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都是假设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科普知识 > 99.9%都是假设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802344914
作者:竹内薰
页数:208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世界是由假设构成的大家都知道伽利略(1564—1642)这个人吧宁他曾经因为提倡日心学说而被送上审判台,被判为有罪之人。无论他是否说过“即使如此,地球依然运转”这句话,都不影响世人尊称他为“天文学之父”。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也同样是他的杰作。除此之外,伽利略也是最早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人之一。1608年,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听到这个传闻后,伽利咯立即着手实验制作望远镜,经过多次失败,他自制出一台用于天体观测的望远镜。望远镜的倍率约为33倍,这个倍率只比现今的数码相机的倍率好一点点。1610年4月。伽利略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召集了24位大学教授,向他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这些家伙一定会为我的大发现而震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伽利略先让他们用望远镜观察地面上的情况。结果怎么样呢(7从望远镜望去,山峦、森林、建筑物等,原本位于远处的事物骤然跃于眼前。

前言

“今天是常识,也许到了明天就会出现一个天才科学家将其全盘否定”,所有的科学不过是假设而已”,“这个世界上没有100%正确的事。”这本小书颠覆了我们头脑中长期形成的对于科学的看法。和日本一样,现代科学是我们从西方那里承接过来的,因为没有经历整个科学发展的历程,我们接受的只是一个现成的结果。虽然如书中所言,这些结果也是来自假设,但因为经历过反复的试错,这些科学理论已经不大容易找得到反例。所以,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那些被称为科学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前辈们发现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真理,我们所做的就是发展和运用这些科学原理罢了。

内容概要

竹内薰,1960年生,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毕业,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博士毕业。喜欢猫的科普作家,写过科普读物《改变了世界的现代物理学》《环游物质大冒险》《霍金的虚时间宇宙》等。

书籍目录

导言 飞机为什么会飞第1章 世界是由假设构成的第2章 留意自己脑中的假设第3章 假设是会180度大逆转的第4章 假设和真理是很苦恼的关系第5章 “大假设”的世界可能存在第6章 脱脑假设进行思考第7章 以相对的角度看待事物结束语 一切都始于假设,并终于假设附录一 “让你头脑变得灵活的假设”答案附录二 对希望深入了解的读者提供的参考文献真正的结束语 “恶作剧的问题”的答案是?

编辑推荐

《99.9%都是假设》:日本畅销科普书籍,引发假设思考新观念。要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从发现世界背后的假设开始。归零思考,看看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同,会不会使你产生推翻假设的冲动?今日的错或是明日的对,世事没有绝对。大胆地怀疑常识吧!这才是扭转世界的立足点。假设思考,撼动世界的新力量。

作者简介

《99.9%都是假设》内容简介:真的假的?这个世界99.9%都是假设?当你听到下面这些观点时,会不会吓一跳———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的原理,至今也没有彻底解释清楚,所有的科学不过是假设,没有一件事是100%正确的。
这是一本让你重新打量这个世界的书。不只是科学,在我们周遭的世界里,处处充满了假设。
不管是父母教的,课本呈记载的,或是被理所当然认定的常识、习惯定论,全部的全部,都只是假设而已。
不论是伽利略、哥白尼、毕加索、牛顿、爱因斯坦,还是电脑或网络的出现,都是因为破除了古老假设的樊篱,并且构思出新的假设而撼动世界。
大胆地怀疑常识吧!
试一试,它定会让你的脑子变得更加柔软和富有灵性。
当你脑中出现第一个“如果”时,千万要珍视它,或许它足以撼动这个世界。

