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科普知识 > 基因组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7564001568
作者:马特·里德利 (Ridley Matt)
页数:369页

前言

当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还是一个大部分尚未被开发的领域。尽管那时大约8000个人类基因的位置已经被大体确定,包括本书我要提到的最有意思的几个基因,然而,走上通读基因组的提速之路还是未来的事情。但是,仅在一年稍多一点之后的今天,这个巨大的工程就完成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破译了整个人类基因组,把它的内容写了下来并在互联网上散发给所有想读它的人。你现在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怎样制造与操作一个人体的几乎是完全的指南。. 这场革命很迅速。在1998年早些时候,由政府资助的科学家们承担的“人类基因组工程”仍然预言他们至少还需要七年才能读出整个的人类基因组,那时候他们才读。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人类基因组的迷人漫游--如果你想对曙光正现的生物技术世纪瞥上一眼--《基因组》是一个绝好的起点。”         --《华尔街日报》      “一位出色的作家,他那优美而时常动人的关于生命构造的描述让我想起晚期的路易斯.托马斯最好的作品--他对于一些复杂的生物过程做出的解释是我所见过的最清楚的之一--他抓住了它们那不易抓住的美。”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激动人心的旅程......材料非常新.......里德利在书里放了数量恰到好处的历史和个人轶事以给科学加点调料。他是很好的说故事的人。”        --《科学美国人》    天和地被创造,大海波浪拍岸,鱼儿戏水,鸟儿欢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世界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赋予万物以智慧,盗来天火照亮人间……

内容概要

马特・里德利过去是《经济学家》的科技编辑、驻华盛顿记者和美国地区编辑。他是《红色皇后:性与人类本性的进化》、《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合作的进化》,和《借助于后天培养的自然力量:基因、经历以及造就了我们人类的一切》的作者,现居英国。

译者简介
刘菁,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取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译者序
致谢
前言
导言
第一号染色体 生命
第二号染色体 物种
第三号染色体 历史
第四号染色体 命运
第五号染色体 环境
第六号染色体 智慧
第七号染色体 本能
X和Y染色体 冲突
第八号染色体 自身利益
第九号染色体 疾病
第十号染色体 压力
第十一号染色体 个性
第十二号染色体 自我组装
第十三号染色体 史前
第十四号染色体 永生
第十五号染色体 性别
第十六号染色体 记忆
第十七号染色体 死亡
第十八号染色体 疗法
第十九号染色体 预防
第二十号染色体 政治
第二十一号染色体 优化人种论
第二十二号染色体 自由意志
文献列表与注释
索引

编辑推荐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人类基因组的迷人漫游--如果你想对曙光正现的生物技术世纪瞥上一眼--《基因组》是一个绝好的起点。”     --《华尔街日报》  “一位出色的作家,他那优美而时常动人的关于生命构造的描述让我想起晚期的路易斯.托马斯最好的作品--他对于一些复杂的生物过程做出的解释是我所见过的最清楚的之一--他抓住了它们那不易抓住的美。”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激动人心的旅程......材料非常新.......里德利在书里放了数量恰到好处的历史和个人轶事以给科学加点调料。他是很好的说故事的人。”    --《科学美国人》天和地被创造,大海波浪拍岸,鱼儿戏水,鸟儿欢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世界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赋予万物以智慧,盗来天火照亮人间。

作者简介

也许可以说,组成人类基因组的23对染色体的图谱绘制是新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它提出的问题与它解答了的问题同样多。这些问题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对疾病、寿命和自由意志的思考方式。这些问题将影响你的后半生。     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突破会有什么后果?《基因组》在这方面提供了超群的洞察力。通过在每一对染色体上选择一个新近发现的基因并讲述其故事,马特.里德利叙述了我们这个物种及其祖先从生命出现之初到未来医学边缘的历史。他探讨了由于基因组的图谱绘制而出现的科学、哲学以及首先问题,将帮助你理解这个科学里程碑对你、对你的孩子、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图书封面


 基因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2条)

