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63390359
作者:王凯
页数:237页

章节摘录

袁世凯导演的政治婚姻    在中国历史上,联姻一直是政治人物笼络对手、羁縻部属的惯用手法。这种披着温情外衣的外交工具长期以来屡试不爽,深得历朝历代官僚政客的青睐。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袁世凯就是这方面的一位高手,他亲手导演了一起起政治婚姻,其中的主角既有他的部下、亲属,也有他的亲生儿女。    北洋集团中,袁世凯最得力的助手是人称“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此三人中,王士珍为人淡泊不问政事,故袁世凯主要依靠段祺瑞和冯国璋,而段、冯两位的婚姻就是由袁一手操办的,其中段祺瑞夫人还是袁的养女。    段祺瑞其人可谓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出身将门,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留学德国,后随袁到小站练兵。段在前清时期就担任过江北提督和湖广总督(署理)等要职,民国后几度出任陆军总长、内阁总理,纵横政坛数十年。    1900年,段祺瑞原配在济南病故,袁世凯便把自己的养女张佩蘅许给了段祺瑞。张家与袁家是姻亲,张佩蘅的祖父是前清江西巡抚张芾,父亲早亡,因袁世凯夫人于氏只有袁克定一个儿子,于是便将张佩蘅收为养女。张在袁府很受尊崇,上上下下都称她大小姐。据曾在段祺瑞公馆做事的王楚卿回忆:“张夫人名叫张佩蘅,张家和袁世凯是世交。……段祺瑞断弦以后,便由袁世凯主婚,把张佩蘅嫁给了段祺瑞,从此袁段二人除了多年的袍泽关系之外,无形中又成了亲戚。”袁静雪也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说:“我父亲和我娘还把这个女儿(指张佩蘅)认做是自己的大女儿,后来我们也就把她叫做大姐。其后经我父亲介绍,嫁给了段祺瑞。在她过门之后,虽然她的母亲也跟了过去,但认我家为娘家,来往是极其密切的。她每次回到我们家,对我父亲和我娘,仍然是爸爸、娘的叫的很亲热,我们也把段祺瑞叫做姐夫。”    后来袁家和段家还曾再度联姻,段祺瑞和张佩蘅的女儿段式巽嫁给了袁世凯的侄孙袁家鼐。袁家鼐早故,段式巽一直随父亲生活,晚年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90年代初去世,当然此系后话了。    民国成立后,段祺瑞留守中枢掌管军务,而冯国璋则率部南下镇压“二次革命”。1913年底,冯国璋攻陷南京后被任命为江苏都督,成为北洋系首屈一指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呼风唤雨。袁世凯最担心手握重兵的冯国璋尾大不掉,便竭尽笼络之能事,恰好冯的原配去世,日理万机的袁大总统便放下国事亲自做媒,将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女家庭教师周道如介绍给冯国璋。一位是满腹经纶的美貌才女,一位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此事自然一拍即合。虽然袁世凯意在“和亲”,但婚后冯、周二人却恩爱和谐相濡以沫,几年后周道如因病去世,悲痛欲绝的冯国璋专门为爱妻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袁世凯利用手中的权力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二次革命”被镇压后,袁世凯有了帝制自为的居心。为了获得副总统黎元洪的支持,他又玩起了“和亲”的老把戏,提出与黎家换亲,以黎之女黎绍芳嫁袁的九子袁克久,以袁之女嫁黎元洪长子黎绍基。黎元洪夫人对此极不情愿,据黎长女黎绍芬在《黎元洪事略》中介绍:“1914年春,袁世凯请我们一家到他家作客。袁世凯把他的儿子、女儿都叫出来,见我父亲。袁说:‘我们两家要交换,你给我一个女儿做儿妇,我也给你一个。’……我母坚决不愿意,他们多年的和睦夫妻,竟因此失和,一月之内互不理睬。不久袁家来要八字合婚,我父向我母询问,她闭口不谈,后来还是由婶母口中探听出来的八字。订婚时,我母不出来招待亲友宾客,后经众人一再劝解,才勉强出来应付。”黎夫人虽勉强同意女儿的婚事,但却坚决不同意袁世凯女儿嫁进黎家:“袁世凯的女儿要做我的媳妇,我这个婆太太吃不消。”    黎绍芳和袁克久订婚时年龄很小,长大后对自己的婚姻不满,念书也没精神,在南开大学预科读了一年就退学了。黎绍芳曾找父亲商量退婚,却遭黎元洪坚决拒绝。黎绍芳由此长期郁郁寡欢,家人让她去国外散散心,她也没心思,后来竟然发展成精神疾病。黎元洪与夫人去世后,黎绍芳和袁克久结婚,婚后仅一年多,袁克久就纳了妾,而黎绍芳则被送进了疯人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病故。    据袁静雪回忆,袁世凯甚至还想把她嫁给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她在文章中说:“关于我父亲是怎样向清室提出来的,我们事先都不知道。他向清室提出以后,有一天,大哥向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三妹,我把你送到宫里去当娘娘好不好?’我听了大为不满,哭闹起来,一直闹到我父亲的面前。”袁世凯为女儿提亲时,已经是民国年间了,他之所以如此,可能是想借此缓和一下与清室的矛盾。这件事情最后没了下文,据袁静雪分析,可能是“清室不肯‘俯就’,也可能是由于我的积极反抗”。    毫无疑问,这些婚姻的背后都隐藏着政治和权术的影子。至于袁氏的真正目的,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在此也就无须赘言了。P3-6

