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献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读书献疑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810856201
作者:王重旭
页数:272页

章节摘录

第一辑 故事中的荒谬与荒谬中的故事穷小子与仙妻在很久很久以前,瓮山脚下有一个穷小子,他没有父母,哥嫂待他不好,后来又把他赶出家门,只给了他一头黄牛。这穷小子牵着黄牛离开了哥哥家,在瓮山坡上砍了些树枝,用三天三夜的时间搭了一个窝棚,便和黄牛住在一起,这位穷小子便是牛郎。牛郎虽穷,但有艳福。那位和他相依为命的黄牛原来是天上的星宿,它对牛郎说,明天半夜,瓮山下的湖水里有七个美丽的仙女在洗澡,你从北往南数,拿起第七件衣服,她就回不了天宫了,就可以做你的新娘了。牛郎照做了,那位最小的仙女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急得泪都流了下来。后来,在黄牛的撮合下,俩人成了夫妻。这是一个相当美丽的故事,即便是在今天,这动人的故事依然在我们的卡拉OK厅里荡漾。女的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男的唱:“绿水青山带笑颜。”女的唱:“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男的唱:“夫妻恩爱苦也甜。”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我过去下乡的那个村子,年轻人娶不起媳妇,听起这个故事来简直如醉如痴。真的,不费吹灰之力,不花一分钱,就把媳妇娶回家里,真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好事。民间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和理想,现实中得不到的,在故事里都应有尽有了。所以,在中国的民间故事里,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比比皆是,一个个漂亮的仙女不知怎么了,都嫌富爱贫,都非要嫁给穷小子不可。我手头有一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故事丛书,其中很多都是这类的故事。比如有一个叫宝成的小伙子,家里穷得父亲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却偏偏有一位参姑娘爱上了他。一天,宝成从外面回到家里,“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上穿红色绣花衣,下系草绿色绫罗裙,粉红的圆脸,油黑的头发,扎着一条大辫,正给他淘米做饭呢。”多么诱人的故事。但是,对这些诱人的爱情故事我总是持怀疑的态度,仙女们真的这么喜欢穷小子,非穷小子不嫁吗?我看不是。拿牛郎来说,那位织女小姐就不是自愿的,原因有二:其一,牛郎把人家的衣服藏了起来,使人家无法回家,织女甚至苦苦哀求,这里有胁迫之嫌;其二,黄牛花言巧语,说牛郎如何吃苦耐劳心眼好,又说他俩命中注定有一段姻缘,嫁给牛郎是命中注定,这里有欺骗之嫌。原来,我们都被穷小子们编造的故事蒙蔽了,只知道站在牛郎一边替牛郎们高兴,却不知道去为那些织女们想一想,她们嫁给这些穷小子们之后怎么生活?会有爱情和快乐吗?可见这些仙女嫁穷小子的故事,都不是以爱情做基础的,更谈不上物质基础,无非是穷小子们的白日梦罢了。其实,一个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去改变穷。因为穷,没有人肯嫁给这些穷小子们,于是他们便把希望寄托在仙女的身上,因为仙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她们不要钱,不要嫁妆,甚至还可以用她们的本事使穷小子们不愁吃不愁穿。这样穷小子们就可以不必为养不起老婆孩子发愁,就可以不必为生活而奔波,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睡大觉。难道他们就不怕仙女们日后反悔吗?怕,所以这些穷小子们在娶仙女们的时候总是让仙女们发誓,让她们说就是穷死饿死也心甘情愿。比如在一个民间故事中,一个穷小子假惺惺地拒绝人参姑娘的求爱,说:“那怎么成,上无片瓦遮身,下无寸土养命,为一张嘴巴已经苦熬苦挣,怎敢再牵累你。”