  •     英国史学家埃尔顿曾言道,如果我们所思、所为、所说、所经受的任何东西没有留下痕迹的话,就等于这些事实没有发生过。冬至已过,小寒将到,每每夜行杭城,除了夜深静谧下袭人的寒意,更有时而的凛冽寒风。感恩于上天这份独到的赐予,让我意坚笃行,有独自的时间让思绪随风而动,不随意而安的闪跃地前行。杜甫先生的一首歌,在风声中的夜下愈是催发着生命与力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附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人生只有一次,甚至说是一次性的, Einmal ist keinmal, 德国谚语,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人生没有“草图”,可以预先照着理想去设计蓝图,走的每一步都能做到按葫芦画瓢。若有“草图”,当属先天的遗传要素,基因让我们成为之所以今天的至少50%。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到,“我们是生存机器——糊里糊涂的、被事先编好程序的自动化机器,用来保存那些名叫基因的自私的分子。这是一个仍然让我感到目瞪口呆的事”。不论是一次,还是50%的“草图”,生命轨迹滑行的一生,在每一个截点上都充满着探索与抗争,有荆棘坦荡,有自我否定与肯定的怀疑与思省,有跌倒的窘态与爬起的勇敢……生命的赋予是被动的,但生命的意义是要主动承担的,对于自己的人生,有责任心的生存下去。当再次翻看一年前的日志,发现罗素的《我为何而活》深深的表达出了生命的意义。罗素-我为何而活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体验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的其他。其次,爱情可以使人摆脱孤寂 —— 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情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来说也许太美好了,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我渴望去了解人类。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着我到达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经常把我带回现实的世界中。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沉重负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所有这些,都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发现了自己的完全失败,我的痛苦因此倍增。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 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即使今天的所思、所为、所说、所经受的任何东西没有留下痕迹的话,我想这些事实的确的发生过,因为我在用生命、有态度的感受着这一切。所有的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的草稿,明天将值得期待!杭州瓣友2011-12-25 00:35
  •     科班是不用读这种书的,因为我们积累的知识媛媛胜过该书的信息量。我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来翻的,查漏补缺,找一些好奇的点儿。最初是因为这个链接感兴趣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47640/answer/782892851.哮喘与遗传有关,专业的说法是,具有一定的相关度(全相关度为1,完全没关系为0)。2.智力的遗传相关度高0.5(子宫里发生的事情对对我们智力的影响,比我们出身之后教育的影响高两倍P86),所以其实你loser并不是你的错。哦,btw,我就是个种族主义者,不过是信奉黄种人最优等。3.语言能力与遗传有关。难怪老子说不好普通话。。。4.gay有基因的因素5.压力感、抑郁与基因有关,也与大脑产生的信号有关。有趣的现象:心脏病的概率与其所处阶级有关,低级工作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心脏病的神经底层因素来源于人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生活状态的感觉。基因与心理的较量,精神驱动身体,身体驱动基因组(P161)。不仅压力抑制免疫系统;雄性激素会压制免疫系统,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既man皮肤还光滑的直男,就睡了吧,基因不错,很平衡。6.基因影响激素,激素造成性格。如多巴胺缺乏的人犹豫不决;太多则喜欢冒险(嗑药了呗!)