前言

常常感念那个叫“民国”的时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与它有着太多的关联。我们的祖辈甚至父辈就曾生活在那个年代,那些长衫旗袍的身影里就有我们熟稔的亲人——家里藏有一张老照片,身着淡雅旗袍的年轻女性是姥姥,而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当时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姑娘,依偎在姥姥身旁。这幅温馨的画面是我接受到的关于民国最初的启蒙。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多元化的一个时代,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余音里,中西、新旧的各种文化、思想、理念、现象如潮水般涌来,涤荡着人们的内心与外在,也造就了性情多元的民国先贤。这种多元的文化就是陈丹青所说的“民国范儿”吧?    对“民国范儿”的理解见仁见智,或曰风情,或日风尚,或日趣味。但不管如何,都有一个不变的内核,那就是独立和自由,也就是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这恰恰是“民国范儿”的魅力之所在。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价值取向,民国先辈们才能在那样一个烽火不绝的乱世里,活得如此纯粹、率真、干净、从容。当然,这份恬淡和宁静今天看来似乎已成为一种久远的情怀了。    有则典故,大家一定熟悉。    国学大师刘文典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的《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有人问起刘氏治庄子的得失,他的回答也自成一体:“《庄子》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但让刘文典名扬天下的还不是他的学问和自傲,而是他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时与蒋中正的那场著名对骂。安徽大学当时发生学潮,蒋极为不满,怒责刘文典:“尔事前不能制止,事后纵任学生胡作非为,是安徽教育界之大耻。”刘当面顶撞:“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最后两人索性拍桌大骂,一个说“你是学阀”,一个回“你是军阀”,周围的人瞠目结舌。    故事有多种版本,情节大同小异。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如此人物,如此事情’,如此风骨,今后还会再现吗?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读了这样一段文字:“他们像传说一样过去了。每一个都是夺目的,都是惨伤的。这是一种宿命,谁也无法藏匿或逃避。他们像瑰丽却肃杀的秋景,搅碎了人生如梦的愁肠。”    文字是章诒和的,也道出了我的心声。    王凯    2011年5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经常在想,民国这样一个乱世,为什么会涌现这么多可钦可佩的人物,发生这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使得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有时甚至不知好歹地怀念和嫉妒起那个时代来。——资深出版人、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文图书事业部主任李影透过这些舒服、流畅、淡然的文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时代的背影,一个有趣的民国。长衫旗袍里的那些人和事,虽已坠落在历史深处,却一刻也不曾从我们的心底逝去。——法制日报社《法治周末》编辑邬蕾如此精约、好看的文字,勾勒出民国年间的那些人那些事,像回放的一个个电影短片。从这里可以品人、可以明史、可以知事、可以记言,正可谓亦史亦文亦故事,宜读宜赏宜收藏。——《团结报》文史周刊编辑陈晓燕

