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史·11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陕西通史·1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3
ISBN:9787561310601
页数:323页

章节摘录

第一节 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和农业发展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开始。战国时秦国在农业上就使用了铁器,1974年在临潼发掘的秦始皇兵马陶俑坑中,有铁锄、铁铲、铁锤等。铁锄、铁铲也是主要的农具。至西汉时期,冶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国有铁官49处,另有铁矿产地两处,共51处,分布于40个郡。陕西境内有7处,即郑(渭南)、蓝田、夏阳(韩城)、雍(凤翔)、漆(彬县)、沔县(勉县)、美阳(武功)。西汉时期,在钢铁冶炼术上也有了显著的进步。(1)当时出现了坩锅炼铁法,并得到广泛使用。(2)由于在战国晚期块炼渗碳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百炼钢”技术的兴起,使西汉钢的质量发生了一次跃进。(3)随着生铁冶炼的发展,生铁铸件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生铁质脆而受到限制。块炼铁虽然能用于制造渗碳钢,但又苦于产量和效率过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出现了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工艺,产品叫做“炒钢”。

前言

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向我们提供了关于半坡氏族社会的全景。当时,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饲养家畜”。除此,陕西省临潼县附近发现的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都证明远古炎黄时代先民们已经过着农业为主的生活。这说明原始农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肇始的物质基础。当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2世纪末,已进入稳定的农耕时期,这个时候,在陕西的渭水流域,周人开始扮演历史的主角。

内容概要

张岂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江苏南通人,生于1927年11月。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10月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8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读研究生。1951年在重庆教育学院任教。1952年在西北大学从事教学工作,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曾任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1978年8月至1984年9月),西北大学副校长(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西北大学校长(1985年4月至1991年8月)。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史念海(1912-2001),教授。山西平陆人。193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兰州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48年后,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一届会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一至九集〈第九集为遗著〉),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郭琦,西北大学前校长(1978.6-1982.3.22)、党委书记(1978.6-1984.7.19)。四川乐山人,生于1917年7月。青年时期曾就读于成都师范学校和四川大学中文系。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西周陕西奴隶制经济的繁荣第一节 关中农业的兴盛生产工具(2)土地的利用(2)栽培技术的发展(3)施肥、除虫方法的应用(4)第二节 青铜器工业的大发展青铜工艺(6)漆器工艺(14)原始瓷器(15)着色丝绸(15)玉器工艺(18)马车(19)第三节 商业交换范围逐渐扩大货币(22)市场(23)第二章 春秋战国陕西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制经济的过渡第一节 农业中牛耕和铁器的使用牛耕和铁器的使用(29)耕地面积的扩大(31)水利工程的修建(32)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33)粮食产量的提高(35)第二节 冶铁业的发展铁器和青铜器制造业(37)陶器制造业(41)其它手工业(43)第三节 商业、货币和城市经济的发达商业交换的频繁(44)货币的流通(44)城市面貌(45)第三章 秦汉陕西封建制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一节 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和农业发展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50)一耕作技术的改进(53)水利建设(54)园艺种植(58)畜牧业的发展(59)第二节 铁器制造业的发展铁器制造业(62)铸铜制造业(64)纺织手工业(67)制陶手工业(69)植物纤维纸的出现(72)第三节 商业、城市经济的繁荣关中的交通(73)长安的商业(74)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陕西社会经济的残破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下降战乱破坏(80)“五胡”涌入(82)王猛劝课农桑(84)第二节 手工业的凋敝官府手工业随政权浮沉(86)民间丝织业(87)矿冶铸造业(89)第三节 商业的衰退谷布充作通货(90)前秦的商贸(92)第五章 隋唐陕西社会经济的繁荣第一节 关中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粮食生产(95)桑麻生产(101)果树、蔬菜的栽培(104)第二节 官私手工业的兴盛纺织、印染业(105)采矿与金银制作业(109)陶瓷器制作业(111)碾铠工业(114)石料加工业(116)第三节 长安商业的繁荣关中的交通(118)城市商业的繁荣(120)长安的对外贸易(124)第四节 关中人民沉重的赋役负担关中人民负担的赋税(127)关中人民负担的徭役(132)第六章 宋元陕西社会经济的再度衰落第一节 农业的恢复与破坏农业的恢复(142)粮食的增产(143)户口的增长(147)陕西经济的破坏(149)第二节 手工业的恢复与萎缩矿业的开采和冶炼(163)瓷器制造业(166)伐木和造船业(169)其他、手工业的发展(170)第三节 商业的复苏与不景气关辅商业(173)陕北商贸活跃(175)金、元商贸略貌(176)第四节 战乱对陕西社会经济的影响大规模征兵(180)输送兵饷(181)第七章 明清陕西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第一节 陕北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人口(188)土地制度(191)农业(196)手工业(204)商业(209)鞑靼劫掠,天灾人祸(216)民族仇杀,土地荒芜(218)第二节 关中社会经济的间歇前进人口(220)土地制度(225)农业生产(233)手工业发展(249)商业发展(263)第三节 陕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284)土地制度(288)农业生产(292)手工业发展(302)商业的发展(312)大事年表

编辑推荐

《陕西通史11》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陕西通史11》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向我们提供了关于半坡氏族社会的全景。当时,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饲养家畜”。除此,陕西省临潼县附近发现的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都证明远古炎黄时代先民们已经过着农业为主的生活。这说明原始农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肇始的物质基础。

图书封面


 陕西通史·11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商品不错,就是想要全套的但是货不全
  •     书读后,感觉很好,对陕西能多些认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