害羞有天生的因素;好的交际技巧也与基因有关(艹);5羟色胺则与神经质程度有关;基因还影响思想、心理(如性别的心理、行为差异)。该观点在进化心理学中也有类似结论,不过作者是genetic方面入手。7.基因影响记忆、死亡。8.于是人类想到了基因疗法。9.基因容易在政治中早就很大的争议,所以很难能够被客观地描述和研究。很有趣的一件事:上世纪初期,美国会对智障的人体强制性节育,理由是“防止其出生智力低下的婴儿”;德国直接杀死精神病人(自己人,不是犹太人)。其实在现代的所谓“平等”的幌子高高挂起之前,西方闹过的各种喜剧数不胜数呢,忘却历史等于背叛,公知们不过是装糊涂罢了。哈哈~笑死了;不过我赞同。整个第二十一章很多篇幅都在讲优生的历史,很有趣儿,值得拾阙。当然,不是这个手段。节育的方法有多种:物理的、生理的、化学的以及社会的。物理、生理很容易理解(安全套、结扎、阉割等);化学是对付恋童癖强制服用激素导致其性欲消失的手段(其实男人过了一定的年龄,自然会减退甚至消失。。。呃,我什么都没说),另外,服用激素也是;社会的则是整个社会的择偶观导致的不婚不育,如吊死青年买不起房子车子丈母娘不给其结婚,间接导致了社会性节育术的产生。有异议说,结不起婚的可以booty call啊。come on,亲,booty call的女人允许男人不采取物理节育??诶,如果允许,那么该男性具有较强的reproductive potential的,那是自愿节育而非社会节育。10.第二十二章很有趣。讲了一个很新鲜的观点,孩子可能是影响父母的因,而非“果”。还讲到了“free will”这种东西是否存在的思辨,作者是理科生,写了一个引子,但想想很有趣,在《图利的猫》有更繁琐的讨论。
  •     此书不仅是在谈论基因科学的新进展,也有深刻的逻辑学、哲学内涵。有关“垃圾”DNA:第八号染色体 自身利益“垃圾”DNA一直令人迷惑,一年前,我一直在想,是否人身上98%不表达蛋白质的基因代表人类演化的空间增大,会有新的基因出现?现在我明白了,是因为我们演化的时间太久,“垃圾”其实是寄生的“病毒”,它们既保持着自身的利益,也调节着人类的生理状况。个人观点:“垃圾”DNA不应该被未来的人们贸然清除,它的留存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应该保留一部分,重复多的加以改造,成为新的功能性基因。人都是要死的:第十四号染色体 永生我们为什么活这么多岁?根据《婴儿战争》的阐述,是因为我们需要在自身不能作出繁殖利益贡献的时候死亡。对于永生,许多作家和科学家都做过设想,反对的居多,理由有以下几点:存在主义的,认为永生到后来人会变空虚,一切的奋斗和美好都是属于那些会死的人;我们不需要不死的权威,人活久了不会突破限制,做出创新之举,还会妨碍年轻人创新;垄断过多社会资源,造成社会危机……个人观点:永生当然不对,但是应设法延长人的寿命(几十年)和青春(20年左右)。我认为性这东西本身和个人的发展是矛盾的(对女性尤然),如果延长人的青春,将繁殖期推到人学业有成、事业出现巅峰后。寿命的延长可以有利于人们用充足的经验集中力量做大事。性别之争:X和Y染色体 冲突&第十五号染色体 性别在看《自私的基因》时,我因道金斯关于两性斗争的理论对他顶礼膜拜(当然也是因为他在书外对无神论的拥护和对“垃圾”DNA的见解),恨不得让我朝天天在论坛和情感专栏哀怨的传统妇女们熟读几遍……而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两性斗争不仅有因繁殖策略不同,在演化层面上的斗争,也有X和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争夺,和对子代生理状况的调控。个人观点:关于第十五章的基因印记,如果研究它,突破它的限制,可能会对广大LGBT人士带来福音吧,届时新的家庭模式也会出现。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23章内容 23个故事 告诉你人类身体的秘密 本文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 介绍了人类基因组的秘密 从人类23条染色体上 选取了23个有代表性的基因故事 带你了解科学最前沿的人类探索自身秘密的故事 读这本书让你对困扰你很久的很多问题有个答案:什么是遗传的 什么是后天的 到底存不存在 生而决定的命运 作者尽量将繁多的生物名词简化 让你能花更少的时间去识记花更多时间思考 翻开它吧 会有个不一样的世界
  •     每个人应该了解一下当代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从基因层面我们能够看清更多关于生命本来面目的东西
  •     学到了不少东西,此类书籍应该随时代不断再版补充新内容。2014.01.28
  •     陈旧
  •     没想到芒格推荐了 先看书评
  •     终于找到了,如果说,真的有一本书影响了我的价值观,我选这本。是太独特,以致于今天想起来都觉得是命运的巧合的阅读经历,在12,3岁的时候,无意间读到的,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真正读过的科普类读物(也试图装逼看过什么时间简史之类的,但是完全没有看懂,也不记得),而这本书,在日后很多瞬间,都如同灵感,或者天外惊雷一般出现,让人无法忘记,事实上也的确影响了我的某些价值观