后记

那个叫做“民国”的时代已走进了历史,只留下一个淡淡的背影,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去一窥它的正面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梳理那些渐行渐远的如烟往事,手起笔落间总有二种余韵未尽的怅然。对于书中涉及的那些曾在民国历史上声名远播的人物,我仅仅是勾勒了一个简单、粗浅的线条,他们身上鲜活的故事、深邃的思想以及浪漫的情怀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当然更谈不上其他了——常常为此遗憾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该说的已然说尽,不必也无须多言了。一切是非、曲直、褒贬、善恶、美丑、真伪,全凭诸位读者朋友的慧眼评判。    其实最想表达的还是谢意。    感谢本书的每一位阅读者。    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汤文辉先生和李琳女士。    感谢我年迈的父母,感谢我的妻子、女儿和家人。    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朋友们。    没有他们的激励、辛劳与爱,就没有这本小书的诞生。    最后,将这些琐碎的文字献给远在天国的民国先贤们,愿他们的灵魂永远安息。    2011年7月

内容概要

王凯,专栏作家、文史撰稿人,主要从事民国史的探究与写作,著有《民国的背影 那些人那些事》。

书籍目录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诉说的是一段尚未凝固的历史,一个不一样的民国。
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时代,这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这是一个坦然率真的时代,这是一个典雅从容的时代,更是一个有脊梁有气节有风骨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饱受战祸和灾难摧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文人有文人的范儿,武夫有武夫的范儿,名媛有名媛的范儿,市民有市民的范儿,艺人有艺人的范儿,政客有政客的范儿。各种元素纷纷出场,或时尚,或传统,或智慧,或愚昧,或高尚,或卑鄙,或光明,或黑暗,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民国,一个如今已然绝迹了的民国。
本书以细腻灵巧的笔触,温暖简洁的语言,将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和细节一一复活,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并未远去的世界,那段余温尚存的岁月。
举报

编辑推荐

王凯所著的《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讲述了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下,民国诞生了,作为现代中国的开端,它的开放包容造就了中国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塑造了一代人物的个性、品格和风骨。这种多元的文化、丰富的个性就是陈丹青所说的“民国范儿”吧。

作者简介

王凯所著的《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诉说的是一段尚未凝固的历史,一个不一样的民国。
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时代,这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这是一个坦然率真的时代,这是一个典雅从容的时代,更是一个有脊梁有气节有风骨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饱受战祸和灾难摧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文人有文人的范儿,武夫有武夫的范儿,名媛有名媛的范儿,市民有市民的范儿,艺人有艺人的范儿,政客有政客的范儿。各种元素纷纷出场,或时尚,或传统,或智慧,或愚昧,或高尚,或卑鄙,或光明,或黑暗,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民国,一个如今已然绝迹了的民国。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以细腻灵巧的笔触,温暖简洁的语言,将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和细节一一复活,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并未远去的世界,那段余温尚存的岁月。