然而人参姑娘却说:“忍饥挨饿,我也情愿嫁给你。”我真的为我们这些穷哥们儿脸红,你拿什么来养活人家,却要人家这样义无返顾地跟你忍饥挨饿?你凭什么让人家为你做出牺牲?你除了白日做梦之外还会不会做点别的什么呢?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沉醉在这种虚幻的爱情故事之中,其实它一点都不美丽,因为这是典型的懒汉文化,弱者文化,庸者文化,丧志文化,让人羞耻的文化,这种文化对我们民族的戕害是巨大的。这些穷小子们没有志气,没有本事,不思进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靠的是别人的施舍、怜悯、同情和救济,骨头是软的。这种文化在今天依然大行其道,看看我们的身边,那些不肯付出却喜欢做白日梦的人们,那些心满意足地高唱“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的人们,那些整天抱怨别人没有爱心的人们,那些无所事事却伸手只等别人救济的人们,甚至那些企望找一个有权的岳父大人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那些在官场上委委琐琐搞人身依附的人们,那些以为只有外商外资才能救中国的人们……中国的落后与贫穷,和这种不争气的穷小子文化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年年有个七月七,未出嫁的女孩子们趴。在瓜架下面听牛郎织女的私语和哭泣,不知这些女孩子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夜郎不准自大在2300多年前,我国的西南一带,有一个小国叫夜郎国,它的国土面积小得可怜,只有汉朝的一个郡那么大。它的国王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国土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便以为自己的国土很大很大。有一次,汉朝的使者前来访问,国王竟然问道,“汉朝的地盘和夜郎比起来哪个大?”面对这个孤陋寡闻的人,汉朝的使者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暗自好笑。从此,便产生了“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孤陋寡闻,妄自尊大的人。千百年来,小小的夜郎国成了反面的典型,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可是,人们从来就没有认真去想一想,夜郎真的自大了吗?夜郎真的就不该自大吗?夜郎真的没有自大。你看,当他接见汉朝使者的时候,并没有瞧不起大汉王朝的举动,只不过问了一下夜郎与汉朝哪个国家更大一些而已。他并没有不懂装懂,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问一下,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他没有说我们夜郎比汉朝大,没有说我们夜郎是世界的中心,没有说我们夜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没有说我们夜郎是第几世界的领袖,没有说我们夜郎要解放世界上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三分之二的受苦大众,倒是很诚实地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如果汉朝的使者能够坦诚地告诉他汉朝有多大,并且用通俗一些的比喻告诉他汉朝究竟比夜郎大多少,我想他会正确面对这个事实的。所以,一般来说,夜郎自大这个词,是那些看不惯也不许夜郎自大的人强加给夜郎的。在我们身边,更多地表现为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嘲弄,而弱势群体绝不会对强势群体使用这个词。就像小学生不会说老师夜郎自大,乡下农民不会说城里人夜郎自大,下岗职工不会说老板夜郎自大,乡镇干部不会说县市领导夜郎自大一样。那么,没有自大的夜郎,难道就不应该自大吗?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叫自大。