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四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生态环境 > 历史地理学四论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504640673
作者:侯仁之
页数:140页

Beijing

侯仁之先生在本书中对北京城的选址以及城市规划做过简单初步地介绍,在这里谈一下自己对这方面内容的理解,如有错误请指出!北京1.城址的选择北京最早的城址,在今天城区的西南角。是周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的政治中心,被称为“蓟”。在早期的北京小平原,蓟城南部的沼泽遍布,想要南下进入华北平原,只有通过今卢沟桥附近的永定河渡口,沿着太行山东麓大道南行,才能进入河北平原与中原地带。北上有三条路,而且这三条路都必须通过环抱北京平原的山区才能到达内蒙、东北地区。一条是西北方向经过今昌平一代的“南口”;一条是东北方向经过今密云地区的“古北口”;还有一条就是往正东方向经过今蓟县去往山海关方向的路。(如下图)北京小平原古代大道示意图(原书有图,此图自制)按常理而言,蓟城城址应沿永定河渡口而建。但是,由于华北平原的降雨不均衡,永定河的流量不稳定,经常造成涝灾。所以城址向东北方向后撤至于洪水所波及不至的地方。处于华北平原与北京平原出入口的蓟城利用其交通上的优势也在初期得以使他的城市进行初步地发展。2.城市的规划《周礼·考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作祖右社,面朝后市”。北京城市规划的思路也基本继承了这句话。“坐北朝南”这一方法也成为我国古代建筑建造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我国近乎百分之九十的面积都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因此这样的思路也与现有的自然条件不谋而合。北京的中轴线选择了积水潭的东北岸的中部为中心,自北而南如此这般延伸。中间虽说在明朝北城面积有所缩减,但主要建筑还是沿着中轴线自北向南的建成。(具体而言就是后来建造的天坛和山川坛)逐步由“口”字形进化为“凸”字形。在不断对北京城进行一次次修改的过程中,设计者尽可能地考虑到能使城内积水潭等水资源得以利用,尽管如此,随着北京城人口增加与城市规模的扩张,水资源依旧成为了北京城市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化用书中的话,北京城的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与影响。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中正有序的模式。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少,受到传统思想的因素较多。

观念

侯老的这本小册子写得极精炼,而且有很多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观念,史学和地理学如何结合,在这本书中不难找到答案。


 历史地理学四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