图书封面


 99.9%都是假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作者以日本人特有的2笔轻松语调,传达了这一观念:关于世界的信念99.9%都建立在假设之上。尤其在“科学”这一领域,更是需要树立这样的视角:科学是建立在各种假设之上的。旧的假设不断地被新的推翻,我们日常奉为圭臬,坚信不移的种种“近乎真理”,其实常常是由特定历史时空中人们对“假设”的坚信铸成。”对假设的思考会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起来。“学会这样一种思维:暂时抛开固有观念,从多种角度来考察宇宙,人生,社会,自我,科学,”让头脑和心灵变得轻盈,然后转换开关,重新切回现实的世界,强劲有力地再度展开你的生活。“附录中有趣的参考书籍推荐:《动力学》村上阳一郎《虚度光阴》《反对方法》保罗—费耶阿本《意识的限度:关于时间与意识的新见解》恩斯特—波佩尔
  •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不会变动的现象,可是我们却又往往会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错误。从初中开始就教育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很好的做到呢?这本书个人觉得其再一次提醒作为一个理性的人,要学会用变化的,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世间百态,不要被自己的以往经验学识所局限,因为他们也可能只是假设(注意我用了可能)。世界是由假设构成,本书第二章的这个观点本身其实就有可能陷入了自我的悖论。因为作者的此观点本身已是一个假设,我们当然应该有所质疑,但限于水平,就不多做论述。能够推翻旧假设,只有那些注意到就假设的存在,同时能够想出一个新假设的人。本书觉得有两点值得深思。首先是波普关于科学的定义:科学必定可以被反证,即证伪。该定义可以解释为“科学”就是一旦出现了与理论相反的试验或观察,就干脆承认理论不成立。虽然很早就知道真理只有相对,但再看了此观点,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次,本书也提到了建立我们自己的灰色区域,让自己不要选入非黑即白的二分式思维方法。这需要养成习惯用假设和灰色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社会生活的种种细节。作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没有绝对的笨蛋,也没有绝对的智者,只有能够灵活的认清表象背后的假设并做出变化的人才能不断的自我完善。
  •     科学理论不是绝对真理。理论需要通过实验验证,但是,不管一个理论已经被证明了多少次,也无法保证将来能够继续得到证明。因为新的证据总是不断出现,随时可能修正或推翻曾经的结论。正如不管看到多少只白天鹅,也无法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因此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却可能发现是错的。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颁给了葡萄牙医生埃加斯•莫尼兹(Egas Moniz),以表彰其发明了脑白质切除手术,这种手术通过切除精神病人的脑前叶来治疗精神疾病。但后来人们发现手术不仅没有真正的治愈精神疾病,反而会导致患者丧失自己的人格。这种手术因而逐渐被世人所抛弃,甚至变得臭名昭著。同样,今天以为错误的理论,明天却发现是正确的。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宇宙的静止状态而提出了宇宙常数,但天文学家哈勃却发现,宇宙是在不断膨胀,从而使宇宙常数变为无用之物。爱因斯坦得知哈勃的发现后,称宇宙常数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然而,经过多年的观测和研究,人们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其中必有反引力在起作用,科学家将其称为“暗能量”。暗能量的发现又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确实存在。就这样,宇宙常数从一个错误的理论又变成正确的了。此外,很多事情其实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解释,人们只是从经验当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但对于其中的科学原理,还是不甚了解。比如《99.9%都是假设》开篇提到的例子:飞机为什么会飞?其实科学家也不清楚,各种解释飞机能够飞行的理论都是假设而已。可见,科学不是绝对确定无误的事情,科学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是相对的,相对于目前条件来说是正确的,但当情况发生变化,新的证据出现,科学理论也会随之修正。因此我们不能用对或错来衡量科学理论。因为对或错是绝对的,对的东西不可能错,错的东西不可能对,但科学是一个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大量灰色地带。用“好”或者“有用”来衡量科学理论,而非对或错,可能更为恰当。