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山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百花山志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801929235
作者:百花山志编纂委员会 编
页数:419页

章节摘录

插图:筏子捕鱼又称混水垡鱼。以竹竿、竹垡子配合网使用,在春、夏、秋三季,于河水中水深及混水处,先下网,然后乘垡子在河道中用竹竿向网中赶鱼。震鱼又称冬季捞鱼。在冬季或早春,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用石块或铁锤敲打河道中的石块,将栖息在石块下的鱼震昏,然后翻起石块,震昏的鱼漂浮起来,一个人用笊篱将鱼捞起。此种方法是当地留传最悠久的方法。扒沟捕鱼又称捕夜鱼。在河道水浅处挖一道沟,使流水通过,鱼随水流进入沟道,夜晚时鱼便停息在沟道内,然后将沟道上下口堵住,在沟道中捕鱼。扒圈子在春季于河道底上扒一块空地,形成一个圈,用石块将四周挡住,上游留水道,下游垒堰,将水改道,圈内形成浅水。清明节气前后,圈内浅水较河道中流水温度高,河里的鱼就会游到水温较高的圈内浅水中。再将上游堵住,下游开口放水,圈内的水渐渐少,直至干涸,就可以捡鱼了。改河岔将河岔的上游堵死,下游也堵住并留下道口放水,口处接鱼篓或漏水的器具,等水流净即可捕鱼。呛鱼在河道中选一处较长的水道岔,改其水势,水流水势减小后,用适量的石灰撒入河水中,水中的鱼被呛昏或呛死,就可以捞鱼了。此种方法捕到的鱼,食用时要将鱼鳃去掉。摸鱼在夏季,于河水中浅水处,小心翼翼从石块两侧摸向石块底部,将鱼抓住。掏鱼春季枯水季节,河道中水量减少,形成诸多小水坑,河中的鱼便向水坑聚集,此时将水坑内的水掏净,能捕到很多鱼,多为小杂鱼。抬鱼用尼龙纱两边栓木棍做成抬网,在丰水季节,4人合作,两个人抬着网在河里逆流而上,蹲下时两个人从两边向网内赶鱼,抬起时用笊篱捞起网中被抬上的鱼。打捎又称打夜鱼。在夏季,身穿水衩,带照明用具及铁棒或利器,在河边来回走,遇到鱼就打,此种方法多捕获大鱼。炸鱼用可以爆炸的炸药将鱼震昏浮在水面,然后捞鱼。地龙网捕鱼用尼龙纱做成长圆桶状或方形的网,一般长十多米,直径70厘米左右,四周有孔口,口内设机关,鱼进去出不来。地龙网长期放在河道中。地龙网即可捕鱼,又可捕河虾,一般在冬季以捕虾为主,晚上将地龙网放入不封冻的河段中,早晨起网,一般能捕到二三公斤河虾。垒庵用几块大的石头在河中垒成圈,上游留道口,圈里再放些小石块形成小石堆,圈里的小石堆便成了鱼的栖息之地。一两天后,用鱼鳖子接在道口上,用杂草将大石块缝隙堵住,将小石块捡出,再入河趟水,鱼便通过道口进入鱼鳖子。滚草把子用杂草捆成草把子,将几个草把子连起来,两三个人在河岔沟里滚动草把子,同时将河里的水草一起卷起,河里的鱼便随草一起卷入。叉鱼用鱼叉叉鱼。一般在晚上,用手电筒照着水面,鱼有趋光性。看准了鱼再用鱼叉去又,此种方法又到的鱼一般较大。

前言

能为这样一本书端然作序,内心着实激动。百花山本身就是一本大书。我读了几十年也没读透,没读够。我就出生在百花山山腰的四马台村。小时候,家里穷,读书读得很苦。读书之余,为了生存,更多的是满山遍野摘野果、打山菜、采树叶,跟着大人在劳作中游戏。上下联村偶尔组织个梆子戏,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节日。为了看戏,我们甚至成群结伙,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到莲花庵、斋堂,根本不觉得累。一路上,满眼的花,满眼的绿,树丛草窠里不时窜出个麂子或角鸡。秋高气爽的十月,我们站在白草畔顶上,向东北能望见京城灯火闪烁。有人说,那是国庆放的礼花。十几年下来,我几乎把百花山转了个遍。后来我参了军,后来又转业回乡,后来又到了区里。至今我的普通话也不十分标准,张口仍是浓浓的四马台味儿、硬硬的百花山味儿。几十年间,百花山的丰厚、百花山的沧桑、百花山的喜怒哀乐已经深深溶进我的骨子里。这份感情,怎一个“深”字了得。多年来,一直想有一部百花山的系统资料而不可得,可喜王淑玲、石建山、贾日方、潘惠楼等一班有心人帮我了了一个大心愿。他们20多人历时一年余,跋涉两万多里,把百花山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摸了个底儿掉。查阅史料,从《水经注》、《史记》,到《房山志料》、《门头沟区志》,林林总总,700多册,上千万字;研讨现情,走遍了房山、门头沟的9乡镇、120村。终于编纂出了一部包容百花山地区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村镇的志书。远追12万年前久远历史,近写鲜活社会人文与自然。其敬业之彻底、专业之精深超出了我的想像。开始,这本书就叫《百花山》,和一般的地方风物、传说掌故齐名。

