教会之间已经形成某种互相牵制的平衡,拳民攻击教会,教会威胁朝廷,朝廷时不时要摆出姿态来剿匪,但又不会真剿。  直隶则不是这样。直隶的义和团长期被裕禄打击,几次溃散,却也正因为打击得狠,他们却更加茁壮而团结地成长起来,并且形成了明显地攻击性倾向。最终清政府起而剿之,派出的剿匪军却被义和团在涞水打得落荒而逃。清政府无能,义和团却因此动怒,四处张贴揭帖号召人们去破坏铁路、烧教堂。这吓坏了北京西什库教堂主教,法国人樊国梁。他对此事添油加醋报告给法国大使,要求国家出兵保护教堂。自此,公使们不断商议调兵入京之事,清政府则徘徊在“剿匪”还是“用匪”这个两难的问题之间。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在清政府的支持下,义和团冲入了北京城,烧掉了一切和“洋”有关的东西:洋人、教民(教民都是中国人)、洋药店、洋货店,并且因为“法术失灵”,殃及了许多普通的北京市民。各国联军则打着进京保护使馆人员的旗号,在北京城烧杀抢掠大清洗。  鹤阑珊是一把讲故事的好手。拳民、政府、洋人,三方势力各自纠葛的复杂历史在他的笔下显得生动鲜明而又脉络清晰。间而杂陈其中的相关史料他更是信笔拈来,几句话就把事情的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  但是鹤阑珊确实太不爱说理也太不擅长说理了。看书时盘旋读者脑间的诸多问题他都未能给出答案,在有限的议论中,他也并非字字珠玑。也好,历史本就是各执一套说法。把所有活生生的故事摆在读者面前,他们自会决断。
  •     群氓的细节:读《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侯磊近些年来,有关讲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品并不多见,记忆中只有止庵的《神奇的现实》一书,尽管资料翔实,但有失于讲述的呆板和生硬。而像鹤阑珊所著的《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一书却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我想这可能和作者的叙述角度和风格有关吧。记得小时候看电影《黄飞鸿》系列,发现里面黄飞鸿一会儿和洋人打架救清朝大臣,一会儿和红灯照(义和团)打架救洋人,一会儿又和清兵打,根本分不清谁和谁是一拨的。而真实中的历史就是这样。首先清廷的态度就根本没个准谱,每个大臣对义和团的态度都在改变,而慈禧老太太更是左右为难,因为她要照顾好所有人的利益,谁也不能得罪。而清廷对于义和团态度的关键,就是从信任义和团的“巫术”到不信任的过程,最后是慈禧破口大骂,祖宗的江山倒是差点被这帮“大师兄二师兄们”给忽悠了。有人把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归结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这其中肯定有这样的因素。比如教案刚刚发生的时候,最初的原因仅仅是教民与农民之间发生了一些“补了锅没给钱”这样很小的摩擦,紧接着,双方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不断扩大冲突,最中酿成了惨案。然而,当时的西方列强同清政府的对话,完全是鸡同鸭讲,双方所处的思维方式差距太大了,结果只能是越讲越乱乎。而在中外摩擦之下,义和团在其中到底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呢?在《天朝的狂欢》一书中,作者把义和团运动比喻成为一场狂欢,因为作者独特的眼光告诉我们,义和团——即义和拳运动的重点不在于“拳”,而在于“义和”,也就是这个组织的宗旨,即义和团运动中那些领袖的精神状况。众所周知,那些练拳的“大师兄二师兄们”在所有的军事行动之前都要“跳大神”,要请神降香、相信神仙护体、刀枪不入……这种带有原始巫术成分的“拳”,不能仅仅用一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具有历史局限性之类”的话来总结,而要以此为切入点来深挖。义和团的这些表现,表现了他们文化和思维的程度,恰恰也就表明他们这种“精神境界”能够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结果是,义和团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做法,更加让人们觉得,当时的中国经济并不是那么衰弱(清军的武器装备不次于八国联军),而下层民众连同部分上层的大臣却是那么的愚昧。按照历史发展的规矩,当时清廷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是难以避免,但战争和战争的结局并不是必然的。而朝廷中,端王载漪和大臣刚毅等完全相信义和团能够打败洋人,但是,所采用的做法却是一边不断鼓动义和团上前线,又随时在消减义和团的势力,最终卸磨杀驴一般对义和团展开大屠杀。从这一点看来,朝廷似乎是在拿义和团当枪使,好从中渔利。而主战派的大臣们也可以从中剪除政敌,最终使得载勋、毓贤、英年、赵舒翘、启秀、徐承煜等大臣被杀。而这样的后果,却是使得朝廷采用了一种原始“巫术”对付机枪大炮,结果必然是慈禧西逃,奕劻和李鸿章签了《辛丑条约》。由此看来,只要当时的中国有群氓这一阶层,他们必然在历史中充当搅屎棍子这样的角色。有群氓就要有狂欢,他们就算不搞义和团,不采用跳大神这样的手法,也会搞出其他什么名堂来。义和团这出闹剧是历史必然上演的一幕了。尽管这一运动中包含有反帝、爱国的成分,但仍然难以掩盖其中事情的荒诞和人们的盲从。2011-4-4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比较好阅读,可里面的语言及历史内容不是很严谨,事情的记录还算清晰,但对很多问题表达不是很深入,而且有些地方不是很客观。作为此阶段历史的辅助阅读还可以。
