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风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康县风物

出版社:石正杰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49002924

章节摘录

青香炉原名金香炉,是阳坝镇杜坝村的一个地名。在青香炉合作社不远的沟口处,有一座青石拱桥,离桥不远是一个清澈透明的深水潭,深水潭的边沿有一对形似香炉的小圆石坑,这便是“金香炉”。    相传每年洪水季节过后,两个小小的圆坑内总要淤积半坑黄灿灿的沙金,成了全村人们的经济来源,使大家的日子过得很富足。    冬去春来,不知过了多少年,村主家里出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儿子,长大后人们背地里都叫他“败家子”。他非常懒惰,怕苦怕累,从不劳作却贪得无厌,一年仅靠坑内淤积的沙金过日子,还常抱怨沙金太少。有一年秋季洪水来临之前,败家子偷偷请了两名石匠,连夜将一对小石坑凿成了两个大石坑。不料,坑凿大后破坏了水在金香炉的流势,使沙金无法沉滞,从此石坑内再也淤积不到沙金了。    败家子毁了生活的指靠,只几年时间就坐吃山空,用尽了所有的家业,最后终被饿死。天长日久,人们虽然再也得不到金香炉内的沙金,却还一代一代传说着金香炉的故事,以教育后代子孙要勤劳、莫懒惰。    由于金香炉四周苍山葱郁,所在石板上青苔满布,人们便把金香炉叫成了“青香炉”,后来把金香炉所在的村庄也叫成了青香炉村。    清河原始森林    清河位于康县南部两河镇上游,距县城45公里。这里风光秀丽,群山巍峨,林木茂盛,河水清澈,总占地面积24.79万亩,是一块待开发的原始森林观光旅游宝地。    清河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汇处。有北国的雄伟、壮观和南国的俊俏、秀丽,一座座山、一道道岭、一层层树木绵延不断,给这个康南的小世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里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春天,参天大树呈墨绿色,凝重而悠然,幼小的树苗小心翼翼探头探脑地吐出嫩芽,林中的鸟儿为迟来的春天欢叫不止,迎春花不失时机绽放出黄色,点染出诱人的光彩。夏季,本是炎热和烦躁的季节,但这里却处处让人感到凉爽、舒适,林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钱豹、熊,也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兰马鸡、白冠长尾雉。清河最美的季节要数秋天了,那层层叠叠茂密的森林,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多彩的油画,壮观、美丽,“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对这里最美的比喻。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板栗、猕猴桃、五味子挂满树枝,每天清晨,勤劳的人们背上背篼进入树林采摘。这里的冬季和别的地方不同。每当一场铺天盖地的雪纷至沓来,到处便是一片银色的世界,树林里不时有老熊、麝、野猪、鹿出没,还有不知名的小鸟在雪枝上跳跃。灌木丛中偶尔会看见一点点绿色,它们在稠密的灌木精心的呵护中,依然生气勃勃,春意盎然。这真是一个躲藏于深山中的人间美景,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清河不但山美,树美,水更美。这里的河流清澈透明,掬一捧喝下去,顿时清凉甘美滋润你整个心田。游览这里的农家乐,不但可以享受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还可以享农家情、品农家菜、饮农家酒,浓浓的乡情,在“森林氧吧”尽情绽放,原汁原味的“二脑壳”酒会让你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近年来,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清河生态环境一天美过一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了当地农民心中一个永恒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这里美丽的原始森林风光,定会吸引更多的观光旅游者。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县城南大峡1.5公里处燕子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之上。古洞纵贯白云山腹中,深奥莫测,久旱将雨时,有白云封洞,故名“白云洞”。洞内流出一泓清流,如银珠沿崖而下,形成一道神奇的瀑布,游人至此,叹为奇观。洞内道路崎岖,流水淙淙,大处如川如坝,小处只容一人爬行,行至百米左右,出现一道圆石门。过了圆门,沿狭长的急流穿行,前面出现一个水潭,水潭清澈明净,之后出现第二个水潭,宛若一方明镜。过了一个洞,又见第三个水潭,因有一道瀑布从十几米高处飞落潭中,如鼓如乐,故称“洞天飞瀑”。    白云洞之奇,在于洞内怪石林立,几千年来自然形成的莲花石、莲花池、系马栓、饮马泉、石柱、石林、石佛等,星罗棋布,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白云洞的奇,还在于洞中有洞、洞上有孔,洞外奇峰突兀,郁郁葱葱,飞瀑曲泻,令人赏心悦目。    相传白云洞是白云神仙们居住的地方。曾有人在洞中见到一片红光,几位寿星模样的神仙正坐吃仙果,此人在洞中吃了神仙赐的仙果,流连忘返,三日后出洞回家,家人以为他早已去世,已经给他操办三年祭祀酒席。这个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P27-31

