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与蛾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生物世界 > 蝴蝶与蛾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505713222
作者:(英)大卫·卡特
页数:311页

内容概要

大卫·卡特,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昆虫系资深科学家,擅长于鳞翅目昆虫的研究,并任英国国家馆藏全世界蛾类的管理负责人。其研究领域还包括昆虫幼虫,昆虫摄影和庭园自然史。主要著作和论文有《昆虫幼虫的观察者手册》《英国和欧洲的蝴蝶和蛾类》《识别蝴蝶的图鉴》《欧洲有害的鳞翅目昆虫》等。

书籍目录

引言
如何使用本书
蝶与蛾的区分
生活史
幼期阶段
生存
保育
观察
饲养
蝴蝶花园
动物地理区
非洲热带区
印澳区
新北区
新热带区
蝴蝶
弄蝶科
凤蝶科
粉蝶科
小灰蝶科
蛱蝶科

尖翅蛾科
钩翅蛾科
燕蛾科
尺蠖蛾科
楔叶蛾科
带蛾科
带楔叶蛾科
家蚕蛾科
水蜡蛾科
天蚕蛾科
天蛾科
天社蛾科
夜蛾科
虎蛾科
毒蛾科
灯蛾科
日飞蛾科
透翅蛾科
刺蛾科
斑蛾科
木蠹蛾科
蝙蝠蛾科
名词解释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向蝶蛾采集入门者和爱好者介绍了如何区分蝶与蛾,如何观察、记录你所看到的蝶、蛾。为帮助入门者,本书还提供了简易的鉴别方法,即用图片列出你会在每一动物地理区发现的各科蝶、蛾,并指导你找出其属、种。书后还附有简明的名词解释。
本书对收录的每一种蝶和蛾均有准确的描述和说明,使其特征和特性跃然纸上。
权威性的内容,清晰的照片以及系统的论述方式,使本书成为世界知名的蝴蝶与蛾的图鉴。本书收录了世界各地500多种蝴蝶与蛾,600余幅彩色照片,并在作者的精心编纂下,使读者能轻松地识别各种蝶与蛾。