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理论,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因为在当时,它比地心说更好、更准确的解释了客观世界,因此相对于地心说来说是一个更好的理论。但是如果科学也是假设,也是不确定的,那么我们还需要相信科学吗?事实上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没有绝对真理,敢于批判、怀疑一切,当新的证据出现时,敢于面对现实,修正原有结论。不仅科学理论是相对的,世界本身就是相对的。假设A、B二人分别乘坐宇宙飞船以接近光的速度插身而过,在各自飞船上都装有一个时钟。如果A通过望远镜观察B的时钟,发现B的时钟比自己的慢,那么B通过望远镜来观察A的时钟,会看到什么情况?按照常识,假设A看到B的时间比自己的慢,那么B看到A的时间必定比自己的快。但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使A看到B的时间比自己的慢,B看到A的时间也会比自己的慢。也就是说,A和B的时间都比对方的慢!这与我们的常识完全相悖。我们通常认为时间是绝对的,是客观存在,这是一种牛顿时代的时间观念。但事实上,时间是相对的,不同的观察者有着不同的参考系,在不同的参考系里有不同的时间。因此在A的参考系里,有A的时间,在B的参考系里,有B的时间,在其他观察者的参考系里,有其他观察者各自的时间,但就是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客观的时间。不仅仅是时间,空间和质量也是相对的,因此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相对的,世界并非绝对的确定。我们知道,世界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根据量子理论,微观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微观粒子并非存在于某个确定的位置X,而是处在一个可能的范围值Δ X之内。通过一次测量,我们却可以确定粒子的具体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测量之前,粒子已经处在这个位置,因为粒子的位置只能处在一个可能的范围值之内。因此是测量本身生成了粒子的位置,而不是通过测量发现了粒子的位置。粒子的属性(位置)取决于观测本身。可见,仅仅是一次观测,并没有其它的介入,就已经改变了世界的属性。因此,世界并非绝对的客观存在。正如霍金所说,“我不认为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实在宇宙……即使物理学定律本身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摘自《物理学的概念与文化素养》)我们常把世界割裂为主体和客体,但“主体和客体之间不是简单的观察与被观察、感知与被感知的关系,而是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事物的最终状态是由这二者共同决定的。”(摘自吴伯凡、梁冬的《量子学中的智慧》)既然世界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看作是绝对真理。我们所拥有的许多观念看法,我们所知道的许多知识常识,不过都是假设而已。应当保持批判、怀疑的精神。如果别人的观点与我们的不一致,不一定就是错误,多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包容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参考系可能都不尽相同。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很不错 就是内容很深奥,需要多读几遍。
  •     想了下作为科普书这本太甜了点。或者说容易把一堆笨蛋引上怀疑论的极端【事实上看评论区就知道了】、所以无法给四星。科学主义不等于怀疑论者。如果没有提出好的假设前还是请接受已有知识构成的世界、无理由的怀疑只会自证自己的自大、以上。
  •     自己在做论文时,若对文献资料中的论据进行追本溯源,也能发现一些灰色地带。用假设的方式看待世界,敢于怀疑一切。书中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只要能意识到彼此立身处世的假设,自然就能相应地理解对方的想法了。”“这无非就是一种灵活的态度——不要抓住自己的假设不放,而要尝试去理解他人的假设。”非常帮的认识与处事角度!
  •     赋予我一颗时刻保持怀疑、探索真理的心
  •     有怀疑精神本来是好的,但也不能过于极端
  •     我超乐意接受这种思维方式!
  •     还蛮有趣的,可以花四十分钟看看,@宝僧飘飘乎
  •     花一本书的时间讲一个十分钟的道理。
  •     真的让人换了个角度看世界。
  •     毁三观神作!
  •     没什么特别的观点
  •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多少有些填鸭的成分在里面,不求理解,只要知道。由此也造就了大多数人习惯性地听从权威,懒于思考求证的特点……这本书中不是要否定什么理论,驳倒哪个专家,只是提供一个更加理性的视角,来看清“科学的结果”与“科学的思考”之间的界线,让读者发现自己大脑中的数据库原来并非完全可靠,值得认真检阅一番了……