图书封面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王凯著作《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用深入浅出的笔墨勾勒了民国一行人的淡淡背影。他们或曾是风云一时政坛人物,或曾是风流浪漫才子佳人,又或曾是知书达理教授先生。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走路有“风”,“范儿”十足。时光虽逝去近百年,他们的故事读来仍教人感叹不已。其所谓“范儿”,无不是其或情深,或志异,或率直,或真切。所有这些,尘土难掩,时光不蚀,王先生笔下微微拂拭,眼前便一片迷离景致。情,在哪一个时代都会是主题之一。而民国里那些教授先生,才子佳人的情事,在今日读来实为可爱又可敬,让人忍不住深深感叹,缅怀,又细细思量。且说西南联大那哲学教授金岳霖,一生痴恋林徽因,后来林徽因嫁给梁思成,三人还是做了好朋友。林徽因病重,金岳霖去探望她,不忍其消瘦,便买来一群毛茸茸的小鸡仔,哲学教授成了养鸡高手,小鸡一只只长大,哲学家的心上人也一天天康复。林徽离世多年后,岳霖某日于北京饭店请客,请帖上却未写任何缘由。待众人坐齐,他只说,今日是林徽因的生日。饭桌前有人落泪。多年后的今日,书桌前也有人为其情真而感叹不已:问世间情为何物?哲学家亦善养鸡!而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其细微之处,也还原给我们一个痴情温热的鲁迅形象。在没有互联网和伊妹儿的民国,鲁迅给许广平写情书,每每夜深写就,却等不到第二日清晨,连夜翻墙出去投递。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呀,这个横眉冷对千夫的斗士,翻墙寄情书时是怎样一番可爱的模样!再来说说学术情。多情才子吴雨僧,有一句话让人颇为思量:“除了学术与爱情,其他问题一概免谈。”而其学术情怀,可谓“范儿”十足,今人难与其比肩。吴雨僧研究《红楼梦》,以“紫娟”自喻,只因“紫娟”爱得纯悴。进而,雨僧对所有女士都爱护有加。去听他课的女生众多,以致有人要站着听讲,而他总是先从隔壁搬来椅子,等所有人落坐了才开始讲课。汪曾祺回忆他时感慨地说:他的行动,很能体现“贾宝玉精神”。而最能体现他学术情怀的,还是“潇湘馆事件”:那日,吴雨僧行至昆明文林街,见一湖南小馆叫“潇湘馆”,大怒,认为其侮辱了“林妹妹”,便前去踢馆,勒令整改。后来馆主为其所动,便添一“饭”字解决此事。读到此处,忍不住拍案大笑。笑毕,却又想起前几年某大学的“真维丝楼”来。而那年那月学术界的师生情谊,也似一幅幅春风拂柳的清新画面,淡淡久久地暖着人心。不似今多传床头,刀匕新闻。联大罗常培先生介绍学生去教书,在介绍信上写道:该生素具创作夙慧。而王力教授也曾给学生诗作如此评价:自是君身有仙骨,剪裁妙处不须论。汪曾祺先生感叹:这种对学生大胆肯定,热情鼓舞的评价,恐怕难再出现今日教授的笔下了。而汪老自己的“师遇”则是另一番风情。历史学家皮名举先生让学生画地图,作业发下来后汪同学“哭笑不得”,原来皮老师的评语是: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一句话,“爱恨”就都有了。我想,无论是对“爱情”还是“学术”而言,这些民国的“情深范儿”都给我们一种侧身回望的惆怅,这些淡淡的背影,我们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一窥他们的正面了?那抱憾而终,将半部“红楼”交给他人去写的萧红;那一生写下无数美文,终前却只写下“救我”二字的梁实秋;那学识渊厚,却最终倒在酒席上的胡适之……他们的人生细节,正是在王凯先生这样一种惆怅的笔调中清晰起来。在人才辈出,明星纷呈的今天,这些淡淡的背影虽然显得孤单,却不失一种风范。深情也好,真切也好,率直也好,痴绝也好,这些“范儿”,已属难得。王凯先生读书甚广,善于从不同资料中选择,汇集人物的生活细节。书中所记每一人物,虽为粗线勾勒,却也血肉俱在,风韵犹存,读来不忍释卷。书中所记民国政界,军界,商界,学界名人众多,我独挑几个“情深范儿”为题作文,实有以偏概全之嫌。***
  •     民国人物魏晋风——读王凯《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杨津涛刊于2012年第20期《民生周刊》近几年来,知识界谈论民国成为一种风尚。因为民国与当今牵连最广,所以不少人期望通过阅读民国而以史为鉴,从民国时原始的报刊、文集,到今人挖掘内幕的学术作品,都不乏使人受益的佳作。除此之外,更多的读者则是出于对民国人物的好奇,而想在书中找到一个与今不同的旧中国,看一看陈丹青先生所谓的“民国范儿”究竟若何。王凯这本《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就将那些早已成为往事的名人轶闻呈现给了读者。本书所收的几十篇文章被划分为五部分,“高处不胜寒”谈民国政界风云;“雨打风吹去”记士林典故;“论政犹书生”是文人们的激扬文字;“名士自风流”叙说骚人墨客的浪漫传奇;最后的“旧事谁与语”则发掘了那些隐秘的民国故事。书中所涉内容大都是作者在阅读之余积累下的历史“碎片”,虽然鲜为人知,但却各具魅力,如果将它们拼接在一起,也就成了“民国范儿”的最好诠释。王凯在书的序言中说,“对‘民国范儿’的理解见仁见智,或曰风情,或曰风尚,或曰趣味,但都有一个不变的内核,那就是独立和自由。”我们知道,无论是北洋军阀当政,还是国民党“训政”,民国政治始终都未能真正走上正轨,以至在今人的脑海中,民国简直一无是处。