自大其实是他人的一种感觉,如果你的表现超出了他人所给你界定的尺度,你便自大了。那么,这个自大如果换成我们自己的感觉,那就是自信心,自豪感。所以,夜郎为什么不可以自大呢?国家无论大小'都要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君王。可以说我们地大物博,尽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更大的国家;可以说我们勤劳勇敢,尽管我们也有许多懒汉;可以说我们历史悠久,尽管悠久的历史并不证明伟大;可以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尽管我们的命运还要别人来主宰;可以说我们工人有力量,尽管我们还在等待就业;甚至可以说我们从此站起来了,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了,我们把贫穷的帽子扔到太平洋了,我们解决了世界上任何人也解决不了的吃饭问题了,等等等等。话无论怎么说,那都是人家自己的事,你管得着吗?再说了,一个国家自豪的基础,并不仅仅是国土的大小,关键要看实力。大英帝国不比大清王朝的一个省大多少,可人家几百人扛着枪,在中国就如人无人之境,最后逼着大中国又割地又赔款;咱们东边的日本,小得更让我们不放到眼里,可是,一场甲午海战,竟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每个中国人都觉得没了面子;新加坡也就我们一个普通城市那么大,我们吐口口水也能把他们淹了,可是,我们许多人以能到那里打工上学为荣,人家来了我们客客气气宴请,千方百计哄人家满意高兴,因为人家有钱,人家可以给我们投资呀。看来国不分大小,要看军事实力,要看经济实力,要看人的素质,没有这些,国再大,又穷又破,自己自大不起来,还不准人家自大吗?对,就是不准你自大,这就是大汉王朝的逻辑,这就是夜郎被斥之为自大的由来。大汉王朝岂能允许夜郎自大,你是我的附属国,你必须对我恭恭敬敬,不可以有丝毫的怠慢,只有谦卑地向我纳贡。否则,你就是自大。所以,大人物就是看不惯小人物的快乐。

前言

被书击倒,很甜蜜也很充实。一生中这样的感觉屈指可数,如同恋爱一样,每一个对象都让我记忆犹新。这次读王重旭的《读书献疑》,我又体验了一次被书击倒的感觉。当我接过王重旭递过来的厚厚的一摞书稿,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他整天办报、开会,哪来时间写出这么多东西;不意外的是,早在10年前,他就写出了轰动一时的《如斯悟语》(如斯是他的笔名)。那时,他在报纸上开了一个《侃大山集》的专栏,谈人生的各种问题,他本想自己开个路,别人跟上来,他就罢手。可他路开了,别人却没跟上来,读者又每期如饥似渴地等着看,他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个专栏写下去。许多人在这个专栏的文章发表时就定期剪报,后来,他把专栏上的文章集成一本《如斯悟语》,只在当地就卖了几千册。有没买到书的,就借别人的书从头到尾地抄写。除了这类思想散文,他还有一部中篇小说《世事如棋》发表在著名的《当代》杂志上。他的微型小说《平静》在《小小说选刊》选载后,又被收入一个很权威的小小说选集中。他最钟爱的文学品种是杂文,20多年中,他曾获过辽宁省杂文征文一等奖,东北杂文征文一等奖,获过全国报刊文艺作品的银奖,他是《杂文月刊》和《杂文选刊》的常客,杂文最佳年选多次收录过他的作品,那篇《穷小子与仙妻》还被辑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一书。

后记

佛对我们讲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盲人自以为是对的,其实他们是错的,因为他们摸到的只是象的某个部位。然而,他们的错,却是迈向正确的开始,因为他们可以继续摸索下去。就这样,摸象的盲人从历史的长河中,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是的,象应该是一个整体。然而,当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认识整个大象的时候,我们也不必悲观,不必放弃,我们就从局部开始好了。尽管这样会被人指责为片面,但是我喜欢这片面,因为这片面毕竟是我自己的感知,它比别人告诉的全面要来得真切。不要相信别人对象的描述,其实他也和我们一样,不过是摸到了象的某个部位。世界并不是变幻的,变幻的是我们的感觉。所以,我喜欢摸象,并乐此不疲。