  •     对于义和团,我一直存有疑义,最近在寻找这方面的书,还没开始阅读,期待着
  •     历史科普读物
  •     其实当当政者要利用某段历史说事儿的时候,你看不到史实。沉淀了一段时间以后,史实渐渐显露。但还是评论得小心翼翼。
  •     义和团的历史不怎么清楚,通过本书好好学学。
  •     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兴亡,谈不上狂欢,更多的是悲壮。
  •     刚到手,翻了翻,还不错了
  •     很希望找到一本客观介绍义和团的
  •     写的真心不错,从发端,到高潮再到没落,从底层民众的要求再到整个社会上层的反应,义和团中夹杂着群氓意识,但有一些真的是被逼的没有了活路,所有的热情只好冲向了外国人,简单质朴爱国情绪,同时又有着浓厚的投机色彩,每一个历史的大事件背后总会有很多的荒唐令人发笑的细节存在,上层利用义和团争权夺势,下层则是为了生存,或许历史的荒诞意味在于其整个社会的制度不透明,不合理。
  •     很特别的一个装帧,很别致,看惯了各种版本,这本书与众不同。是呀,书也可以穿多种衣服吗。
  •     首页即有错误 作者角度比较不同
  •     为何义和拳出现在1898-1901年的清国华北的土地上?
    真的,历史就是如此吊诡。
    看完以后,感觉,上面的无知、中层的讨好、下层的民变,加之基督教的参合,铸就了义和团。
  •     看看一百年前的群众运动
  •     花了四个小时读完,感觉义和团的历史形象挺悲情的。爱国本来没有错,但他们并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正确的事情。晚清天夺其魂,一切跟政府有关的东西都钝弱无力十足,叫人扼腕叹息。 乌合之众是本好书,它告诉我们群体无意识的恶,还有大众的无奈。
  •     作者语言恶俗,重大历史事件不应该这样态度轻浮,问题的深层原因也没讲明白,和前两年在天涯煮酒论史上看到的一个义和团连载有相似之处,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作者。
  •     对这段震惊中外的历史描述地比较生动。其中有些片断,可以从《大汉之国》中从外国的角度得以验证。
  •     主要是看前面的半段,对义和团的初期多了一些了解。后半段在王树增的《1901》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两本书其实讲得都差不多,毕竟这段历史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史料可供参考,但这两本书也太像了一点。
  •     中间部分写的有点乱,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史实有几处错误,不能算好书,不过对庚子拳乱这段历史的叙述应该算补充了同时期详细历史论著缺乏的空白。
  •     以为是学术著作,其实是普及读物,书还不错
  •     为什么会义无反顾?
  •     作者角度问题,写的不好
  •     看看外国人怎么看待义和团运动。
  •     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外国侵略者肆无忌惮的在中国土地上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对即将倒塌的大厦义和团奋起反抗,用大刀、长矛、木棍这样最原始的武器和手持长枪、拥有短炮的外国联军对抗,生死不顾,保卫家园,保卫祖国。义和团的英雄气概可圈可点。但是他们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再加上自身的小农意识和迷信做法,最后的失败时免不了的。可惜的是他们大多死在了清朝当权者手里,致死含冤,太悲剧了。
  •     介于学术与通俗之间,少了注释,遗憾
  •     用通俗的文笔讲历史,浅显易懂。
  •     为了看止庵的《神拳考》才去读这本书 前因后果写得很详细 有八卦细节
  •     字太小了!内容一般,还没看完,和天朝的崩溃还是差了一截,虽然名差不多。对那段历史描述的还是可以的。
  •     说实话,读作者的书,主要是被名字吸引的.我去年读了<<天朝的崩溃>>,今年看到了<<天朝的狂欢>>,好奇心驱使买了一本,总体还算是满意,因为作者写的不是那种纯学术的著作,比较通俗,尤其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叙述的比较详细,虽然没有引用太多原始史料,但是看的出作者事先的考证和调查应该是充分的,因为涉及的史料很多,有来自清廷官方的, 有来自西人的口述和笔记等.总体来说,作者阐述的也比较合理,给读者呈现出一幅义和团运动的全景,阐述了过程的极端复杂性. 作为研究历史的人,作者笔锋还是比较理智和公正的,有些地方语言很口语化,可能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态度和情绪,但是作者阐述的事实中,有一些评论,但是并没有表示出对当事几方特别的个人好恶.也没有无聊的爱国口号.就是用通俗的语言陈述一段史实.