正如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个看来像只是恶的事实,一个看来完全是颓废的时代,只能是一个‘非历史的’事实,这就是说,它还没有用历史的精神去处理,没有经过思想贯注。”事实上,恰是因为民国政治上的混乱,才使社会留存了自由空间,让军阀有军阀的气度,政客有政客的操守,知识分子尚能特立独行,将自己的个性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如果没有了个性,当然也就谈不上“范儿”,“范儿”不一定都是好的,但却总能让人津津乐道的,只是流于凡俗的言行注定要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那些穿着长衫旗袍, 而为西方文化洗礼的民国人物们,身处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既留存有古代士人的嶙峋傲骨,又不乏现代知识人的先进理念。政客中向来被视为懦弱的黎元洪,敢于在袁世凯称帝时大声说不;名将余程万率孤军困守常德16昼夜,几乎以身殉国。政坛之外,书中更多涉及的是文人身影,既揭开了鲁迅与沈从文因一个误会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秘闻,也谈及胡适在朋友婚礼上“耍酒疯”的窘态。文人也不只有风花雪月,清末章太炎、邹容在“苏报案”中九死一生,上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分子们为“民主与独裁”而激烈论争,而学者张奚若因不满国民党独裁,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一封八个字的电报:“无政可参,路费退回”尽显文人风骨。每看民国人物的故事,总会让我想起《世说新语》,当初刘义庆给时人列出的十三个门类:方正、雅量、识鉴、赏誉、规箴、豪爽……无不能在民国年间找到对应的故事。《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就以舒缓的笔调,回溯了那犹若魏晋风流的民国往事。http://paper.people.com.cn/mszk/html/2012-05/14/content_1051957.htm?div=-1
  •      在王凯的新作《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中,我们读到的民国场景,与许多民国论述相异,这不是“民国范儿”一个词就能概括得了的。“民国范儿”自从陈丹青将其解读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这个词就滥觞了。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里,文人有文人的范儿,武夫有武夫的范儿,名媛有名媛的范儿,市民有市民的范儿,艺人有艺人的范儿,政客有政客的范儿。各种元素纷纷出场,或时尚,或传统,或智慧,或愚昧,或高尚,或卑鄙,或光明,或黑暗,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民国,一个如今已然绝迹了的民国。在这书中,王凯以细腻灵巧的笔触,温暖简洁的语言,将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和细节一一复活,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并未远去的世界,那段余温尚存的岁月。事实上,对民国范儿的解读或仅仅止于描述一些表象,或复述一段鲜活的人物和细节。倘若仅仅是这样,其所展现的民国,虽然还能称为民国,但是肤浅的,是没有探究到民国社会的肌理中的。也因此,这种范儿只能是标签式的,则与民国精神无关。所谓民国范儿,就是不同的人群都活出自己的样子来,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能看见他的底色,这也是改变不了的。而《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里所讲述的大致说来,还是属于文人的范围之内,即便事涉政治,也颇能见证那个时代的风貌,今天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所谓政客礼遇文人的掌故,看似一种传奇,实在是他们深懂做人的底线和常识,不会为了这个做出难堪的事情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身处在民国那样的时代,依然能保持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立场的原因了。当然,那时也有“苏报案”的发生,也有关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而这是每个社会进步都需要的艰难历程。学者张鸣有言民国:人人都特立独行,有时特立得崇高,有时特立得猥琐。牛人被埋没不了,没人因为你牛而压制你,压也压不住。这里既有名士自风流,也有论政犹书生,在雨打风吹去之后,也就有了点高处不胜寒的意思。但对于民国书写,王凯试图想展现出它的全貌来,旧时人物早已成为离去的背影,有的已成绝响。王凯对此有感叹,也有惋惜,甚至能读出些许的遗憾。在书中,王凯以呈现的姿态来描述“民国范儿”,而不是解剖,使“民国范儿”扁平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剖析的深度。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不值得买,没啥深度