  •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科普书,有助了解基因科学的来龙去脉。
  •     了解基因的好书。
  •     非常有意思可以快速了解基因组
  •     形象生动,很多比喻都简单有趣。但是个人还是不大喜欢基因这样的东西……嘛因为我是妖怪吧没错~\(≧▽≦)/~啦啦啦
  •     二零一五年 最后一本书
  •     释惑
  •     书的内容5可以有6颗星,但是翻译只有2颗星
  •     给人体的每对染色体赋予个性,把科学的问题深入浅出的讲清楚,这就是科学普及应该的样子吧。
    阅读科普书籍其实是在轻松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启示与鼓舞。即使是在专业范围之内,我仍然觉得在阅读此类书籍时邂逅一大堆化学结构式或微积分方程是一件败坏心情的事--除非是必要的说明。然而马特.里德利的书对此作了巧妙的回避与修饰。和其它以基因组题材的“科普”作品相比,这本书对读者的心情给予了更多的关怀,这是它畅销的重要原因。
    基因组是一部庞大的天书,即使我们可以测出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任何个体都没有时间和能力解读所有的遗传信息。但我们有权利知道基因在自己的一生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很可能了解Huntington舞蹈病,你很可能了解21三体综合症,你很可能了解转基因技术……你也很可能并不了解自己对基因的态度。  
    作者一边提出遗传病的案例,一边强调基因并不意味疾病,乍看之下有点类似哗众取宠的写作手法,实际上是委婉的提出自己的伦理观。对于遗传病我们已经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没有哪一种优生策略会比基因检测更彻底的抑止基因缺陷儿的出生。事实上,基因的优劣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这种在人生起跑线上的竞争会不可避免的带来更多道德范畴的问题。因此基因工程不仅会给科学技术带来巨大的变化,更会给伦理学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样的一天或许不会太远了。至少在那之前,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态度,一种能决定自己种族是否能繁荣的态度。也许在读了这本书后,你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你的命运完全在你的基因里
  •     从微微观处的基因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也是一场对世界观的洗礼!比如“大多数物种存在的时间是1000万年,而我们人类已经存在了500万年,迄今还没有产生后代物种,也就是说人类的基因会在未来消亡。”人无完人,因为基因并不都是完美的,人的行为也并不一定都为基因所决定。在还未失去意义前,拥抱现存的好的坏的基因,好好繁衍。
  •     读此书受益匪浅,对人及人类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希望能有新版的书。
  •     2016-11-22
  •     千万别被书名骗了,乍看之下是关于遗传学的,但是其内容隐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随着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地球上首次有物种解读了自身的建筑蓝图,这不仅令生命的本质渐渐浮出水面,而且再次引爆了关于“自由意志”的古老争论。作者里德利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为基因立传,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向读者揭示科学的重大发现。如果基因能够决定智力、相貌、性别、性格、情绪、寿命、疾病、本能、记忆,那么人类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吗?我们是否只是被基因控制的“牵线木偶”?难道“自由意志”真的是一种幻觉?还好本书极为精彩的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个折中的解答,使读者的心灵得到了莫大安慰。
  •     「我们(人类)在适应环境上的成功,是克服了那些让人胆战的困难才取得的。」这是一本轻松易懂的科普书籍,在学习心理学前先看看人类学。
  •     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很好的诠释了基因奥秘。有意思,值得一读的书。建议高中生开始及以上学过生物的学生阅读。
  •     pdf