内容概要

王重旭,辽宁省凤城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溪市作协主席,高级记者、一级作家,现供职于本溪市文联。出版杂文随笔集《读书献疑》、《读史质疑》、与他人合著《中国历史的宿命》、散文集《如斯悟语》等。其作品多次被《随笔》、《同舟共进》、《杂文月刊》、《杂文选刊》、《作家文摘报》、《大家文摘报》、《读书文摘》、《书摘》、《领导文萃》等报刊发表和转载,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年度杂文、随笔、文史选本。在《当代》、《草原》、《芒种》等发表中篇小说多部。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故事中的荒谬与荒谬中的故事 穷小子与仙妻 夜郎不准自大 郑人不敢买履 杯弓何来蛇影 叶公的爱与怕 不要和田忌赛马 南郭先生不要走 东施效颦尤可嘉 孔融让梨之猜想 司马光砸缸之谜 卞和无奈哭荆山 狐假虎威之新编 南辕为什么北辙 快乐的井底之蛙 狼的理由   小羊不要乖乖 亡羊补牢,晚矣 鸿鹄安知燕雀之志哉 被狼吃的孩子没说谎 够不着的葡萄不酸吗 乌龟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皇帝的新装》之中国版 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第二辑  历史中的困惑与困惑中的历史 尧也不肯禅让 大禹不敢回家 瑶琴一曲为谁弹 “回也,不改其乐”吗? 庄子休的荒唐 曹刿不是平民 屈原并非独醒 《史记》未必写史 冤哉!毛延寿 天知地知大家知 华佗呀,你真傻 “死而后已”的祸患 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吗 竹林七贤未必都贤 韩愈的谬论 包拯为何不罢官 聪明误我,还是我误聪明 欺世盗名岳阳楼 “朕意”还是“民意” 流放的爱国者 李鸿章的新闻观 变法流血自谁始 “冤大头”与“袁大头”之关系考 千秋功罪怎评说?第三辑  名言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名言 尊重知识才是力量 落后并不一定挨打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沉默不是金 理解不能万岁 时间不是金钱 性格并非命运 温故未必知新 无法“从头再来” 家和不能万事兴 无官怎能一身轻 月亮究竟谁的圆 多行不义,未必自毙 天下兴亡,匹夫无责 旁观者迷,当局者清 蜡烛,还照亮别人吗 老虎屁股为什么摸不得 机会面前未必人人平等 悲痛是怎样化成力量的 半部《论语》是怎样治天下的 老鼠过街,不能人人喊打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 给你一个支点,也不能撬动地球 让人说话,为什么天不会塌下来 走自己的路,也听听别人怎么说第四辑  现实中的歧义与歧义中的现实 谁说中国人不生气 中国人的德性 跑龙套 少奇的尊严 耀邦的悔痛 沉默的权利 蒙羞的自豪感 你以为你是谁 并非为博士流泪 美人犹自意嫌轻 谁来培养自卑感 小电话本的感慨 儿子与人民 自省的力量有多大 赵士春的借鉴意义 戚火贵为何被举报 新来的书记要批评 真的比假的更可怕 矿工为什么炸不醒 贪官的报告我不想听 黑势力也是这样产生的 监督为何要等领导指示 王怀忠为什么能拒绝监督 历史,不要给人太多的选择后记

编辑推荐

《历史不是那么回事儿》:历史与现实中的困惑与荒谬。王重旭,读书献疑。

作者简介

《历史不是那么回事儿》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对民间故事和寓言的生发。那些流传千年的版本经过作者与现实链接后进行重新演绎,变得意味深长。第二部分对历史之谜的破解。作者掀起了蒙在历史上的一层层面纱,与现实呼应,从大处着眼,传达出对历史和社会的独到理解。
第三部分写名言中的误区。名言都是人们习焉不察而且深信不疑的。但经作者点出后,你能看到荒谬背后的社会真相。
第四部分是对现实的关注和批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独到分析以及对人及其处境的哲学思考。
读这些文章让人有一种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感觉,读这些文章你几乎不去想他的文体,只是被他的思想所吸引。就像一个优秀的向导,你跟他走关隘、过湍流,充满惊险、刺激,也充满愉悦。这些文章会改变许多人的成见与偏见,改变许多人的思维方式。