    遗憾的事,作者似乎没有对这段历史有过多的评价和个人论断,可能作者也认为给个清楚的论断实在不太容易,过程太复杂,某些史料也有缺失.我看完全书也觉得整个运动的过程真是跌宕起伏,拍个电影真的没问题,因为供人们想象力发挥的地方太多了.

    历史真的没那么简单,这里面真的很有料.
  •     天朝的狂欢,不是人民的狂欢
  •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绝不可忽略的一次农民运动。表面上,义和团运动是由洋人在中国的胡作非为引起百姓不满而导致的一场“暴乱”;实际上,义和团运动是中国百姓、在中国的洋人和清政府三种台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三种力量的不断消长,进而在中华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而整个天朝无一例外地参与了这场狂欢。
  •     读后深思。
  •     不知道的真实之事。
  •     看这本书,对那时候的人的无知感到很无奈,清政府愚民有方!
  •     3.5;叙事流畅,但一本历史著作不标注引文还是怪怪的
  •     极少的详细阐述这段历史的好书 多么愚昧的民众
  •     故事讲得有意思,细节很多,对于了解义和团的来龙去脉挺有帮助。
  •     写得稍显简单了点,但就其性价比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     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讲了义和团的故事,大沽炮战和慈禧回銮两处写的精彩
  •     纠正我很多的观点,值得一读
  •     天朝人民,叹为观止
  •     作者的立场飘忽不定。。。
  •     包装的很好,而且书到的很快
  •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书很多,我也读过一些,但这一本令我耳目一新。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绝不可忽略的一次农民运动。表面上,义和团运动是由洋人在中国的胡作非为引起百姓不满而导致的一场“暴乱”;实际上,义和团运动是中国百姓、在中国的洋人和清政府三种台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三种力量的不断消长,进而在中华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而整个天朝无一例外地参与了这场狂欢。 在中国百姓方面,天灾和人祸使得他们信奉和使用超自然的力量和方法来强身健体;传教士的不被接纳和某些传教士的为非作歹,使他们成为这些中国百姓的攻击目标。另一方面,清政府多年以来受到洋人的压迫。心理承受力早已经超出底线,他们把这些百姓当作是反抗洋人的一个不光明的手段,纵容过度。本书正是通过剖析这三方面的关系,来向读者展示义和团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 一本难得的好书。
  •     作者写的很细,也很有趣味,如果内容全部是有据可查的话,作者将更令人佩服
  •     包装很漂亮,义和团的历史一直只知道大概,希望能从本书中系统了解一下。
  •     历史原貌解读
  •     不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成果,演绎成分明显,小说笔法。(还原义和团运动历史真相之作)的提法很不妥!真相怕是轮不到这样子主观还原的。
  •     不能认同作者的许多观点,但史实还是挺有力,义和团这种某党推崇过的祸国殃民的暴民狂欢,有史实就够了,都不用往深了说,全他妈的是杂碎。推崇过义和团,才有的血红八月,现在又不让骂文革了,天知道以后会有什么。
  •     爱国主义是把双刃剑,在义和团运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后世对于义和团的褒扬,也是出于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并不是对事实的理性客观的判断,务虚不务实。
  •     无门槛,故事性也不错,我承认当我读到八国联军攻克清廷的时候,的确是相当的解恨啊!
  •     原先想买的是关于义和团史料相关的,买了这本,基本上是讲政治为主,清廷的态度和党派花了很多笔墨,从为什么清廷会起初支持义和团,那些大臣支持,这些大臣出于什么目的支持,间或讲些大臣的门第党派渊源。有时候闲笔穿插义和团的小轶事。没有事可以看看,作者是黄仁宇的“门下走狗”,有正经史家的笔法,也有西洋史家的影子,功底应该是有的,但不饱满,科班生看可能略有缺憾。
  •     关于义和团的历史书籍很少,这本不错。
  •     一口气读完。让我想起了孔菲利教授写的《叫魂》,有很强的可读性。不过,作为学术著作来读的话,少了些脚注或尾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