  •     这是一本讲述人类23条染色体上面的基因与人类性状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书。它从遗传学的角度讨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早教、语言本能、性别对抗、转基因、生物特性和行为特性之间关系等等。需要思考的是基因演化和文化演化之间关系,以及许多社会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基础。本书的议题广泛,在不少问题上有启示意义,值得重读。另,翻译一般。
  •     陪我度过在广州南站的漫长下午,03年的书,真该高中那会就看。“身-心-社会”一体在基因层次就论证了,人家还更有power。《演化》中没细说Hox基因本书中“同源框基因”说明白了,看来还是要多读书。
  •     作者似乎有着掉书袋的嫌疑,不过对于生命科学专业的童鞋来说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     以人类基因为线索。
    需要一定生物基础。
  •     属于那种“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非常棒的阅读体验。
  •     基因的另一个角度,需要用很多时间去思考。
  •     天和地被创造,大海波浪拍岸,鱼儿戏水,鸟儿欢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世界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赋予万物以智慧,盗来天火照亮人间……
  •     非常好的书,因为基因本身是信息,所以很容易从事实分析过渡到思考,而这对部分读者来说有些突兀.
  •     这本书系统的讲解了基因的整个层面,包括了各种角度和可能性,涉及医学,人类本性,人类学历史,还有政治,以及对我们的深远影响,二十一世纪如果不知道基因,那一定是落伍的,在这里对作者的渊博知识感到敬佩。通篇来讲每个章节的侧重点都不同,作者的切入角度也不同,每章都可以独立一个小故事和小主题,这比枯燥的教科书好多了,而且笔者的文笔确实不错,翻译也很流畅,让人感觉读起来很轻松,但是整个概念非常专业,没有一定生物学基础,进化论或者细胞学常识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这个书应该是针对一些中高级读者,而不适于用普及层,至少,本人看过威尔逊的《新的综合》和一些基因蛋白质方面的书籍,所以对此文章中讲解的很多东西都深感有所领悟,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物学修养,是很难把这部佳作理解的。总之,这个书确实值得一读,当然前提是你有一定的层次和兴趣,否则,它只会让你瞌睡。
  •     书是好书,但是读原版的痛苦在于,你被专业名词折磨的欲仙欲死。
  •     好看!确实是适合入门的
  •     很棒,把生物常识整个串联起来。
  •     生命科学丛书,不错!!!
  •     有一本缺少章节的电子书,感觉需要买一本补上。很有意思的科普书籍
  •     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勾勒出人类基因的雄伟蓝图,这本书开拓了我对基因的认识,觉得可读性及趣味性很强,是一本基因的入门书
  •     翻译的太差了。
    译者在304页指出,作者在此处的叙述与299页有矛盾,我看了,根本没有矛盾,事实就是如此,译者似乎只能理解yes or no的陈述,对于有些摸棱两可的历史事实,缺乏足够的理解。
    书中在提到基因决定论还是环境决定论时,提到过“在塑造性格和能力方面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子宫里的环境”。我充分赞同这一点,并相信这是星座决定性格的真正原因。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其在子宫中发育的月份是不一样的。有两种可能导致了时间引起的差别,一是在发育某些决定性格和能力的时期,不同的气候产生微妙的影响。二是,这种影响可能是间接的,先影响了母体,再影响到婴儿。
  •     作者以一种理性的态度评论和描述基因的作用以及一些麻烦,虽然无法详细至具体(可能目前也无法至具体),但极尽可能的以探讨的形式来阐述问题的各种可能,书中描述的内容以及作者著书的态度令人佩服。
  •     妙趣横生,手不释卷
  •     让我想起了高中的生物,当初为了压过高考独木桥,选文放弃了生物,一直是遗憾,这本书或多或少有种亲切的感觉
  •     我们只是有繁殖功能的一个分子的嫡系传人,基因就这样一代一代改良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想想自己,想想生命,不可思议。
  •     原作者对于人类基因组的丰富的知识和轻松的写作态度给予了这本书灵魂;在大量提供一些已经被发现的生物基因组的基础上,作者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了很多新的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广阔的想象和好奇。不管是作为这方面的入门还是希望对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做更多的思考,这本书都很不错。