  •     解读民国的书这年头太多了……
  •     书是一本好书,对民国的历史和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价格比当当网高出11元。。。
  •     内容很好了解了很多民国的东西
  •     很不错的,呵呵。
  •     力荐!
  •     不错,很好啊。加油。要做的更棒。
  •     填補了本人在這方面的知識空白。
  •     作者文笔不错,写出了民国范儿的味道。内容方面也比较广泛,还有大量图片。茶余饭后很值得一读。
  •     自小时从电影《敦煌》开始的西夏情结,至今日终于得以推开尘封的西夏文化之门,就让里面耀眼的光芒灿烂我的双眼吧~
  •     真的不希望这样说,但却是实话。非常没有内容的书。
  •     喜欢民国那一段风流多情的时光,但是此书徒有虚名,一没文采,二没深度,顶多只是集坊间八卦之大成的一本流水帐罢了。
  •     不喜欢不喜欢,那些所谓的评论者哪里看出细腻了。
  •     书的印刷质量不错,绝对正版。从内容看,此书仅供茶余饭后消遣增识,既谈不上专业,文采也绝不优美!当当发货方式有待改进,省内200公里的路程,硬是5天才收到货,当哥,你是雇佣的蜗牛给咱送货吗?
  •     还可以,给我身边的人读,大家反响可以
  •     作者可能也就是随便讲讲的吧……
  •     没读完~~5555
  •     读读便罢,一个白天翻完。感觉跟浏览网页差不多,书就不推荐买了。
  •     写得太浅,没写出人物的“范儿”,有点失望
  •     喜欢民国的那段历史,那些范儿的人物。
  •     能看这一两个而已,收集不全
  •     帮单位买的书,看着很不错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蓬勃发展,产生了迄今为止我们无法超越的儒家、道家、法家等等诸多思想学派和古圣先贤,以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成了我们至今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山。民国时期一般指1912年(民国元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段时间。这30多年里,新旧社会制度交替,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外人文交流空前活跃,中国结束了千年的封建帝国统治,民众开启了独立、自主的思想体系,更多的平民百姓走到了历史舞台上,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出谋划策,留下了探索者不屈不挠的足迹。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往往动荡的环境正是思想家的乐园。王凯的《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通过对大量的史实整理和分析,帮我们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一幕幕戏剧: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或者熟悉,或者不熟悉,但是这些名字的确曾经改变了那个时代、以至于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管是从政、从商、从文、从武。。。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通过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动荡年代中一个一个鲜活的人物,他们有血有肉,不管最终是成是败,当时他们是那样的真实的活过,并且那样真实的成为了他们自己。在《最后的萧红》篇里面,作者谈到萧红的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充满了遗憾,本来如果当时的萧红能够不被误诊、得到及时的救助不应该就此终结年轻的生命:“养和医院的误诊耽误了萧红...的病情,并致使萧红不能进食,只能靠注射葡萄糖维持生命。”当时可能囿于现实的环境、医疗条件等因素,可是如果现在还总出现类似的新闻就不能不让人揪心了,现在再出现这样的医疗事故,恐怕更多的是因为医护人员根本没有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的对待,总是看到能为医院赚多少钱、没有钱就不给治,必然出现更多的医疗事故的。书中对很多的历史事实也做了澄清和描述。近闻冯小刚导演正在拍摄《1942》,是讲述1942年河南发生的大旱的故事,而书中《1942年的中原大旱》对这一历史进行了分析和展现,触目惊心。不管怎样,正如作者所言:民国虽是政治上的乱世,却是文化上的盛世。那个时代的人是洒脱的,虽然穿着旗袍、长衫,却处处透露出尊严,而这尊严不正是我们现在的人们所追求的“范儿”吗? 阅读更多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