图书封面


 读书献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这不算一本故事新篇,也不能算“反思”历史和故事,更像是抬杠。简单的说,就是原文向左,我向右,凡事总有两面,你说好,我总能找出坏,你贬之,我必褒之,不求价值观,只求力求自圆其说即可。老实说,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学术态度,用来在酒桌上抬杠玩,乐一乐也就罢了,作为杂文结集出成书,冠之“大学生读本”,让我有点感觉困惑和荒谬--难道大学生真的需要这种层面的,文字游戏式的,抬杠式的“反思”吗。比如:穷小子和仙妻的故事愿意是表达对美满生活的一种憧憬,既然是憧憬,自然不那么现实,于是作者就抓住这个不现实,诠释为“穷小子不争气”,想吃软饭...真是煞风景。不要和田忌赛马,原意是讲谋略,放弃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击破对方。作者则发散开来,从长远和高尚的角度来叱田忌为小人,出花招,不可于谋,甚至讲到地道战和地雷战这种(演义宣传式的娱乐电影)电影,是将胜利建立到敌人的愚蠢之上...嗯,按他的意思,地道战地雷战是不能拍的,太儿戏,太不严肃,只有上甘岭和大决战才能看...当然,像《举起手来》这种无论从技术到内容都是垃圾的更应死无葬身之地..孔融让梨,作者给出了N个设想,统统为孔融以及其家庭安排了因幼教不慎而导致家庭不幸的黑色结果,理由是一个梨之让,意味着一个梨之争,长此以往,家将不家,国将不国...真是以小见大呀,I fule U,你生活的世界实在是太黑暗了,完全容不下一个善良的小孩...司马光砸缸猜想,千古之谜,一朝揭开:原来是司马光先砸烂了缸,为了不受责骂,干脆把洞砸大一点,让小朋友钻进去,再报警报保险....你老人家实在是太会做现场了,下次我家车要蹭了,找你帮忙...这tmd的算啥反思,简直就是栽赃嘛,有点文采也就罢了,直刚刚的往历史人物头上泼屎,还挺有趣...皇帝的新装中国版,作者着力辩白写安徒生的皇帝是个称职的皇帝,是个有良知的不残酷的皇帝--好无聊呀,连原创观点都不是。丑小鸭如何变成白天鹅的:作者严肃的表达了“白天鹅就是白天鹅,丑小鸭就是丑小鸭,认命吧”的血统论...丑小鸭们,别奋斗了,你成不了白天鹅的,在被做成酱板鸭之前,尽量苟活得快乐点吧,现实就是如此而已......我一阵阵的恶心,简直不能再多挑几个例子来欣赏作者凌厉的笔法,跳跃的思维,来领略他沉重的教诲,深刻的批判。我自认是比较善于欣赏反向思维,对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鲁迅的故事新篇,王小波的妖异笔法。。。都有着狂热爱好,也不是完全没有幽默感,甚至是黑色幽默控...就是我这样的人,如果有幸和作者在饭桌相见,他依旧用书里的口吻来将来自历史和故事的风景,趣味,价值观一一抹黑或颠倒,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他的“反思”或揭示他了解的“真相“,那么,我的选择是:推椅子走人.既无才又无趣,话不投机半句多。
  •     历史的想像与想像的历史贾晋京 《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28日读罢王重旭的《读书献疑》,最大的感想便如题目中所说,在历史与想像之中,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永远都生活在历史之中,关于历史的记忆,被灌输进我们的头脑,作为我们的精神,幻化为我们自己的替身,充做观念的模型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凝结成传统。我们依着这样的传统在“当下”中行动,转瞬之间当下又成为历史……所以,正像美国已故的社会学大师爱德华·希尔斯(Edward Shils)所言,未来总是掌握在传统的掌心之中。历史的记忆塑造了当下,当下又为未来构造了历史记忆的材料。然而,历史的记忆终究不是历史本身,历史本身只能靠记忆去传承,前代人的历史记忆,在后代人那里便变做了历史的想像。在想像中层累地构建起来的记忆之塔,又总是被一代一代的后人添加了很多想像出来的质料,于是在历史的想像中便砌进了许多想像的历史。从而,当下的历史记忆之中,历史本身总是隐藏在深深的历史的想像之下,而历史的想像之上又笼罩着厚厚的想像的历史的迷雾……这样一幅历史记忆的图景,就是我们当下生活的精神实质!