    译者是个生物学方面的专业人士,翻译的中文读起来很流畅,并且对其中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人物或内容作了注释,尤其适合中国的读者。

    强烈推荐!学习生物信息学没有多少生物基础或者对生物学有更多思考的人读起来应该会有共鸣。
  •     本书颠覆了以前的一些认识,希望人类基因工程有朝一日能解决绝症。
  •     遗传的魅力
  •     可以把基因这么复杂问题写的这么好看,易懂
  •     搞分子生物的人看,真是别样的味道。两字:好玩
  •     这本书写得很不错,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人体基因对对我们的影响,语言浅显易懂却又不失深刻,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
  •     基因决定命运
  •     扎实的科研基础,广博的学识,深刻的洞见,老道的文笔,以及无处不在的幽默感——科普著作的标杆。(译者mm也很赞)
  •     你仿佛只是你基因造成的一个躯壳,基因决定了你人生的中的太多事情,大多数情况你无法改变什么,只能全盘接受//基因的存在不是为了致病的//人类因无知而卑微//科学家们继续加油
  •     刷三观
  •     人体遗传学是一门较为高深的学科,作者通过一些事实和浅显易懂的叙述来解释构成人体的23对染色体。对于想了解人类染色体基本概念的外行来说,的确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入门好书。
  •     基因组,21世纪入门读物。
  •     偶然看到于是遥远地补刀+1
  •     举的基因控制反洗脑例子是,青少年吸烟。
  •     你以为你能用爱发电?其实你连造人都不是因为爱。
  •     奥妙无穷!!!
  •     与自私的基因 很类似的一部书。
  •     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感觉这种普及科学知识的方式非常新颖,很喜欢书中所讲的各条染色体的作用,读后感觉对自己增加了些了解
  •     首先是很庆幸,等了很久,终于买到这本书了。心情自然是非常开心~
    本书综观了生物化学与社会学,实现了人类的基因组与社会学的观点结合,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好书!
  •     很棒的洞见,科普满满。希望下一版增加更多内容。
  •     人类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而去。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们只有顺着历史的方向走向去,最终会走到尽头,找到答案。
  •     对普及遗传学知识和基因组学知识很有好处
  •     大范围阅读生物学已经将近两年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语言与翻译都属上乘,而且本书最后还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讨论人的自由意志。不论学生命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建议读读。
  •     一本全面了解人类基因组内容的科普读物,内容丰富、有趣,值得收藏。
  •     作为基因科普普及书,相当不错,不过年龄太小了看不懂,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很多,我认为高中以上的朋友可以适合看
  •     目前看到了第八章,每一个章节都是都是基因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基因这个内在的决定因素,感觉有点宿命论,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学过高中生物的看起来应该比较轻松,因为这就是讲生物嘛~但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说遗传学鼎鼎大名的孟德尔,看了这本书,你会对他有不同的看法。这本书丰富了高中的生物课本,有很多的历史,让高中学的基因更立体了,就像DNA的双分子链。还有关于智商的言论,感觉和生活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如果我们的生活是现象,那么基因就是本质了。这本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     基因塑造人,人也在塑造基因。
  •     钻研中,基因无疑是下一个领导科技
  •     人类基因组的迷人漫游--如果你想对曙光正现的生物技术世纪瞥上一眼--《基因组》是一个绝好的起点
  •     可以刷新三观
  •     最后两章比较废,但整体而言,真好看啊!!!!
  •     这本书很好,作者用简单的方式介绍基因,用优美的幽默的文笔赋予了基因情感!
  •     很适合读生物专业的人读
  •     新了解不少东西,还是有意思的
  •     从另外的视角讲述人类的自传。
  •     有一弊必有一利,基因也是如此。
  •     这有点悲观似乎很多东西都是被决定了
  •     经典的书,非常好读,人类23对染色体都有涉及,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     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
    内容深入浅出
    如果你不是学生物的 他可以做一本科普教材
    如果你是学生物的
    他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
    很不错
    生物与哲学的结合
    很好的一本书
  •     对人类基因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     很有趣,将人类对于每对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的发现过程的前因后果如故事般展现,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不错。
  •     流畅
  •     这是一本描述基因基本理论的通俗书籍,虽然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绝大部分内容都相当通俗,适合学过高中生物的读者阅读。普通大众也可读懂其中部分内容而充分受益。本书内容充实,极具趣味性,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们了解科学,热爱科学,享受科学的乐趣。
  •     查理 推荐。看眼界
  •     在新区的图书馆里读过这本书,整理京东活动的书单想起来,发现没有这个版本了。可以划分到社会科学,虽然看起来很自然科学,其实科学归根到底依旧是哲学。
  •     不错的科普。以其新知识、材料切实、逻辑可靠、标准客观等优点,反思文科书:吴稼祥、余世存、朱维铮史料基础尚不合格,已欲建立思维结构;张戎材料为“我”目的所用;新中国所拨扬的文艺、社科的水平。现认为:余君等病,在于没有真正去进入社会环境,亦未沈静素心读书。个人好奇:除经历和阅读外,有没有第三条提高认识的方法?
  •     给热爱科学、关注遗传和进化的同学,强烈推荐!
  •     要打6星,极好极颠覆~特别是行为导致激素那一章,简直看到痛哭流涕……我们总要与先天的、内在的东西达成和解——撕开形式主义的外衣。问题是,行为和自由意志,撕哪一个?自由意志和恐惧是不是一对?如果没有治疗方案,诊断有意义吗?
  •     作为科学普及读物,挺好的
  •     一位好的学者,必然是多学科融会贯通的。本书以生物学的基因为主体,融合社会学、物理学和历史知识生动的描述了基因为人刻下的烙印。
  •     基因组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有人说19世纪是电气化的时代;20世纪是电脑与网络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应该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这本书就是生命科学的《创世纪》,描述了生命伟大历程中最核心的因素——基因。本书描写生动,令人着迷。
  •     分章节讲述人类每条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科普读物,医学生必读!
  •     不错的科普。基因的决定,环境的影响,形而上学的自由意志。
  •     “我”是由谁来决定的?基因图谱的深入研究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看这本书,会有一定的启发。基因是爹妈给的,但是这个不能完全决定“我”的一生,就好像生下来是在非洲、美洲还是在中国,不由“我”决定,“我”的一生虽然受它影响,但不能完全确定“我”一生的轨迹。
  •     科普知识,增加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     非常好的书,但不知是否翻译的原因有点阅读不畅。可以作为《自私的基因》的后续读本。
  •     这本书覆盖了与基因组有关的方方面面,值得一看。 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包括: 为什么“基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各有道理; 从基因角度的人类进化史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智商、压力、性格、衰老怎样用基因来解释; 等等
  •     三四年前读过,居然没有mark,解释了太多事情..特别好看!查理芒格推荐的。
  •     只看了一点,由基因问题探讨人性伦理,很有趣。不过得耐得下性子才看的进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