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三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奉天三十年

出版社:湖北人民
出版日期:2007-2
ISBN:9787216049214
作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
页数:245页

章节摘录

书摘1883年春天,几个外国人在满洲的首府奉天住了下来。当人们知道其中有一位医生的时候,城内出现了不小的骚动。因为难以买到用来行医的房子,我们只好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办起一个小小的诊所。虽然我到中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而且几乎不懂汉语,但已开始在那里接待患者。开始,医疗工作成效甚微,人们蜂拥而至,每个人都自称有某种疾病,领受适当的药品,但即使他们真有病,那些药品有多少被使用,也是值得怀疑的。许多人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为了看一看这个外国医生的模样。对其所为,我们听之任之,不加干涉,没有使用的药品也有它们的用途,渐渐地,骚动沉寂下来,就诊的人数减少,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工作开始了。    在以后的数月,甚至数年时间里,仍然面对着重重困难。患者对我这个怪怪的外国人的态度,和对待他们自己疾病的态度差不多。语言沟通是困难的。因为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的助手,开始,我必须配制自己开出的处方,实施氯仿麻醉,然后独自做手术。候诊室很小,诊疗室和药房在同一个房间,根本没有病房,已经动了手术的患者不得不住在自己的家中,或附近的客栈里。    所有障碍中最为头疼的是,只有当病成为痼疾的时候,只有当本地医生无能为力的时候,只有当患者似乎无法救治的时候,人们才想起我们,把我们当作最后一根稻草。加之,这里的人们对外国医生和他所开出的药品还存在着许多怀疑。一些人认为传教士只是英国侵略者的先锋。另一些人则确信我们的药品能够改变使用者的心智,迫使他们遵从外国医生并相信他的说教。一天,为了拔出一颗疼痛的牙齿,一位清朝官员来到诊所。他对我们的药品特别害怕,甚至不用我们提供的水漱口。那个老掉牙的故事到处传播:孩子们的心和眼睛被外国人挖出,用来调制药品和拍照。    人们追问:“一个盒子里边如果没有长眼睛,它怎么能够做出相片来?”    奉天的一个街区居住着众多的穆斯林,在这些人中问,有许多所谓的医生。他们惟恐自己的收入减少,因此,极力去散布关于我们的恶毒故事和谣言。因为在南方中国和法国正在打仗,这些话就更易于为人们所相信。反对我们的标语和布告张贴于城内,而且有时就贴在我们的大门上。为把我们赶走,人们尝试了各种努力。我的助手和仆人在大街上受到恐吓,人们用脏话谩骂,有时甚至向我们扔泥巴和石块,并不止一次扬言要烧毁我们的房子。为了看到底会怎么样,大批的人群聚集在附近,特别兴奋地议论着。虽然没有可怕的结果发生,但在当时,还是非常让人担忧的。    1884年夏季的一天,一位法国天主教神父穿着常见的黑色长袍前来拜访。他是坐着马车来的,在我们屋里逗留一段时间,然后就回去了。当时,诊所里有许多患者,自然知道他来访的人就有很多。第二天,攻击我们的谣言传播开来,因此,助手被告知不要上街。接着人群聚集在我们的大门外面,场面非常混乱。人们普遍相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我们和天主教神父一样急于要得到孩子们的心脏和眼睛,并且愿意为此花大价钱。当那位法国神父前来拜访的时候,在他的长袍下面藏着一个小孩。我们进入一个黑暗的屋子里,进行商量,然后挖出孩子的眼睛和心脏,并议定了价钱。这种买卖孩子的交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第二天,装着孩子心脏和眼睛的三辆马车离开了奉天。这个故事中有三点是真实的,即一个穆斯林小孩丢了;一位穿着黑色长袍的法国神父曾经拜访过我们;在那位法国神父拜访我们的第二天,一个居住在奉天的外国人带着三辆马车离开了这座城市。    不久以后,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小女儿前来就诊。正当那位母亲向我详述其女儿病情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悄悄地溜出了诊所,因为她听到过有关外国医生令人恐怖的故事,看到我这位外国医生的时候就感到恐惧。当那位母亲的喋喋不休停下的时候,环顾周围,她的女儿不见了!