出于对“真”(truth)的偏爱,我们总是有一种廓清迷雾去直探实事的本能冲动,毕竟,如果我们的记忆之塔竟是以虚构的材料搭建的,那实在是一桩让人深怀焦虑的隐忧。《读书献疑》就是一次执着地想要撕破想像迷雾的探索。《读书献疑》一书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对种种流传甚广的“历史”想像保持一种尖锐的、甚至近乎偏执的置疑态度,似乎越是深入人心的故事,王重旭就越是要与之死活过不去,非要揭下故事美丽的画皮,窥探底下血淋淋的真相不可。一如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美丽的海上女妖塞壬(Siren)三姐妹,有着绝色美女的外表,唱着无比优美动听歌声,诱惑着一代又一代漂泊海上的船员们驶向那个看上去开满鲜花的孤岛而有去无回,却被英雄奥德修斯看出了她们曼妙身姿底下藏着的人首鹰身妖相……这一点,从书中四个部分的名称中就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故事中的荒谬与荒谬中的故事,历史中的困惑与困惑中的历史,名言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名言,现实中的歧义与歧异中的现实。显然,王重旭意在表达他对塞壬歌声遍地唱响的不满,希冀自己以悲剧英雄般的无畏冲击那巨人般伟岸的历史想像……展卷来看,篇章都有着尖利得刺目的篇名,像一把把匕首突兀地立在那里,向着想像的华美衣衫放出阵阵寒光:《尧也不肯禅让》、《大禹不敢回家》、《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吗?》,《竹林七贤未必都贤》……在这样的篇名底下,作者力图深入到美好表象的幕后,揭示真相的残酷和表象的虚假。比如,在《尧也不肯禅让》中,尧禅位于舜,这个自从孔子以来就被当作美好政治典范的故事,就被王重旭头脚倒置,揭露出所谓君德臣贤的荒谬:尧实际上在位70年而恋栈不去,最后以“德衰”被舜囚禁而不得不“禅让”。在《大禹不敢回家》中,那个全力以赴治水13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这样做的原因不再是爱民之深,而是因为他的地位可能威胁舜的统治,随时有杀身之虞,惟其如此,才能让舜稍稍放松顾虑,而禹在外治水的生活,也不可能是筚路蓝缕,而是纵情声色……一个个曾经美好的历史想像,就这样在王重旭笔下被扯下暧昧的面纱,露出毒蛇为发的狰狞面目来!的确,想像只是七彩的气泡,戳之即破,重要的问题是气泡是如何被吹出来的?我们又因何以之当作了记忆之塔的图景本身?中国的历史,从《春秋》、《史记》那儿开始,就不是在真实记录历史的记忆,而是夹杂了大量的传说以及书写者的想像在内,更严重的是,材料的取舍不是以实事为依归,而是按书写者先在的蓝图而裁剪,甚至,这样的编史方式,在中国也形成了传统。山形依旧,兔走乌飞,历史本身被遗忘在记忆深处,历史的想像被历代修史者渐渐扭曲为想像的历史……出于史学的态度,我的希望是以历史本身去戳破想像,当然,遥对亘古,当下考据出来的“历史本身”亦不过是历史的想像之一种。问题是我们要什么样的历史想像,而必须抛弃的又是什么?“历史的材料就是历史本身”,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堪为当今世界史学大宗,此一要旨甚富启发意义。历史材料和分析工具,是史学的全部。还原真相的努力,要想取得前人未及的进展,必须依赖材料方面新的发现,或者分析工具的重大进步,两者必居其一。前者之例如殷墟甲骨的出土,彻底革命了对商史的想像;后者之事如博弈论等分析方法的引进,改造了微观历史动力的方向。可见,历史本身藏身的处所,在材料的逻辑处理之中。当我们从尽可能全面的材料之中披沙拣金,集腋成裘,构建出一个历史想像的图景,并且这个图景经过逻辑检验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时,我们才能说,我们看见了迷雾下面的真相!虽然这一真相亦不过是历史的想像,但相对而言却最坚实可取,因为它不是想像的历史。对于《读书献疑》,我想说的正是,廓清迷雾的努力的可以嘉叹的,但是毕竟仅仅戳破迷雾中的气泡是简单的。想像的历史原本只是想像,和材料冲突之处,逻辑上自相矛盾之处从来昭彰。需要的是一声棒喝,让人们从迷雾的幻境中清醒起来。《读书献疑》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吧。