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台窑发现与探索》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考古文物 > 钧台窑发现与探索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34825743
作者:张金伟
页数:168页

窑吾乡

家乡河南禹州是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产地,近年来借种种活动成为国礼,甚至送到了联合国。但我从未写过钧瓷,因为钧瓷除了在我介绍家乡时可以提及之外,它并未给我带来很多的感触,这或许源自钧瓷骨子里的御用气质。其实除了钧瓷,禹州还有另外一个著名的窑口——扒村窑,是磁州窑系最主要的窑口。可惜早已停烧,仅剩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也因为前几年央视一收藏节目中所谓名家给一件扒村窑瓷器的过高价格而被翻腾的乱七八糟了。而让我想写扒村窑的,是一件扒村窑瓷器上的三个字“窑吾乡”。稍懂瓷器或者是看过马未都话收藏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瓷器上写字绘画的只有磁州窑系,其中又以扒村窑为最,被誉为“瓷上水墨”。虽然它仅是民间艺人们的自我创作。而这瓷上水墨的时代变迁,是最感动我的。对于绘画我是不太懂的,所以对文字更加敏感。  扒村窑前期作品(北宋时期),多书写“道”、“春花”、“道德清静”、“天下太平”、“清风明月”等,中后期(金、元时期)的瓷器上大量出现一个比姓氏还要普遍的“忍”字,是为什么呢?先民“忍”的,该是什么?  一个瓷片上“老书生,白屋中,说唐虞,道古风。一朝事业如春梦,不如蓬门闭户,教几个蒙童。忽然喧哗一片声,不觉金兵到门庭。”  一个瓷枕上纪实之作“时难年荒事业空,兄弟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途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恨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时余游颍川,闻金兵南窜,观路两旁骨肉遍地,可叹可叹。为路途堵塞,不便前往,仍返原郡。又闻一片喧哗,自觉心慌,思之伤心悲叹!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只有做诗,少觉心安。余困居寒城(禹州)半载,同友修枕(瓷枕)二十有余。时在绍兴三年清和望日也。”  绍兴三年是1133年,此时北宋覆灭,大宋南迁已经7年。在宋、金之际,这儿是岳飞北伐的主战场,也是宋、金拉锯战的中心区域;在金、元之际,这儿是女真铁蹄与蒙古铁蹄展开大决战钧州大战的所在,窑场惨遭摧毁,百不存一。  一件宋代“倒流壶”上,展现的就是让人心里突然升起一种热情的“窑吾乡”。“倒流壶”是宋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瓷壶造型。一般壶的注水在上部,而它的注水位于壶的底部。这种奇妙的设计,让人顿生思维奇趣。“窑吾乡”倒流壶标本整体为一神龟,龟背驮碑,上书“窑吾乡”行书,笔法娴熟,藏头露尾,入“瓷”三分。“ 窑吾乡”三字,让我深受感动,我能够想象出、却又想象不出在那个时代,我那普普通通的窑工先民们以怎样一种情怀在自己的作品上挥洒下如此淳朴自然却又饱含深情的三个字。窑吾乡,我的窑、我的家、我的故乡!一种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让人觉得酣畅淋漓。


 钧台窑发现与探索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