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
ISBN:9787532555604
作者:王家范
页数:515页

章节摘录

插图:如果以年龄来分老中青三代,老一代有邹逸麟、樊树志、王家范、蒋兆成诸位。邹逸麟以历史地理学家的目光,将明清江南史置于历史地理变迁的大背景下,从地理环境特殊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子。樊树志以明史专家的深厚功底,并接受西方、日本等国先进史家的史学方法,宏观博大,微观缜密,所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及后来修改扩大的《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是明清江南史与专题史的名著,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颇具见解、资料翔实的学术论著。此外他还有多篇有关江南史的精彩论文。王家范的《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1期)、《明清江南消费风气与消费结构描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2期)、《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与命运》(《史林》,1987年2期)是很有启示性的学术论文。蒋兆成是傅衣凌的第一批研究生(与郑学檬、杨国祯、唐文基同时),他传承了傅衣凌社会经济史研究思路,所著《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史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是颇具特色的地域史专著。此外罗仑、吴仁安、叶依能、张芳、郭松义等人亦有论著行世。还须指出的是这一代人治学是很刻苦的,经历了种种磨难,能有如此成就,真是令人钦佩!邹、樊、王三位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如王振忠、张海英、冯贤亮、陈江、徐茂明、马学强、盛岳中、洪璞等,他们兼收诸位导师的长处,交错汲取不同风格融会贯通,其博士论文出版后得到学界的好评。邹、樊、王的优秀学风有了这批后学,当能得以传承、发展,并会有新的创造。

后记

2008年11月初旬,长三角地区从事明清江南史研究的30余位朋友聚会在浙江海盐的南北湖畔。选择2008年,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明清江南史研究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新老三代人有一个默契的心愿,希望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抚今追昔,相会叙旧,过上三天休闲生活,让30年“历史记忆”温暖我们共同的追求。会议不递交论文,没有专题报告,自由发言,随兴抒感,故有三三三碰头、神仙阔聊漫游之说。绮丽的湖光山色,又特赐两天多的朦胧烟雨,真是天也动情。细似柔丝的雨不停地下,走在石卵铺就的山路上,蜿蜒曲折,满山坡的橘树硕果累累,低首不语。真是诗意盎然,味道浓极了!江南风采,江南研究,就是这个样子。在傅衣凌、谢国桢、洪焕椿、谭其骧等前辈恩师的开拓和导引下,30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明清江南史学者表现出了这个时代难得的淡定从容,坐得住,勤访查,真心实干,薪火相传,始终保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节奏,致中和,行大道,恰如春蚕吐丝那样地敬业。现在将参会学者事后撰写的文章汇成文集,以追忆为主,兼收新论,凝结着这些学者的经历、心路以及研究的收获。阅读这本文集,我想读者会体会到这种江南人研究江南的特有风格与精神。

书籍目录

追忆篇
筚路蓝缕的三十年
——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结缘江南:我的学术生涯
山高水长忆师恩
——洪焕椿先生引领我进入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之门
我的徽州文书缘
杂学谓博:江南市镇考察忆旧
解读江南
——研究江南区域历史的经历与体会
江南:从现代追寻历史
行路读书,点滴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十年江南史研究及一些体会
体验篇
谈“江南”的政治含义
文献解读与实地考察
——江南市镇研究方法漫谈
复杂的历史,需要复杂的头脑
——从“黄宗羲定律”说开去
超越前代
——读《韩强士经营湘湖计划书》
成同文教之厄与江南文化版图重构
鱼鳞图册研究综述
——兼评兰溪鱼鳞图册的重要价值
关注明清政府对江南基层社会的管理
——以江南市镇为视角
从书斋到田野:江浙沪农村社会变迁调查
展望篇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江南研究:问题与思考
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的范围与方法刍议
明清江南家族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江南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明清江南市镇研究的几个问题
用社会学的目光重新审视政治史
附录“海盐会议”发言实录
后记

编辑推荐

《明清江南史研究30年(1978-2008)》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明清江南史研究30年(1978-2008)》的主要内容是:明清江南史研究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吸引了众多学者全力投入,成绩斐然,是中国区域史研究中最成气候者。不仅不少中国学者为之倾注了毕生精力,而且欧美、日本的学术界也颇多大家热衷于此。国内外学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了它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作为当代江南史研究的领军人物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家范先生于2008年11月初旬召集了当代国内该领域的三十余位代表人物聚会于浙江海盐的南北湖畔,抚今追昔,畅论这三十年来的明清江南史研究。参会学者事后撰写的文章汇成文集,“以追忆为主,兼收新论,凝结着这些学者的经历、心路以及研究的收获”。这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明清江南史研究30年(1978-2008)》。这部集子所收录的论文其作者全都是大家,都成名已久,学术成就卓著,此书乃是近年来罕有的一部学术精品。