她非常激动,跑回候诊室,但那里没有她女儿的踪影。找遍院子内外,也是徒劳。那位母亲认定是我们偷了她的女儿,开始大哭大闹,叫喊着要我们交出来。最后,有人认为那个女孩可能已经跑回她们居住的客栈。派出一个人去找她,结果发现那个“小逃亡者”正躲在那里,为自己从可怕的外国医生身边安全逃离而庆幸呢。甚至当这个消息被带回来的时候,劝说那位情绪激动的母亲离开诊所也有困难。当然,以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那个女孩。    这些恐惧和怀疑逐渐消失了。但是,在以后的一些年里,偶尔还有一些事情提醒我们眼睛是一种会引起怀疑的东西。甚至迟至1892年,还出现这样一件事:一个小姑娘被送到我们医院,在她的一只瞎眼睛上长了一个非常难看的瘤子。以前,她的母亲在我们医院呆过,而且信赖我们。因为这个瘤子严重地影响到小姑娘的婚姻大事,所以母亲急于要把它割去。我为小姑娘做了必要的手术,后来又为她植入了玻璃眼球。母女两人非常高兴,因为眼球完全合适,并极大地改善了姑娘的容貌。可一两天以后,母亲带着女儿找到我,要求把植入的眼球取出来。毫无疑问,一定是她的朋友吓唬她不要保有一只外国人的眼睛。    消除这些猜疑的首要因素一直都是稳步的医疗工作和公开进行的外科手术,同时也与基督的仁慈密不可分。    在奉天居住接近两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开设我们所说的“医院”,它就在我们住宅后面一座狭小的很不坚固的房子里。病房可以接纳12名患者,多数时间都住得满满的。在这样一个不如人意的地方取得如此好的医疗效果真是令人兴奋的事。在一次夏季大雨中,医院的一面墙坍塌了,其他三面似乎也将随之而去,但这样的后果没有发生,房子被成功地支撑住了,勉强为我们的患者又遮避了一段时间的风雨。但是,在冬季,天气特别寒冷,我们就不得不将医院关闭两个月。在米年夏季的大巾中,医院倒塌了,成为一堆废墟。因此,我们租用条件稍好些的另外一座住宅建立起临时医院,而它恰好处于现在医学院的位置上。这座临时医院运转了一年多,直到我们永久性的医院可以投入使用时为止。    在我们摇摇欲坠医院里住过的早期患者中,有两个满洲最早的白内障手术病例。一个是奉天的商人,他的右眼已经失明数年,此时,因为同样的原因,他的左眼也几近失明。此人颇有名气,况且让瞎子复明在满洲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此,这个病例对我们来说非l司一般。小医院室内光线相当昏暗,我们索性把手术台拉到院子里。许多人聚集在周围观看,其中包括一些政府官员。手术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屏息期待之中进行,一切都很顺利。当我伸出手指时,人们听到那位商人说出了手指的数目,结果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当这位商人还没有出院的时候,一位盲人由他的儿子领着来到我们医院,而他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儿子的模样。他原是一位乡村教师,但在后来的许多年里,一直没有工作,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几天之后,那张手术台再次被放到阳光下,因为第一次手术成功的传闻广为人知,这次有更多的人前来观看。当那位患者意识到自己能够见到光明的时候,我们几乎不能将他按在手术台上,直到我把他的儿子叫到面前,他第一次长时间静静地凝视着孩子的脸。    我也做了许多其他的手术。不久,外国医生手术的声誉便广为传播。一位商人前来就诊。从儿时起,就一直忍受着疼痛疾病的折磨。在长达两年时间里,没有一夜能够好好休息,睡眠只能是断断续续。他才三十八岁,但不断的疼痛使其未老先衰。一年之前,曾前来就诊,但是,当我向他解释某种手术是挽救他生命惟一办法的时候,他拒绝了,宁可重新选择中医。从始至终,咨询过的当地医生约有百人,还不算数个巫婆在内。但是,这些医生的治疗只是增加他的痛苦。他像奉天的许多人一样,厌恶外国人,且不失时机地攻击我们。但在一线生机面前,终于决定接受我们的治疗。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心的病例。奉天的商人并不喜欢我们,也很少有人到我们这里就诊。这位患者在商界中非常著名,一方面,如果手术成功了,将有助于打破商人们对外国人的偏见;而另一方面,如果手术失败了,也会助长那些把我们说成是恶魔的谣言。患者是无力的、瘦弱的和易于激动的,由于长期的疼痛和不得休息,已经是筋疲力尽了。但是,手术相当成功,而且康复也很理想。几个星期之后,为表达谢意,他给医院捐了一笔款子,并挂起一块漂亮的牌匾。他一直都是医院的亲密朋友,并在商界的朋友中扩大着对我们的有利影响,稍后,加入了基督教会。    P4-8