图书封面


 蝴蝶与蛾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图鉴的好处就是看到些自己很难见到的物种,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体系下有这么多美丽的生命,真是让人感叹她们的神奇啊
  •     蝴蝶和蛾与我们共同生活了几万年。而他们本身——鳞翅目的历史则有上亿年之久。这些飞虫在长期进化中分成了几十万种,其中大部分人类知之甚少。大部分的蝴蝶和蛾一生都是素食主义者,幼时吃草或树叶,成虫期稍微改变了一下饮食习惯,以花蜜等流体为食,或者干脆就不吃了。人类把它们视为害虫并加以清除,仅仅是因为它们把庄稼叶子吃掉了。然而在自然界中,它们极少也不太可能用柔软脆弱的身体来攻击别的动物,除非那是它们的晚饭。可以说,蝴蝶和蛾基本上是人畜无害的。蝴蝶和蛾终其一生都在躲避捕食者,由此经自然选择进化成一种奇异的形态:鲜艳的体色或者灰暗到淹没在环境中的伪装,以及毒性。这样高超的技术令他们的天敌之一——主要是能辨别色彩的鸟类在下嘴钱有所忌惮,从而为它们的繁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至于其它天敌:蜘蛛、蚂蚁、螳螂、大黄蜂(这份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鳞翅目昆虫的高产保证了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只要它们不被毒死。就是这样一些毫无威胁的虫子,最近却遇到了麻烦。麻烦之一是杀虫剂的大范围使用。虽然它们本身有毒,但这些专门面向昆虫开发的毒药会令大部分幼虫尝到第一口食物时毙命。麻烦之二是它们在成虫期表现出来的奇异形态,引来了贪婪的收藏者。尤其是蝴蝶。一只发育完全的蝴蝶四翼色彩斑斓,富有金属光泽,足以让人工打造的珠宝黯然失色。这样的大自然的珠宝在采集者看来价值不菲,因此不惜涉险,进入丛林进行捕杀。许多珍稀品种因此灭绝,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麻烦之三是栖所植被破坏。这种破坏是毁灭性的。收藏者的捕杀是有目的的,但植被一旦被破坏则是无差别灭绝——那些在这里生活的蝴蝶和蛾,连同它们的天敌一起消失了。最后说一下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鳞翅目昆虫——家蚕蛾。传说黄帝时期,中国就有人采桑养蚕,创始人正是皇帝的妻子嫘祖。如果这个传说有属实之处,那么这位嫘祖也许是南方人。已知的佐证是江南历来是主要的产丝区(因为温度适宜),而家蚕的亲戚野蚕蛾只分布在北印度和东南亚。所以很合理的推测是在云南一带,中国人的祖先吧野蚕蛾驯化成了一种当时绝无仅有的家畜——蚕,然后慢慢传播到长城以南。养蚕不可能是从北方传过来的,中国历代皇帝将蚕视为专利,对于走私蚕的人严惩不贷。几经偷运最后由基督教僧侣成功完成走私活动。他们没少干这种事。蚕在蛹期前结茧,之后一动不动,而养蚕人为了取丝,就将整个茧放入煮开的热水中。蚕蛹当然就被杀死了。可是人们又取笑它们是作茧自缚。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点不安。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铜版纸印刷,DK系列的书真赞~~
  •     蛾子= =
  •     当然买新版的《蝴蝶》啦。我买了这本《蝴蝶与蛾》,价钱贵不说,而且出版太早,超过十年,放都放旧了。后悔。
  •     图片精美。可是看到各种幼蛾清晰图片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起来鸡皮疙瘩这个生理反应~~
  •     啊小时候在别人家看的。都忘差不多了。唯一记得这书挺贵的
  •     dk精品,蝴蝶
  •     美死了
  •     啊,又一本被我看烂尾的书,因为实在蝴蝶的品种太多了,看得眼花缭乱,即便看过了也记不住,不过倒是现在会比较留意生活中的蝴蝶,而且也会留意季节的变化,虽说我们这边感觉起来总体只有两个季节“冬”和“夏”,但树木的变化还是会显示出一年有春夏秋冬的。
  •     这本《蝴蝶于蛾》和《蝴蝶》是同一本书,大家购买时注意。不要购买重复。
  •     姐姐送给我的礼物,很珍爱它们,向我敞开了一个美妙的生物世界
  •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     非常好的入门书。
  •     蝴蝶和蛾的休息方式不一样,身体和触角有一点区别
  •     翻过。
  •     2007年7月第二版,精度不足,字體較散,圖片大部份略模糊。
  •     老天爷这书真的贵。。感激父母给我买
  •     更确切的说是:蝴蝶与蛾
  •       看图鉴的好处就是看到些自己很难见到的物种,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体系下有这么多美丽的生命,真是让人感叹她们的神奇啊