图书封面


 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自己对明清史的兴趣。也或许是由于住在江南一隅,要了解历史。但是,读后颇有意外收获。首先,发现这本书里都是行家。现在的史学研究,甚至于难说史学的历史也做得到清楚。当然并不一定要上电视,研究历史时才说了真理;可是,历史真是退化了、软弱了、被历史了。在书中,有的文章中讲到师承,提到老中青。我看了这些文章,觉得,虽然学术不同、层次分明,但是称得上异彩纷呈,说得上鞭辟入里,评得上各领风骚。实在的原因只能是他们都有无数个日夜的劳动付出,可能还有现在研究环境很不错,既有推敲也有争论,为了共同的爱好而执着,而得到许多不同的结论。所以学术昌盛,都是大大小小的专家相互交流的结果。其次,触及到很多史料研究的成果。我以前读过谢国桢、樊树志,再早还有一些,白尊彝、翦伯赞什么,近年还读过林森,但是由于自己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明清史一直是随时随地捉摸、抖抖索索地关注。也许会有倾向、判断,也有知识的感触,但是没有定见,也就没有史见,而只有史趣是不足以有史识的,史识是靠丰富积累来的,有人领着走会快一些,只要避免走错道。这次三代人聚会南北湖,我更深刻地看到自己不足,而且这大批师生,简直倒真是有王者气。明清史的大家如林,李伯重、黄宗智以外,还真有不少奇才发现。史料也全面扎实,文章虽然小,却是很厚重的冰山外的一角,令人信服。最后,也引发不少感兴趣的话题。江南在明清领全国经济之首,现在也是如此。但是社会史、技术史还真不太系统,我觉得这些人研究下去,一定会有真正值得期待的著作产生。最近看到王宁讲钱钟书的话,我觉得如苍蝇掉在了嘴里。反正真正找得到好角度,攻得下好材料,写得出好作品的,一定会从这批不认识的人里产生。
  •     明清江南史研究在国内外颇具影响,成绩斐然,是中国区域史研究中最成气候者。不仅有不少中国学者为之倾注了毕生精力,而且欧美、日本的学术界也有颇多大家热衷于此。国内外学者的全力投入和相互交流促进了它的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就中国学者而言,早在二十世纪前期,傅衣凌、洪焕椿等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开创了这一块学术园地,但其真正取得迅猛的发展还是改革开放后这三十年间的事情。“30 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明清江南史学者表现出了这个时代难得的淡定从容,坐得住,勤访查,真心实干,薪火相传,始终保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节奏,致中和,行大道,恰如春蚕吐丝那样地敬业。”作为当代江南史研究的领军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家范先生于2008 年11 月上旬召集了当代国内该领域的三十余位代表人物聚会于浙江海盐的南北湖畔,抚今追昔,畅论这三十年来的明清江南史研究,并将参会学者事后撰写的文章汇成文集,“以追忆为主,兼收新论,凝结着这些学者的经历、心路以及研究的收获”。近年来,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会后出一部论文集,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学术界的一种固定模式。说实话,通过这种方式所产生的论文集,由于种种原因,各篇论文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其质量难以保证,鲜有佳作。因而其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很难在学术界引起什么反响,往往是一经出版,便落得个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命运。但这本论文集真的不同。首先,这部集子所收录论文的作者全都是大家,都成名已久,学术成就卓著。其次,本论文集对于所收论文的要求也和普通论文集不同,本次会议要求的论文是“非典型性学术文章,可以是学术随笔或散文”,与严肃刻板的学术论文不同;正是这种“非典型性”保证了文章的可读性,大厨烹小鲜,可以充分显示出各位大家的功力。即使是非本研究领域的研究者读来也不会觉得吃力,反而会觉得饶有兴味。通过这部集子,读者可以体会到一种江南人研究江南所特有的风格与精神,细细品味,必然会获益良多。最后,从本书的内容上来讲,乃是对过去三十年间的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以及对未来本领域的学术发展的展望。其中既有对本领域在过去三十年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的总结,如开篇陈学文先生的《筚路蓝缕的三十年———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有相关的专门主题研究,如周武先生的《咸同文教之厄与江南文化版图重构》,张海英先生的《关注明清政府对江南基层社会的管理》;有研究方法的总结,如樊树志先生的《文献解读与实地考察》,李学昌、董建波先生的《从书斋到田野:江浙沪农村社会变迁调查》,这些都是有志进入该领域者的必读之作。