前言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人们登临山水,饱览胜景,不仅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韵,还可以从中获得文化信息。康县地处甘肃东南,境内苍莽俊秀,景色宜人。它有古元章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名胜和优丰的特产。它以博大宏伟的气势,清幽秀雅的神韵,情景交融的寓意和别具一格的风情吸引着八方游客;既是甘肃著名的旅游胜地,又是中国西部独具亚热带风情的天然植物园。    康县风物曼妙,物华流韵。白云山公园现为省级森林公园,是过往宾客和城镇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阳坝梅园沟生态风景名胜区被誉为陇上“西双版纳”,游人仰慕而至,名播八方;“龙神牌”茶叶获国际金奖和国家有机茶质量认证,闻名遐迩;核桃和黑木耳汲山水之灵气,无污染而质优,被食品专家称为“脑黄金”和“黑色保健食品”,享誉四海。绿色是康县的最大特点。这里的青山绿水不仅养就了康县人的厚道、正直和善良,也养就了康县纯朴、热情的民情风俗。    《康县风物》一书即是对康县山水精华的介绍。编写中,在全面介绍康县的地理状况、历史沿革、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优特产和民俗风情的同时,把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图片收录于概述,突出了时代特色。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不拘泥于陈规,图文并茂。既具有资料性、知识性,又富于实用性、鉴赏性;既可作为广大旅游者游览康县的向导,又可作为广大投资者了解康县的指南,更是进行社会主义爱国教育的好教材。可谓一册在手,尽览康县风华。    世纪之初到康秉政,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我的职责。时不敢妄言如何改造康县,但改变康县贫困面貌是我的夙愿。在全面加快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康县县委、政府组织编写了《康县风物》一书,希望它的出版发行,能为关心、支持康县发展的有识之士提供一点帮助,也为对外宣传康县发挥积极作用。对每一位为康县建设做出贡献的朋友,历任县委、政府领导都深感忱谢,并真诚地期盼,在建设文明、美丽、开放的康县征途上,一路有你,与我们相伴而行!    甲申季秋

书籍目录

概述自然风光  梅园沟  龙神沟  白玉洞  响水泉  青香炉  清河原始森林  白云洞  明月山  天沟瀑布  龙王山名胜古迹  白云山公园  对对山和咸丰塔  团庄龙凤桥  药铺沟三功桥  巩家山廊桥  张坪廊桥  明月渠  茶马古道遗址及碑刻  水洞寺  东岳山道观  王坝生态旅游园  望子关  犀牛寺遗址  独石山碑  平乐故道  同谷故城  兰皋故城  白马关故城  七防关  岸门口故城  康县大礼堂  谈家四合院  牛头山路碑  高家嘴照碑  梅园古墓  清乾隆皇帝的两道圣旨  吴作哲任广东镇平县令时地方各界恭贺的寿幛  远去的风景民俗风情  康县中北部婚俗  康南婚俗——女婚男嫁  殡葬  办酒席  唢呐吹奏  传家谱  康南毛山歌  康南风情——抓逃“饭”  梅园神舞  打锣鼓草  称呼礼节及禁忌  待客礼仪及禁忌  握手礼仪及禁忌  赠礼礼仪及禁忌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二月二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节  送灶  民间习俗风味饮食  面茶  豆花面  面皮  米皮  黄酒  洋芋搅团  麻什子  养粉  粉鱼  珍珍  火锨馍  二脑壳酒  松花变蛋  罐罐茶  其他小吃名优物产  (一)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洋芋(马铃薯、土豆)  水稻  荞麦  高粱  黄豆(大豆)  豌豆  白云豆  奶花芸豆  (二)经济作物  核桃  茶叶  蚕桑  花椒  黑木耳  猕猴桃和猕猴桃酒  板栗  猴头菇  香菇  白灵菇  杜仲  天麻  银杏  樱桃  草莓  银耳  薇菜  大麻  生漆  油桐  独一味  五味子  柴胡  柿子  竹子  松子  药子  寺台麦曲酒  大堡麻纸  雍坝犁铧  手工挂面珍稀生物  白豆杉  香樟  八角茴香  红豆杉  桂花  连香树  水曲柳  红椿  楠木  麻柳树  棕榈树  麝  金丝猴  金钱豹  大熊猫  黑熊  苏门羚  毛冠鹿  狼  狐狸  野猪  猪獾  水獭  大鲵  白冠长尾雉  红腹锦鸡  白头翁  白鹭  啄木鸟

编辑推荐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心灵的寄托。“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当闲暇和工作之余,当喧闹和嘈杂倍感疲惫的时候,打开《康县风物》,顿觉异香弥漫,沁人肺腑,仿佛与世隔绝一般的感觉,沉醉于康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异的民俗风情中,在沐浴康县山水灵光、感受康县地域文化的同时,也对康县有了更新的认识。而认识康县、了解康县对我们立足康县县情,加快康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至为重要。本书由石正杰主编。

作者简介

  《康县风物》一书即是对康县山水精华的介绍。编写中,在全面介绍康县的地理状况、历史沿革、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优特产和民俗风情的同时,把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图片收录于概述,突出了时代特色。《康县风物》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不拘泥于陈规,图文并茂。既具有资料性、知识性,又富于实用性、鉴赏性;既可作为广大旅游者游览康县的向导,又可作为广大投资者了解康县的指南,更是进行社会主义爱国教育的好教材。可谓一册在手,尽览康县风华。

图书封面


 康县风物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