书籍目录

译者序 原著序 第一章 那是一段值得留恋的时光第二章 艰难的工作第三章 奉天:城市和人民第四章 架起跨越深渊的桥梁第五章 在中国人中行医第六章 满洲的气候、疾病和洪水第七章 东方和西方的误解第八章 远离狂乱的人群第九章 1883一1894年的进展第十章 中日战争爆发之初侧记第十一章 中日战争的严酷现实第十二章 救死扶伤的红十字医院第十三章 出人意料的战争结局第十四章 太平沟瞎张的故事第十五章 走上歧途的爱国主义 第十六章 疯狂的1900年第十七章 沉重的代价第十八章 1904年的战争风云第二十章 无辜者的苦难第二十一章 1905—1907年的重建第二十二章 精神境界的升华第二十三章 医疗传教的准则 第二十四章 满洲医学教育的起步第二十五章 黑死病第二十六章 抗击鼠疫第二十七章 奉天的革命第二十八章 盛京医学院第二十九章 革命过后第三十章 展望未来大事编年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1855年出生于苏格兰。22岁时,进人爱丁堡大学医疗传教士学院。毕业以后,长期在中国东北传教。本书的合作者伊泽·英格利斯为杜格尔德的妻子。1914年,她和杜格尔德应一位伦敦出版商要求写作本书,成书后由伦敦“康斯特布尔有限公司”于1914年5 月出版。
1883年至1913年这三十年,是东北历史风云变幻最为复杂的时期,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黑死病、辛亥革命,起伏跌宕。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回忆,形象地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因此,本书为晚清史、东北地方史、基督教传播史、社会史等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又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文史读物。
杜格尔德虽然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但这并不等于其所有记述都符合历史实际。为了保留历史著作的完整性,我们对书中某些观点没有改动。读者在阅读时千万不要忘记他的真实身份:一位著名的英国医疗传教士,一位基督徒。

图书封面


 奉天三十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可以真实地感受了解清末民初东北历史风情的好书。
  •     喜欢东北历史
  •     挺好的,喜欢这段历史的可以买来看看
  •     终于看到了原汁原味的近代东北
  •     作者就是著名的司督阁,音译其名不妥啊~
  •     非常好的一手史料,即便中间包含不少传教内容也瑕不掩瑜。作者对中国真是深怀感情。
  •     可惜没有我想看的东西。
  •     第一手史料,从另一个角度对义和团运动的观察和思考
  •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奉天人,每天面对盛京医院工作已经将近7年,此书必读。
  •     晚清,满州新感性。
  •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张先生的史学功底和翻译水平非常之高,值得仔细研读,受益匪浅。
  •     作者作为一个传教士,以一个他者的视角,对清末民初东北历史、民风、民俗有着很多细致的描写。是研究东北历史的宝贵资料。
  •     司督阁。历史图卷。
  •     1883-1913年的奉天。甲午战争,义和团,日俄战争,1910年鼠疫,盛京医学院。伟大的医生,伟大的基督徒,记住他的中文名字:司督阁。
  •     洋大夫笔记。装帧用了蜡纸。
  •     对沈阳的义和团运动和1911年黑死病鼠疫有详细的描述
  •     给2014凑个整
  •     大概就是洋大夫给俺们唠唠肺结核及这个病那个病还有洪水瘟疫加上当年的风俗景致人情世故什么的,大概…
  •     本书客观、详细地叙述了作者作为一个苏格兰传教士在1883-1913年在辽宁的亲身经历,尤其在描述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平壤保卫战场面时,极具现场感!书中多次提到爱国将领左宝贵的事迹,致敬!
    书中有一段这样描述清末满洲的(今辽宁):“按照一般的逻辑,像白喉、斑和伤寒等肯定会成为这里的地方病,可患病的人却很少,且流行的机会也不多;我们预计到处都会碰到矮小和发育不全的人,但实际上他们特别高大和强壮。这其中一定存在着某些与不利于健康的环境相抗衡的因素。。。。通常的结果是强壮的身体,马一样的胃口,健康的体魄和抵御疾病的神奇能力。如果对婴儿早期生活适当关注,对肺结核采取预防措施,对疾病使用科学治疗方法,对卫生学和卫生设施普遍加以改善,从而使上面的结果锦上添花,,那么,没有一个地方的居民会比满洲居民更为强壮和健康。”
    可见东北大地,辽沈大地,人类先天基因优越,自然禀赋优越,绝对是21世纪全球经济振兴的重要地区,绝对是富人投资的风水宝地!21世纪,辽宁没理由不发展!不发展对不起老祖宗!
  •     作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1855年出生于苏格兰。22岁时,进人爱丁堡大学医疗传教士学院。毕业以后,长期在中国东北传教)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回忆,形象地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
    1、中国为何失败于日本呢?
    2、为何每60-70年出现一次全民的集体歇斯底里?(1900义和团、1968文化革命、2030-2040?)
    3、为何满洲的历史研究如此少呢?
    。。。。。。。。。。。。。。。
  •     在沈阳英国传教士回忆录
  •     近代东北的一个剪影
  •     作者、译者的文笔很好,作者是善良的基督徒,又是医术精湛的医生,为沈阳的近代医学的奠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观的了解东北近代史,本书是一面镜子,不得不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