也有学术名家对自身学术历程进行的回顾,如唐力行先生的《结缘江南:我的学术生涯》、王振忠先生的《我的徽州文书缘》,文中酸甜苦辣娓娓道来,看似平常,其中却蕴含着丰厚资源,特别是在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方面,若能仔细挖掘,不仅对于江南史研究领域的后学晚辈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可以使之迅速入门,少走弯路,即使是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还有学者对于最前沿的学术研究状况进行的总结与陈述,如刘昶先生的《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江南研究:问题与思考》,这篇文章对于笔者的触动尤大。作为史学研究领域的末学后辈,笔者是江南史研究的门外汉,也许是因为本人的孤陋寡闻,因而被文中所提到的所谓“加州学派”、“不伦纳辩论”、“大分流辩论”所涉及到的种种理论问题所深深震撼。这些理论问题甚至牵涉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其影响力绝不仅仅限于江南史研究领域,而是触及到了历史观问题,引人深思。总之,《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乃是近年来笔者所见罕有的一部学术精品,建议每一位有志于此领域学术研究的后来者,特别是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懵懂一片的文科研究生们都要仔细研读,必将获益匪浅。
  •     关于江南,在我看来除了苏南、浙北、淮南,还要包括徽州。····江南是最广的一个大区域,其中的小区域之间都会有一种互动的关系。(页455,唐力行)那天我开玩笑说,即使有大江南,也有中心和边缘的关系,中心就是范金民先生研究的,我这个在他眼里就是乡下人,山里人。唐力行先生也和我一样,是山里人的前辈。现在他把苏州和徽州一比较,就成了城里人了。我研究徽商的问题设计到城市问题,但现在还处在城乡结合部,属于社会闲杂人员。(页474,王振忠)唐力行先生提出过“小徽州”和“大徽州”,小徽州就是徽州一府六县,大徽州包括江南,徽商好多都在江南一带。(页477,王振忠)徽学其实是中华、中原文化流到徽州这个地方,与当地结合、发展,不是徽州学,也不是安徽学,是中华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发展,是一个这样的理念。(页494,陈学文)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翻翻而已,了解了解
  •     开神仙会那段记录比较有趣,各人发言颇具特色。
  •     江南史研究必备,一本好书
  •     期待数据库的开放。
  •     希望大家多多捧场~~~
  •     不少八卦啊,如小范回忆如何跟洪焕椿读研
  •     随笔
  •     文集
  •     江南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要区域,本书的作者都是这方面的大家,从学术史方面进行回顾与展望,对初入门者可窥得门径。
  •     三十年吐槽大集合。
  •     明清江南史研究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吸引了众多学者全力投入,成绩斐然,是中国区域史研究中最成气候者。不仅不少中国学者为之倾注了毕生精力,而且欧美、日本的学术界也颇多大家热衷于此。国内外学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了它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作为当代江南史研究的领军人物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家范先生于2008年11月初旬召集了当代国内该领域的三十余位代表人物聚会于浙江海盐的南北湖畔,抚今追昔,畅论这三十年来的明清江南史研究。参会学者事后撰写的文章汇成文集,“以追忆为主,兼收新论,凝结着这些学者的经历、心路以及研究的收获”。这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
    这部集子所收录的论文其作者全都是大家,都成名已久,学术成就卓著,此书乃是近年来罕有的一部学术精品。
  •     废话和卖瓜太多,根本看不出有下面评论的那么好。
  •     可以。
  •     前面几篇写自己学术经历的很不错,后面有的就是把以前的论文改改就叫上了吧......
  •     江南史小圈子的大集合,因为不是什么严肃论文,所以读起来很轻松。
  •     了解历史地理学
  •     这本书是我首先在网上先查到并下载下来阅读的,由于写得好,特别是附录部分非常有价值,所以决定再买纸质的。
  •     学习明史的时候老师推荐阅读的书,在写论文的时候借来看了下。当时读的还是饶有兴致的,在此推荐一下~
  •     买这本书只是为了了解一个大概…………还可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