后记

1.本志书资料来源:(1)《史记》、《水经注》、《宛署杂记》、《帝京景物略》、《日下旧闻考》、《宛平县志》、《齐家司志略》、《顺天府志》、《房山志料》等古籍中有关百花山的内容;(2)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历年各单位编辑、整理的资料;(3)百花山地区内有关乡镇、单位及个人提供的资料;(4)实地拍摄、调查、采访的资料;(5)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6)公开发表的专著资料;(7)《将帅名录》(2006年1月版)。2.今门头沟区内的青白口一带在地理范围属于百花山地区,其行政区划属于雁翅镇。因在搜集资料时仅搜集了斋堂镇、清水镇属于百花山地区的资料,故青白口一带资料除地层资料外本志书暂不记述。3.《人物表》依据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模范》以及区档案馆馆存档案、资料编辑而成,分别以获得称号的年度先后排序。对各类人物录入中如有遗漏,续志时再予以补录。4.初稿陆续完成后,先后征求了北京地质研究所、区林业局科技人员及有关乡镇知情人的意见。5.在采访、座谈、搜集《百花山志》资料过程中,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业内人士积极地协助和热心地支持,其中安金如、周景友、王奎龙、李占军、赵彦明、燕泽美、李修华、陈天亮、吕学林、刘光军、杨振军、王书宽、刘金武、潘宝元、刘润泽、孔令明、董永安、王兆兴、赵荣友、杨守富、刘振先、吕学春、罗玉军、张华、赵守坡、穆顺、蔡宝、云桂福、李进富、王希玲、范之午、吴进、刘金武、陈有群、陈浩、杨守富、王兆兴、李万群、谭中久、张保中等人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信息和线索。6.本志书所用照片由乔轶伦、郑修华、杨德林、杨鸿连、傅春光、张树义、马夫、杨伟、李公亮、姜丽娜、陈廷静、梁明站、崔华银提供。其中一部分照片选自有关历史文献,另有4幅照片选自《北京林业建设》(1989年)。

书籍目录

彩色插页序言凡例综述大事记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域沿革 第二节 地质 第三节 地貌 第四节 气候 第五节 水文 第六节 土壤 第七节 植物 第八节 动物 第九节 矿产资源 第十节 自然灾害 第十一节 古道第二章 政治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府 第二节 驻军 第三节 地方武装 第四节 军事设施 第五节 革命斗争旧址第三章 经济 第一节 种植业 第二节 林果业 第三节 养殖业 第四节 水利 第五节 煤炭业 第六节 烧灰业 第七节 石板开采业 第八节 交通运输业 第九节 手工制作业 第十节 土特产 第十一节 风味小吃 第十二节 民间经济活动 第十三节 旅游业第四章 文化·民俗 第一节 民间艺术 第二节 文学艺术 第三节 文物 第四节 古籍辑录 第五节 民俗 第六节 方言第五章 域内村镇概况 第一节 隶属门头沟区的村镇 第二节 隶属房山区的村镇人物 古代人物 现代人物 革命烈士及丰碑 在百花山地区战斗过的中国共产党将领录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简介 人物表附录 毛泽东主席为《黄安坨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的远景规划》加的按语 中共堂上村支部全体党员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一封信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百花山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百花山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百花山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现状。本志书记述范围为今北京市房山区、门头沟区境内的百花山地区,出北京市市境的百花山地区暂不记述。
本志书断限:上限至事物的发端,下限为2005年12月31日。
本志书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行文力求朴实、简洁,直陈其事。
本志书纪年凡汉字所记年、月、日为农历,凡阿拉伯数字所记年、月、日为公历。记述中采用中国传统纪年和公历纪年对照方法,自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起,采用公历纪年,但涉及民国时期史料或文献中采用民国纪年的,本志书行文中一般仍沿用。
本志书采用章、节、目结构,设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域内村镇概况5章及人物、附录。
入本志书的革命烈士为在百花山地区立碑并为百花山地区籍贯的烈士。入本志书的共产党将领,为带领、指挥过有关部队在百花山地区战斗过并于1965年以前授衔、晋升的上将、中将、少将。入本志书的模范人物为全国劳动模范,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
本志书采用的数字以房山区、门头沟区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个别为专业部门及有关史料提供的数字。
本志书所用计量单位,使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图书封面


 百花山志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