然而,当想像的历史被戳破华美的外壳的时候,我们究竟是以历史本身代替了想像,还是以一种新的想像代替了原有的想像?从被原有的想像忽略的材料中,发现故事的虚伪,是第一步,但是要建立新的故事,就要全面的材料和逻辑工具的检验了。从史学的角度看,尧和舜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不大可能是前后相接的,舜和禹亦当难以前后相承。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王重旭以官场逻辑解释之,而我则以为“五斗米”是当时势力甚大的秘密社会“五斗米道”。话说回来,一切历史当作当下史观,在目的论的层次,当下的生活才是目的。重要的是我们的记忆之塔需要一个坚实的根基,吹去上面的迷雾,不要生活在幻景之中,足矣。至于什么是想像的,什么是历史本身,保持反躬自省吧。
  •     有人曾这样评价《读书献疑》:“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使你获益终生。”我本不信,薄薄的一本书能有如此大的魔力?这未免太夸赞了!于是,尝试着捧起、翻阅、细品、回味,顿觉神奇,仿佛思想被翻犁了一般,许多早已固定的思路被切改了方向。《读书献疑》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它独树一帜,思想深邃,见解独到。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不能言。于朴素中见真知,于幽默中感悲悯。它就像一面神奇的魔镜,并不是因为在如花似玉中看到了枯骨,而是因为它让麒麟皮下露出马脚,显出了传说的深意、历史的真相、名言的荒谬、更显出了社会的严酷和人生的复杂。读这样的书会使人摆脱浑浑噩噩的状态,会使人异常清醒,尽管这种清醒的过程会伴随着某些痛苦,但你会痛并快乐着。这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故事中的荒谬与荒谬中的故事”是对民间故事和寓言的生发。那些流传千年的版本经作者重新演绎,就变得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如总梦想靠娶一个仙妻而一辈子富贵的穷小子;如把社会看透的南 郭先生夫人;如把真实意图掩藏起来而南辕北辙的那位北方人。当作者将这些陈年旧事与现实链接之后你不禁恍然大悟,而且有一种身上打激灵的感觉。第二部分“历史中的困惑与困惑中的历史”是对历史之谜的破解。作者掀起了蒙在历史上的一层层面纱,露出了历史的本色。如《包拯为何不罢官》、《韩愈的谬论》、《天知地知大家知》、《李鸿章的新闻观》等等。作者不是对历史进行繁琐的考证,而是从大处着眼,与现实呼应,写他对历史和社会的一种独到见解。第三部分“名言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名言”是对至理名言的深刻剖析。作者所议论的都是人们习以为常而且深信不疑的话,经他指出后,人们便会看出其中的荒谬。如《家和不能万事兴》、《时间不是金钱》、《机会面前未必人人平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等等。从中我们能看到社会的真相、人生的底蕴。第四部分“现实中的歧义与歧义中的现实”是对现实的批评,如《并非为博士流泪》、《真的比假的可怕》、《小电话本的感慨》等等文章视角独特,给人头脑清醒之感。由于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得太久,对许多谬误已积非成是,对许多丑恶已司空见惯,从不去想有些现象的荒谬和一些说法的可笑。“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命题我们过去一直深信不疑,可作者轻轻地发问,为什么有的时代不同的性格有相同的命运,又为什么有时相同的性格却有不同的命运?这说明是“社会决定命运”;说起“知识就是力量”,人们都津津乐道,可作者发现:尊重知识才是力量;“理解万岁”风行一时,可他察觉,一味理解容易养虎遗患,导致人为所欲为……这样的命题在书中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读这些文章会有一种移步换景、柳暗花明、绝处逢生之感,几乎不会去想它的文体,只是被作者的思想所吸引,自己的某些成见和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应有“献疑”的意识和勇气。“献疑”并不是盲目怀疑,其实在怀疑背后,内心应有巨大的力量支撑,那就是对专制的不满,对丑恶的愤懑,对自由的向往,对民主的渴望和对真善美的钟情。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历史不是那么回事儿。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