    当你觉得生活中超过一半的事情是无法改变,无可奈何,束手无策,熟视无睹的时候……这本书可以给你一把盘古巨斧,重开天地!
  •     高三时看完,质疑了很多东西!!慎重啊!!说不定以后哪一天,发现宏观上的牛顿定律是错的!
  •     补充知识盲点
  •     打开思维
  •     只能说,我买这本书完全式猎奇~想不到猎了个大大的惊喜~可能这本书不一定能颠覆你的传统观念,不过必定有些事情在你看了这本书之后会由衷的说一句:“原来是这样啊!”
  •     熊神瓜娃子送的这本还是有不少不知道的小常识啊。科学就是承认可以证伪。不会承诺永远正确么。
  •     通过科学上的描述来向你揭示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挑战权威的勇气。
  •     还行吧……
  •     罗素:我不会为我所相信的东西付出生命,因为我不知道我所坚持的东西是不是正确。
  •     验证并坚定了我过去的很多想法,是一本什么时候读都不算晚的思想启蒙类读物。
  •     什么是科学?科学这个词是不可以滥用的,科学家也不是容易当成的。希望孩子能读懂,可以增长见识,提高理解力。
  •     不错的书,作者的观点很引发人思考,看后感觉有些不过瘾,一页中没多少字……书写得有些口语化,而日 本人的那种说话风格让我有点受不了……
  •     有趣
  •     万事万物都是假设,没有根据
  •     强化了我脑中原有的怀疑论 但是有些说法太绝对 缺少说服力
  •     我现在有了一个这样的印象,日本人写书喜欢弄一个震撼人的开篇,然后唠唠叨叨啰啰嗦嗦的说些车轱辘话。所以阅读起来很easy。仍然值得一看,反正一会就能看完。对于书中的观点我也很认可,就是要怀疑,科学没有终点,只是不停的在推翻前人的观念。顺便还温习了一点科学知识。
  •     内容很不错,但纸质怎么这么差啊,而且封面有勒口封底没勒口的,应该是翻印的吧...果然一分钱一分货啊
  •     前几章写得还好,后两章写得就有点儿乱了,可能是后两章我是在睡前看的缘故 有点儿啰嗦,但是作者很喜欢举例子,直观形象得很,这点很好
  •     以前也是对于我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大的困惑,包括对于宇宙,人生等等,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困惑似乎得到了一些缓解,也许真正造成我们迷茫困惑的使我们自己,使我们错误的假设。
  •     稍有混乱和夸张的科普书,当然观点和我一贯的“迷信科学也是迷信”观点是类似的,一会说科学,一会说常识,逻辑还是有些奇怪。
  •     一种能打破惯性思维的书籍,适合购买存放,反复阅读。
  •     改变不一样的思维
  •     在虹图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
  •     挺有意思的。
  •     想打破常规思维的朋友,看一下这本书吧。
  •     本书一般般吧。属于科普一类的。
  •     这是个假设的世界
  •     其实数学也不是竹内薰认为的那样,自从有了哥德尔定律后。
  •     容易读懂的一本书,谢谢你让我知道了构成科学的基础不过是假设,构成所有“观”的也是假设,所以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是:去理解他的假设!
  •     很有意思的书,虽然内部不多,但是 提出一个认识世界的框架, 这个对管理咨询的入门启蒙有所帮助
  •     感觉总拿过去人们的认知局限说事有点牵强,科学本来就是实验性的,看了哲学家都干了什么那本书,觉得这本书的观点也不是很新了,草草扫过了
  •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     值得一看,值得反复看
  •     网上看了挺好,但买了之后发现,居然没兴趣看第二遍了。
  •     当初就冲着题目去买它的。。。
    思路不错,但里面有很多比较深的物理知识对于我一个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呵呵。。
  •     科普书,看的台版
  •     open your mind and your eyes
  •     所以说是黑还是白并没那么重要,倒不如说黑和白的存在也许也只是人类的谎言而已。看相对论的书总让我有种还是回去更深的研究易经的想法。总觉得辩证的思想在易经里已经体现到极致了。
  •     小本子。极好。跳出盒子。作者用一种“我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呢”的语气写作很逗。
  •     读标题就够了
  •     推荐给意识到自己头脑僵硬思维死板想变得灵活的人,毫无疑问,我是极易钻牛角尖的,让我极想改变死板思维方式的启蒙书。观点四星,内容三星。
  •     开拓思路
  •     全书就一个阐述,大胆怀疑一切吧,因为一切都只是驾驶,让头脑不要被框住,永远可以说“如果。。。”,凡事大的发现都是推翻之前的假设。
  •     冲名字去的~失望~
  •     通俗易懂的科普,传递的核心思想时:科学不一定100%可靠,真理转眼可能变成谬误。总之,开放思维看这动态的世界,可别迷信权威,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思想上的。
  •     估计是当当的滞销品,所以才到处推荐。
  •     “头脑僵硬的人往往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扭曲事实。而且把自己的成见放在最前面,对相反的思想和背道而驰的数据视而不见。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好好告之科学的定义,因为科学是无论何时都能坦白承认错误的。”
  •     突破成见 克服惯性
  •     刚开始说得有些牵强,书的后几章属于哲学和思维方法论的角度,可以获得些启发,总体还不错。
  •     一本通俗的科学哲学读物,适合高中生读。
  •     适合高中生读
  •     另辟途径的一种论述,也就是告诉我们现在的真理或者科学都不代表将来,将来创造的知识可以推翻现在的论点,所以我们还相信什么,甚至于好人和坏人都不是绝对的,现在的坏人说不定会得到重新评价。这就是人生,更是一个历史长卷,看来,我们连自己现在生活的空间都是一种假设,我们将不断改变自己,创造新的未来。
  •     看了确实有启发 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学习 感觉应该是知识越多越有用
  •     轻松诙谐的科普作品。科学不是万能的,甚至科学本身都不是不证自明的。这个道理过去我也只是鹦鹉学舌般跟着别人说,但这本书却用活生生的例子给我讲明白了。
  •     ...讲的挺有意思的..单纯地联想到,小说里说的,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规则之类的设定..不过变量太多..假设太多..感觉好吃力啊..
  •     很通俗,差不多是最通俗的现代科学哲学读物了
  •     可以收益的就是标题,假设论证然后得到结论。这种科普含量不高,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句话,那就是标题,书没什么意思。为何日本会出现大量浅显易懂的白开水似的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