  •     my second favourite
  •     很考看!!!!!
  •     终于还掉了,折磨死我了,汗毛都看得见~你们需要面膜,面膜!!!
  •     手上的这本不知道是不是印刷的问题,有的比较模糊,不过即便是清楚了也不如照片,毕竟是印刷品,蝴蝶真么艳美的的东西总要打些折扣的
  •     透翅阴蝶 蓝魔尔 枯叶 猫头鹰 琉球紫 冰花-小缨 桦斑
  •     满减加用券,全彩铜版纸,太值了。
  •     终于到手了
  •     普及下咯!
  •     初學者
  •     自然珍藏图鉴丛书:蝴蝶
  •     美好
  •     很多有名蝴蝶都没有,蝴蝶名字翻译错乱。。
  •     不实用但真好看。尺蠖蛾科、燕蛾科、尤其日飞蛾科的蛾太象蝴蝶了。
  •     有书
  •     mark
  •     全彩的印刷
  •     1119:蝴蝶
  •     凤蝶
  •     都是全彩的 不错不错的
  •     让我想起哆啦A梦那套立体百科图鉴。恒星,宝石,化石,名马,海豚和鲸,犬和蝴蝶这几本爱不释手。
  •     书很好。蝴蝶很美。然则我还是喜欢看它们活着的样子。这些蜷缩着脚死去的美丽标本,看多了以后觉得喉咙里毛茸茸的恶心。
  •     这谁翻译的.照搬台湾的也太懒了罢..囧
  •     我还是挺喜欢看昆虫的= = 学校图书馆借来看的,被同学说兴趣怪异
  •     喜欢的自然书!
  •     觉得有些不全,很多有意去找,都查不出
  •     蛾子蝴蝶真好看啊,可惜幼虫的图不多,属性描写也少草草带过,纯粹只是看地区品种图鉴的话还不错
  •     太华丽了!堪比诗集。
  •       蝴蝶和蛾与我们共同生活了几万年。而他们本身——鳞翅目的历史则有上亿年之久。这些飞虫在长期进化中分成了几十万种,其中大部分人类知之甚少。大部分的蝴蝶和蛾一生都是素食主义者,幼时吃草或树叶,成虫期稍微改变了一下饮食习惯,以花蜜等流体为食,或者干脆就不吃了。人类把它们视为害虫并加以清除,仅仅是因为它们把庄稼叶子吃掉了。然而在自然界中,它们极少也不太可能用柔软脆弱的身体来攻击别的动物,除非那是它们的晚饭。可以说,蝴蝶和蛾基本上是人畜无害的。
      蝴蝶和蛾终其一生都在躲避捕食者,由此经自然选择进化成一种奇异的形态:鲜艳的体色或者灰暗到淹没在环境中的伪装,以及毒性。这样高超的技术令他们的天敌之一——主要是能辨别色彩的鸟类在下嘴钱有所忌惮,从而为它们的繁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至于其它天敌:蜘蛛、蚂蚁、螳螂、大黄蜂(这份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鳞翅目昆虫的高产保证了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只要它们不被毒死。
      就是这样一些毫无威胁的虫子,最近却遇到了麻烦。麻烦之一是杀虫剂的大范围使用。虽然它们本身有毒,但这些专门面向昆虫开发的毒药会令大部分幼虫尝到第一口食物时毙命。麻烦之二是它们在成虫期表现出来的奇异形态,引来了贪婪的收藏者。尤其是蝴蝶。一只发育完全的蝴蝶四翼色彩斑斓,富有金属光泽,足以让人工打造的珠宝黯然失色。这样的大自然的珠宝在采集者看来价值不菲,因此不惜涉险,进入丛林进行捕杀。许多珍稀品种因此灭绝,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麻烦之三是栖所植被破坏。这种破坏是毁灭性的。收藏者的捕杀是有目的的,但植被一旦被破坏则是无差别灭绝——那些在这里生活的蝴蝶和蛾,连同它们的天敌一起消失了。
      最后说一下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鳞翅目昆虫——家蚕蛾。传说黄帝时期,中国就有人采桑养蚕,创始人正是皇帝的妻子嫘祖。如果这个传说有属实之处,那么这位嫘祖也许是南方人。已知的佐证是江南历来是主要的产丝区(因为温度适宜),而家蚕的亲戚野蚕蛾只分布在北印度和东南亚。所以很合理的推测是在云南一带,中国人的祖先吧野蚕蛾驯化成了一种当时绝无仅有的家畜——蚕,然后慢慢传播到长城以南。养蚕不可能是从北方传过来的,中国历代皇帝将蚕视为专利,对于走私蚕的人严惩不贷。几经偷运最后由基督教僧侣成功完成走私活动。他们没少干这种事。
      蚕在蛹期前结茧,之后一动不动,而养蚕人为了取丝,就将整个茧放入煮开的热水中。蚕蛹当然就被杀死了。可是人们又取笑它们是作茧自缚。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点不安。
  •     金斑噱凤蝶之类名种没有见到,蛾的部分比较单一,但凤蝶相当漂亮
  •     希望这样的书有更详细更多内容的,很受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