  •     没新意
  •     买给一位热爱历史的同学,他说当中的一些观点很新颖,有些却不怎么认同,不过,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啊,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喔~
  •     王重旭的作品很有深度,如果你也喜欢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一些自己的思考。他会给你指路。他的书真的很有思想
  •     一本了解历史的书,好看。
  •     很高兴读到这本书,这书既有思想的冲击力也有文字的吸引力,无论是民间故事新的禅释还是对历史阶段的重读,在作者的思想下让人有一种峰回路转,耳目一新,仿然大悟的感觉。作者见解独特,文章议论精当,到位,语言生动,真叫人拍案叫绝。
  •     太愤青了.
  •     引人深思,使人疑惑,再次寻找道路。
  •     书我收到后,看了下。印刷有些粗糙,我买了2本。看上去就有点不一样
  •     “被书击倒,很甜蜜也很充实”这本书的序言的第一句话,的确,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对历史的通常看法,颠覆了我们心中深信不疑的真理,这是一本充满真知灼见的书,作者在后面写到“时间并不是变幻的,变幻的是我们的感觉。所以,我喜欢摸象,并乐此不倦。”
  •     对于一些既定的美好的“历史和美谈”提出反思,比如牛郎织女是懒汉文化。 总之还是挺让人开阔思路的
  •     有几篇写的还可以,大部分都比较牵强,文字也不是那么的吸引人。。。
  •     老人家笔处确实老道深刻,但说实话,跟我们有代沟,道理我懂,但讲道理的方法有点过时
  •     我只能说,卓越你太让我失望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你们和青岛海红的合作,把包装弄烂,把书弄脏,配送的还慢,F**K!
  •     质量也很好,质量也很好
  •     历史的想像与想像的历史
  •     求异思维。
  •     历史不是那么回事儿观点很犀利~~~
  •     总是从最卑劣方面去想,就如之前法官判词:“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去救那人(指被撞的的行人)。”
  •     文人的酸腐味较浓,最后什么都要标新立异了,不过是政治牢骚而已.
  •     部分文章戏说成分太重,慎读 针对现实的文章观点大同小异
  •     另类思考
  •     一看作者简介,再一看印刷,最后瞟了几眼内容,我就知道这是本怎样的书了,just so so
  •     虽然对读书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好事情,但是,没见过这么无理取闹的。
  •     其中一部分的视角挺有趣,一部分不靠谱,剩下的一部分有点牵强;这文笔实在糟糕,像是针对小学生读者的,着实索然无味;
  •     从故纸堆中找出矛盾的乐趣,并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而是现实与流传的故事本身有太大的差异。从这里,我知道禅让的尧舜没一个好下场,其治世更是孔丘编造的一个美丽的谎言。
  •     刚买上就缺货了,运气还不错。
  •     如题!!!!!!!!!
  •     如梦初醒。
  •     不好看,哗众取宠。
  •     比较特别,超好看偶!百看不厌。
  •     推荐给大家!这个商品不错是一本好书
  •     本书用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去分析了历史,比较有意思的。
  •     这本书到货很快,只是封面有点旧,似旧书,翻阅后再评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